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200000012

第12章 重返黑戈壁(1)

2007年9月25日,早晨9点刚过,我们离开额济纳旗的达赖库布镇,踏上重返黑戈壁的旅途。黑戈壁、黑喇嘛、马鬃山、谢别斯廷、明水古城就在前方,使人激情难抑。“胡杨节”前夕,色彩斑斓的额济纳将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我第四次前往马鬃山。25日的白天和晚上始终满天阴霾,而且行程相当坎坷,原本半天的路途,竟整整走了二十小时。这二十小时,我们穿行在中国西部最大的荒漠,而我沉浸在回忆与思考之中,几乎忘记了与黑戈壁、黑喇嘛无关一切……

我把所了解的有关黑喇嘛的种种,都写进了长篇纪实文学《黑戈壁》。

写完《黑戈壁》,我反而为一种特殊的距离感困扰:通过近四十年探索,我本应成为最熟悉黑戈壁与黑喇嘛的人,可结束了写作过程,我却觉得黑戈壁更神秘,黑喇嘛更虚幻。是遗漏了什么不该遗漏的细节?是错误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不管究竟是为什么,我都希望通过重返黑戈壁,能有所改进。酒泉市电视台为拍摄电视专题片《黑戈壁》,由副台长秦川领队组成了新的考察队,我们一同在十·一前夕,踏上重返黑戈壁的行程。

26日凌晨5点,我们才到达马鬃山镇。在安排住宿的间隙,我走上空旷的街道。

这时,小镇开始苏醒,街头已经有了炊烟与人声。马鬃山镇中心的标志是三只北山羊。望着这伫立在街头的栩栩如生的塑像,我如同一个运动员在起跑线上等候发令枪响,如同一位歌手面对如痴如醉的歌迷等待前奏曲结束。我在等待太阳升起。

“杨教授……”有人从远处赶来,大声招呼。那是马鬃山镇镇长娜仁娜。前几次来马鬃山,她都曾热诚相助。这次来之前,娜仁娜已经调到县上任职,没想到又在镇上相逢。娜仁娜是蒙古族,她名字的含义是“阳光”。她出现在我们面前,朝霞正好挣脱了浓云的束缚,霞光投射到三只北山羊身上。我知道,我不用守候在街头作第四只北山羊了。从这一刻开始,重返黑戈壁的考察队已经集结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在马鬃山镇的调查,深入而且有成效。马鬃山的居民不但记得我,记得我们的考察,自我离去之后他们用特殊的参与,填补着我们留下的空白。他们已经不只是被调查的对象,成了马鬃山历史的共同撰写者。

第二天,我们踏上前往谢别斯廷泉的路途。

谢别斯廷泉是黑戈壁的北方门户。关于谢别斯廷泉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整整八十年前。1927年,中国与瑞典联合组建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从包头出发,先到达了额济纳。经过休整,于1927年初冬,分几路启程前往新疆哈密。中瑞双方的团长徐炳昶与斯文·赫定率领中心分队,沿黑戈壁北边的古道前行。途中,斯文·赫定得了严重的胆囊炎,而且为风雪酷寒困扰,骆驼已经到了驼载极限,粮食也快用完了。为了不把整个团队拖垮,抵达谢别斯廷泉之后,斯文·赫定决定自己暂时留在泉边,其他人在徐炳昶率领下尽快前往哈密。同时,斯文·赫定将这个荒漠甘泉命名为“那林谢别斯廷布拉克”。“那林”是考察团的瑞典籍地质学家,谢别斯廷的经纬度是他测定的;“谢别斯廷”是本地原有的地名;“布拉克”在西北民族语言中含意是“泉水”。

多年以前,我就有一个夙愿:对西北凡与斯文·赫定等探险发现有关的地方,都要重返故地作追踪报道。谢别斯廷泉正是其中之一。可谢别斯廷今天到底在哪儿?则需要做认真的调查。1990年,在刚出版的《中国地图》上,我发现了一个位于中蒙之间的地名——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它无疑正是“那林谢别斯廷布拉克”的异译。这个发现叫我激动不已。我曾称它为“中国最长的地名”——长达十个字,同时,它也是仅见的包含有外国人名字的地名。此后,我获悉了另外一件与谢别斯廷泉有关的往事。

1962年,为正式划定边界,中国与蒙古国开始谈判。在确认西北边界走向时,蒙古国提供了一幅历史地图,上面标示出清代某时期内外蒙古的界限。如果以它为基础划定边界,那么额济纳(特别是居延海)、黑戈壁,都将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境外。特别是,酒泉卫星中心将距离边界太近。周恩来总理指示谈判代表:我国将提供另一幅更重要的地图。并要求以这个地图作为确认边界走向的主要参照。这就是由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测绘的《斯文·赫定1927年~1935年中亚考察地图》。最终,蒙古国在得到苏联首肯之后,承认那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地图,反映的是现代边界走向,两国边界将以其为主要依据。那幅地图标明,中国与蒙古国的边界线位于谢别斯廷泉以北。谢别斯廷这荒漠甘泉不但成为探险考察史上的重要地点,还是内陆亚洲地缘政治的从不游移的地标。

2005年,我再次来到黑戈壁,采访时认识了从部队复员的蒙古牧民达布,我问是不是有谁知道、或去过谢别斯廷,他竟然回答:“我当兵的时候,有一年时间,就是在谢别斯廷泉水边上站岗。”在他带领下,我们顺利找到了那个泉水。如同八十年前一样(如同千百年来一样),谢别斯廷泉就掩映在浓密的芦苇丛中,静静地等待我们来临。达布站岗的地点如今成了边界的界桩。

后来,一个瑞典朋友来我家做客。我们曾一同作过环绕塔里木的考察。他听我谈到在黑戈壁的探险,在谢别斯廷泉的寻访,特意问:在谢别斯廷泉还能见到斯文·赫定1927年年底扎下的75号营地吗?我迟疑着,摇摇头。我知道,我错过了什么。

谢别斯廷是一个地域的名字。有一股从不干涸的清泉,清泉为大片芦苇掩映,是它的地表特征,所以,它又叫“萨拉赫鲁逊”——黄芦岗。实际上,目前在边界的两边,都有名为“那林谢别斯廷布拉克”的地方。所以,谢别斯廷这个名字,并不能完全与当年斯文·赫定的营地对应。只有那个清泉,才是斯文·赫定的治病秘方,才是古往今来丝路旅人的归宿地。2005年,我见到了泉水汇聚成的池沼,见到了在这里交汇的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古道。但这并不能使与探险发现有关的生动往事完全落在实处。那个拯救了西北科学考察团干渴疲惫的队伍,那个使丝路最大的驼队(有一千二百峰骆驼)得以顺利进出新疆的丰沛泉水,绝不仅仅是一汪四溢的沼泽。驼队的营地,取水的地点,不可能什么遗迹也没有留下。谢别斯廷泉是丝绸之路得以存在依托,是旅人走向的路标,它不应该仅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小小的圆圈。

2007年9月27日。我们再次来到谢别斯廷。时过两年多,新修的国门已经落成,边界沉静肃穆,使人驻足四望。

据斯文·赫定的笔记与其他有关文献,在谢别斯廷泉扎下的75号营地位于泉水以南约一百公尺处,比较平整,并且为红柳包环绕,营地边上有个高岗,只要有新的驼队或骑手临近,赫定的助手们总要登上高岗眺望。在一个多月之间,西北科学考察团扎下的两顶帐篷,成了谢别斯廷泉边的风景线。只要确认了当年泉水的地点,就可以推测出营地的位置。

在与国门相对的路边,有一处人们经常取水的地点,可这并非当年的谢别斯廷泉。这个地点无疑是与半个世纪以来的中蒙交往有关。它依道路而存在,道路却是南北向的机动车辆压出来的。沿着水源地的边缘向西、向芦苇最浓密的地方走了几十步,我突然辨认出一条隐约可见的小径探向芦苇纵深处。小径是常年由人、牲畜、动物践踏而成的,没有任何人工修整的迹象。

我与秦川沿小径进入了芦苇纵深处,里面另有一番景象,芦苇高达三四米,如同密集的竹林,小径指向一口古泉眼,泉眼之上,不但覆盖着原木搭就的棚子,居然有一具铁皮制作的人字形棚顶。从形制、材料看,它的制作出自珍惜甘甜泉水的旅人之手,它覆盖的无疑是谢别斯廷泉——丝绸古道的支撑点,丝路行旅的企盼。退出苇丛,向南望去,75号营地只有一个选择,那是由一组红柳包环绕的平滩,与附近草滩相比,几乎寸草不生,显得相当扎眼,显然是因为人在这个面积之内活动所致。视野之内仅有的制高点就在平滩的一侧。望着那离泉水近百米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到了人声犬吠。

同类推荐
  • 家有考生

    家有考生

    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人将高三称为人生的“炼狱”。其实,对于高三家长来说,没有谁能置身在这个“炼狱”之外,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每一位陪孩子走过高三的家长,都无异于走过一回“炼狱”。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红色禁卫军(一)

    红色禁卫军(一)

    1945年初春,几度延宕的中共第七届代表大会,终于召开在即,中央保卫部门决定从各部队抽调一批军事技能过硬,政治可靠的人员,以补充和加强会议的警卫力量。当时我们晋绥六分区忻崞支队,刚刚打完宁武县东南日军的一个据点,正在做战斗后的调整,我突然接到去军分区学习的通知。支队里和一起被抽调的,还有于旭伟同志,他来部队还不到一年,但表现很好。大约是3月20日前后,我们到了驻在兴县蔡家崖的晋绥军区,住进了政治部招待所。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倾城绝宠:赖上冷情魔妃

    倾城绝宠:赖上冷情魔妃

    她,现代异能杀手,是杀手界和佣兵界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是一场阴谋还是一段注定情缘亦或是她登上王座的必经之路?跨过时空之门,当无心冷情的冰川遇上邪魅嗜血的妖孽时,到底谁会乖乖跪下唱征服?初遇时,他光明正大的看她洗澡,“月色正浓,我竟看不到阁下的脸……”暗含嘲讽的一句话,言下之意:阁下,你这么不要脸你自己知道么?换来的竟是对方无赖的调戏,从此她便被这个对她无下限的妖孽赖定了一生,她出言讽刺他照单全收并且找准机会实施她所说的无赖,她是极地冰川他却敞开如火的怀抱誓要把她捂化了,他宠她入骨,爱她成痴,视她如命,这样表面对她流氓无下限实际腹黑强大的一个男人,她该要还是依旧孑然一身?
  • 超级练兵游戏

    超级练兵游戏

    当军人变身成游戏主角,虚拟世界便悲剧沦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撕b场!突然间秦昊沦为了教科书级的第一菜鸟,空兵会恐高?还重度型?你怕不是在逗我笑!借助一款虚拟现实‘游戏’卷土重生!在所有人的亲眼目睹下,从此刻他登上了云巅!
  •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本书摘录了巴菲特本人致股东函以及其他一些演讲中的观点,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同时,书中设有“活学活用”内容,通过生动的例子,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巴菲特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巴菲特投资精髓。相信读者在阅读完《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之后,会对股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以后的投资生涯增添更多的智慧与策略,以便更好地在股市中遨游。
  • 存复斋文集

    存复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谢文庄公集

    谢文庄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 快穿之敷衍表现

    快穿之敷衍表现

    慕路黎,一名准备高考的普通的学生,却在走往高考路上的香蕉皮滑倒摔死了。慕路黎:我敢保证这是我这辈子最倒霉的经历。当她绑定了某个无良系统并说什么只要她做满五个任务就可以回到她原来的世界后从此,慕路黎便走向了通往逆(sha)袭(diao)的漫长之路。【第一次写文,有不好的地方会改的。】
  •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2019年是己亥年哦!所以叫《己亥杂诗》!这纯属我个人创作的杂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无关,偶尔会引用几句。谨记!
  • 西夏死书5:死亡大结局

    西夏死书5:死亡大结局

    死书里的活人坟究竟在哪里?“遗失的1964”到底隐藏了什么?西夏皇后的头骨与尸身的年龄为何相差十几年?中蒙边界无人区里,克格勃和中情局特工何以双双败给了一千年前的死人元昊?在经历了沙漠和荒原冒险后,唐风终于找到了瀚海宓城的正确位置。在城中,唐风发现了一些汉文和西夏文字的对照石碑,终于将西夏文这种已经“死去”的文字完全破解。通过破解了的西夏死书,找到了西夏最后的宝藏——活人坟。而一切的谜团,都将终结于死亡大结局!
  • 诺许此生

    诺许此生

    "迟生,迟来的一生有了你,再多的苦难都过去了,今后有我来护你一生。"许诺阳,我许你一生只爱你一人。"没有太多的深情,只有简单的故事,却深深浅浅的的感动着彼此,相爱不易,简简单单地爱着彼此不分离,走到生命的尽头。(甜宠:诺许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