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万先生就给儿子准备了一个记账本,他规定儿子把自己平时的开销都记在这个本子上,然后每个月都给儿子固定的零花钱。如果儿子将这些钱花完,万先生是不会再另外给他的。在过年的时候,万先生还拒绝亲友给自己的儿子压岁钱。
他也从来不给儿子穿名牌衣服,儿子高考那年,妻子让万先生用车把儿子送到考试的地点,但是万先生却说:“公交车不是一样可以做吗?只要提早一点就不会堵车的。我如果把他送过去的话,花费的汽油钱能坐好几次公交车了,没有这个必要。”万磊对爸爸的做法虽然会颇有微词,但是有计划的花费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他的习惯。
在长大的过程中,万磊渐渐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培养了自己多么好的习惯。因为有着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他总是能买到价格合理而且质量又非常好的东西。大学毕业以后,万磊就进入了父亲的公司做一名采购,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平和的态度,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让万磊很快得到了上司的重用。儿子在没有依靠任何帮助下,成功地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这让万先生由衷的欣慰,而万磊也非常感谢父亲一直对自己的培养。
如果家长自己有能力,可以赚到很多钱的同时,也要记住你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经验,不是金钱。如果只是懂得把钱留给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话,孩子只能成为一个没有能力的寄生虫。父母的富有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富有,父母的成就不能使孩子一生幸运。孩子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走,父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比留给他们财富更加重要。给孩子的虚荣心加个护栏
人人都有虚荣心,家长有,孩子也会有。家长常常会攀比,比如说看见别人开好车,某太太就会说:“看看人家老公,多气派,开的车都那么棒。”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可是深远的。
家长爱攀比,孩子就会变得爱攀比。其实,无论多么富裕的家庭,一旦让孩子养成攀比的恶习,无疑给孩子埋下了心理毒瘤。孩子的攀比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这与家长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过多地宣传物质的重要,也不应该在孩子的面前流露出经常与别人攀比的心理。
有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小孩子动不动就说这样的话:“我爸爸昨天带我去看变形金刚了。”“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已经有了全套的变形金刚玩具。”“我爸爸是开奔驰车的,你爸爸开的是什么车?”“我上星期去了香港迪斯尼乐园,你去玩过吗?”攀比的气氛在这些孩子中间俨然已经成风了。
常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里是个独生子。平时上学的时候,都是由爸爸开车接送。常乐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儿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在爸爸的熏陶下已经认识了很多名车的标志。
常乐的爸爸开的是奥迪,常乐每天从爸爸的车里出来和爸爸说再见的时候,脸上都带着骄傲的神情。常乐说:“我们班同学的爸爸开的车都没有我爸爸的车贵。”
有一次,常乐看见一个同学的爸爸开着一辆夏利送他来上学,他跑过去对这个同学说:“以后别让你爸爸再开车送你来了,你爸爸的车太丢人了。”不仅如此,常乐还经常带上自己的高级玩具去班里和同学们炫耀,看见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常乐就十分开心。
不久以后,常乐的班里又来了一个新生,这个男孩子也是一个富家子弟,常乐发现他每次带的零食都是英文的,根本看不懂。这个男孩子说:“我妈妈在国外工作,她会定期从那里寄一些零食给我。”这个男孩还和常乐说,每年放暑假和寒假的时候,他都会坐飞机去英国。“你坐过飞机吗?”他问常乐。常乐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低下头。
回家以后,常乐就跟爸爸妈妈发脾气说:“我要去坐飞机,我还没有坐过飞机呢?”
爸爸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坐飞机?”
常乐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一年可以坐两次飞机,但是我一次也没有坐过,我不能比他差。他爸爸妈妈很有钱,我爸爸妈妈也一样有钱。”
常先生听完儿子的话不禁有些担心,常乐又和爸爸说:“他还有很多进口的糖果和玩具,这些都是我没有的,爸爸,我也要这些东西,我不能被他比下去。他昨天穿了一双从英国买到的耐克鞋,爸爸,你给我从美国买一双吧。”常先生虽然担心,但是觉得小孩子是在耍脾气,也没有特别在意。
不久以后,常先生就接到学校的通知。他来到学校的时候,看见儿子正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跟常先生说,常乐偷了一个同学的东西。常先生听见老师说的那个名字正是儿子常常在家里提到的那个孩子。
常先生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一直跟这个孩子在攀比,谁的玩具多,谁的衣服、鞋子是名牌,去过哪些有名的地方玩等。因为一直没有比过这个孩子,强烈的嫉妒心让常乐把这个孩子的玩具赛车给偷了过来。常乐说:“我讨厌他那副炫耀的表情,我就是不能比他差。”
孩子的攀比心理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会让孩子心理产生阴影。
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实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因为孩子幼小的心里不存在攀比这样的概念,之所以会攀比,就是因为家长在不断地影响自己的孩子。
网络上曾经有“黄金一代”这个词,所谓的黄金一代,说的就是那些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极其富有的父母,富有的家长们在孩子的身上大把大把地花钱,这让很多孩子学会了高消费和相互攀比。专家称,家长们用“黄金”堆砌起来的黄金一代,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失去独立生存能力的寄生一族。
在哈尔滨市冰球馆附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参加冰上运动。武先生的儿子也非常喜欢冰上运动,暑假刚过一个月,儿子在这项运动上的花销就超过了5 000元。武先生家也算是富裕家庭,然而面对孩子的开销,还是有些吃惊。武先生说,暑假开始时,孩子也打算报其他的学习班。但后来听说很多孩子都来学习花样滑冰,“爸爸,我要是不会的话,到时候多丢人啊。”孩子这样和武先生说。武先生也觉得不让孩子学,自己也没有面子。于是,他欣然同意了孩子的请求,帮助孩子报了一个花样滑冰班。
本来说要租学习用的鞋,但是儿子不同意,他和爸爸说:“别人都是买鞋,我租鞋。说出去多丢人,我一定要买。”不但要买,还要买名牌。学习滑冰用的服装和鞋子都是名牌,连辅导老师都要请“名师”。
儿子跟武先生说:“别人都是请某某老师教自己滑冰的,他可是非常有名的老师。我不能被同学比下去,我也一定要和这个老师学。”武先生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名师一定教得又快又好。但是,名师的价格也一样的高昂。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也为了不让儿子“丢面子”,武先生满足了儿子的诸多要求。
张女士的儿子和武先生的儿子读同一所学校,她也说,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攀比之风现在越来越强烈了。儿子常从学校回来说自己的同学都开始穿名牌衣服和鞋子,或者带着昂贵的礼物到学校。张女士的儿子看见同学买了一双700块钱的名牌运动鞋,也要妈妈给他买一双。为了让孩子有面子,张女士花费了900元,给儿子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其实张女士和自己的先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不超过5 000元。给儿子买了一双价格高昂的运动鞋以后,这个月的日子就得紧一点。但是张女士说自己苦一点没有关系,关键不能让孩子吃苦,得让孩子有面子。
有人问张女士:“你这样纵容孩子攀比的习惯,有没有想过后果?”
张女士说:“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有的,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呢?这不只是孩子面子的问题,还是父母面子的问题。”
从张女士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攀比心理多数是受了家长的影响。家长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把自己好面子的心理暴露在孩子面前,直接影响了孩子。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成人的社会价值观和满足感很容易被儿童直接嫁接,并最终影响孩子们的消费心理。”有的父亲喜欢开着名牌车去学校里接送孩子,在孩子面前还喜欢评价别人的车。比如说:“你看他爸爸开的是什么破车,开这样的车怎么好意思来送孩子上学。”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孩子从父亲那里知道了别人父亲的车不如自己父亲的,攀比的心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还有的家长在听到孩子回家跟自己说:“我们班某某同学买了一件什么牌子的衣服,穿去给我们看了”后,这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明天咱们也去买一件比他还贵的。”
家长好面子、爱攀比首先影响的就是孩子,孩子年纪小,根本就不懂得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强调吃穿要比别人好,唯独不强调学习的话,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做出令自己失望的事情时,后悔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
电视台上曾经反复地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晚上,小男孩的妈妈给他洗完脚以后,对他说:“你先在这里玩,妈妈去帮奶奶洗脚。”
小男孩点头答应妈妈,但是忍不住好奇,想去看看妈妈怎样给奶奶洗脚。小男孩的奶奶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老人,行动不便。妈妈一边帮奶奶洗脚,一边和老人交谈:“妈,脚泡泡热水,对你的腿有好处。”
当妈妈再回到儿子房间的时候,发现孩子不见了。妈妈正在着急,就看见儿子端了满满一盆水,走过来对她说:“妈妈,洗脚。”
母亲看到溅出的水花打湿了儿子的小脸,眼眶湿润,微笑着对儿子点头。
父母希望孩子孝顺,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
父母是孩子德育课的第一任老师,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一些?但前提是,想要孩子孝顺,父母首先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有些父母在孩子成年以后会常常抱怨:“我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一点都不孝顺不说,还经常呵斥我们。太让我寒心了。”
六十多岁的老胡经常和邻居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不孝顺,整天到家里来吃闲饭。已经成家立业了,隔三差五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到家里来吃父母的,不但不给钱,回去的时候,还会顺手拿走一些东西。
为此,老胡的几个朋友都曾经帮着老胡批评过他儿子。但是对于这件事,老胡的儿子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他说:“我这些本事都是跟我爸爸学的,你们可以问问我爸,他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对我爷爷奶奶的。我奶奶现在还活着,在乡下,我爸一年也不回去看老人家一次。他不舍得给自己的娘吃,也不舍得给自己的儿子吃,真够吝啬的。”
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在孝顺父母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身体力行,做好榜样,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懂得孝顺的含义,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心意。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父母、孝顺父母不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心存感恩的意识,是一个人具备自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为父母更要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孩子。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他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此后只靠父亲一个人来养育他成长。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更承担了家里一切家务活来减轻父亲的负担。为了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炎热的夏天,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儿,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严寒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就是对于父母养育恩情的回馈。和自己的父母打招呼时要注意言辞,对父母的日常生活要嘘寒问暖,不仅要注意到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更应当注意精神上的给予。家长通过平等、民主的方式和父母沟通交流,这些都会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把尊敬父母、赡养老人这一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中植根在孩子心里。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尊重
一天,5岁的浩浩从幼儿园回来后非常沮丧地跟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叠纸,大家都会了,可是我没有学会,我是不是很笨啊?”
妈妈问浩浩:“你们老师都教你们叠什么形状啊?”
浩浩说:“老师教我们叠纸飞机,还有轮船。”
妈妈说:“这样简单的叠纸你都不会?你真是笨啊。”
浩浩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变得更加难过了。他默默地走开,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学习叠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