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1200000002

第2章 昆仑山阿什库勒火山探险:地狱之火的诱惑(1)

十几年前,我的朋友老赵随日本NHK广播公司克里雅河考察队,曾到达过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从那以后,每逢聊起新疆探险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述这段令他永生难忘的经历。久而久之,普鲁、克里雅峡谷、火山、高原湖泊、高原秘道这些能充分唤起人们想象力的名词已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与相关专家反复探讨,确定把探险重点放在塔里木绿洲以南的昆仑秘道后,从普鲁到火山口这条路便成了我首选的考察之路。

我在学校工作,每逢暑假登山活动都安排得满满的,总是没有时间实现去火山口看看的愿望,直到2005年,我实在按捺不住了,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冬天到火山口去看看。这一冒险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没有人相信冬天能进入昆仑山海拔5000米的地方。路经火山口这条道按清末《西藏志》所言,“其路冬夏不可行,困难异常”。

尽管如此,马玉山、甄晨光两个资深的登山伙伴还是决定和我一起去作一次尝试。入冬后,我们便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抓紧时间进行体能和耐寒训练。临出发时又有6名队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公路,越野车力不从心了

年初二,正当人们待在温暖的家里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一行9人乘两部越野车悄然离开了乌鲁木齐。

经过一天一夜1200公里的长途跋涉,大年初三我们到达了于田县。县旅游局朱局长和阿羌乡的麦乡长热情接待了我们。麦乡长还特意给我带来了一位名叫苏来曼的维吾尔青年,他是阿羌乡普鲁村人,由他作为向导带领我们进入普鲁村。当时我还不以为然,心想,凭我多年进行野外探险的经验,沿着公路进入普鲁村又能有什么问题?

初四一大早,我们离开了于田县城,向西南方向行进十来公里到达兰干乡后,又沿着乡村公路向南行进40多公里到达了克里雅河的渠首,乡村道路也在此终止了。在向导苏来曼的指引下,我们顺着两道车辙向昆仑山前山的冲积扇地带驶去。

昆仑山前山地带气候极其干燥,由于受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的影响,干燥的粉尘漂浮在天空,也覆盖着贫瘠的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从渠首进入普鲁村的路是1950年解放军进藏时铺设的一条简易公路,长度约40公里,高差约1000米。由于半个多世纪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扩,大部分路面都被风沙掩埋。在这种极端恶劣的路况下,北京吉普车凭着高底盘和大扭力的优势,轧着黄沙中深深的车辙低速地向前行驶,而跟在后面的切诺基在这种路面上不得不甘拜下风。由于它的底盘低,不得不“骑”在两道车辙之间行驶,由于松软的沙土对车轮的阻力,使得车的方向也很不稳定,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深深的车辙之中,车的底盘就会被托起来,为此,我们一路上不知道挖了多少次土,推了多少次车。

越野车沿着克里雅河的西岸南行,进入前山的丘陵地带时,坡度越来越大,顺山势而建的盘山道多处被流沙掩埋,形成了一个倾斜的路面,路下方十几米处便是被河水冲刷而成的百米深涧,向下望去令人头晕目眩。四缸越野车显然力不从心。当北京吉普行驶到盘山路的一个急转弯处时发现路面被风沙掩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梁。为了安全起见,队员都下了车。甄晨光加大油门试图用二挡冲过去,但快到沙梁顶部时发动机开始“突突”起来,甄晨光试图换挡,但一踏下离合器,汽车就像紧急制动似的停了下来。第二次用一挡冲击也失败了。几次冲击后都没有开过去,大家都有点沮丧。我开始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每当问苏来曼时,他给我的回答只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他指着北京吉普说:普鲁村的人进出山都是坐这种车。若不是他这样肯定的回答,我们谁也不敢相信这就是进入普鲁村的路,如果没有向导我们肯定只能打道回府了。

正当郁闷的甄晨光从车上往下卸行李时,从普鲁村方向开来了两辆破旧不堪的北京吉普车,停车后从车里下来了至少20个人,其中一辆车的后工具箱里还装了一只大绵羊,看到此景我们都瞪大了眼睛:“这车怎么这么牛呀!”甄晨光半天不语,过去细细打量了一番普鲁村的北京吉普车,回来神秘地说:“那两辆车都增加了钢板,而且都是原厂制造的车。”此后甄晨光再也不敢叨咕“车拉得太多”了。

我们曾一起驾车去过阿尔金山,穿越过准噶尔盆地,大都是在没有路的高原戈壁上越野,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公路。通往普鲁村的这区区40公里路程,整整折腾了我们6个半小时,可以说这是新疆最难走的公路。

隐藏于昆仑深处的小山村普鲁

普鲁,在新疆众多的绿洲中是一个不被人知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于田县以南的昆仑山浅山地带。一条发源于昆仑山中段的河流穿过山村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条河便是沙漠的生命之泉——克里雅河。源于上游的河谷蕴藏着大量的沙黄金,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以淘金和放牧为生。因为普鲁在维吾尔语意中为“金钱”,这个金沙流过的小山村也由此得名为普鲁村。还有一种说法,世代生活在山里的人们从远古时代就掌握了一种独特的编织工艺,用当地的山羊毛为原料,编织出工艺独特的地毯,深受吐蕃人的青睐,被称为氆氌毯。在历史上用“氆氌”二字命名这个小山村延续了很久,后来为了简化改为普鲁村。

普鲁村是于田县阿羌乡的一个小山村,人口1030人,以维吾尔族为主,但他们从长相上看与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还是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藏族人。普鲁人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为什么不居住在水草丰盛的平原地带而来到荒芜贫瘠的昆仑山中?

关于普鲁人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普鲁人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他们为逃避战火,翻越昆仑山,进入了克里雅河谷;另一种说法是普鲁人原本是克里雅河谷下游的土著民族,由于战争被迫离开了美丽的家园,沿克里雅河逃到了昆仑山中。据现代考古发现,克里雅河的发源地阿什库勒盆地和普鲁村附近有多处距今3300~10000年的石器遗址,说明这一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有着悠久的历史。

正是由于进出普鲁村的交通极为不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他们依山傍水过着悠闲安适的生活。在普鲁村随处可见古老的宗教和文化的痕迹。普鲁村是新疆唯一使用“斤”作为度量衡的村落,至今村民们还把秤叫做斤,他们沿用柳树枝当秤杆,用河里的卵石当秤砣的斤。历史上的普鲁村因编织氆氇毯而出名,今天,这种传统的工艺受市场影响而渐渐地在衰亡,但在普鲁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编织工艺,在老户人家里还能看到氆氌毯。

昆仑山博大而荒芜,除了矮小枯黄稀疏的高山植被外,看不到一棵天然树木。好在普鲁村所在的河谷一侧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村民们每家都拥有一个小煤窑,以满足家庭用煤。普鲁村的男人除了放羊和挖煤外几乎不干家务,休闲时大都集中在村委会门前晒太阳和聊天。而女人则是普鲁村的顶梁柱,地位也相当显赫,穿戴也很独特,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头戴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状似杯盏、直径不足10厘米、维吾尔族语称之为“坦力拜克”的小帽。帽顶部用彩色绸缎做面,下沿用羊羔皮做成,做工十分讲究。妇女们用针把帽子别在头巾的右侧,近看似帽,远看宛如一朵花,样子十分别致。这种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如遇重大礼仪场合,在当地还常可以看到身穿“七箭服”的妇女,这套服饰维吾尔语叫“派里间”,是沿袭古代狩猎人穿着的猎装风格,胸前两侧带尖头的7条天蓝色缀饰,原为猎人的箭袋符号,后来渐渐演绎成衣服上的装饰图案,所以也叫“箭服”。这种奇特的服饰塑造了克里雅女人的高贵、典雅和神秘。它们的由来,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克里雅地区多种宗教文化交融的产物。

普鲁小学是整个村子最漂亮的地方,几排整齐的砖房在土坯民居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学校有6个班级,100多个学生,十几个老师,大部分课程都用维吾尔语授课。听说村里来了外人,学校特意在操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孩子们都穿上了自认为最好的衣裳,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排好队迎接我们。望着这些贫寒却快乐的孩子,我们禁不住一阵心酸,赶快将带来的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具发给他们。孩子们拿着这些稀罕的奢侈品,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快乐,高兴得不知所措,只是一味傻傻而单纯地笑着。

村民都认为这个季节不可能到达火山

普鲁村在历史上也是进入西藏的门户,从这里到西藏有一条高原秘道,几个世纪以来,这条秘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在离普鲁村8公里处至今还保留着一处20世纪40年代的军事要塞。1950年5月为了进军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和于田的数万民工开始在这条高原秘道上筑路,到1951年11月铺设了伸向青藏高原野马滩的169公里路基,西藏和平解放后筑路也就停止了。当年在阿拉叫依要塞附近架设的唯一一座木桥也已坍塌。据普鲁村的老人讲,虽然修筑了公路,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汽车从这里通过。

我们的突然闯入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头号新闻,我们9个人也成为村里的焦点人物。虽说普鲁村是昆仑山前山中最大的一个村落,但村民几乎都不懂汉语。正当我们急得团团转时,向导苏来曼带来了一个在乌鲁木齐上汉语学校的小孩。

当普鲁的村民得知我们这伙人是从乌鲁木齐来专程来看火山的,都不可思议地摇头,甚至有人问我们:“你们到这里来,公家每天给你们多少钱?”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季节不可能到达火山,因为冬季大雪封山,人畜难行。

在近代探险史上,普鲁村曾有许多人给普尔热瓦尔斯基、斯坦因、橘瑞超当过向导,到过火山口,如今这些人早已去世,村里只有依塔洪和阿曼两个中年男子在20世纪90年代随日本NHK广播公司探险队到达过火山。晚上,我们在小翻译的帮助下找到了他俩,在我们再三地请求下,他俩答应为我们当向导,作为回报我们出了比以往高出一倍的价格租用了三头毛驴(毛驴和人工一天都是60元),并答应他们,毛驴如果死了我们会照价赔偿的。

第一天的行军,队员小雨意外地收到了情人节礼物

我们进入普鲁河谷时正赶上昆仑山一带普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按照事先拟定的行程,计划第一天赶到苏巴什,因为地图显示从普鲁村到苏巴什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根据我们以往的山间徒步速度,完成这个里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离开普鲁村南行6公里,我们到达了地图上标有阿拉叫依的山口,这里河谷纵深,地势险要,是通往青藏高原的必经之路。在山口的高台处有一个干打垒残墙围成的大院,院内有十几间土房。根据院内高大的杨树可以推测,这个院落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这就是史料中记载的南疆边陲的一处军事要塞——阿拉叫依要塞,自清代起这里就有驻军,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我们离开阿拉叫依要塞不久,由于前方木桥已严重损坏,摇摇欲坠,人和驴都不敢通过,大家不得不沿着陡峭的山路绕行。此时,海拔也开始急剧攀升,我们走在狭窄的小道上,望着脚下几百米深的河谷,不由得感到心惊胆战。下午7点多,天空飘起了雪花,队伍翻过几个海拔3000多米的山梁后又下到了海拔2800多米的普鲁河谷。再往前就是海拔3600米、3700米的小达坂和3800米的琼达坂。站在谷底仰望前方,达坂上隐约可辨的“之”字形小径一直延伸到云雾之中,似乎给人一种通天之路的感觉。向导依塔洪告诉我们,在这个季节翻过眼前这三个达坂至少要用一天的时间。

在谷底扎营后,我拿出了GPS导航仪,其显示结果令我很沮丧——我们不停地行走了10个小时才前进了不足8公里的直线距离,这离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太远。照这个速度,我们4天才能到达苏巴什,所带的食物根本不能支撑我们到达目的地火山口。出师不利,大家都闷闷不乐,我也开始对计划产生了怀疑。向导依塔洪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和阿曼商量后,决定连夜返回普鲁村带两只羊来补充食物。

同类推荐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旅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旅

    俄境的公路上路了,这回我们的大客车行驶在俄罗斯的大路上,疾驰,顺畅。穿过辽阔无垠的大平原,有些像在祖国的玉泉、牡丹江一带的高速公路上,感觉还是在国内似的,只不过公路继续延伸罢了。只是国内的平原很少荒废掉,基本上都种着各种庄稼,而这里的平原却随意滋长着萋萋野草,现已变得古铜色、黄色、绿色相杂,偶尔在平原上会出现一棵姿态优雅的高树,只是一棵。这里的景色确实像列维坦的画,每换一个角度就似他的一幅画,我们就穿行在他的画中。俄罗斯真的国土很辽阔,辽阔到他们可以随便荒废掉,闲置着,没有人烟,因而世界上也就幸存一些几乎原始的生态环境。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是作者三年以来驾车游历西藏、新疆的彩色旅行日记。书中以优美的文字、色彩斑斓的风土照片、切身体会的真情实感,以及车轮印制的翔实自驾咨讯将每个人带入那神秘的佛国净土和广阔的大漠戈壁。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唬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本书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 餐馆盈利术:中小餐馆利润突破与管理细节大全

    餐馆盈利术:中小餐馆利润突破与管理细节大全

    民以食为天,人要活着就得吃饭,餐饮业是个常青的行业,但并不是每个餐饮店都生意兴隆。餐饮业的经营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多个高速成长的餐饮企业告诉我们:餐饮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决定餐饮店永续生存的关键,在于餐饮店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本书就是要告诉你餐馆盈利的技术。我们从细节入手,清楚准确、细致入微地指出餐馆经营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有效增强餐饮企业竞争力的得力助手。
热门推荐
  • 夹缝中的老马

    夹缝中的老马

    拎着包刚进走廊,一缕阳光追影似的落在身上。马服理立马感觉有一种怪异的气息擦着眼皮就过去了,有一种邪性的味道。最近,也就是最近,公司不少职工开始对马服理侧目相看。当然了,这侧目相看里面掺杂着很多不可理喻的东西,归结起来有多个版本,且有些靠谱:有人说,马服理在搞一个见不得人的名堂,躲躲藏藏,一天就像残雪怕见阳光,鬼鬼祟祟堪比小偷;有人说,马服理这两天神经不正常,相当过敏,有精神被刺激、情感遭受重创的嫌疑,佐证是,但凡说话,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所问非所答,再不就是沉默寡言、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像尊塑像。
  • 王者之极限超神

    王者之极限超神

    在朋友的鼓动下,林昊终于进入了这所超现实的全面沉浸版游戏舱,却不曾想到,他竟开启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
  • 冰是睡着的水

    冰是睡着的水

    《冰是睡着的水》以环环相扣的叙述,紧凑而流畅的笔触,描写了国安特工的故事。小说以国安烈士的后代王斌为主线,描写了王斌由一个普通青少年,在一种信仰和血脉的召唤下逐渐成长为国安特工的故事。期间,青梅竹马的少女韩晓琳惨遭T军特工蹂躏并被洗脑成为敌特工,于是,一幕人间悲剧在两个深深相爱的年青人间拉开了序幕。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亲人和朋友的误解,生死患难,爱恨情仇,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放弃了一切的个人利益,只为了一句誓言,一个信仰!小说以独特的剧本式写作技巧,如影片一般展现了这群鲜活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快感和情感体验。
  •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养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修养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修养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像鸟一样飞来飞去

    像鸟一样飞来飞去

    本书是范小青短篇小说代表作,范小青在这之前,总是在“汗滴禾下土”,总是在走,现在停下了,让自己回头看看身后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原来26年来她一直不间断地发表短篇小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财富。这部小说集就是范小青一粒粒精心挑选出的麦粒中的最具生命力的种子。书中收录了这鸟,像人一样说话、城乡简史、我们的朋友胡三桥、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李书常先生雅正、在街上行走、蓬莱古井等短篇小说。
  • 天下第一妖孽

    天下第一妖孽

    前世,她是魅世妖姬,身世离奇,命运坎坷。重生后,她风华绝代,才华横溢,无人能及。他曾冷言道:若不想沦为倾城妖姬,你可以自尽。她亦冷傲道:本姑娘也可以自强,更可以女扮男装。从此,她,一言九鼎,披荆斩棘,纵横九州,睥睨天下。奈何命里,任务繁重,男儿腹黑,师叔冷情。且看那传奇女子如何与之相争,如何风华魅世?从今后,岁月无蹉跎,且行且珍惜。PS:此文女强,女扮男装。【人物介绍】苏墨:绝世姿,倾国魂,舞风华,极妖娆。佳人历劫风云起,红裙妒杀石榴花。丽人男装天下行,岂知侬是玉倾城。谢千夜:谢氏殇,盛风华,天空城,霸天下。红颜有泪君不见,男儿无情度风华,翻手为云覆手雨,世人终得情难圆。师缨:朝如云,幕如烟,解行舟,青纸伞。人在天边心似月,绝世清雅无限柔,神秘白衣无人知,风姿独立云水间。姬白:伤青丝,悲白发,君无情,冷飘然。仙姿玉骨俯世间,仗剑三千走天涯,敢问仙君知妾否,一卷仙尘万世缘。花惜容:胭脂泪,醉花容,岁月尽,人蹉跎。手持扇柄映笑颜,缱倦一笑千媚生,回首转眸妖娆胜,琴音难觅知音闻。闻人奕:人清冷,指如冰,燕歌行,荡回肠。高傲公子美如玉,昆仑弟子冷若霜,一遇佳人冰为火,看似无情却有情。虞染:佳公子,神秘郎,邀明月,人百变。朝时潇洒花间舞,男儿风流春满楼,不谢异国浮萍梦,灯火阑珊踏归尘。容夙:少年傲,不苟笑,颜如玉,书中藏。隐居世间三千载,人情世故通练达,一身傲骨不曾折,风华绝世奈何天。【场景片段】苏墨此生最不甘的是,为何自己的师傅是门派中最严厉的女掌门?偏不是那七位玉树临风…美得人神共愤的师叔?直到一日,恰遇到师叔在下界历劫,她因犯错,一同被罚入下界。于是,她开始了与师叔不得不说的故事。总是应了那句古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少年冷傲地道:“你居然是魅世妖姬,天下有权势的男子无不渴望得到,与你立下契约实在是我一生最倒霉的事情。”她目光诚挚:“你面冷心热,有颗七窍玲珑心,能与你立下契约,是我最幸运的事情。”少年脸色一红,撇过头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你,又能逃向哪里?”她肃然正色道:“若我实力极强,这天下群雄都仰视于我,何处不可容身?”少年忍不住道:“我以为我是极傲的,不曾想你却比我更傲。”她微微一晒道:“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冷婚入骨:陆少一吻成瘾

    冷婚入骨:陆少一吻成瘾

    沈慕离从噩梦中惊醒,铁窗外的阳光明媚刺眼,她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随后努力的又捏又推,却终究徒劳,因为小腹,再也隆不起来了。她出狱,再次遇到那个日日出现在她梦中的男人,她逃却又逃不掉,终于崩溃,“陆霆深,我是你的杀父仇人,你想杀我报仇就动手吧!”陆霆深却箍她入怀,在她的耳边咬牙切齿,“沈慕离,你休想死的这么痛快。”爱情不过是,我把能伤我的刀,心甘情愿给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着儿子去抢婚

    带着儿子去抢婚

    人生若能回头该是如何?那对待背叛了自己的人,逆了这时光,回头撕下他的伪装,踩扁他的矫情,诱惑他爱上自己然后狠狠甩了他,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暗恋自己宁愿为自己粉身碎骨的人怎么办?回过头,宠在手里,爱在心里,好好调教,养成一个二十四孝好老公来。“若今生还能从头再来,我一定……不会在瞎了……这眼。”“你给我记住了,若有下辈子,你敢负我,我就是追到地狱也要把你粉身碎骨。”三生台上,缘定来世。若时光可以倒流,我许你一世情缘。若时光可以倒流,踏了这山河,焚了这天地,我们也要在一起。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