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0500000003

第3章 原始章(2)

一次,有位大臣建议皇宫建一个露台,文帝叫来工匠,先进行一番预算,预算结果需要百两黄金。文帝感慨道:“这百两黄金,就是十户中等家庭合在一起的产业了。我奉守先帝的教化,经常担心自己的做法会不会有辱先帝的名声。浪费钱财的事情,最不能做。这个露台,不修也罢。”然后,他便废止了这个修露台的计划。

平日里,文帝穿衣也没有那么多讲究。衣服的布料也是材质较差的,即使是他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也要求不能穿拖地的裙子。宫中的帐幔一类物品,一律不能有花纹锦绣。即使在修建先王坟墓时,也让人一律用瓦器,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要给官僚贵族做一个榜样——“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苛刻自己,却施恩百姓,所以百姓自然称颂文帝的德行,赞美他的功德。

文帝不仅在生前简朴,在死前处理丧事这个问题上,他依然遵循自己的准则。他怕国家为了自己的丧事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所以就提前立下遗诏:“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

意思就是说,在文帝看来,天下万物诞生后没有一个不死的。既然死是天地间的常理,生命的自然结果,所以也不必过分哀痛。当今的风俗是人们畏惧死亡,在死后要厚葬以至于破产,服重孝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对百姓没有什么贡献,所以不应该让百姓长期为自己穿孝服。让百姓家里不能正常饮食起居,不能做正常祭祀,这样也是一种罪孽。

因为在古代,君王驾崩以后,大臣、老百姓均要为君王穿孝服,表现哀痛之意,且为时不短。在汉文帝看来,这就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举动,所以在遗诏中希望大臣、百姓不要为自己那样做。

文帝在遗诏中说,在自己死后,可以让大臣和百姓服孝三天,即可除下孝服,恢复正常生活。不要禁止老百姓婚丧嫁娶、祭礼、饮酒、食肉等;参加丧礼的也不要光着脚;孝服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要在车驾、兵器上缠孝布;不要命令男女民众来宫中啼哭。他还说,待自己驾崩以后,要将宫中夫人以下的宫女都放回自己家,不要让她们待在宫中,寂寞终老。一份简简单单的遗诏,透露着文帝高尚的德行和修养,他因为有着这样的修养,所以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在历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美名。

对齐家修身的人来说,德行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品质。无论是君王贵族还是平常百姓,德行都非常重要。德行是一切修身的开始,也是一切品质坚实的基础。纵观古今,对大多数成功者来说,德行都是其成功的要诀之一。

海纳百川,常怀恻隐之心

【原典】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惠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释评】在儒家的学术思想当中,仁被当做是核心理念。仁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伦理关系,古人赋予“仁”这个字至深至广的含义,单从“仁”这个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伦理含义。古代儒家学者劝告统治者,想要得到百姓的信服,就必须实施仁政。意思就是说,要对老百姓怀有恻隐之心,理解百姓的苦楚,体会百姓最实际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心怀百姓,胸怀天下。

仁的含义本来就包含广泛,可以说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仁德之人,常常能够理解仁爱之心的具体含义。其实,仁德并不是表面上刻意表现出爱护民众,怀有仁爱恻隐之心的人,常常可以使百姓不自觉地亲近他们。《尚书》中所说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期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侵扰地愉快生存”,这才是真正恻隐仁爱的表现。

《孟子·梁惠王》中梁惠王说:“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梁惠王看到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询问牛的用途,牵牛的人回答是要把牛拿去做祭祀用品。梁惠王说:“把牛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到牛因为要成为祭祀用品而颤抖的样子。”孟子对梁惠王说:“大王您的恻隐之心都可以同情一头做祭祀品的牛,就更不要说百姓了。”孟子在劝说梁惠王用恻隐之心同情百姓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告诉他恻隐之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恻隐之心是一种不忍心,是一种仁的表现。

对统治者来说,对百姓怀有恻隐之心,就是一个仁君;对普通人来说,对别人怀有恻隐之心,就是一种爱心。君王的恻隐之心可以得到百姓的感激;普通人的恻隐之心,则会让自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因在国内遭到陷害,不得不逃到国外避难。他逃到曹国的时候,曹国国君听说重耳的肋骨异于常人,于是就趁着他洗澡的时候在外面偷偷观察,希望能够验证这个传说。当时,曹国的两位大臣叔瞻和釐复羁都在场。

叔瞻对国君说:“重耳并不是普通平庸的人,如果知道我们在外面偷偷观察他的事情,等他回国以后一定不会放过我们曹国。不如趁他现在还没有能力的时候,将他杀掉算了。”

曹国国君觉得这件事情被重耳知道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知道的话,将重耳除掉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一时也没有说什么。

在一边的釐复羁听完这话后默不作声。回到家以后,他的夫人看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朝中出了什么事情,让你的脸色这么难看?”

釐复羁说:“今天国君做了一件侮辱公子重耳的事情,我觉得灾祸就要降临到曹国了。叔瞻说要杀掉重耳,也许国君会采纳他的意见。”接着他将国君为了验证重耳肋骨是不是有异于常人,而偷看他洗澡的事情对夫人说了。他的夫人感慨道:“我看,你应该派人带着礼物去和重耳道歉,并劝告重耳速速离开曹国。”

釐复羁采纳了夫人的意见,派人带着黄金、宝物与食物和一封信悄悄地来到重耳的住处。重耳非常感动,收下了食物,把贵重物品退回,并请来人转达自己对釐复羁的感激之情。没过几天,重耳就离开了曹国,来到楚国,不久又漂泊到秦国,基于晋献公与秦穆公的良好关系,秦国君臣经过商量之后,全体同意助重耳返回国土,并帮助重耳顺利地登上了王位。

果然,重耳登基后就派兵进攻曹国。首先就找到了叔瞻,并处决了他。重耳想让人明白的是,对一个落魄人的不尊重和蓄意谋害,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下场。接着他又派人找到了釐复羁,并对他说:“你当年对待我的恩情,我一直都没有忘记,现在我们就要攻打曹国了,希望你在你居住的村子前做一个记号,我们的军队绝对不会踏进你村子半步,也不会伤害你村子里的任何一个人。”曹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纷纷赶到了釐复羁的村子来躲避灾祸。而釐复羁本人也因为当年怀有的恻隐之心幸免于难。

有恻隐之心常常会让人感觉到亲切,这样的亲切常常是获得人心的重要基础。残暴严酷、自私自利、丝毫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最终失去的不只是自己的所有,还有人心。

行事果断,处事公正

【原典】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曰:“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释评】仁义常常被人们放到一起说,“仁”是指人与人的亲和关系,“义”则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义是要求人们行事要符合公正这个标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义的标准。对领导阶层或者是统治者来说,衡量他们义的标准就是——办事是否公正,赏罚是否分明。

只有真正地做到赏罚分明的社会,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争相建功立业,使国家或社会在整体上兴旺发达。

只有按照真理去判断和处理事务,才能真正地体现仁义。行事果敢,处事公正,赏罚分明,以身作则,对领导阶层或者是统治阶层来说,真正地起到表率作用,才能真正地将“义”这个字的含义发挥到最大。

古代有很多人懂得“义”这个字的深刻含义,无论是行事还是做人,都力求果断公正,为人们树立了光辉形象的同时,也让人们真正地明白了大义包含的深层次的意义。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因为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晋文公说:“职大小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晋文公爱惜李离,于是就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他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李离的行为可谓刚正不阿,但是很多人对此可能都不理解。君王都已经原谅了他的过错,他为什么不能原谅自己呢?然而,这样做恰恰是因为李离把义字看得很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是法官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惩罚。晋文公要宽恕李离,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在李离看来,如果自己原谅了自己的过错,再坐这个法官的位置就失去了公信力。刎颈自杀,换来的是公正和果断的美名,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表率,也为晋文公执行法令的公正度和可信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李离在晋文公的劝说下,轻易地躲过了这次灾难,性命可以保住,但是国家的法律信誉和个人信誉必将丧失。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

汉武帝有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叫做汲黯,他曾经批评汉武帝说:“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

但是那时汉武帝不为所动,他说:“哪一个朝代都有很多人才,杀是杀不光的。只要主子能够用自己的慧眼辨识人才,又怎么怕天下没有人才?”

但是在年老时,汉武帝发现自己真的有很多过错,为了进行自我批评,汉武帝向天下发布了一个《轮台罪己诏》,在这封诏书里他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汉武帝作为一个皇帝,首开“罪己”先河,错而能改、爱憎分明。这样的精神实在值得人敬佩,就因为他写了这样的诏书,使后世的明君都纷纷效仿他,犯了什么大错就公开向天下人认错。

汉武帝的一纸“罪诏”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功过做了一个公正的评价。谁人能不犯错误?犯错本来是人之常情。无论是谁,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错误还是别人的错误,都必须做到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惩罚别人,做到果断,惩罚自己,也一样要果断。不能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对待。只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和果断,才能建立牢不可破的信誉度,成就大事。

藏锋敛锐,以礼待人

【原典】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

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释评】自古“礼”就是规范道德和行为的准则,无论是小到一个家庭还是大到一个国家,每个人言行都需要涉及到礼。国家、团体因为有了礼,才有了规范,小家庭因为有了礼,才有了和睦和亲切感。人们的安居乐业离不开礼,家人的团结和睦离不开礼,可见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尊礼,大到朝野上下的领导,小到平民百姓,动静视听,进退休止,都能遵照礼去做,社会生活自然可以井然有序地展开,人们的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礼”这个字的本意也就是人伦道德规范,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如果人人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现象。

同类推荐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化通俗为雅致,变腐朽为神奇,人间万事之通典。读进去,体会入世的超然境界;悟出来,享受出世的平淡快乐。《菜根谭》是一部需要人们放在床头、案头,静心品读的旷世奇书。读进去悟出来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受益终生。《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是对《菜根谭》的深刻感悟,书中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求学问道之真假,功业政事之智慧,修身养性之要义,生死名利之玄妙,居家交友之心得。它通过充满审美情趣的思维方法,简单明了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破解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本书从平台设施、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三个角度,对少年儿童应该掌握的语言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冒险史

    冒险史

    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毫不怀疑福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 御天战帝
  • 穿越系列:姻缘树下

    穿越系列:姻缘树下

    慕容恩恩和炎正竟然遇上了传说中的穿越,穿越之后和炎正失散,也她遇到了很多的事,一条自恋的蛇妖,无端端交给她的武功秘籍,有她名字的诗?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帅哥美女(哇!喷鼻血了!),她知道,她穿越去异世了。究竟为什么会穿越呢?她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翻开这里,答案将降为你一一揭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妖神系统之无上妖神

    妖神系统之无上妖神

    前佣兵团长被人联合绞杀,最后他自己自爆结束生命。死后穿越并且得到了外挂,从此炼无上功法,食异兽神宠,穿亿万位面,看无限河山,踏万族妖孽,杀异世神灵;且看他化蟒化蛟化龙,最后成为雄霸任何位面的妖神!
  • 超能力足球

    超能力足球

    火焰抽射!强风贯射!陨石破门!金刚拦截!饿狼滑铲!猎豹扑救!杨虎穿越到异世界,发现这里的人都拥有超能力。超能力用来干什么?犯罪?不不不!当然是用来踢球!超能力足球!最热血最刺激的足球!
  • Before Dawn (Vampire, Fallen—Book 1)

    Before Dawn (Vampire, Fallen—Book 1)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wkkk.net (re Turned)In BEFORE DAWN (Book #1 of Vampire, Fallen), Kate, 17, hates her life. An outcast in her own family, who doesn't understand her, she is hated by her more popular and beautiful sister, and despised by her controlling mother, who favors her sister over her. Kate's only solace is her friends and her smarts. But even with that, her life seems destined for a dead-end—especially when her mother announces she will have to stay back from college to pay for her sister's tuition.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鲁迅所有的散文名篇,并收录了一部分精品杂文,根据文章写作内容和特点共分为五个专辑。这些散文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画卷。这些篇章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点,文笔亲切耐读、深沉隽永,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的杂文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体现了鲁迅博大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处处体现着鲁迅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