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4300000004

第4章 寻梦冰山(3)

不知何时,模糊的视野中突然没有了标志旗,一个高约两米的乱石堆出现在面前。这是一个在野山乱岗中司空见惯的乱石堆,平淡无奇地摊在那里,后面是隐约显现在雪雾中的巨大沟壑。奇怪的是,一些五颜六色的小旗插在那块乱石堆上,或压在石块底下,好像是什么人不经意中收拢的一些遗弃物。他茫然不解地看着这些旗帜,寻找着那突然间终止了的脚印,直到意识一点一点清醒,思维一点一点恢复,帮助他作出一些判断。当那个判断的轮廓终于获得最后的聚焦,“主峰”的概念在头脑中清晰出现的一瞬间,他感到轰然一声巨响,全身获得一种瞬间的释解,带着纱幔落地般的飘然跪倒在石堆前。

顶峰,原来就是如此平淡无奇!在经历了11天的生死拼搏之后,到达的就是这样一个天上灰蒙蒙、山顶雾蒙蒙的毫无华彩的世界。没有鲜花,没有锣鼓,没有欢呼。以往在运动场上仅仅奔跑100米就可以赢得的掌声,这里都没有。有的只是那些在风吹、日晒、雪埋中顽强存身的各色旗帜,标志着这里是一处难以到达,但人们通过自身奋斗却完全可以到达的地方。

想到那些已经离开这里,或者正在走向这里,甚至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在来路或返程中永远逝去了的人们,他生出了一种沉重的庄严感。一股难以克制的热流一瞬间涌向眼眶……

此后,他想把这个巨大的惊喜立刻通知大家,徒然地用对讲机向自己那些不知在何处的队友们发出干涩的呼叫。但是,暂时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他分享欢乐。回答他的,只有那些杂乱的天电噪声。由于超短波通讯的直线传播特性,从顶峰到任何一个营地,都是我们这种对讲机的通讯盲区。

他记住了这个时间:1999年7月18日,北京时间12点48分。此时此刻,那些无情地折磨了他11天的所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了。他用冻僵的双手笨拙地从背包中掏出国旗,压在最高处的一块石块下,拍摄留念。

返回的路似乎更长。中午1点28分,他开始下撤。没走多久,就陆续遇见了包括罗伯特和朱利耶在内的5名外国队员。登顶的成功和异国队员的祝贺使他豪气大增,他竟然能大步流星地走完最初的一段下山路。而当最初的兴奋退去以后,紧接着袭来的又是那种剧烈的头痛、极度的疲惫、心脏的狂跳和难耐的干渴。经过一上午阳光的炙烤,脆硬的积雪表面开始融化,失去了承载能力,脚踩上去立刻崩陷,没及膝盖甚至大腿。步履维艰中,行进速度明显减慢。就这样连滚带爬,一摇三晃地往下走了两个小时,仍然不见三号营地的踪影。他不敢停留,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又翻过了一个个山包后,他终于看到了那顶黄色的、半埋在雪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高山帐。朦胧中,从帐篷里钻出一个人向他走来。他想大喊一声表达内心的激动,可心理支柱却在瞬间崩溃,被积雪一绊,身体沉重地栽倒在雪地上。

陷入险境的王铁男

如果说,杨立志的登顶过程包含着一种圆满的苦难美意味的话,王铁男的经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这次慕士塔格攀登行动中,他几乎丢掉自己的性命。

王铁男,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自然之子,在他那张过于黝黑的脸上,刻写着许多山野活动的印记。

他曾从天山天池出发,徒步3天,翻越博格达峰西侧3650米的三个岔达坂,到达天山南坡的柴窝堡林场,全程90公里。

他曾一行5人徒步从柴窝堡白杨沟出发,翻越4400米的南湖雪山、3850米的依肯起达坂和3650米的三个岔达坂抵达天池,历时5天,全程70公里。

他曾作为向导,带领日本大学生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从喀拉米兰河徒步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历时16天。

他曾作为向导,带领日本中日友好楼兰文化考察团,从米兰出发徒步195公里进入楼兰古城,历时30天。

他曾随同日本早稻田大学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从塔中公路中段进入沙漠腹地,跨过牙通古斯河和安迪尔河抵达安迪尔,历时20天。

他也曾带领5名先遣队员进入博格达山区,在主队到达之前,打通了前往4700米的道路,建立了突击营地。8月4日,率队登上5445米的博格达主峰,成为中国博峰登顶第一人。

……

这一次,同样也是他,却险些葬身于慕士塔格峰二号营地上方300米的一道阴冷沟壑中。

那天,他坐镇二号营地协调全局,却始终无法跨越无线电盲区与三号营地取得联系。他仅仅是根据一位过路的外国队员的描述来判断三号营地所发生的事情的。当天,我正企图跨越冰川,到江布拉克方向寻找一个制高点,以便设法建立各营地之间的无线电中继。在险峻的冰塔林中徘徊两个小时以后,我不得不放弃这种无效的努力而打道回府。在返回的路上,我听到了他的呼叫。

经过简短的协商,确定由他立即组织部分队员向三号营地汇合,实施增援并伺机进行第二轮登顶。我带领临时组建的第三突击组立即进驻二号营地,并待机进驻三号营地,实施第三轮登顶计划。

20日凌晨,强劲的高空风不停地刮着。昨晚进驻三号营地的王铁男与此前已经留守一天的陈骏池、姚伟伦草草进餐后,于7点出发突击顶峰。慕士塔格7月份的早晨7点,天还没有亮,空中飘舞着浓密的雪花,更降低了能见度,即使打着头灯也难以看清道路。一开始由陈骏池开道,没多久,他胃部感到非常不适,换由姚伟伦开道。由于体力的差异,三小时后,三人的距离明显拉开了,铁男落在最后。高山风异常猛烈,雪流迅速掩埋着前方队员的足迹。幸好在通往主峰的道路上间或有前人留下的标志旗,还不至于在庞大平缓的山体上迷失道路。12点,姚伟伦首先登顶,半小时后,陈骏池也到达主峰。中午时分,顶峰附近的雾气很重,阵风吹来,眼前一片迷茫,几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开阔的山顶上,标志旗随时可能隐没在雪雾中。由于进驻大本营以后那场疾病的消耗,王铁男落在相距两小时的路程上,可怕的孤独一直在伴随着他,但丰富的阅历支持着他的心理,使他稳步走完全程。14点,当他艰难地向顶峰迈进时,迎面碰上了匆忙下撤的陈骏池。他在冲顶成功之后,意外发现胃出血旧病复发。为避免病情急速恶化,他立即紧急下撤。而香港队员姚伟伦却在顶峰部位抗拒着风雪严寒,一直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王铁男登顶并陪伴他返回三号营地。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后续队员腾出空间,他稍事休息后,就继续向二号营地下撤。而铁男却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一进帐篷就昏睡过去,也没有注意到在三号营地待命的杨立群和王海角的不佳状态。

21日下午5点,他由昏睡状态中醒来,才发现错过了下撤的有利时机。根据原定计划,我们的第三突击组将在今天到达,仅有的一顶帐篷是难以同时为6名队员提供休息空间的。而突击顶峰的前夜,是队员们积蓄体力的最后机会。

于是,他决定自己当即下撤。

临行前,他一再叮咛杨立群和王海角:明天一早要么突击主峰,要么下撤,但不能再停留三号营地做无谓的消耗。后来分析,这是一个理性和错觉共存的决定。那时的杨立群和王海角,已经出现高山病症状,不仅身体极度衰弱,而且出现意识障碍,理应立即下撤。驻留在6700米高度上的这一夜,使他们本已糟糕的状态雪上加霜,不仅无法冲顶,连下撤都勉为其难了。

王铁男走后,杨立群和王海角就那样不吃不喝地躺在帐篷里坚持着,等待第二天的到来。他们指望,时间会带来转机。

体力同样严重衰竭的王铁男,依靠两支雪杖支撑着身体勉强下撤,每走十几步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那时,我和马一桦、王昕昊结组,清晨离开二号营地,以三号营地为目标,已经在渺无尽头的没膝深雪中跋涉了11个小时,冷汗淋漓。而支撑着我们的,仅仅是清晨出发前喝下的一缸燕麦粥。就在此时,在一个隆起的小雪包的后面,我们与坐在那里的王铁男突然间迎面遭遇了。

由于大家已疲劳至极,当看到坐在雪地上的队长时,只当是他在临时休息,并没有发觉他有什么不妥。检讨起来,他队长的身份也使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他总是顶天立地,却忽略了我们同为血肉之躯的事实。

当问及从这里到三号营地的路程时,他给了我们一个令人失望的回答:“抓紧,走了还不到一半。”这个回答使我们对自己的行进能力产生了许多怀疑,并且对天黑之前到达那里并不乐观。

但是,告别他一小时左右,我们就欣喜地看到了三号营地,而并非像他说的那样,还有一半路程。到这时,联想到他一路在雪地上留下的过多的坐迹,以及分别前有些迟钝的眼神和过于零散的话语,我们才猛然省悟到,他可能已经进入体力衰竭、判断力严重不佳的状态中。

但,这一丝淡淡的忧虑一瞬间就被冲淡了。因为,在这静寂的雪原上,前面那顶即将成为我们温暖家园的帐篷,对于新战友咋咋呼呼的到来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

但我们分明知道,这里应该有我们的两名队员。这种寂静,是一反常态的。

高原反应严重的两名队员

我们的紧张,并非没有缘由。

这天一早,二号营地笼罩在雪雾中。由于马上要冲击三号营地,我打开帐篷东侧的瞭望孔观察天气。这一看,我的心立刻收紧了——一幕不祥的景象出现在视界中:四名技术娴熟的滑雪手正由东南侧山坡缓缓下滑,每人手中牵着一条绳索,由四个方向牵引着一个被睡袋包裹着的人形,向营地方向拖来。

对于登山运动可能面对的艰难与凶险,我并非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几天前,我们都已经在队旗前签署了攀登自愿书。但在22日一大早出现的这一幕,却仍然使我心头感到沉重。目前,我们有三名队员处在海拔6300米以上的位置上,另有多个外国登山队也在这个高度上拼搏。那么,被包裹在睡袋里拖下山来的这个人会是谁呢?

我们立即起身,在没膝深的大雪中迎上前去。百十米距离,就弄得气喘吁吁。赶到近旁,一名胡须上结满霜花的滑雪手正半跪在地上,试图用僵硬的手指解开一道道捆在睡袋外面的尼龙绳。我帮他一把手,展开睡袋,一个生满黄胡子的面孔就露了出来。他的队友将这个神智混沌的年轻人小心地翻转过来,帮他解完小便,灌了几口热水,又重新将他包裹起来,准备继续上路。他的另一名队友正在通过对讲机简洁地交代着什么。无疑,这名队员患上了高山脑水肿——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高山疾病。令人忧虑的是,在慕士塔格,却只能用这种接近于搬运货物的方式,从7000米高度将病员搬运到大本营,再从那里用畜力转运到公路线,然后送到200公里以外的喀什去抢救。

一大早,登山运动的凶险,就这样近距离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当我们三人到达三号营地,站在帐篷外连声呼唤而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今早看到的那一幕。我们急切地掀开了帐篷。

两张憔悴的面孔深陷在睡袋中,四周凌乱地散落着高山炉、葡萄糖瓶、保温杯,以及显然已经被降格为尿壶的太空杯。已经开包的方便面撒在地垫上,内中还混着几粒杂乱的药片。四只血红的眼睛和两张枯焦的嘴巴无声地倾诉着他们所承受过的一切。对于我们的一切问题,都只有唯一的回应:嗯……

同类推荐
  • 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传统文化、民俗色彩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构成了中国城市固有的魅力。在中国的城市中,环境、布局、景观、格调等若干元素,正以或古典或现代的面貌,展现着城市生动迷人的细节。有的城市已成为一种特有文化的载体和标志,比如人们提到拉萨,就举想到圣洁和纯净;提到丽江,就意味着浪漫和古典;提到北京,则透出中华古都的大气和雍容……不同的自然岁月、历史底蕴和生活内容,结合成色彩鲜明的文化,在城市这个容器里得以体现。透过城市的高楼林立和车水马龙,我们可以领略到更多精彩的风景。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 一本书玩转欧洲顶级景点(英汉对照)

    一本书玩转欧洲顶级景点(英汉对照)

    到欧洲旅游就是要看“宫保鸡丁”,“宫”指的是皇宫,“保”是堡的谐音,城堡。“鸡”是“基”的谐音,基督教堂;“丁”是从“厅”字取出来的,即市政厅,也即欧洲美丽的特色城市风景。
  •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这是一个需要静心的时代,远处的喧嚣和近在咫尺的焦躁与急迫,已经让我们不能正常呼吸。进入这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可以让你静下来,慢慢发现身边那些生活的美。
热门推荐
  • 荣耀使命

    荣耀使命

    这是一款游戏,但是在游戏一开始系统便给玩家们设定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一个世界,生活在这里的NPC们的生活在新年的第一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更是一场战争,一场不知正义在何方的战争。
  • 怀念一把刀子(中篇小说)

    怀念一把刀子(中篇小说)

    早想好了,一毕业就工作,去挣一份钱。不是不想考研,不想读博,没法去读。原因只有一个,爹妈是农民,没有钱。供他上学,借了别人不少钱。这个钱不能让爹妈还,得自已还。找工作,这年头不好找,大学生多如牛毛,一份工作,不知有多少人在抢。一般人,很难抢上。快毕业时,吴猎分析了一下自己。方方面面看,吴猎都很一般,长相一般,脸黑,还长了一些青春痘,成绩一般,有两门功课补考过,英语四级要不是作了一点弊,很可能连证都拿不到,社会关系,全在深山老林里,自已都活不好,别说帮他了。清楚了自己,也就清楚了要走的路。吴猎上学的这个城市,是个大城市,道路很多,也很宽阔。
  • 萌妻追上门:邪少别逃婚

    萌妻追上门:邪少别逃婚

    在她身上的恋爱历史都快到巅峰了,虽然中途有掉下来,但她还是爬了上去。暂且不谈那个千方百计跟自己在一起的人,就说现任的男神吧!三天啊!才三天啊!见家长示爱夜不归宿都来了,虽然有些快,但宅女洛晓晓还是接受了。无法接受的只不过是前男友表哥罢了!只不过这个表哥是一个老狐狸。只不过他的条件有那么些过分。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不是表哥,而是宅女洛晓晓居然答应了!只要不被发现什么都好,只可惜当她好不容易订完婚,男神总裁第二天就跟她玩失踪,玩逃婚!有本事就继续逃,迟早要把你从某个地方揪着耳朵进教堂,男神总裁你等着!
  • 陨落创神

    陨落创神

    远古时代,东西方众神之战后,诸神陨落,留下神殿以待后世有缘之人!少年高战身负血仇,得数座神殿传承背负创造新一代东方神祗的重任,带领着自己的亲手组成的势力由此踏上精彩而艰辛的创神之路。这里有上古遗留的神兽,也有神奇药材以及强横的魔兽,而高战更是一个集权谋和绝顶天赋与一身的纵横之神!
  • 北时秋雪,南时月

    北时秋雪,南时月

    北宋末年,战乱纷争,大时代的改变夹杂着个人命运,要奋力抗争,还是随波逐流
  • 燕云台(唐嫣、窦骁主演)

    燕云台(唐嫣、窦骁主演)

    唐嫣、窦骁主演同名原著小说。辽国共历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皇后世世代代出自萧家。契丹立国初年政权动荡,出身后族的三姐妹分别嫁入皇族三支,为了各自爱人的江山和政治理想,她们被迫挥戈相向。萧燕燕出身后族,本倾心青梅竹马的汉人韩德让,却偏偏被皇子耶律贤看中。一场政变,皇子耶律贤继位,同时,迎贵妃萧燕燕入宫。萧燕燕入宫之后,辽景宗耶律贤教会了她怎么运用权术去统治一个国家,贤臣韩德让却帮助她成为一代明主英后。萧燕燕积极推行汉制,并为宋辽之间奠定了长达120年的和平。契丹在萧燕燕的统治下,从中兴走向盛世。
  • 孤城万里

    孤城万里

    这一天,断崖似的降温。我闭上双眼,假设郭艳真的从山顶往下跳,落地,“砰”。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身体,头皮发麻。毛伦从我的中南海烟里抽出一根,说郭艳只是暂时不见了,山顶上落下的包,也许是粗心忘了拿,还有那双高跟鞋,也许是忘了穿。你知道的,她有时不在状态。毛伦说着还指了指脑袋。不论怎么说,山脚下没有发现她的……身体,对吧?难道你还信不过公安?我怎么信不过公安呢?跑公安口的同事和我说了,确实没找着郭艳。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这个时候,天气真是有些难熬呢。我从阳台缩进里屋,抽着烟。
  •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本书所展示的教子问题,更多的是从精神胚胎养育的角度,去分析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这几年里我们接触过的众多父母,反映了教育孩子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理解和领悟的。书中突出“实践”,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育龄女性解答教子问题,问题涉及孩子的年龄跨度从0岁一直到16岁,包括了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例如:职业女性怎样面对工作、孩子教育的双重焦虑?孩子性格太温和,会不会影响长大后的社会竞争力?孩子很善良,学习也不错,为什么不合群,得不到同学的认同?孩子对作业、考试特别焦虑怎么办?
  • 莫少,好久不见

    莫少,好久不见

    追忆似水年华,回首,原来你一直都在女主为了查出父亲去世的真相,与男主联手破案,两人相遇、相知、最终相爱。在即将识破凶手的那场决斗中,中了凶手的陷阱,女主意外失忆,男主抑郁三年,三年后,两人再次相遇,重新联手,一起抓获凶手。
  • 富人向天堂:财道

    富人向天堂:财道

    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情、奇事的奇书。它演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小说引进了真实案例,表现了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又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由苏北穷小子而 成为沪上大亨的崔钧毅等人拥有高超智慧和财富雄心,他们是真正的财道英雄,还是一时得势的财道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