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0500000007

第7章 正道章(1)

做极品之人,走沧桑正道

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天道之体用,既已心领神会,那么为人处世就要顺天道而行。俊才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才是符合忠、孝、义的本意。有德君子如有凌云之志,就应当德、才、学皆备。信义才智,胸襟气度,缺一不可。如此者,便是人中龙凤,世间俊杰。这才是做人的正道。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

【原典】德足以怀远。

注曰: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王氏曰:“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圣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己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释评】自古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分,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治国。这也是统治者治国的最高境界。王道治国者,品行高尚,以天下为己任,不拘泥于个人小利,尊敬贤者,爱惜人才,使人心悦诚服,天下豪杰之士也愿意归附。

人会做人,凡事可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成功靠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成功。比如,升官要靠贵人欣赏、提携,要靠同僚的支持,还得靠下属的努力工作;做生意要靠广交朋友,广开财源。人心宽广,多包容别人,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厚结人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也难免犯错误,如果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自然会惹人讨厌。而拥有好人缘往往能使自己的生活、工作轻松很多。

古代圣人就说:“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所谓宽以待人就是要对他人放宽要求,不强求于人,对他人的缺点、错误要尽量以宽容的胸怀来对待;而严于责己就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让自己在为人、做事中尽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不能忽视自己的缺点,纵容自己的错误。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知错改错,才能令自己不断成长,打造出成功的人生。

在人际交往中,若希望别人善待自己,首先要善待别人,与人为善,尽可能地给他人提供方便,给予帮助,对别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东晋时有一个叫沈麟士的人,他为人处世的方法成为后世众多名人告诫自己要宽以待人的典范。沈麟士人称“织帘先生”,从小就聪明过人,在他七岁时听叔叔跟客人谈论道家学说,等客人走了以后,他能把叔叔和客人的谈话一字不漏地说出来。年纪稍大一点,他就已经是个熟读经史的博学之人了。因为家里很穷,他只能靠织帘为生,但他依然手不释卷,边织边读,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织帘先生”。

令沈麟士名垂千古的并不是他的好学苦读,而是他为人处世的故事。沈麟士为人一向豁达开朗,对人总是亲切友善。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鞋,看到沈麟士穿着一双同样的鞋,就说沈麟士穿的鞋是他的,沈麟士笑着说:“哦,这是你的鞋吗?”说着就把鞋子脱下来给了他。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丢的那双鞋,便把沈麟士脱下来的那双鞋还给他,沈麟士见了又笑着说:“哦,这不是你丢的那双啊!”然后笑眯眯地把鞋接了过来。从始至终,沈麟士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而是一直宽容地对待邻居的错误和道歉。

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就不能做到这样宽容。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刘凝之的人,也是一个有名的隐士。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鞋,同样把他穿的鞋子认为是自己丢的那双。刘凝之没有说什么,把鞋脱下来给了邻居。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丢掉的鞋,便拿着刘凝之给他的鞋来归还,与沈麟士不同的是,刘凝之却怎么也不肯要那双鞋了。虽然刘凝之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名士,但在宽以待人的修养上与沈麟士相比却要差了一些。有一次,宋朝大诗人苏轼在与朋友谈论做人的道理时,还把这个故事拿了出来,并评论说:“做人应该和沈麟士一样,而不应该像刘凝之那样。”

宽以待人在为人处世中极为重要,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君子成人之美”,给人以宽松的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就相当于给了自己宽松、和谐的环境。

秦穆公在位时,不听蹇叔的劝告,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领大军,不远千里东袭郑国,结果没有得手。秦军全军覆没,三位将帅也被俘虏。

三位将帅费尽周折才回到了秦国,本以为自己要去向秦穆公请罪,没想到秦穆公却站在郊外迎接他们。看到他们平安归来,秦穆公流着眼泪说:“是因为我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才让你们蒙受了羞辱,希望你们能够原谅我。”

两年之后,秦穆公又令孟明视等人去讨伐晋国,谁知道这次又吃了败仗。大家以为秦穆公这次会处罚孟明视,然而秦穆公什么也没有做,反而检讨起自己的错误来。秦穆公的检讨对孟明视一干将领来说,无疑是一种原谅和宽恕。而这种大气之举,也让这一干将领感激不已。几年以后,穆公再派孟明视带人去讨伐晋国。这一次,秦军渡过黄河后,烧掉乘船,背水一战,直打得晋军落荒而逃。

可以说,秦军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和秦穆公宽宏的做法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国之君,秦穆公不仅光明磊落,不存私心,知错能改,而且如此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属下,发现错误,首先引咎自责,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做法,赢得了将士和百姓的爱戴,国家才得以兴旺发达。

对别人宽松和谐,可以让自己取得成功,要想真正达成自己的目标,还要有严于律己的精神。特别是对领导阶层来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原典】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注曰: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

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

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

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喜乐共用,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释评】所谓信就是要讲信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一般都是讲信用之人。正所谓“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做到这样的程度,自然能得到大家的信服。讲信用才可以结交到可靠的朋友,讲信用才可以使人归附自己,做出成绩。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无论世界进步到何种情况,诚信都是立身的根本原则。诚信乃天道公理,诚信应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的共同品质。

《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马车没有一样,车是无法行走的。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纽带和桥梁,没有信用的人就无法进入社会,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就是“人无信而不立”。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素以诚实著称。少年晏殊曾被人称为天才,有人将他举荐给当时的皇帝,皇帝有心试试他,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参加考试。试卷发下来以后,晏殊发现,这些题目早在几天前自己就做过了。他如实把这个情况向皇帝禀告了一番,并要求改换题目。皇帝赞赏晏殊的行为,赐他“同进士出身”。

后来,晏殊在朝中当官,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人家结伴出去喝酒游玩的时候,他也只能在家里闭门读书、写文章。有一次,皇上在上朝时下了一道旨,提拔晏殊为辅佐太子的东宫官。大臣们觉得奇怪,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皇帝和大臣们说:“你们整天出去喝酒游玩,只有晏殊一人在家里读书、写文章,就凭这一点,我就可以提升他。”

晏殊诚实地对皇帝说:“皇上,您误会了。我其实也是一个喜欢游玩的人,只是因为我家中经济拮据,没有钱出去和大家结伴游玩,所以才躲在屋子里看书、做文章。”

晏殊说出了实话,但是皇帝却格外信任他,委他以重任,将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处理。可以说,就是凭借着这股诚信的精神,晏殊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懂得把诚信作为立身原则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

古时有一个叫做季布的人,说话算数,信誉非常好。很多人因为他的诚信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季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后来,季布因为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很多朋友不受重金诱惑,冒着灭门的危险保护季布,使他免遭祸害。

据《郁离子》记载: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浮木大声呼救。一个在江边打鱼的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这里最富有的人,你若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闻听此言,立即将商人救到岸上。商人一上岸,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是一个打鱼的,这十两金子你得打多少鱼才能赚到。不要不满足了。”

渔夫将商人不讲信用的事情传扬开去,过了不久以后,商人又一次掉进了河中。这次,岸上的渔夫指着商人说:“看,他就是那个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人出手救他,商人被淹死了。

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讲诚信的人,自然能得到很多帮助,而背信弃义之人,关键时刻,一定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他失信于天下的最好例证。古代的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外敌入侵时,需要召集外援才能点燃。然而,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竟然命人将烽火全部点燃。当诸侯急匆匆地赶到以后,才发现自己被周幽王戏弄了。爱妃褒姒看到这样的情形,终于笑了起来。周幽王博得了美人一笑,自己却失信于天下。几年以后,周幽王的都城遭到攻击,他再燃烽火的时候,诸侯们都没有出现。周幽王被逼自刎,爱妃褒姒也成了别人的俘虏。

诚信是立国之本,作为一国之君,其信用更是重要无比。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已经让人对其燃起了心中的警戒线。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必须要做到,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就不能答应别人。国家的信用比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更重要,一国之君,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见微知著、洞烛察微者得人心

【原典】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曰: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曰:“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

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

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间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释评】懂得人心,并用语言和行为力量征服人心,可以使远处的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相反,如果一味强迫或者使用武力征服只能使人暂时屈从,最终将失去人心。古之所谓俊杰,都懂得洞察人心之道。有才能,有德行,又懂得洞察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人心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正如俗话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每天相处在一起的人,也许你感觉对他很了解,但有时候又会发现自己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寂寞、很无聊,你以为身边的人都很懂你,但你却发现,没有一个人真正地理解你。

一个人的行为是外显的,而他的思想却是内隐的。有时候,行为和思想并不一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喜欢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的言行与他们的真实动机往往不一致。与人相处,必须首先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思想的“秘密”。因为了解行为背后的秘密,才能够真正地洞察人心。

唐朝姚崇在任灵武大总管时,参与了张柬之等人发动的诛杀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的事变。事成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迁往上阳宫,参加密谋的几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姚崇获梁县侯。就在几个功臣相互设宴庆功的时候,大家喜气洋洋,唯独姚崇流泪了。张柬之等人都有点气愤,威胁他说:“今天岂是流泪的时候,恐怕你的祸事就要临头了!”

姚崇在众人的怒视之下,慢慢地说:“我与讨逆,不足论功。只是我侍奉天后已经很久了,她待我不薄,离开旧主我心里难过,流下泪来是我做臣子最后一次尽节,如若因此获罪,我心甘情愿。”

对姚崇的这一席话,当时在座的人谁也没有听出他的深刻用意来,他为自己日后的幸免于难埋下了伏笔。后来武氏的势力复起,张柬之等人一一被诛杀,唯独姚崇因为那次宴席上说的一番话为自己留了条后路而幸免一死。在统治集团相互倾轧、世事难料的情况下,姚崇为自己的下一步说出了开场白,将下文留给了广大的听众,待武氏势力复起,姚崇无须分说,天下人便都听明白了。

同类推荐
  • 减压生活

    减压生活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重担以及情感的困扰,都给现代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 绿墙边,花未眠

    绿墙边,花未眠

    一个小时留给自己一刻,这一刻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一个星期留给自己一天,这一天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拉开距离,审视内心,看见灵魂,记起自己是谁,想要做谁,好不迷失在忙碌与繁华里。?凝神专注,转移杂念,洞察美善,不再批判。一个人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在哪里看到的?”“我家门口。”树没变,它一直在那儿,春绿秋黄,是你的心变美丽了,于是,世界也变得美丽起来,树也成了最美丽的树。?本书精选的数十篇美文,文笔清丽美好,引着读者一起忘记人间烦恼,进入美好境界,那里万物现影,好比春来江水渌,枝上有桃红。
  • 工作的成就

    工作的成就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交对人 做对事

    交对人 做对事

    做对事赢一次,交对人赢一生做事是一种个体行为,能够体现个人能力和水平,但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光靠能力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也无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你可以做好一次,但是没有办法将这种良好的势头永远保持下去。其实,做事除了要依靠能力,还需要依靠人脉,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有时候跟随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帮助我们赢得一生的成功。
  • 别输在不会说话上

    别输在不会说话上

    这本书以“说话”为主要线索,向读者阐述了14个滴水不漏的说话方法。通过这14个方法的介绍,让读者掌握最简洁有效的说话方式,从而让读者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能放松自己,侃侃而谈。
热门推荐
  • 无尽穿越世界

    无尽穿越世界

    一念之间可以穿越到其他位面,拜师之后可以立即提升到同等水平,这是大穿越大系统的时代,这是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当中,个人的崛起很困难也很简单,尤其是当有人发现这些各个位面是自己所知的各个动漫、小说、影视的世界之后更是如此……
  • 他来自凡尘

    他来自凡尘

    我行于诸天,观天地浮沉,看世间沧桑……千万年红尘轮回,唯我一人而已,我是,佛秀。…………“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首你已远走

    回首你已远走

    18岁那年,韩雨薇遇到了生命中应该遇到的三个人,她的好朋友司蕊,是另一个她自己,她们承诺永远相亲相爱;她的初恋王乐程,是她最爱的人,使她明白了爱的感觉,也有了痛的领悟;另一个男生王子,或许是最爱她的人,默默跟在她身后想要一生守候,却终于慢慢渐行渐远……时隔15年,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四个人,是否能真的从此柴米油盐平淡从容?
  • 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3):红风传

    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3):红风传

    青云渺渺紫云现,嘉庆皇爷登金殿。 十二才官造监石,此书名为《红风传》。四句提纲叙过,引出一部《红风传》来。
  • 锐读(第8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8期·悬疑新主张)

    《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怪谈与诡闻。
  • 我在毫无逻辑的古代生活

    我在毫无逻辑的古代生活

    如果穿越到古代,成为废材,你会放弃还是努力,喜欢你的女孩既然是王爷的千金,喜欢她的人比比皆是,你会坚持,还是放弃,看看主人翁怎么做吧
  • 大氏族

    大氏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本以为他的降临是为了嬉戏世间,他却上了战场;他本以为此生孑然一人做个笑傲江湖的剑客,他却发现无数的人因他而昌亦因他而亡。这就是氏族,氏族之间的征服,至死方休。
  • 幽灵之连环劫

    幽灵之连环劫

    五年前我和欣悦大学毕业之后,从来都没有再见面过。欣悦来自贵州一个偏远的农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曾经救过她的命。毕业她回了她的老家,我只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她结婚的消息。这个夜晚,一个小偷溜进了我的家,而我在抓住这个小偷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小偷居然戴着当年我送给欣悦的一枚铜手环。我以放走这个小偷作为交换条件要求他说出这枚这枚铜手环来历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以前是个盗墓贼,而这枚铜手环是他在盗墓的时候,从一个古墓的女尸手上拿下来的。而我在放走他之后的第三天,却发现欣悦在深夜站在我楼下的院子。她告诉我原来她其实是欣悦的妹妹,而她们一家人都已经被幽灵控制,而欣悦现在只有不断的替他做事,才能保住她们一家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