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600000004

第4章 得体穿衣的常识 (1)

1.穿戴要符合TPO原则

TPO是西方人提出的服饰穿戴原则,分别是英文中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三个单词的缩写。穿着的TPO原则,要求人们在着装时以时间、地点、场合三项因素为准。

1.时间原则

时间既指每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也包括每年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以及人生的不同年龄段。时间原则要求着装考虑时间因素,做到随“时”更衣。例如:

早晨人们在家中或进行户外活动,着装应方便、随意,可以选择运动服、便装、休闲服。 而工作时间的着装,应根据工作特点和性质,以服务于工作、庄重大方为原则。

同时服饰也应当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更替变换,不宜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2.地点原则

地点原则代表地方、场所、位置不同,着装应有所区别,特定的环境应配以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的服饰,才能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和谐美感。

比如,穿着只有在正式的工作环境才合适的职业正装去娱乐、购物、休闲、观光,或者穿着牛仔服、网球裙、运动衣、休闲服进入办公场所和社交场合,都是与环境不和谐的表现。3.场合原则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要求,只有与特定场合的气氛相一致,相融洽的服饰,才能产生和谐的审美效果,实现人景相融的最佳效应。

正式场合应严格符合穿着规范。

在欢度节日或纪念日、结婚典礼、生日纪念、联欢晚会、舞会等喜庆场合,服饰可以鲜艳明快、潇洒时尚一些。一般说来,在正式的喜庆场合,男性服装均以深色为宜,单色、条纹、暗小格都可以;在游览、联欢、生日晚会等场合,可以选择色彩明快的服装。女性不论在什么喜庆场合,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穿着的色彩鲜艳的服装。

2.规范着装的要求

正式场合的着衣配装有一定的规范。如中山服的着装规范是扣好衣扣、领钩和裤扣,不把衬衣领口翻出,皮带不得垂露在外。穿长袖衬衣应将前后下摆塞入裤内,袖口、裤腿不能卷起。西服的着装规范更为严格。任何服装均应清洁、整齐、挺括。衣服应熨平整,裤子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鞋面要光亮。女士着裙装、套装应配以皮鞋或不露脚趾的皮凉鞋。不能赤足穿鞋,鞋袜不得有破损。

3.穿衣“九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阅历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对着装最基本的要求,是得体、整洁、典雅。一般而言,着装有“脏、乱、破、露、透、短、紧、艳、异”九字忌讳。

1.忌脏

务必要牢记,工作再忙,身体再累,都不能成为自己整天穿着脏衣服来办公上班的理由。 2.忌乱

乱,是指把适合于在办公时穿着的服装穿得不像样子,如上衣不是穿在身上而是披在身上,裤管与袖口非要卷得高高的不可。

3.忌破

职业装该洗就洗,该换就换,该淘汰就淘汰,宁可不穿也不能穿破衣服。

4.忌露

职业装在款式上要利于工作,时尚、新颖,但不能过于暴露。职业装要四不露,即不露胸、不露肩、不露腰、不露背。

5.忌透

忌透,就是你不能穿透明的衣服当外套,穿透明装不但不雅观,也有损你的形象。

6.忌短

短在这里是指着装过于短小,将不应显露在外的肌体暴露了出来。一般来说,在办公时,背心、马夹、短裤和“露脐服”,都是不适宜穿着的。

7.忌紧

紧,主要是指在购买或缝制服装时,有意识地使之紧紧地包裹着自己的身体,使自己身体的线条过度地展示在他人的视野之中,既不雅观,又不文明。

8.忌艳

艳,就是指着装色彩过多,过于鲜艳,图案过分复杂。职业人士的着装应当体现出庄重保守的风格,而不应当打扮得花枝招展。

9.忌怪

怪,就是指着装过分怪异奇特。就目前而论,着装怪异主要可分为三种。其一,是款式过异,如“乞丐装”就是一例。其二,是搭配过异,即不按常规进行搭配,比如把长衫穿在里面,而将短衫穿在外面。其三,是穿法过异,即不依照正常的方法穿着服饰。例如,把衬衫围在腰上,把太阳镜支在头顶。这种着装过异的做法,是切不可取的。

总之,在着装打扮方面,应做到端庄、自然、大方、简约。

4.工作休闲装的三个等级

经典休闲 时髦休闲 放松休闲

外表 亲切、坦诚 善解人意、有创造力 放松、友好

主要衣服 夹克衫 夹克衫或毛绒衫2到3件套装 粗斜纹棉布

颜色 深色、亮色 任何颜色 任何颜色

衬衫 有领(不需要领带) 有领/圆高领 有领或无领

布料 羊毛、亚麻、丝绸 卡其布、灯芯绒、针织料 法兰绒、粗斜纹棉布、皮、山羊皮

女性 裤装 毛绒衫 短袖、无袖外套

避免 短袖、无袖 粗斜纹棉布、发亮的布料 衣服带文字、标语,发亮或透明的布料

5.让领导们最难以忍受的几种穿着

运动服 海滩服 塑料凉鞋或皮带

跑步服 弹力泳衣 超短裤

满是汗渍的裤子和衬衫 无外套的吊带 露脐装

写着标语的T恤 其他服装

6.怎样正确穿着西装

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人员、政府机关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首选。作为一种正装,正确穿着西装显得非常重要。

1.拆除商标。新买的西装一定要先将衣袖上的商标除去。

2.保持西装外形的平整洁净。西装定期干洗,穿着前熨烫平整。西服的美感很大程度在于它的笔挺,皱皱巴巴的“抹布西服”,只会让别人皱眉。

3.注意内衣搭配。西装的标准穿法是西装里面直接穿着衬衫,而衬衫之内不穿棉纺或毛织的背心、内衣,西装内穿T恤更是大忌。

4.慎穿毛衫。原则上不允许穿毛衫,如果在冬季时实在寒冷难忍,也只宜穿上一件薄型“V”领的单色羊毛衫或羊绒衫。

5.不卷挽西装衣袖和裤管。在正式场合,无论如何也不能卷起西装裤的裤管,或者挽起西装上衣的衣袖,以免给人以粗俗的感觉。

6.正确系好西装纽扣。能否正确地给西装系好纽扣,直接反映出对西装着装礼仪的把握程度。

a单排二粒扣西装,扣子全部不扣表示随意、轻松;扣上面一粒,表示郑重;全扣表示无知。

b单排三粒扣西装,扣子全部不扣表示随意、轻松;只扣中间一粒表示正宗;扣上面两粒,表示郑重;全扣表示无知。

c双排扣西装可全部扣,亦可只扣上面一粒,表示轻松、时髦,但不可不扣。

d起身站立时,西装上衣的纽扣应当系上,以示郑重其事。

e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纽扣则要解开,以防其走样。

7.用好西装的口袋。西装的口袋,装饰作用多于实用价值。所以,不能让口袋显得鼓鼓囊囊,使西装整体外观走样。

7.女士穿西装的法则

女西服没有固定的穿着格式,穿着时需注意无论哪种西装,首先要穿着合体,女西服套装应能突出女性的体型美。

一般女西服最好选择质地较好的纯毛面料。西服上装与下装不一定颜色相同,只要颜色和谐即可。

女士穿西服需要考虑年龄、体型、肤色、气质、职业等特点。年龄较大或较胖的女性可穿一般款式的西服。

女西服穿着还要注意服装与服饰的和谐。可选择飘带领的顺色衬衫;里边穿高领毛衣时,还可以佩戴精巧漂亮的胸花。应避免看到里面的保暖衣。

此外,还要注意皮鞋、皮包的式样,颜色要与西服的颜色搭配谐调,优美大方的发型也要与穿着的西装协调。

8.女士穿西装的法则

女西服没有固定的穿着格式,穿着时需注意无论哪种西装,首先要穿着合体,女西服套装应能突出女性的体型美。

一般女西服最好选择质地较好的纯毛面料。西服上装与下装不一定颜色相同,只要颜色和谐即可。

女士穿西服需要考虑年龄、体型、肤色、气质、职业等特点。年龄较大或较胖的女性可穿一般款式的西服。

女西服穿着还要注意服装与服饰的和谐。可选择飘带领的顺色衬衫;里边穿高领毛衣时,还可以佩戴精巧漂亮的胸花。应避免看到里面的保暖衣。

此外,还要注意皮鞋、皮包的式样,颜色要与西服的颜色搭配谐调,优美大方的发型也要与穿着的西装协调。

9.衬衫的穿着要求

和西装一起穿的衬衫,应是长袖的纯棉、纯毛制品为主的正装衬衫。以棉、毛为主要成分的混纺衬衫也可以。正装衬衫必须是单一色,白色是最佳选择。另外,蓝色、灰色、棕色、黑色,也可以考虑,正装衬衫大体上以没有任何图案为佳。较细的竖条纹衬衫在普通商务活动中也可以穿着,但不要和竖条纹的西装搭配。印花、格子以及带有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建筑物等图案,都不是正装衬衫。

正装衬衫的领型多为方领、短领和长领。选衬衫的时候,要兼顾自己的脸形、脖长以及领带结的大小,反差不要过大。立领、翼领和异色领的衬衫,不适合和正装西装配套。

正装衬衫和西装配套穿的时候,要注意:

一要系衣扣。穿西装的时候,衬衫的所有纽扣都要系好。只有在不打领带时,才解开衬衫的领扣。

二是收好下摆。穿长袖衬衫时,要把下摆均匀地掖到裤腰里面。

三是大小合身。除休闲衬衫外都不要太短小,也不要过于肥大。衣领和胸围要松紧适度,下摆不能过短。当扣上最上面的一颗纽扣,还能插进两根手指,脖子不感到挤压,衬衫大小就合适了。

在单位,可以暂时脱掉西装外套,直接穿长袖衬衫、打着领带。

穿立领衬衫不用系领带,使人有一种挺拔、利落、简洁、轻松、休闲的感觉。穿立领衬衫的男士总会让人看上去多了一份特别的文化气质。但如果是正式的场合,如重要会议、签字仪式、礼仪会见等场合,尽量穿翻领衬衫并系上领带,以示庄重。

10.职业女性应怎样穿套裙

穿套裙讲求着装后的效果。规范穿着能显出职业女性的魅力与韵味,能为自己平添风采。反之,不仅有可能引起他人的耻笑,而且还显得失礼。

1.长短适度

套裙长装显得飘逸洒脱、高雅漂亮;短装显得简洁明快、充满活力。上衣的最短处可以齐腰,但不能再长。注意穿着时一定不能露腰、露腹,否则极不雅观。

2.衣扣到位

上衣的扣子一定要到位,如此才会显出女性的端庄典雅。再忙、再热也不允许解开衣扣。否则会严重缺乏庄重感。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本书是作者就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话题包括房价、教育、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名牌与驰名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假日经济、慈善与公益事业等。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玉簪记

    六十种曲玉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是哈佛大学教授的教子真经,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生活意义,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帮读者洞悉人生的真谛。虽然你没有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通过阅读《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你也能了解到哈佛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周汝昌、叶嘉莹等所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所辑篇目,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别碰我的尸体

    别碰我的尸体

    生,死,一念,与世暂别。是活着的死人?既然活着,为何言死?既然死了,这具身体又是谁的棋子?既要夺去我的生命,以荒诞的理由;又要我活着,给予我在这个世界上得不到的一切。吾尸若毁,魂亦无依,为何要和我开如此恶劣的玩笑?随心所欲。
  • 桃李不言夏自成蹊

    桃李不言夏自成蹊

    “李不言,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夏成蹊,同样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年之后,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冷血的怪物。不善言辞的小男孩长成了阳光少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星空下,两个小孩在月光和星光下对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啊?”“大概就是,你不用多说话,我就可以顺着路找到你吧”稚嫩的男孩故作高深的说着,眼眸中倒映出绚烂的星空。
  •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因此,要与孩子的心灵进行沟通和碰撞;要研究孩子内化的过程与规律;要研究如何去激活知识;要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孩子等等。每个家长都应将教育视为孩子共同经历的精神生活过程,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 学射录

    学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