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死寂的广寒宫
传说嫦娥奔月,住在广寒宫,人们看见月亮上忽明忽暗的阴影,就想像出一片鸟语花香的神仙世界,有长青不老的月桂树,有蹦蹦跳跳的玉兔。在西方也认为月中有美女常驻。在天文学家和太空人眼里,月球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你有架望远镜,不难看见月亮上有大片暗色的平地,它们就是“月海”。这是17世纪天文学家定下的名称,他们以为月球上也有地球上那种波澜起伏的广阔海洋。
我们能看到较大的月球“海”有10个。它们都有很诗意的拉丁文名字,如位于西部的静海、澄海、丰富海,位于东部的雨海、云海、暴风洋。每月阴历初五前后的黄昏,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西方天空的一弯眉月,上面的两个明显阴暗区,就是危海和丰富海。等到阴历二十五前后的清晨,月亮出现于东方天空,我们会观察到一大片阴暗区域,那就是暴风洋和雨海。这10余片“海”都在月球面向地球一侧,在月球“背面”,这种“海”面是少见的。
月球上最具特色的就是座座环形山,它们数量惊人。地面天文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能够辨清近3万个这样的圆形坑。我们越是凑近月球,看到的越多。估计,直径在1千米以上的环形山有100万个以上。普遍认为环形山大部分是由陨星冲击而成的。月面没有空气保护,因而坑洞满布。大的环形山都是用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姓氏命名的。如月球可见面中南端的第谷环形山,东部哥白尼环形山,月亮背面有四座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的环形山。
月球上也有嵯峨起伏的山脉,高可达8000米(与周围平原相比较),大多数山脉的名字与地球上的山脉名字同出一辙,因而月球也能找到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
仔细观看月面,还有些迷人的细节。比如从一些比较年轻的环形山(第谷、哥白尼环形山)向外辐射出亮线状条带。这些呈辐射状的条带称为辐射纹,它们是月面上的隆起部分。在满月时,看得很清楚。
这一切表明,月球不是仙宫。
以往神话传说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美丽仙女全是人们遥望月亮时美好的联想。登上月球,迎接你的只是凹凸不平的不毛之地。没有大海,没有蓝天,没有空气,没有生命——一个死气沉沉,冷冷清清的世界。惟一的活动是不时飞来的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及尘埃的撞击。
月与日同辉吗在地球的天空中,月亮和太阳是同样显著的天体,看起来一般大。太阳是白天主角,金光灿烂,月亮是夜晚明星,明亮皎洁。因此,古人曾长期把太阳和月亮相提并论,日月同辉。
然而,月球无论从哪方面都无法与太阳平起平坐。日月并提只因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地球384400千米,如果波音飞机能飞到月球,要连续不断地飞12天左右,这种距离在太阳系里简直不算什么。可以说近在咫尺。太阳距地球是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390倍。
月球距离近,看起来大小和太阳差不多,月球在大卫星世界中,其大小还能占据一席之地,纵观太阳系的这些卫星,它们明显地分为两大类。66颗卫星中,有7颗称得上是“大卫星”,直径在3000~6000千米,可与大行星之一的水星媲美。另外的卫星大多在1000千米以下,非常小,有的直径只有几十千米,被戏称为“飞行的大山”。
在7颗大卫星中,月球列第五,仅次于土卫六5120千米、木卫三5276千米、木卫四4820千米、木卫一3632千米,月球直径为3476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4,是太阳半径的1/400。
现在,虽半径只有太阳1/400的月球,距离地球比太阳近390倍,于是,太阳看起来和月球一般大。
月球本身不发光,夜晚的“明灯”效果是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面真实颜色是灰黑的,月面吸收了93%的太阳光,反射率仅7%,但已足使人十分欣赏。其亮度可与白天的太阳交相辉映。
月球质量是地球1/81,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4。据此,人们知道月球表面引力很小,月面重力是地面重力的1/6,这一点使登月的宇航员感受很深,他们觉得整个人像要飞起来,轻飘飘的。举足很轻易,要落足却费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做一回飞檐走壁的侠士,也可以扮一回力举千钧的力士。在地球上举起50千克重物的人,到月球上便能举起地球上300千克的重物。一切的行动极像电影中的“慢动作”一样轻灵飘忽。重力那么小的月球无法保持住大气,月球上比真空还要真空。无大气的月球又显现出地球所没有的景观。
月球的昼夜都是突然来临的。月球面对太阳的一面光明而酷热,看到的太阳比地球上明亮千百倍,温度可达127℃,石头热得烫手。背对太阳一面却黑暗、奇冷,温度可一直下降到零下183℃,温差竟达300多度。在月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需很长时间。月球白昼长达两个星期,月亮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29天半时间,需要耐心地等待。
月球没有空气,抬头可看到的人们,声音却无法传播,任何人在月球上都会又聋又哑,太空人靠无线电通话,广寒宫是死寂一片。
月球大气无水,更没有风、云、雨、雪、电等风起云涌、闪电雷鸣的天气变化。
日食、月食奇观
日食、月食长期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的兴趣。
满月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穹上,突然一块阴影跑来,把圆月遮去一牙,有时甚至整个月面都在阴影中,过了一段时间,月亮才缓缓恢复原状。这就是月食。
晴朗的白昼,骄阳当空,光芒四射,突然明亮浑圆的太阳逐渐发生缺口,光色越来越暗,甚至完全失去光辉。不过,不久,光辉又倾洒大地了。
古时日食特别令人恐慌,以为是天狗啃太阳,地球上的人们便敲锣赶走天狗,让太阳重现光辉。据说,哥伦布1504年在南美的牙买加与当地人严重冲突,就在他们被重重围困、又断水缺粮的时候,月食发生了。哥伦布灵机一动,利用月食恐吓土著人,“如果今晚不把食物送来,就不给月光”,当地人惊恐异常,纷纷请求宽恕,哥伦布这才躲过一难。
太阳和月亮相比,太阳看来有着完美的圆满和耀眼的光芒,月亮却是有圆有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月球绕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月球是既不发热,也不发光的,我们能看到它主要是反射太阳光而发亮。随着月球的转动,我们所见的月面会经历稳定变化的太阳光角度,而这个角度要看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状况来决定。在农历中一个月的开头,只有在日落时分才能看到一弯月牙出现在夕阳的东边。月球这时正好运行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上见到的月面几乎照不到太阳光,这叫新月。夜复一夜,月球沿轨道离太阳越来越远时,弯弯的月牙愈来愈厚,等到有一半月面照到阳光时,我们看到月亮变成半圆,称为上弦月,月亮的厚度仍在增加。当月球运行到与太阳相对的位置时,月球隔着地球与太阳相望,太阳光便通过地球的“肩膀”照亮整个月面,我们便看到滚圆的满月。
圆月之夜只有一两天。夜复一夜,月亮明亮部分逐渐变少,我们又可看到半个月亮,但明亮部分和上次半圆相反,叫下弦月。最后又回到最初的一弯峨眉出现在朝阳的西边,但弯钩的方向和月初的月牙相反,这时,月球再度通过太阳。这以后,月亮开始回到月初,又开始一轮盈亏圆缺变化。以29天半为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这是早期人类历法的基础,也是我国旧历历月的长短依据。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应该注意到太阳、地球、月球有两次机会是并列成直线或近于一直线,一次是月初,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月亮隐没不见,我们称为朔。太阳被月球遮挡。我们知道形影相随,如果月球的影子扫在地面上,站在阴影里的人们,便照不到光线,也就看不到被月球遮蔽的太阳,在月影通过的地带,就产生日食,日食总是发生在朔。
月球的影子有三种类型。影子的主要部分叫本影,本影的延伸部分叫伪本影,它们的四周叫半影。
当日食发生时,在本影内的人,完全看不见太阳,看见日全食。在半影中的人,只能看见部分太阳,缺少一角,见到日偏食。月球的本影还有延伸部分“伪本影”,月球本影未到,但本影的延长点到了,在伪本影区的人们可有幸看到太阳剩下的一圈光环——日环食。
太阳是被月球遮住了,“天狗”原来是月球,它也吃不了太阳。月球在轨道上运行速度较快,日食的时间总不会很长,大多只有两三分钟。月食的发生是月球进入了地球本影,地球遮挡了阳光,月食总发生在望,且时间长达两三小时。
20世纪来,1997年我国漠河地区发生日全食,成为天文一大盛事,吸引无数人竞相观看。日食,是人们认识太阳色球和日冕的极好机会,可以研究太阳辐射变化、月球运动理论及搜寻隐藏的水内行星。那么,发生日月食机会多吗?
一年中发生日食的次数比发生月食的机会多,但日食带只在局部地区,一生都没目睹过日食的人是大有人在的。月食发生时,整个夜半球的人都能看到,所以给人感觉上好像月食比日食见到要多些。
一年中,至少会发生两次日食。
一年中,月食可能一次都不发生。
一年中,最多会有五次日食、两次月食,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是一年有两次月食,两次日食。
人类登月壮举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1969年7月20日。这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抵达其他的天体,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特殊日子。
人们也记住了第一个踏上月面的太空人——美国人阿姆斯特朗,以及他登月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对一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向前进了一大步。”这句话早已成为名言。
“阿波罗11号”成了举世瞩目的飞船明星,第一艘实现载人登月的飞船。阿波罗计划从1966年2月起,就经过一次次的试验飞行,做了最完整的准备与精确的调整。其间,还发生了三名太空人在练习中被烧死在太空舱内的惨剧,他们成为太空时代最先牺牲的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