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900000002

第2章 慈悲喜舍,利益一切有情众(1)

《涅槃经》云:“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因而发大慈大悲之心,要普度世人脱离苦海,成就无量寿身,不受生老病死等苦。于是佛祝愿道:“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有情皆得住离亲疏爱憎之平等舍。”在佛的心念中,丝毫没有自己的得,想到的都是众生的得,可见佛的心肠是何等的慈悲。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学习佛的智慧,怎么能够只想到自己的得,而没有利益众生的慈悲喜舍之心呢?

命运不济只因不舍,布施能改变你的人生

修心学佛的人很多,但有所成就者只是少数。很多人学习佛法之后,感觉自身的智慧有所开发,心态也平和了很多,但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原来困窘的模样,还是困窘的模样。生活之中,依旧烦恼处处,没有改善。这是怎么回事呢?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佛的真正精神,没有修缮自己的福德和人缘。

佛经上说:种子变,则命根变。你的人生和命运没有得到改变,那是因为你的种子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一颗种子。豌豆的种子,只能种出豌豆,开不出般若智慧的莲花。除非你换一颗种子。那什么是你的种子?怎样才能变种子呢?种子实际上是一种比喻,这颗种子其实就是你的心,改变种子也就是改变你的心。

也就是说,要想改变人生,先要改变心态,佛家讲求发心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有好的发心,发至善、光明、清净心,那么你的本质就改变了,素质也就提升了,顽铁也就变成了黄金,价值自然就不同了。好的发心,发善心,才会带来好的开始。因此佛教导世人,要有菩萨心肠,要发菩提心。

何谓菩萨心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便是菩萨心肠。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这是悲;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这是喜;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这便是舍。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后土至善平心娘娘,眼见世间生灵死后一念执著不化,浮游天地无所归依,因此发大慈大悲心,身化六道轮回,以便安顿灵魂,这才有了地狱。但即便如此,灵魂依旧不得安宁。这时,地藏王菩萨有感于沉沦地狱的众生因无明而轮回受苦,慈悲之心大起,毅然决然地身入地狱普度迷情,并发下了一个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至善平心娘娘为众生而舍身化轮回,这就是慈悲喜舍的无量心;地藏王菩萨为众生解脱而舍身入地狱,甚至放下了成就佛道的事,这也是慈悲喜舍的无量心。也就是菩萨心肠,就是佛的利他精神。如果你学习佛的智慧,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那便不学也罢。因为那是违背佛法精神的。

当一个人真正有了慈悲喜舍的心,每天想到如何利益大众,沉浸于利益大众的喜悦中,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得失,更不用说个人的烦恼。若只发心于个人的得失,则不免天天烦恼纠结,根本不能体会到佛的清净心和欢喜心。因此,每个学习佛法的人都要扪心自问:到底是否明白佛的精神,有没有慈悲喜舍的发心?

只想到自己的得失、穷窘和烦恼,那么你就永远只能在自己的得失、穷窘和烦恼中转圈,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你有了慈悲喜舍的发心之后,真正体会到这四无量心所蕴含的精神,对他人广施仁慧,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大不一样。这是因为发慈悲喜舍心者,能增修福德和人缘。

有的人提到福德、福报之类的事情,就以为是迷信,这是一种知见上的障碍,不能看到佛法的真义。所谓福德、福报,实际上就是人们做好事带来的各种回报,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比如你帮助他人完成某事,对方表示感谢和好意,对你抱以欢迎的态度。这就是福德、福报。这些福德、福报有些是当时就会得到兑现,而有些当时不会兑现的,却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在以后的某个日子的某段因缘中产生回报。

有个年轻人在乘车旅行的时候,给一位中年人搭了把手,二人因此结识。后来年轻人下岗找工作,便想起了当初那名中年人留下的电话,便找出来打过去。中年人是个老板,尚还记得这个好心的年轻人,听说年轻人在找工作,就推荐他到自己的一位朋友那里去面试。

这个小故事就能说明福缘并不是迷信的东西,而是实际存在的因果。如果年轻人当初没有出手帮忙,恐怕就不能结识那样一份人缘。由此可见,能舍是积累自身福德的方法。相反,不能舍,不仅无法积累福德,还会失去人缘,造成自身福德浅薄。

某小姐的办公桌位于窗边,可以眺望窗外公园里的美丽风光。办公劳累之时,临窗看看景色,可以振作精神。因此公司的许多同事都喜欢在休息时聚在此处交流和闲谈。刚开始,这位小姐也没觉得怎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无法忍受这种情况。

她私下抱怨:“太多的人在我的办公桌旁,我的工作都被影响了。”于是她就在办公桌边上立了一个牌子,上面有时写“工作中,请勿打扰”,有时写“休息中,请勿打扰”,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她的做法果然奏效了,她不仅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工作和休息,窗外那一大片美丽的风景也独属于自己了。但是同时她也发现没过多久,自己却成了公司里的孤家寡人,同事们不愿和她交流,工作出现问题时,同事们也不再热心地帮助她。

谁不喜欢和大方、舍得的人结交呢?事情的结果往往是这样:舍得,可使人得到许多回报;相反,舍不得,可能使人遗憾终生。佛门提倡布施,其实就是讲舍得,如果不能舍得,根本无法真正做好布施。布施之所以被称为成就佛道、改善人生的一条方法,就是因为它能够去除悭贪的习气,消除自私和贪婪的心理,从而广增人们的福德,改变我们命运的种子。若以慈悲心、平等心广行布施,发心长远而不执著所修的福报,如此种下人生种子,那么以后收获的善果实在不可思量。

有位崇慕佛道的居士向默仙禅师诉苦:“我的妻子为人吝啬,不但对慈善事业毫不关心,甚至连亲戚朋友遇到困难也不肯接济一下。不论我怎么劝说,她总也不能改变,以至于亲朋好友都不愿意到我家来,甚至朋友们对我也有所疏离。我想请禅师去我家开导开导她。”

默仙禅师想了想,便答应了居士的请求。到了居士的家中,见居士的妻子果然十分小气,仅仅给默仙禅师倒了一杯白开水,连一点茶叶也舍不得放。默仙禅师并不计较,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伸出双手,握着两个拳头,夹着杯子喝水。

居士的妻子见状,“扑哧”一声笑了。默仙禅师放下杯子,有些奇怪地问:“你为何发笑呢?”居士的妻子笑着说:“师父,你的手是不是有毛病?哪有你这样拿杯子的呢?”默仙禅师问道:“这样拿杯子有什么不妥吗?我一直都这样做的呀。”

居士的妻子道:“那么这就是有毛病了,长年累月,紧握拳头,会造成手部畸形。”默仙禅师恍然道:“哦!”于是他便伸开手,但又总是跷着五根指头,干什么也不肯合拢。

居士的妻子又被默仙禅师的滑稽模样逗乐了,笑着说:“师父,你的手总是这样,还是畸形呀!”默仙禅师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总是攥着拳头或总是摊开巴掌,都是畸形,这就如同我们的钱财,若是只知死死地攥在手里,总也不肯松开,天长日久,人的思想就成了畸形;若是大撒手,只知花用,不知储蓄也是畸形。钱是流通的,只有流转起来,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居士的妻子脸红了。因为她明白了,默仙禅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变相地说服她不要吝啬。居士的妻子接受了默仙禅师的指点,改变吝啬的做法之后,不仅得到了丈夫的赞赏,还得到了亲朋好友的认同。

《华严经》有云:“当为一切众生做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疾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静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佛对一切众生尚且如此慈悲喜舍,我们学习佛的智慧又怎么能没有这样的慈悲喜舍之心呢?

学习佛法不能迷信,不能没有思考,要懂得佛法的真义,领会佛的慈悲喜舍精神,更要知道佛所提倡的事业有何益处。人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为佛法能够改变心灵的种子,增长人们的智慧与福缘,从而影响我们的人生与命运。

做人要大方一些,一毛不拔什么都得不到

佛教导人们,要慈悲喜舍,不但要自净自我的身心,而且要普度众生,利益有情。如果为人小气,那就有悖于佛门“慈悲喜舍、利益众生”的精神和本旨,又如何做佛呢?

阎罗殿中,阎罗王正忙活于分派各个小鬼们投胎的去处:张三到东村投胎做人、李四到西村做人……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等待分派的小鬼当中,跳出来一只猴子,大声叫道:“大王,请您发发慈悲,让我这只猴子尝尝做人的滋味吧。”

阎罗王无奈:“猴子啊,不是我不慈悲啊,是你的条件不行,人的身上没有长长的毛,你全身上下毛茸茸的,怎么到人间做人呢?”猴子一听,连忙道:“大王,这还不简单吗?我把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到人间去做人了吗?”

阎罗王拗不过猴子的再三请求,只好答应了它。但是,当阎罗王刚伸手拔了第一根毛,猴子就痛得吱吱叫,一溜烟逃之夭夭了。阎罗王因此感叹道:“连一毛也舍不得拔,怎么有资格做人呢?”

这则故事出自《笑林广记》,批评了生活中那些为人小气而一毛不拔者。一毛不拔,连人都做不成,更不用说做佛了。

小气之人的人缘通常不好,朋友也少,虽然这样的人可能会有一些积蓄或资本,但由于不舍得身外之物,不愿意做布施,而没有修好人缘和福德,因此往往连手中拥有的东西都难以保住。

明代济南城中有一个富翁,为人小气悭吝、一毛不拔,得了一个绰号,叫做“铁公鸡”。有一次,铁公鸡想要纳一个小妾,便开了一个条件:价钱要极便宜,相貌却要极美。媒人们听说这样苛刻的条件,都不愿意登门。

铁公鸡虽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媒人不至,但始终都不愿意放宽条件。过了很久,才有一个媒人领来了一个女孩。铁公鸡对女孩的美貌很满意,便问起要多少聘礼。女孩说:“父母双亡,没有亲人,只要衣食充足就可以了。”

铁公鸡听了大喜,便纳了这个女孩做妾。由于这个女孩伶俐乖巧、善解人意,很受铁公鸡的宠爱,因此对于女孩的要求,往往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没想到半年之后,铁公鸡打开自己的银箱来看,发现多年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

原来这个女孩实际上是一名歌女,受人所聘专门来消耗铁公鸡的家财的。当年有些生意上的朋友来找铁公鸡借钱,但是铁公鸡不仅不愿意借钱,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让这些人备受刺激,因此现在这些人特地找个歌妓来报复他,就是要花光他的钱财,拔光铁公鸡的毛。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说前生,也不说来世,就说现世的报应。铁公鸡的故事就是极好的一例。铁公鸡没有做什么大恶,只因不修福德、不修缘,惹得别人的嫉恨,结果导致了家财破败,实在可叹。鉴于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怎么能不注意呢?

做人就应该大方一些,与人结下善缘,得到的就是善的回报,相反,若你对待他人一毛不拔、悭吝小气,让他人心生怨气,那么人家这口怨气出不去,很可能就会重新回到你的身上,到时候麻烦就大了。就像上面故事里的铁公鸡,因为行事悭吝、刻薄,不修福德与人缘,结果招来他人的报复。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些不舍得的心态,虽然不见得一毛不拔,但要大方也不太容易。面对他人求借,担心不能归还,因此驳了他人的颜面。有的人则是担心被人利用,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头借给人,像有时别人只不过是希望能借助你的名气来推广某一个活动,而你也赞成这样的活动,但即使这只是一个假名,你可能仍然不愿意借给对方使用。其实这里面的道理是有讲究的。

当别人向我们借名借势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弄清楚对方的目的,只要对方不是假借你的名去做坏事,就可以了。如果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对方或是事情本身有争议性,那最好还是不要给他用,否则恐怕会惹很多麻烦。如果是这样,就得留意爱惜羽毛。

为人者爱惜自身的羽毛,这并无过错。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私,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否则就会招惹怨气。爱惜羽毛过分了,那就是悭吝。如果对方没有什么问题,求借的目的是正当的,而你又不是借不起,却不借给对方,那就是悭吝,很容易招怨。

即便不招怨,悭吝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太过小气而弄得毫无所得。

有位古董商人在僻静的山村里借宿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老式红木旧柜子。经过他仔细地鉴别,确定这只旧柜子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拿到城里拍卖,少说有千两银子的进项。古董商心中大喜,开始动了心思,希望将之收入囊中。

于是古董商人就先与主人家闲扯聊天,说:“我老婆生了一种怪病,痛苦不堪,前不久好不容易得了一个特别的药方,却要用山中古旧的家什做柴火,用以熬制汤药,才能发挥奇效。”说着,便假装不经意地开价五十文,准备购买那只旧柜子。

同类推荐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规则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独有的游戏规则,要想在这个职业做得风生水起,你就不得不懂得和遵守这个职场规则。职场犹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掉进职业发展的陷阱。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只有真正领悟职场游戏规则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也是获取成功的人很少的最大原因。
  • 震撼世界的声音:名人励志演讲集萃

    震撼世界的声音:名人励志演讲集萃

    本书收集来自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最震撼的精彩演讲,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既有慷慨激昂的即兴挥洒,也有语重心长的教导,既有对时下人生奋斗的执着,也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中英对照,使原文与译文语言的精华同时呈现。
  •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会做人,得以在职场上纵横捭阖;会做事,得以在事业上扬名立万。曾国藩,胡雪岩,当代人最需要学习的两位古人。看曾国藩如何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清廷倚重的大员;看胡雪岩如何从一个米店小伙计,成为一位受慈禧召见的“红顶商人”。
  • 从零开始学演讲

    从零开始学演讲

    本书从演讲内容(即演讲的基础知识训练)、编排故事(即演讲观点和内容的创新训练)、把握技巧(即演讲的效果和艺术提高训练)等几部分出发,详尽地介绍了演讲的知识经验和经典案例,围绕演讲中最关键的要素重点论述,帮助读者稳扎演讲语言基本功,提高演讲内容说服力,升级演讲艺术感染力,扩大演讲口才影响力,从而轻松自如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演讲场合。无论你是零基础的“菜鸟”,还是已成功出入多种公众场合的大物,都能从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希望通过本书的指导和点拨,让读者实现语言的突破,成为口才出众、演说水平一流的超级影响力人士。
热门推荐
  • Valerius Terminus

    Valerius Termi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尾

    长篇小说《尾》以一个孩子担心自己长出尾巴的细节作为开头了。这个细节就是小说的引子,它将我们引向现实中那些莫名的恐惧感中。《尾》所写的两个家庭,是很普通的家庭,两个主人公也是很普通的人物,他们的家庭生活说不上多么温馨,也说不上多么悲哀。他们庸庸碌碌、平平淡淡,而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和普通人何尝不就是这样的生存状态?然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哪怕在这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仍然会有各种莫名的恐惧困扰着你。
  •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本书从魅力、品味、心态、情感、交际、智能、健康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告诉你女人的优势所在,正是这些优势构成了魅力女人实现优势生存的独特资本。它能够帮助你打造动人的魅力和个性,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本宫来自现代

    本宫来自现代

    新文《婚权独占:席少的名媛新娘》玛雅预言,2012我们大家都会一起死,可是,我竟然等不到2012就死了,死了就死了,竟然还穿越了,穿越应该也会在2012年截止吧?那么反正都要死的,眼前的这个暴君,你就不要用死来吓我了,我不怕的。
  • 龙日一,你死定了2

    龙日一,你死定了2

    当粗线条的富家子被“完美小姐”的假象所蒙蔽,当帅气执着的龙日一对古灵精怪的张静美一见倾心!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天旋地转、鬼马百变的爱情闹剧拉开了序幕。被绑架到直升机上可以忍,被逼到法国餐厅约会可以忍,甚至被迫签下卖身契约也可以忍,“忍者静美”表面上对龙日一唯唯诺诺,可暗地里身为“爱面一族”的她早就恨得牙根痒痒。为了重获自由,忍辱负重的张静美悄悄地展开了调查。她努力搜索,小心跟踪,历尽艰辛终于捉住了龙日一的小辫子。正当她以为自己即将摆脱黑暗迎来新生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突然发生了……
  • 上仙请留步

    上仙请留步

    美美的仙侠恋?萌萌的师徒恋?这里刚好全都有!唐家小主重磅推荐之作!苏苏是棵肉灵芝,也就是传说中的太岁,长得肉乎乎的,是众妖魔争抢的对象。为了能够活着,并且修成正果,苏苏忍辱负重地跟着上仙龙非羽,开始了自己被逼为奴的悲惨日子,时不时地还要充当捉妖诱饵。而就在这样的相处过程中,苏苏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了这个高傲而说话刻薄的上仙大人。随后,百草仙子和温子然出现,一段有关苏苏和龙非羽前世的渊源也随之揭开。原来苏苏前世是一只凤凰,一直爱慕着小道士龙非羽,只是因为遭人陷害才下凡历劫,没想到龙非羽居然也跟着她来到了凡间,一起陪伴她度劫……
  • 总裁老公请自重

    总裁老公请自重

    为了给男朋友治病,不惜与豪门签订生子契约。不曾想孩子早产,主家以孩子早产不健康为由想毁约,宋颜抱着孩子直接找到对方。对方竟是她的顶头上司沈长卿,沈长卿一直是宠妻无度的楷模,撒的狗粮不知虐了多少单身汪。一朝事发,宋颜成了万人所指的小三,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直到他走近,轻轻将她带入怀里,“我孩子的妈,你们谁敢嘲笑……”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芻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芻习学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与《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共同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旨在梳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自创立以来的全部临床技术,总结已经获得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证的各种创新子技术。
  • 平台之治

    平台之治

    看见楼下社区大妈鬼鬼祟祟地投放鼠药,我又想起那次与老鼠的斗争。那时,前年夏天吧,我刚退休。老鼠出现时,我和女儿正站在平台上看一只白鹭从江对岸飞过来。这个时候的太阳还很亮,还不能被叫做夕阳。天空中很平静,鱼鳞云开始集聚,像是白鹭飞过太阳,闪亮透明的翅膀把阳光扇出了涟漪。白鹭有意降低高度,让我们看得清楚它捋成一束拖在身后的饰羽。我对女儿说,一般它都会在小区后面的山上作短暂驻留,梳理梳理羽毛,摆出许多不同的姿势,让那里的几个老年人拍摄和夸奖,这段时间都是这样。女儿不喜欢动物,眼睛早就不在白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