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1800000012

第12章

蔡琛在宾馆房间里仍西装革履,没半点松懈情绪。见有人发言了,他才走出会议室,沿地毯走廊走,回到会务组房间。上午的会全是上了年纪的文学大腕儿发言,他们辈份高,资格老,想讲的或不想讲的,有的讲的或没的讲的,都会讲几句。假如其中一位来了兴致,滔滔不绝,把留给别人的时间占了,就会有麻烦。不过假如出现这种情况,甚至出现比这更严重的情况,他知道书蕾和雪青会妥善处理的。那些大腕儿哪个人会讲哪几句话,蔡琛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只有下午的会,有年轻人发言,会有新锐观点出来,才要坐在那里仔细听。

在做书这个行当里,蔡琛就像拍电影的制片人,书蕾和雪青像导演,叔叔是投资人。外界没人知道叔叔才是老板,都以为这个才七八个人,年利润却高达二三百万的工作室,是他蔡琛的。叔叔以前做书做了十来年,没攒到多少钱,但攒到了不少经验和教训,还摸清了跟这个行当有关的各种人脉。叔叔叫他别做编程工作了,来北京做书,天天看电脑不把眼睛看坏?蔡琛听叔叔的,从上海一家外资公司辞职,来北京给叔叔打工。开始的投资才二十万,才四五年下来,现在至少有一千万流动资金可由他随意调度。

蔡琛知道权文胜已经结束了对詹志平父母的采访,正打的往这边走。这个苏州人做事情就是认真,连蔡琛都不知道张桐的本名叫詹志平,更不知道詹志平的父母在哪里。这样的文章写出来,肯定产生轰动效应。单北京就会有上百家媒体对张桐的早年生活感兴趣,外地的自然更多。就像挖到了一个新闻金矿,媒体会疯狂寻找其笔名为张桐的这个詹志平的生前的所有亲朋好友。张桐及张桐小说,会再度成为新闻聚焦点,其影响面将再次从北京波及全国。这样一来,张桐的新书肯定卖得好,已经出版过并再版过的那六本书,又要再版一次。

不知什么原因,当初郭芸不肯透露半点张桐的个人生活。蔡琛曾经请《北京晚报》一个记者代为调查,结果连有没有张桐这个人都确定不了。那个记者跑政法线,跟公安熟,调全北京的户籍资料,查出上千个张桐来,可意外的是,没一个对得上写小说的张桐。蔡琛现在才明白,张桐是笔名,查詹志平才查得出来。不过现在嘛,用不着他蔡琛劳这个神了,媒体记者会争先恐后地去调查、采访,说不定会把詹志平的祖宗八代都查一遍。

刚才忙得要命,全乱了套。蔡琛又要接待那些个知名大腕儿,又要落实中餐、晚餐的菜单和人数,还不能冷落出版社领导。雪青说书蕾到清华园接朱大可去了,原来这个上海教授来北京后,先去看他的老同学了。后来连雪青也不见了,安排礼仪小姐的小曾讲,雪青到机场接广州来的谢有顺去了。

偏偏这个时候,在工作室值班的小柳打电话来,说是陕西什么县的公安局要找他,问他能否把他的手机号码告诉对方。那人陕北口音很重,蔡琛接他的电话时格外小心,因为他自称刑警,正在调查一桩失踪案,希望蔡琛配合,给他提供郭芸的电话和住址。

蔡琛客气而坚决地予以拒绝,因为他不能在电话里透露客户的任何个人信息。

那人讲他下午三点五十分到北京,问蔡琛什么时间有空。

“今天晚上好吗?”蔡琛说。

“什么地方?”那人问。

“京西宾馆18楼。”

“要麻烦你。”

“没事。”蔡琛说,“请问您贵姓?”

“免贵姓郁,郁林海。”

“好的,我等你,郁警察。”

刚挂断电话,蔡琛就连忙去搀扶一位刚进休息室的老人。那老人解放前就以著名小说家身份闻名于中国文坛,是叔叔托外交部的一个什么人请来的,怠慢不得。现在才得空回到会务组房间里,闭目养神一会儿。

那警察姓郁。陕北哪个县的?怎么给忘了?蔡琛知道陕北有延安,还有米脂和绥德。延安是革命圣地这谁都知道,米脂和绥德是因为陕北有句谚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流传甚广。陕北还有其他什么县就不大清楚了,所以那个警察讲那个县名没记住。他是警察吗?蔡琛想,记得见面时要他亮一亮警官证。

现在蔡琛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芙蓉王香烟,他母亲是长沙人,他喜欢抽湖南烟。

门铃响了,蔡琛给来人开门。一个漂亮女孩亭亭玉立,一脸灿烂笑容。她手里拿一个话筒,问蔡琛能否接受她的电视采访。扛摄像机的是一个高个文静男孩,摄像机的镜头盖已被打开,工作灯已经亮起来了。

“北京台的不好意思。”女孩对他说,“您就是大名鼎鼎的蔡琛先生吗?”

蔡琛明白这女孩的这句话,是讲给电视观众听的。半个多小时前,蔡琛就跟她交换过名片,已经认识了。

就在走廊里采访。这才有现场感。

蔡琛手指上夹着香烟,不好在走廊里点烟。

显然这女孩的文案工作做得好,蔡琛讲她懂做书,称她为内行。

“您接受‘民营出版商’这个称呼吗,蔡先生?”女孩问。

“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叫‘做书的’。”蔡琛说。

“您如何理解民间资本进入出版界?”

“对这个问题,专家有专家的看法,官员有官员的看法,做书的有做书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惜我没思考过,没法回答你。在我看来,这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我对社会学理论缺乏认识,只知道实际去做,摸着石头过河。”

“那您是怎么做的呢?”

“我认为,图书既是商品,又是文化。民间资本进入图书市场,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活力,但所谓的民营出版商,在这里只是个配角,主角还是出版社。应该说,我们是为出版社服务,出版社为文化事业服务。”

“那么您是讲,做书的总是把社会效益看得比经济效益重?”这女孩咄咄逼人。

“商人以追求利润为根本。”蔡琛沉着冷静,不敢走神,仿佛毕业答辩呢。“打个比喻,图书市场是汪洋大海,出版社是大哥大的驱逐舰、航空母舰,民营出版商只是机动灵活的小快艇;前者体量大,力量大,惯性也大;后者掉头快,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而后者的利润,来自对图书选题的敏感,对内部运作成本的严格控制,对图书宣传力度的精准把握。”

“您的敏感,突出表现在两年前独家做张桐小说?”

“能够为已故小说家张桐先生出版遗作稍尽绵薄,是我和我的工作室的荣幸。”

“您如何评价张桐小说?”

“我是学计算机出身,对文学我是外行。让我来讲张桐先生的小说,肯定会误导电视观众。这次我们承办‘已故小说家张桐作品研讨会’,其目的一是给研究者提供展示其成果的学术平台,二是给社会大众提供专家意见。”

“也是为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本张桐小说做销售宣传?”

“没错。对我们工作室来讲,你这句话是一语中的。”

“张桐已经去世两年,可他的小说还一本一本地出?”

“这是张桐先生遗属的出版策略。”

“您指的是张桐的遗孀?”

“应该是。”蔡琛说,“她反对一次性全出完。她认为,不能让读者一下子接受那么多,吃饭要一碗一碗吃。”

“她叫什么名字?”

“不好意思,无可奉告。”

“她手里还有多少本张桐小说?”

“可惜我不知道,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您是守口如瓶?”女孩笑道。

“合同上规定对外我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

“您阻挡过多少个像我这样的媒体记者?”女孩问。

“我始终欢迎并配合新闻媒体关注我们。”蔡琛说。

“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

“谢谢,谢谢。”

等摄像机合上镜头盖,那女孩伸出指头,点蔡琛的鼻子,你这个人最狡猾。

权文胜站在一旁,已经站了很久。电视台的一走,蔡琛就把他让进客房间里。给他递烟,给他沏茶。蔡琛叫他直接来会务组房间,上午的研讨会有全过程的录音、录像,会刻了盘送他一份,不必非坐在那里听发言不可。

“那稿子写得出来吗,老权?”蔡琛问。

“没问题。”权文胜说。

“什么时间交稿?”

“我去杭州采访郭芸之后,还要去上海采访另一个人。”

“还采访谁啊?”

“左梦菡。”

“她是谁?”

“在张桐生前,跟张桐关系密切的一位女性。”

“老权有你的。”蔡琛兴奋道,“你可不单是自由撰稿人,还是福尔摩斯呢。”

同类推荐
  • 白孔雀

    白孔雀

    “劳伦斯经典系列”由《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骑马出走的女人》《白孔雀》四本组成,由国内劳伦斯研究专家冯季庆、毕冰宾领衔翻译,集结了国内优秀的老中青三代译者,译文古朴素雅,还原原作的优美语境,大量脚注呈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英国文化底蕴。 《白孔雀》是他的长篇处女作,讲述了不同阶层青年男女间的爱情纠葛,揭示自然与现代文明、田园生活与工业时代的对立。它具有自传色彩,贯穿劳伦斯文学作品的主题——爱情、婚姻及父母失和对子女的影响等均在本书中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劳伦斯后续作品中的人物原型,了解他创作的初衷。
  • 东方之旅(黑塞作品12)

    东方之旅(黑塞作品12)

    《东方之旅》是黑塞写作态度的转折点,从强调自我的完美个人主义,到献身给团体的崇高服务精神。描写生之追寻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再有一位朝着模糊的理想奋斗的主角,而只有试图表达和实现理想的一个中心思想。透过十八世纪流行的“盟会小说”引人入胜的技巧,象征黑塞自己的书中主角H.H,为盟会所做的象征性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卡夫卡式”经验,终于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精神领域——“第三王国”下了有效的定义。以象征性的自传开始的这本书,卒以艺术的神圣化结束。黑塞在此已经到达唯美的理想境界了。
  • 二手生活

    二手生活

    很多人一喊他名字的时候就笑,有的说亏着你不姓“xing”。谢生活自己也觉得好笑,可他不反驳。日子无论过成什么样,就不感谢生活吗?当然更要感谢养父,把自己养大又把家业传给自己。家业不大,一块堆二手货的场地,三间瓦房一个院子。地方不错,就是在农村离城远了,每天谢生活要骑上一个小时的三轮车才能进城收货,三轮车前面一个喇叭,里面有他录好的吆喝声:“收二手货,旧电器,旧家具,报纸,废品,价格公道,老少不欺。”喇叭用一个小电瓶供电,电瓶是报废的,他捣腾好以后还能用。
  • 驶向北斗东路

    驶向北斗东路

    马上就要过年了,干货想不到做节目这天连电视台的人都来了,电视台一直想做干货和白小石关于好处费的这个节目,却一直没有机会,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采访,他们在交通台采访了一下干货和白小石,然后又跟着他们去了医院。摄像机随着干货和白小石来到了等待着做换肾手术的李百胜同学的病床前,李百胜戴着口罩,脸色十分苍白。干货和白小石都和李百胜握了手,还说了几句话。节目时间不长,也就是十分钟,十分钟的节目已经是很长了。
  • 狗屁的老费

    狗屁的老费

    晚上七点整,费吉道裹着传呼机的余音轻轻推开六楼女人家虚掩的门。这就是说,费吉道应该在推门之前得到女儿费丽在省城出事的消息。可他没有理会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来自北坡一带的号码。传呼机几乎被手机取代的今天,曾经挂过传呼机并得意洋洋过的酒友老鲁对费吉道还用传呼机不屑一顾,“闹闹闹,快扔了吧,狗戴的东西。”费吉道嘿嘿一笑,“你也狗过,才托生几天的人啊?”费吉道不能说不稀罕手机,一个五十出头的人,一个清扫垃圾的下等人,哪有闲钱养那玩意!六楼女人曾经说过:“我给你买个手机吧。”
热门推荐
  • 我的独立系统

    我的独立系统

    猩红如血的眼珠,清澈碧绿的笛子,挥起一卒,歌谣天下。仙女伴奏,颤动诸天!凤舞狂动的身躯,手握一戟,血色猩红,临威八方,血饮诸天!?飘渺无边的天际,一人,一笛,一酒,一饮,人则临威,笛则一曲,酒则千年沉淀,饮则八荒清泉,曲,动人心,动苍天。
  •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主要精选了作者郭龙从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格言》等期刊上的美文,有励志美文,也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带给你心灵的启迪。
  • 爱锁魂归

    爱锁魂归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可对我来说,这不是缺点,却是无药可救的病,病入骨髓,侵入灵魂。遇到双方倾心的爱情,是幸福,更是幸运;可如果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固执如我,是不幸还是宿命?又或者无比信任了一个说会爱我一生一世的人,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一个只能在人世间游荡的孤魂,我能怎样?死后许久,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都只是沦陷在一个人的爱情里,无法自拔。我费劲心力经营的爱情、婚姻,却只是我一个人的,而我一个人的爱情,最终,也只感动了我自己……
  • 鬼吹灯II

    鬼吹灯II

    热播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改编自本书!生死轮回的千古之迷,,消逝的千百年文明,尘封的古老遗迹,苍茫大地上盘伏着巨龙,守护这一切。大河滔滔、黄沙滚滚,还是沧海桑田,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那些埋藏着的生命灵魂徘徊挣扎,永生之门的出口的通道究竟在哪里?一行人意外探索着这一切未知之谜,逐渐揭开隐藏其后的神秘传说。
  •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

    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

    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公元246年,深夜,探子密奏:“回乡养病的司马懿确实新纳了一个宠妾,整日沉溺酒色,他结发老妻得知后大闹一场。老家伙不仅不听,反而大骂她‘长得丑也就罢了,还出来丢人!’这些天,他老婆儿子都绝食相逼呢。”曹爽一脸狐疑:“再探!我就不相信老狐狸会真的罢手归隐。”公元248年十二月初九,司马府内一片沉哀,药味刺鼻。病床上的司马懿脸色蜡黄,嘴角流涎,连一口粥都喝不进去了。一官吏强压住内心的狂喜,急奔进曹爽家:“大将军,大喜了!司马老儿就剩一口气,活不了几天!”
  • 军事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军事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就目前的军事发展方向而言,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慑为主的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所以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免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思想落后的人。本书把军事常识进行了编辑整合,搜罗了众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将领,跟随本书去认识他们吧!
  • 守护甜心的水漾爱恋

    守护甜心的水漾爱恋

    小清新的文笔,故事里流露淡淡的情怀,十六岁开始的花季,青春里那个穿着衬衣的男孩,他额前垂着的发丝和一双水漾的眼眸,心动,心痛,有比阳光灿烂的笑容,有比珍珠珍贵的眼泪,记忆中的似水年华,是否有那么一句话打动过你的心?
  •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图书。适合2~6岁的孩子的父母阅读。幼儿园,是孩子人格养成、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打基础,上幼儿园是进入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父母怎么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最让家长困惑的教养问题,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用自己的家教故事帮您找到答案。这是一本让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幼儿园教育而发愁的绝佳读本。
  • 人人都能做生鲜

    人人都能做生鲜

    当餐饮供应链碰上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买网、沱沱工社、果酷网的组合打法又是怎么样的?本书精选12个生鲜电商的成功案例,全面揭示生鲜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打法对了,就能成为行业活儿的“高精尖”!
  • 沦陷拾遗

    沦陷拾遗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领导派我写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日本鬼子在我区犯下的暴行和区内民众抗日的英雄事迹。这是一个旧而又旧的主题了,领导提示说,去查一下县志呐!又提醒我,自然是民族精神,主旋律哟!我便真就去找到一本新修的县志,翻到有关沦陷与抗日的篇章,看那一段段简短的文字,豁然就记起儿时听到的一些故事来。我的故事的叙述者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会编造,说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都是他们亲历的事,因而那县志上便都有。但是他们给我讲述的时候,与故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