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4800000002

第2章 做人就该有所“味”(1)

自古至今,人们都在探求如何做人的问题。做人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过自己的生活,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是什么人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做人之道。也许这是一种隐藏不见的规律,但正是这种规律规范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最简单但也是最重要的法则便是——“做人要有所‘味’”。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终其一生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他这句话的含义是告诉人们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如何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如何谦虚谨慎地对待世事,如何在纷繁之中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季老的人生哲学里找到答案。 心怀感恩看世事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经历过许多挫折,甚至遇到过不少“坏人”,但在季老的记忆里,更多的却是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困难岁月里在物质或精神上支持过他的恩师、同窗、挚友的感激之情。即使时隔多年,季老还会经常看望留学时遇到的恩师,这正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着感恩,他提倡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或宽容大度,或睚眦必报,或真诚善良,或虚伪奉承。在这里,每一种生活态度都是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从小所培养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如何感恩,总是认为如今的一切都是应该拥有的,只要一点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便觉得整个社会于他都是无益的,从来不会想到自己如何会拥有现在的一切,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早已忘之脑后。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自私,当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一种习惯,便会愈发地目中无人,更不会了解“知恩图报”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其实生活中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会获得快乐,只有多为别人付出才会懂得如何感恩。季老曾多次以崇敬之情提到恩师陈寅恪,他先后写过《回忆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等文章,以表达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陈寅恪先生是自己在学业上的领路人,正是陈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熏陶了他。季老曾说:“寅恪师这种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如果没有他的影响,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1930年,年轻的季羡林考取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修德文。那时,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外,还可以自由选择旁听课,季羡林旁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这门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深深为陈寅恪的学风而折服,因此,在旁听陈先生讲课的同时,他还阅读了陈先生发表的所有著述,并深受其影响,为以后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种下了种子。在工作和生活上,陈先生也给予了季羡林极大的提携和帮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季羡林于1935年9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因为战争,他在国外一待就是十余年。后来他听说陈寅恪在英国就医,便给先生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了10年来的学习成绩。陈寅恪很快给季羡林回了信,并把季羡林推荐给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之、代理校长傅斯年等人。1946年春,季羡林回国后辗转到了南京,此时陈寅恪也从英国回到南京。在陈寅恪的引荐下,季羡林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陈寅恪去世26年后,季老在一篇文章中还写到关于报恩的如下文字:“怎样‘报’呢?专就寅恪师而论,我只有努力学习他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由此足见季老的拳拳报师之心。对于这样一位在学术和生活中给予他极大帮助的恩师,季老内心长存感恩,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季老也提倡用感恩的心来面对。有这样一个人,他专门制造各种假面具。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脸好像变得较不和善,有一份说不出的冷漠感,于是就问他:“你最近是不是不开心?你的脸色不大好,是不是工作太忙了,还是身体不舒服?”“没有呀!”“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太相信,但是没有再说什么,稍坐一会儿就回家了。过了半年,他的朋友再次来访,一见面就说:“你的脸色真好,和以前都不太一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没有啊!”他还是同样的回答,心里盘算着,为什么前后只相隔了半年,朋友的问话却这么奇怪呢?我还是我,一点也没有什么变化啊!他忍不住问朋友说:“为什么你半年前和这次都问我是不是有事,难道我变了吗?”“我只是觉得奇怪,上次来时看你的脸色似乎情绪低落不太友善的样子,而这次却明显地显出平和且愉快的模样,我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才这么问的!”朋友回答道。这时他才有所领悟的想起:原来他半年前受顾客的委托,定制一批妖怪的鬼面具,在制作时必须要想象成咬牙切齿、凶狠怒目的样子,这样才能把面具做得惟妙惟肖。如此,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般,那凶煞的摸样就呈现到脸上来了,看起来人也就变得阴郁不友善了。而最近刚好受顾客委托,制作一批菩萨面具,心里所想的都是一些慈眉善目、和蔼亲切的模样,因此脸上就自然流露出亲切、和善的可爱面相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一切景象都是由心而出,不仅仅是面相如此,其他诸事物也是如此。比如一样的月亮,由古至今地高悬在天上,却有着千百种心在看着它,因而也就呈现出千百种不同的感触。心中充满善念,对万物都秉持感恩的人,他的脸上始终是亲切、和善的,反之,就会变成恶魔的脸,这就是由人的心所显现的。“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无论花开花谢,都是生命中美丽的风景;无论是怎样一种生活境遇,都是我们宝贵的人生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看待世事,对待周围的人,这样自己的人生会多一些精彩、少一些遗憾。就像季老那样,他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怀念恩师,感谢妻子,对待生活平和、从容,从不锱铢必较,因为每一种经历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要学会用感恩的心面对生命赋予我们的丰富多彩。一生中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对父母要常怀感恩,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所以不要吝啬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那可能是父母最珍惜的铃声;不要忘记在节日的时候送去一份问候,“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的时候父母更牵挂的是自己的子女;更不要厌烦父母一次次的叮咛,那是人世间最无私、最朴实的爱。对事业要常怀感恩。感谢是这样一个舞台能让你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只有心存感恩,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你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持久的感恩就会凝结成对事业的坚持,忠诚加执著便等于敬业。事业得到发展,个人才会有成功,这便是双赢的法则。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一切,相信自己会用善的力量去改变他人,改变周围的环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将使你获得力量,使你产生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

做人就该有所“味”

做人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探索的学问。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季老在谈到做人问题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有‘人味’。”所谓“人味”是指什么呢?就是待人的仁爱之心,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这个“人味”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人”,这个字并不是简单的一撇一捺,虽然看似简单,却可以造就出各种不同的人生。如何做人,是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爱”学说被历代明君智士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今天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自古至今,“仁爱”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准则。儒家的仁爱观首先表现在孔子的仁,仁爱的特点是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孔子说:“仁者爱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爱别人。孔子还说一句话叫“泛爱众”,就是要广泛地爱所有的人,爱人民大众。孟子也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什么意思呢?以其所爱就是自己喜爱的东西,及就是推及,推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儒家博大的胸怀的具体体现。不以亲疏关系来决定爱不爱,而是要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这是仁爱的至高境界。对现代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如果能够对他人抱有一份仁爱之心,则自己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从而收获更多的愉悦,生活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每天多一点快乐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仁爱比聪明更重要。一个聪明的人可能会拥有很多财富、权力、社会地位,而一个仁爱的人却能拥有更多的快乐。美国著名商人和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出生在威斯康辛州,小的时候,由于家里贫困,他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小生意。凭着聪明才智,肯尼斯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富翁”。一个暑假,他和爸爸出去度假,路上看到几个乞丐,他就顺手扔出了几张钞票。出乎意料地,那几个乞丐很不屑地走过去,看都没看他一眼。肯尼斯·贝林感到大惑不解,这时他的父亲说:“孩子,你要记住,尊重比施舍更重要,仁爱比聪明更重要。”他点了点头,虽然当时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但他还是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后来,他成功地开拓了自己的事业,与其追随者走遍世界,给无数需要的人送去了希望和尊严。他说,别人夸他仁爱比夸他聪明更能使他开心,因为仁爱和善是纯洁健康的心灵所必备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爱心既是奉献,也是回报。在奉献仁爱之心的同时,会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强大、财富的丰盈以及潜能的巨大。这些会让人感到无比快乐,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责任感的构建,人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自我,这是心理上的又一种重建。就在付出忘我的、不求回报的仁爱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健康最终得到实现。肯为他人奉献,愿意用仁爱之心帮助别人的人,内心会获得无限的快乐,而对于曾经经历过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的季老,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虽然他曾经挨批斗、遭毒打,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并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甚至感到自己被开除了“人籍”,但他并未怨恨任何人,“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这种被逼无奈的痛苦锻炼,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季老坚忍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强的精神!“文革”结束后,季老宽容和谅解了那些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尊敬。不仅如此,季老对很多陌生人也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作为北大的资深学者,他的简朴生活众人皆知。但在研究学术之余,他经常给自己的家乡小学捐钱捐书。就连在家里工作过而已经离开的保姆,倘若喜欢读书,他都会给予支持。多年来,季老始终关注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多年前,季老曾向北大捐赠了一笔艺术珍宝,其中仅古字画就有400多幅,均来自于他本人珍藏。这些收藏当中甚至有苏东坡的《御书颂》,价值过亿。季老捐出的有古砚、印章、善本,还有自己毕生积蓄的稿费。2008年6月,为庆祝北大110周年校庆,季羡林将积攒数年的百万稿费捐赠给北大,设立“北京大学季羡林奖助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投身国家的教育事业,一直被季老奉为无上光荣。他希望能通过自己捐赠稿费的举动鼓舞更多北大的校友和朋友支持教育,带动更多的人自发地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仁爱之心。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爱;相反,如果只知道索求,不懂得付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仁爱的快乐的,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没有“人味”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爱和敬是双向的,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因此,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做一个有“人味”的人。

同类推荐
  • 礼仪全书4

    礼仪全书4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智慧选择改变人生

    智慧选择改变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不要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得到满意的结果固然重要。享受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做智慧的选择,过无悔的人生。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快乐人生,智慧选择:在安定中选择改变;在逆境中选择突破;在争议中选择面对;在批评中选择幽默;在打击中选择宽容;在沟通中选择灵活;在自信中选择智慧;在得失中选择释怀。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说明人生在各个不同阶段必须面对不同选择,追求成功过程中理应面对的种种挑战,以及生存交往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处世技巧。
  • 这样记忆最高效

    这样记忆最高效

    有的人,大段文章看一两遍便能背诵,考前随便翻翻书就能拿到好成绩——这让我们既羡慕又嫉妒,从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我的记忆力这么差?为什么我没有这种超能力?”其实,归根到底,这是记忆方法的问题。没有方法,记忆就不快、不准、不牢。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改变这种记忆现状,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能,轻松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这样记忆最高效》从兴趣、情绪、习惯、方法、环境等九个方面,归纳整理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多种记忆方法,把学生从遗忘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 做人靠德 做事凭智

    做人靠德 做事凭智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商场职场如战场,但只要你是个会用品德和智慧的人,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不会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雷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做人靠德 做事凭智》借鉴历史,立足现实,把古往今来关于靠德做人、凭智做事的案例和道理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明白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热门推荐
  • 独妻策,倾城花嫁

    独妻策,倾城花嫁

    新文《倾君策,隐身贵女》已开更,敬请支持!!http://m.wkkk.net/a/1227201/m.wkkk.net她掩藏真我,低调生活,隐身在姐妹的光芒之后,一双素手暗搅风云。*古代闪婚,她作别十四年的平静生活,从水深火热到风生水起。*奉旨挑妻,冷昭选中最最平庸的温彩。他要挑个乖乖听话又顺从的小娘子,然,堂堂大将军竟看走了眼,娶回一个大麻烦。父命难违,她压抑本性,人前披着羊皮,人后磨亮虎爪,助他挣来“美名”。*她原想安分守己做个贤妻良母,不曾想却是他声声唤“彩云”,拿她当生孩的工具。当她是母猪么?丫丫的,她磨爪霍霍,挥拳嗖嗖,干净俐落将他痛揍一顿。不给嫡妻名份,那是留给意中人的;让她生子,那是因他意中人不育……她之于他,不过是他成功娶到心爱女子的工具。*她本聪慧,却偏扮愚笨;她本有才,却故作大字不识……她只在喜欢的人面前暴露真正的自己: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内会掌后院端家风,外能赚银财满钵。本是结发夫妻,却因他心之所属步步错,在她委屈难奈下结束了一段错配姻缘。实情昭然,他才发现自己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数载后,她为相爱男子再披嫁衣,倾城嫁妆惊呆了他的眼,也刺痛他的心。*简介无能,大体内容相符,请读友大人关注支持并投票收藏!!推荐其他文:《倾君策,隐身贵女》http://m.wkkk.net/a/1227201/m.wkkk.net《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http://m.wkkk.net/a/1382192/m.wkkk.net《倾天策:绝代女仙》http://m.wkkk.net/a/1073105/m.wkkk.net
  •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曲(天堂篇)

    神曲(天堂篇)

    《神曲》就是人的精神结构的剖面图。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角度,地狱就是一个本我放纵的世界,骄、妒、怒、惰、贪财、贪色、贪吃这些人类的本能和欲望不能节制;炼狱就是自我逐步涤除自己的罪恶,脱离本我走向新生的过程,里面住着的七种罪恶的灵魂,虽有罪过但是程度较轻且已经悔悟,是能够节制的自我,经过忏悔之后就能升天;天堂是上帝、天使和善者的乐园,真善美的化身,是超越节制的超我。从人的精神结构的三个剖面,对应《神曲》三界,也可以看出但丁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的本质的探索。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网王之无悔

    网王之无悔

    “重生一次,受众多伤害,终得如此结果。可曾后悔?”“不,我不悔。”真的不悔吗?那人望着红颜温柔、释然的微笑,恍然了。看来,她真的不悔。……刘红颜,一名普通的孤儿,她穿越到异界,人生重启,只为了能不悔此生,就算受伤,她依然滂沱前行。
  • 战神之醉红颜

    战神之醉红颜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 五城志

    五城志

    华夏大地经历沧桑巨变最终剩余以五城为中心的格局五城自远古城主举行会盟仪式后便形成了四从一的格局直到现在
  •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手腕则事情很容易砸锅。智者处世,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于无声无息处出雷霆之力,快、稳、准、狠,招招致命,不讲妇人之仁,不给对方留任何喘息之机。
  •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妃有毒

    妖妃有毒

    受人污蔑,将军府满门含冤而亡!她亲眼看见了,斩台,被族亲的血,染成了刺目的鲜红色。十二年后,她,强势回归,势要那些人,夜夜梦靥,父债子偿,誓做妖妃,让那帝君,成为昏君,背负千古骂名!甘愿倾尽所有,只为亡灵安息,却不想,百毒不侵的心,染上了情毒,情丝破茧,再也抽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