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1900000004

第4章 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3)

享受生命,就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和怡然;享受生命,就是享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奇和喜悦;享受生命,就是享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温馨与甜蜜;享受生命,更是享受“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的自然和淡然。生命是充满惊喜的,人应该在生命的里程中学会默默地享受生命的自然美。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他们容貌秀丽,姿态端正,气派和风度都很不凡。他们相敬如宾,很少有生活的摩擦。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没想到祸从天降。突然有一天,夫妻二人同时失明了,从此,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黑暗的。他们互相眷恋,害怕对方被人欺骗。丈夫怕失去妻子,妻子怕失去丈夫,他们就这样厮守着。

20年后,奇迹出现了。有一个名医为他们治好了眼睛,他们重新见到了光明。丈夫睁开眼睛看到面前的妻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容貌,大声高呼:“谁把我的妻子换走了?”这时的妻子看见了丈夫的异常,也大声高呼:“你是谁,怎么换走了我的丈夫,我的丈夫在哪里?”

他们哭泣着不肯相认,因为他们接受不了生命里的变迁。他们的印象里只有彼此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和对方都在慢慢地变老。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生命静变的美丽,没有去体会生命的过程带来的浪漫与快乐。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生命主题,都会因为这个主题的发挥而大放异彩,这时候自己的生命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和激情,充满快乐和享受。如果太在乎某一方面而不懂得享受生命,就会给人生留下遗憾。

某电视台有一个女播音,论长相,她是数一数二的。但她还是不满足,所以她去美体,一心想要把青春留住。结果弄巧成拙,美体失败,还在脸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之后她不得不离开电视台。

她是不懂得生命的,她以为青春是生命的主旋律,可是她忽略了自然。如果她懂得生命的美丽,懂得去享受生命的魅力,那么她将有别样的青春。如果她懂得默默地享受生命,那么她就会明白:其实生命的过程远比容貌的维持要美丽得多,要长久得多。

生命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只有享受过程,人生才能精彩每一天。享受生命就是享受凭栏远眺的孤独,就是享受寂寞的独处;享受生命就是享受纵情自然的欢愉,就是享受生命的静变魅力;享受生命就是享受人生的痛苦,独立承受人生的痛苦;享受生命就是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生命就是不过分追求,不刻意勉强,不随意排斥。

生命最不缺少的就是神奇,世间最缺乏的是发现神奇的眼睛和虔诚的心灵。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要学会静下心来,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人心不足,总是想要得到更多,却没想过,自己真正用得上多少呢?《增广贤文》有言:“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有的女孩喜欢买衣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你若是仔细检视一下自己的衣橱,就会发现,其实一个季节经常换洗的衣服就那么几套而已。然而,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呢?只因为经不住诱惑,内心的欲望一直告诉你:多漂亮的衣服,我要拥有它,别人都有,我也不能落后。

在葡萄园里,有一种鸟,叫做“我所有”。因为它叫起来的声音就好像是“我所有!我所有!”

这只鸟就好像是看守葡萄园的,终日里在葡萄园上方盘旋,看到有人采摘果实,就厉声啼叫:“我所有!我所有!”

只要有人接近葡萄藤,那只鸟就开始大叫;若伸手摘葡萄,它就会叫得更凄厉。年复一年,总是如此。

有一年,到园子里摘葡萄的人比往年更多,那只鸟在人们四周厉声啼叫,非常着急的样子。但大家都见怪不怪,没有人理它,仍旧继续摘葡萄。没想到,那只鸟不断地啼叫,最后竟然吐血而亡。

世间的人多有像这只鸟的,贪心不足,结果累死累活一辈子,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把触手可得的快乐丢掉了。殊为可惜!殊为可叹!

有个人,父母过世给他留下了许多财产。对这些财产,这人看得很重。他天天计算自己有多少财产,一心希望财产越多越好;连将来果园与田地可以收成多少农作物都算入财产中。年轻人认为家中多一个人就消耗更多食物,所以不愿娶妻生子,原本家中请的佣人也都辞掉了。他年老去世之后,财产由于无人继承,都被收入国库。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人很可笑呢?可是,若你思量一下自己,还不是有同样的心理:没饭吃时,说有粗茶淡饭就可以;有了粗茶淡饭,就想要有点荤腥就更好;等有了荤腥,又想常常吃山珍海味、鱼翅鲍鱼。有了好,想更好;有了钱,想更多钱。这就是人心的不足。

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无以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神仙看到了,有心帮助这对母子,便在他们家屋后投两粒仙米入井,从此井水化为美酒,于是母子二人靠卖酒为生,就此衣食俱丰。过了段时间,神仙回访,其子却抱怨,井水化酒,好却是好,但却没有酒糟可以喂猪。神仙感叹人心不足,便把仙米收回,美酒又变为井水了。

这正是:“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还说没有糟。”

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却总是不断地占有更多,为此不惜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这实在不值得。大诗人杜甫的《漫兴九首》里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的确,人世间有很多追求,哪怕你累死累活忙碌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因此,要懂得享受人生,好好对待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珍惜自己身边的幸福。

大诗人李白有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人觉得消极,其实不然,若你心里是积极的,你读这句诗,就会感受到积极的感情。只不过,他的积极在于好好地对待已经拥有的东西,莫要辜负了正拥有的。

很多人往往都会在失去以后才想到要珍惜,后悔当初没有好好享受自己拥有的时光和幸福。等到时过境迁,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辈子白活了,根本就没有好好享受人生的快乐。

其实,幸褔和快乐早就放在你的面前。当肚子饿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你眼前,好好地吃完这碗面,就是幸福;当筋疲力尽时,躺在软软的床上好好地睡一觉,就是快乐;当你悲伤时,旁边递过来一张纸巾,或者几句宽慰的话语,就是幸福和快乐。

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东西,只是很多人没有好好对待罢了,反而茫然不知所措,盲目地追求这追求那,总也没有尽头。

就说赚钱,钱当然赚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赚更多的钱,相应地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是很自然的。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更多金钱,除此之外,你甚至还要为之失去自己的快乐。

但是,你想过这样做值得吗?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其实,金钱能够满足生活需要即可。

人生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待已经拥有的东西。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赚取更多,无可厚非,但不是为了赚取而赚取、为了得到而得到,而是在赚取和得到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天赋,磨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人不要那么贪心,知足一点,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享用所拥有的,割舍不实际的欲念吧!

享受寂寞,修行人生

佛家有语说“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意思是说清净的独处容易使大智慧展现眼前,杂乱中安定才是真正的安定。人们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另外一种能力——独处。独处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不擅长交际固然是人生的一种遗憾,但耐不住孤独的寂寞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独处并非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拥有的一种能力。人生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孤独、寂寞,而是在于能够在寂寞时安于寂寞,并且能够使寂寞具有原动力。当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会有多种状态,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三种:第一种状态是惶恐不安,茫然无头绪,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情,一心想逃出独处的寂寞;第二种状态是逐渐习惯自己周身的寂寞,静下心来,把生活弄得有条有理,利用读书、写作、交友或其他事情来驱赶寂寞,度过寂寞难耐的日子;第三种状态是把寂寞当做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可以利用的契机,引发出人生内在的关于生命、价值、观念等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对人生中美好时刻和美好生活的体验,独处虽然有些寂寞,但是寂寞中却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人在孤独的时候,就是从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只有自己的境界,然后寻找自己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一个人时面对的只有自己,开始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以及与宇宙中某些神秘力量的对话。严格地说:一切灵魂的复活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展开的。虽然能够和别人一起谈古论今,据典引今,但那只是闲聊和讨论,只有自己沉浸在古往今来的大师们的杰作中时,才会产生真正的心灵感悟。虽然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但那只是旅游和消遣,只有当独自面对群山和浩瀚的大海时,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与大自然心灵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因为要进行自身内在的整合。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自身的内在记忆中的某个合适的位置上。只有经过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外来的经验和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然后自我也就能成了一个既可以独立,又可以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是否有独处的能力,影响着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自我内心世界,而这进而又会影响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有一个叫上座的和尚,他不知道在哪里听说独处是一种修行,修行好了就能达到成佛的境界。于是,他就时常赞美孤独的生活,赞美独处的好处,然后到处去宣传他的修行。但是这个和尚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其他和尚的赞扬。因为他所谓的独行只是一种外在的修行,是修给别人看的,没有修到自己的心里,自己是漂浮于修行之外的。其他和尚看到上座这样的修行就把他修行的事情告诉了佛祖,于是佛祖让上座来见自己。

上座来到佛祖的面前,佛祖问他:“大家都说你喜欢独处,并且听到你赞美独处,是这样吗?”

上座高兴地说:“是的,佛祖,的确如此。”

佛祖又问:“你是如何独处的,你知道独处的含义吗?”

上座抬了抬头,笑着回答说:“我一个人到村里去乞讨,一个人离开村庄,一个人回到住的地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修行。我认为的独处就是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然后时间久了就可以成佛了。”

佛祖说:“你的生活的确是孤独的生活,我不否认你的孤独生活,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真正的孤独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佛祖继续对他说:“如果要修行,想要达到成佛的境界,就必须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深入观察现在发生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去对待身边的事情。但不要执著于它,不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考虑事情。这是独处的最佳方法。”

佛祖说独处的方法就是安住当下,如果一个人能够怀有正念,能够安定地处于当下,那么纵使他是一个人在森林里也不是孤独的。此时的他不会去后悔和遗憾过去,不会去担忧未来,把一切看在心里,做到真正的淡定,就能达到真正的修行了。

如何去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他的“自我”境界呢?这里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这个人能不能独处。自己一个人待着时,是感到百无聊赖、孤寂难熬,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安详、充实满足呢?

一个人的性格与独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爱好独处的人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广交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必须经历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够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界上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最耐不住的就是寂寞,独处一会儿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下来,他们就肯定会去找个地方消遣。这些人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地避免自己面对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形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内心的空虚。和如此贫乏的自己待在一起是没有意思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趣味,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佛经中说:“远离人间的欢乐,为接近智慧,愿独处于寂寞深山。”独处是人生的另外一种修行。在风雨飘摇的天气里,泡一杯茗茶,体会自己在睿智又起伏跌宕的世界里的修行。品一口清茶,在昏黄的午夜灯光下,独享寂寞的美丽,修炼自己独处的道行。

人生在世,不管是喧嚣的热闹,还是怀才不遇的寂寞,都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只有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才会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冀……所有的一切都是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品味各种酸甜,体会人生的沧海桑田。

同类推荐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彷徨的时候, 这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一句话指一个支点,让阅读者时时心有磐石和灵犀。本书从畅销杂志中选文,智慧,励志,给人正能量,一篇文,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耀读者的心。
  •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邪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本书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有一种“先知先觉”,从而对你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提问的方式将生活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细节列举出来,十分醒目,让您一目了然。每个问题都在提醒您,维护健康就应该从这些生活小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本书的内容丰富、全面、细致,涵盖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分别从身体信号、男女老少的健康细节、饮食宜忌、食物搭配、日常保健、家庭用药、运动健身、起居卫生等几大方面入手,列举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对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小细节,并向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求帮助您从每个小小的细节人手,改变错误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 海底捞店长日记

    海底捞店长日记

    李顺军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半年多时间里辗转多地,遍尝职场心酸。机缘巧合,他到北京海底捞应聘,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服务员、迎宾等基层岗位,到店长助理、领班、后厨厨师长,到大区经理助理、代理店长……他的事业从海底捞起飞!《海底捞店长日记》既是在此期间他写下的成长日记,记录了他在海底捞所收获的一切,为读者揭秘一个真实的海底捞。《海底捞店长日记》非常值得职场人士阅读,对大学生、经理人和老板也有很大启发性。《海底捞你学得会》作者、资深餐饮急救专家杨铁锋先生对李顺军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点评,这些点评画龙点睛,让我们以新的角度观察体会所看到的一切。
热门推荐
  • 夺命爱人

    夺命爱人

    她因为赔不起一件衬衣被迫帮他洗一年的衣服,从此陷入不断的麻烦中。这个男生很不对劲,太专横,太暧昧,对她太上心又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居心。是想太多了还是真有桃花运?当她不知不觉被吸引,一场致命的阴谋也在渐渐接近……
  • 小学生逃生宝典

    小学生逃生宝典

    众所周知,在当今中国小学生是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犹如刚刚萌芽的幼苗,需要父母、学校、乃至社会各个团体的关心与呵护,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平静的、充满了阳光和欢乐的生活,可是人生的航程并不是总这么一帆风顺,有时也会潜藏险滩和暗礁,而安全问题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在智力、阅历、体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足,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也就使得“自救逃生”的教育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楼之画从未想过,有一日会因一次踩踏事件而命陷黄泉,待蒙胧清醒,她却早已魂穿异世,在这陌生的朝代经历着从不敢想象的曲折,一次偶然的救治,沾染上了弃不了的爱恨情仇,终有一日,硝烟已过,鸦雀横飞,她站在经历过大战洗涤的战场上,朱红锦衣随烟飘扬,飞散在空气里,清冷的眼眸望着四处残骸,江山秀丽早已落满离殇,遥想那年,你我年少,今岁却难两相全,只道朝拾蹉跎,旖旎不在,霞光映出云雾,乍泄出希望,薄唇轻启道“呆子,在叫一声娘子,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滕固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滕固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至尊废材:极品魔法师

    至尊废材:极品魔法师

    本是异类的她转生于充满魔法的异世界,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刚出生就被鉴定为废材。她就不信,这种简单的鉴定就可以否认自己?本小姐照样可以成为强者,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他,从小就被誉为绝世天才,众星拱月,呼风唤雨。直到遇见她,不仅颠覆了自己对基础魔法的认知,重点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两人重逢后“你要跟我到什么时候啊?跟踪狂大人!”琥珀色的眸子极为疲惫,她就是不明白他是不是装了一个探测自己的雷达,哪都能找到自己。他无视掉她的问题,极为溺宠的蹂躏她的头发。“乖~下一个目的地在哪?”啥?(?○Д○)??
  • 武林逍遥游

    武林逍遥游

    靠乞讨度日的少年郑桥,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小门派鬼刀门,开始了一系列的传奇之旅。刀和剑。武和道。且看郑桥如何步步踏入武林高手层次,号令天下,谁能能挡!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妈妈急需的心理“婴语”书:科学养育0-2岁宝宝

    妈妈急需的心理“婴语”书:科学养育0-2岁宝宝

    肢体语言是人类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在婴幼儿时期,宝宝通过哭喊、微笑、动作、姿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宝宝的肢体语言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懂儿童心理学,如果你了解婴儿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发育规律,就很容易发现在宝宝的肢体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本书通过漫画+ 心理的切入点,帮助爸爸妈妈洞悉婴儿的心理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留心宝宝的肢体语言,读懂宝宝的“婴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宝宝进行交流、沟通,做了解宝宝、理解宝宝意的好妈妈、好爸爸。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从人类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伴随而来的各种痛苦也就应运而生。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殚精竭虑,叫苦不迭,挣扎在悲喜之间。每当痛苦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怨声载道、脆弱不堪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就是人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