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200000010

第10章 三上北塔山

第一次听说“北塔山”这个地名,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1968年春天,我们一百多名知青离开已经没有读书声的北京,来到新疆伊吾军马场“接受再教育”。军马场位于天山北坡的哈密、伊吾、巴里坤三县之间,场部在松树塘,那是丝绸古道的着名驿站。这里真是难得一至的好地方。无论风光物态、人文地理,军马场与北京的反差确实太大了,只要有可能,我们从不放过与当地牧民接触的机会。军马场相邻的天山公社,有一批比我们早来几年的北京知青。通过“会老乡”,我们与天山公社的牧民成了朋友。这一年元旦前夕,我在天山公社的一户哈萨克族牧民家中见到了他家的几个亲戚。那时,牧民走亲戚不但没受形势影响,反而更热络。亲戚当中与我年龄相仿的是个姑娘,汉语不错,听说我是北京知青,她热情地对我说,他们家在离马场几天路程之外的北塔山,可与北京相比,那里一点也不远了。

整个下午,我为她介绍连我也觉得陌生了的北京,而她如同吟唱情歌,讲述着她的家乡北塔山。牧民(东道主)忙于宰羊做抓饭,姑娘的家人出去串门。家里就我们两人。

姑娘叫古丽,这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常见的名字。她说,她的部落是从巴尔喀什湖以西的牧场迁徙到新疆,并且定居在北塔山。她并不讳言她家族曾经是部落贵族,“十月革命”后,部落离开了俄领中亚,举族东迁。一进入新疆,只要见到良好的草场就陆续有人留下放牧。从阿勒泰到北塔山,再到木垒、巴里坤,以及甘肃祁连山中的阿克赛——哈萨克族在20世纪前期东行寻找适于放牧的草场,对现代西部地缘政治结构影响颇大。它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条漫长曲折的哈萨克民族的游牧地带。

古丽轻声细语地讲起北塔山的山川草原,讲起着名的阿同鄂博、大石头,她说,她家的羊群放牧在三姑娘山。这是北塔山牧草茂盛、地形复杂的区域。所谓三姑娘山,是三个四季常青的山峰,其中一个如今位于蒙古国境内,另外两个则在中国。我第一次听人用如此真切的情感说起自己的家乡,我第一次进入了哈萨克人的心灵世界——我无比向往北塔山,幻想自己与古丽并肩放牧在三姑娘山的夏牧场。在作为知青的日子里,感到走投无路时,我就会想到世外桃源般的北塔山。

然而,我第一次抵达北塔山,则是在2007年初夏。虽然时间间隔得太长,但我对北塔山的向往之情一点也没有减弱,我对北塔山的了解也更富于立体感。

2007年4月24日中午,我们离开奇台县城,经过奇台以北的将军戈壁前往北塔山。五个小时的行程,我一直沉浸在回忆与思考之中。

既然来到了北塔山,那么我关心的问题——北塔山之战的起因、哈萨克人在北塔山的生活现状,以及北塔山在游牧与绿洲两种文明之间的位置,就不会是无解之谜了。

此后,在2007年9月15日、2008年8月21日,我先后两次重访北塔山。

通过这三次考察,我的问题基本上都有了初步答案。

2007年9月16日上午,我们向着名的阿同鄂博攀登,北塔山主峰之下的阿同鄂博至今随处可见酷烈战场的遗迹。徒步走上阿同鄂博,用了两个多小时,这是一次艰难困苦、没有退路的跋涉。

阿同鄂博遍布残缺的碉堡掩体,有的战壕是劈开山体修筑的,有的哨所因地制宜,临时用山石堆成。不大的山顶,只有军事设施,据遗迹可以推想出战争实况。关于当时马希珍连到底有多少军人,以前的文献未见记载。也许关系到国防,是有意回避吧。亲自在阵地遗址作了踏勘,我的判断是:马希珍的部队肯定是连的建制,只不过战斗人员的分布极其合理。当时,防守阿同鄂博的武器装备是一个常规连队的配置,但火力结构使有限的武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北塔山之战爆发后,马希珍连曾得到增援,然而战争绝不是中国边防军蓄意挑衅。在顶峰可以环顾四周密集的山峦,可以窥测由峡谷勾连的地势。太阳升到雪峰之上,我们清清楚楚地辨认出了当时敌军的来龙去脉。一条条古道如同腰带扎在山间,一直通向乌龙布拉克与大石头的草场。

只要你对北塔山之战的背景有总体的把握,熟悉六十年来对当代历史事件作出的往返“修复”,北塔山之战的起因,就凸现在雪峰之前。

在1947年6月之前,北塔山区域唯一的新闻就是哈萨克牧民追随乌斯满从阿勒泰游牧到了这里。哈萨克毛勒乎部落的头人乌斯满是着名的历史人物,上世纪50年代,曾一再出现在新诗、小说、电影之中。蒙古国与苏联将其视为死对头。北塔山之战时,乌斯满就住在乌龙布拉克。战争期间,他带领牧民“支援前线”成为马希珍连的友军、后盾。战争结束,他与他的部落继续东行,经黑戈壁进入甘肃、青海、新疆交界的山区,1951年被剿匪部队擒获,几个月后,在乌鲁木齐被处决。

背靠阿同鄂博残破的要塞,我思考了许多年的问题有了结论:北塔山之战是苏、蒙方为乌斯满而发,实际上是一次“斩首行动”,目的是击杀乌龙布拉克的乌斯满。前往乌龙布拉克,必须从阿同鄂博之下通过,从阿同鄂博俯视,那条必经之路简直就是绝境,拿不下阿同鄂博,他们就成了钻进口袋的老鼠,不但有进无出,进退失据,而且毫无胜算。拿下阿同鄂博这个制高点与要害,才敢将手伸到乌龙布拉克。换句话说,北塔山之战并没有当时曾推测的深层政治背景,与冷战双方的终极较量无关。

三次来到北塔山,我们都在北塔山牧场的学校作了停留,不但旁听过学校教师的进修,还为学生们上过短暂的乡土课。

2007年9月,正是中蒙北塔山口岸开关的日子。六十年间,战火纷飞的焦土早已成为绿色边防、和平口岸。9月16日的下午,我们的车辆停留在牧场场部,大家去观看路边景致,我在街头漫步。有人扯扯我的衣襟,我低头一看,是个八岁的名叫江兰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她怀中抱着小男孩,主动用汉语对我说:“阿大(伯伯、爷爷)……”说到这儿,她似乎不知该说什么了,急切地说了几句哈萨克语。旁边一个北塔山牧场武装部的哈萨克族干部告诉我,这个叫江兰的哈萨克姑娘刚听了汉语课(学校的双语教学很受欢迎),她很想与我用汉语交谈,但还不熟悉词汇。江兰姑娘与她朴素的自我介绍使我深受感动。她的发自内心的亲情使我忘记自己身在边境,始终在她怀抱中的两岁的弟弟,在学前班与她一同上学。我给她与弟弟照了一张相,她望着弟弟的眼神,将母爱传递给了陌路人。这时,另外两个哈萨克族小男孩(阿玛尔、毕来克)自动与她排成一排,等我按下快门。其中一个刚刚吃了瓜,又在浮土上打闹,脸上粘着土,但他们的童真与友善打动了人心。

2008年8月,新疆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与我一同来北塔山考察。

二十多年前,叶尔克西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时,我就与她结识了。她出生在北塔山,到十几岁时离开了北塔山,她的父亲是北塔山牧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之前我已经得知,三姑娘山的古丽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她应该是叶尔克西父亲的学生。三姑娘山的牧场是北塔山的哈萨克生息之地。八九十年前,东迁的哈萨克人企盼的只是:“上有蓝天,下有绿草,我们能放牧牛羊。”作为虔诚的牧人,与农民、工人一样,收获的绝不只是满圈的牛羊。

8月21日,我们去北塔山一侧的库普沟与阿艾提沟,寻访着名的岩画。岩画是西部历史的印记,但在北塔山,岩画中的野马(普尔热瓦尔斯基马)、北山羊、骆驼与硅化木森林、化石脊椎动物种群、史前植物遗蜕共存。

21日的整个晚上,我都在牧场场部漫步,俱乐部灯火通明,正在举行婚礼。俱乐部里姑娘们都那么漂亮,小伙子都那么潇洒,你分辨不出谁是新娘,谁是新郎。可能因为我的落寞神情,一个姑娘主动为我端来了食品,并自我介绍说:“我叫古丽,需要我帮忙吗?”望着古丽,我又回到了二十一岁的青春年代。

经历了北塔山之战的烽火洗礼,哈萨克族牧民当之无愧地成为北塔山的主人。

北塔山在西域文明史上是游牧民族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是与农耕区域冲突、融合的通道。阿同鄂博不仅俯视了北塔山之战,还引导了络绎不绝的骑手纵马走向天山,进入塔里木绿洲。库普沟与阿艾提沟则构成一道岩画走廊,向绿洲文明展示了游牧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关于这一过程,还有许多话题有待开拓。

在我看来,北塔山是一种象征。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失去的只是与时代进步不再匹配的载体,人类历史时期,没有一种文化或文明可以在全封闭的状态中获得进步与发展。文化与文明并不害怕冲击与碰撞,冲击与碰撞往往是它们获得生命力与延续力的契机。

不久的将来,我会回到北塔山。在北塔山,我的视野会更宽广,我的心境会更平和,我会结识更多的朋友,走更崎岖的路,攀登更高的山峰。

同类推荐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余光中亲自审定篇目,全面收录《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我的四个假想敌》《山盟》《沙田山居》等多篇经典佳作。九十载人生沉淀,聊人情世故,谈游记见闻,撰文化随感,诉人生感悟。在余光中的文字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一份乡愁、记忆和青春。他瘦弱的身体里,有炽热的光,照亮了苍白年代里无数幽闭孤愤的心灵。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人生总是会有阴晴变幻的坎坷,也难免铺天盖地的风雨,而谁的一生不是伴随着这些风雨起起落落,就像历久弥深的唐诗宋词,平平仄仄,让人充实无比,又回味无穷。风雨路上,期待你与作者并肩,共赴这场诗词之约。《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是作者用诗词体裁记录心情的一本个人诗词集,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跨度,系作者坚持创作的结晶。
热门推荐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What?不同意离婚?拜托帅哥老公,当初五百万换你一纸婚书,你嫁给了我,期限一辈子!但你舍不得孩子,就套不到娘啊!况且家花哪有野花香,老娘已经腻你了,现在是付钱的是女王,爱啥时候甩你都可以!反正姐有的是钱,下次买个貌美的老公来玩玩……
  • 茶疏

    茶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主社会主义评析

    民主社会主义评析

    本书是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的分析、研究和评判。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其在我国的蔓延。在这部分里作者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蔓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任务。第二,民主社会主义是一股饭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作者通过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若干重要原理,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种种反马克思的本质进行了批判。第三,民主社会主义是作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作者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深入分析,指出什么事真正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重要问题。
  • 传家风(成风化人)

    传家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侨民故事

    侨民故事

    这一年的冬天,哈尔滨却出奇的暖和。听当时的那几位还未走进坟墓里去的老哈尔滨人说,这种天气,过去哈尔滨就有过一次,不过,那在他们还是年轻小伙子时的事。那时候,他们刚刚来到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呢。那里只有几户人家,而且都是流亡的洋人和混血儿,路没法走,到处都是沼泽,人只能走在木栈桥上。不久,又有了好看的洋房,有了敖德萨餐馆,有了教堂,有了监狱,有了侨民学校,有了花店,有了肉铺,有了棺材铺,有了侨民的墓园,有了许多平常而又别致的故事。
  •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告别了地球,兰虎、柳远藤、苏尔三人前往宇宙深处的守护者联盟。守护者联盟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以守卫宇宙为己任,汇集了诸多星球的超级强者。守护者联盟每五十年选拔一次,兼具勇气、智慧和运气的强者才能通过考核,成为守护者联盟中新的守卫者。当兰虎他们三人抵达守护者联盟时,离下一次的选拔还有一年的时间。靠塔塔鲁特的资助,三人暂时在守护者联盟中住了下来,并抓紧利用这仅剩的一年时间和各星球的强者们一块在联盟中学习,如同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一切知识。对众人来说,竞争在选拔前已经开始。
  • 香寒

    香寒

    他是复仇而来的金融巨子,她心甘情愿含笑饮鸩;她是瑰丽带刺的商界蔷薇,他却让她成为锦上花。为了相同的敌人、刻骨的仇怨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最终会选择爱情,还是背弃?
  • 凤难求

    凤难求

    乔英淇承认,前世的她真的挺狠的,无论是飞箭射杀表妹,还是默许亲弟暗中部署一切,为儿子扫清继位障碍……赵瀚霆绝望,今生的他不过是想弥补曾经的遗憾,将所有的宠与爱都给她,可这当胸一剑让他明白,什么叫爱而无望……这是一个重生皇帝想挽回妻子,最终被虐成渣渣再拼起来的辛酸故事。
  • 外科全生集

    外科全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