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不可摧,困难是一次新的挑战
孟子说,人生总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在忧患中,人往往能够激发出无限的潜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我。而在安乐中,人则往往容易因为失去危机感而不断退步,直至失去竞争力,自取灭亡。
当安格拉·默克尔还是个籍籍无名的政坛菜鸟时,她就遇到了自己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贵人——时任基民盟领袖、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科尔对默克尔的看重足以让任何人感到羡慕与嫉妒,她平步青云的政治生涯正说明了这一切。
在世人眼中,默克尔无疑是幸运的,但在这样的幸运之余,默克尔也陷入了难以想象的“危机”。在科尔光环的笼罩下,默克尔被冠上了一个头衔——“科尔的小姑娘”。这个头衔意味着,在世人眼中,默克尔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通过“走后门”得来的,与她个人的才能关系不大,要知道,一旦这种印象根深蒂固,那么,默克尔的政治生涯也就再难取得突破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妇女与青年部部长的默克尔迎来了政治生涯中一次巨大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也成为了她扭转困局、在政坛上站稳脚跟的一大机遇。
在两德合并之前,对于堕胎问题,两德有着截然不同的法律规定。在民主德国,法律规定:只要在胎儿生长12周以内,妇女都有完全自主的权利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但联邦德国却不同,这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因此是禁止堕胎的。这个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在两德合并之后逐渐凸显出来,而作为妇女与青年部部长,这一问题无疑正是默克尔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哪怕科尔总理也没办法给予默克尔太多的帮助,这一次,他没有办法再为他的“小姑娘”挡风遮雨了。在经过多番思考与左右权衡之下,默克尔提出以“帮助代替惩罚”,主张妇女应该在公正的咨询之后做出是否要孩子的决定,这一提案彻底解决了困扰新德国的堕胎问题。而也正是在这一事件之后,人们对默克尔有了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看法。
科尔的眷顾对默克尔来说是幸运,但同时也是危机;正如棘手的堕胎问题,对于默克尔而言,既是困难,却也是机遇。所谓“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所说的大概就是如此吧。
在职场生活中,许多人都曾遇到过和默克尔相似的情况,尤其是女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出众外表的女性。在职场上,女性与男性的地位始终不是平等的,一个女人想要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将会遇到比男人更多的阻碍与偏见。在潜意识中,大部分人对女人都是轻视的,他们总习惯于将一个女人所取得的成功与香艳的故事结合起来。而正是这种对女性的轻视,使得女人在职场路上一直举步维艰。
许多身在职场中的女性一定都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得到上司的赏识是一件既幸运,又痛苦的事情。幸运的是有贵人相助,坎坷的道路也能变得平顺许多;痛苦的是,你的努力与付出很可能会被幸运的“光环”掩盖,甚至遭到无端的非议与诽谤。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大一部分女性或许会选择退缩,拒绝上司的提携,甚至可能主动放弃自己大好的前途。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要知道,在现实社会中,领导的赏识通常能够为你提供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恐惧成功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很可能就此迷失在“幸运”之中,不知不觉沦为温室的花朵,习惯了来自深厚背景或人脉关系的庇护,从而消磨了自己的斗志与光芒。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被父母溺爱的小孩,往往在成年之后也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从未经历过挫折的人,哪怕生命中小小的颠簸也会让他感到天翻地覆。
人是在困难中成长的,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逆流,我们才可能将自己打磨成材,登上生命更高的地方,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一个人想要真正成功,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仅仅只有贵人的赏识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及足够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不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哪怕将你推上帝王之位,也不见得能守住天下之尊;相反的,只要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哪怕出身寒微,也能够拥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的气势。
当我们选择苦难的时候,也就选择了成功。同样,当我们选择安逸的时候,也就选择了平庸。在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往往不是顺境,而是逆境,人只有历经苦难,在一次次的困难中接受挑战,才有可能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一个好的将军,手上除了拥有兵权,更重要的,是要有驾驭军队的能力。兵权是帝王给予的,但驾驭军队的能力却是在一场场的战役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拼闯而来的。在现代职场中同样如此,想要走得更远,爬得更高,除了得到上司的赏识,还要能够得到下属与同事的认可。而困难无疑正是证明自身能力,获得他人认可的最大机会。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越是混乱的世道,越是危机的时刻,才越能凸显一个人的能力。
永远不要畏惧困难。正是那重重的困难,成就我们坚不可摧的臂膀,也正是那重重的困难,构筑起了人生走向巅峰的阶梯。人是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越是美丽的风景,越是藏在崎岖之中;越是亮丽的彩虹,越是现于风雨之后。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历彻骨的严寒,梅花又怎能开出沁人的芬芳;不经历严格的打磨,宝剑又如何露出锋芒!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进步的超越。
永不言败,妥协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默克尔被称为德国政坛的“铁娘子”,有人也因此把她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相比较,事实上,她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曾有一位记者问默克尔:“您是个强势的人吗?”默克尔是这么回答的:“不如这么说,我很有恒心。”
对万千女性而言,这是一个抗争与改革的时代,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禁锢女人自由的枷锁正在逐步瓦解,女人登上了世界舞台,正一步步踏入长期以来主要由男人把持的权力殿堂。
在这个大多以男人为主角的世界里,女人想要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一个成功的女人,必然要拥有坚不可摧的毅力、驾驭变局的能力以及善于变通的机智。
德国总理默克尔无疑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女人,很多人将她称为德国政坛的“铁娘子”,但事实上,认识默克尔的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贴合她的称呼。她坚韧但并不强势,她勇敢但并不激进,甚至可以说,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聪明的妥协”和适时的审时度势。
在处理欧债危机的事件中,默克尔一直表现出了极其坚决的态度,甚至得到了一个“不行夫人”的称号。面对南欧诸国,默克尔一直强调“没有统一的监管就没有债务的共担”,并坚持要以“紧缩政策”来作为德国向欧洲诸国伸出援手的必要条件。
但在2012年的欧盟布鲁塞尔峰会上,默克尔却做出了堪称惊人的让步,让人大为惊诧。
当时,意大利总理蒙蒂与西班牙总理拉霍伊用否决1200亿欧元刺激经济的计划一事来“逼迫”默克尔,要求她同意成员国的银行可以直接从欧洲稳定机制获得贷款,并允许在没有附带苛刻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欧洲稳定机制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国家的借贷成本。
默克尔的让步让德国人大惊失色,这意味着,德国纳税人将要为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承担起借贷风险。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一部分德国人开始指责默克尔,认为她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德国政府内甚至有官员宣称,假如默克尔再做出类似的让步,那么他将不惜退出执政联盟也要阻止她。
“不行夫人”这一次却说了“行”,不管怎么想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难道默克尔真的在布鲁塞尔改弦更张了吗?
事实上,默克尔之所以愿意妥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她急于让此前所达成的,为了加强欧盟国家财政纪律而拟定的25国协议和欧洲稳定机制在德国议会高票通过,而蒙蒂和拉霍伊用来威胁她的协议,实际上正是默克尔用来争取反对党人对前两项法案支持的交换条件。
换言之,默克尔的确妥协了,但她的妥协却是为了换取更大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把她对欧盟的构想向前推进了巨大的一步。
理智的妥协,聪明的退让,让默克尔在前进的道路上省去了许多麻烦,也绕开了诸多障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默克尔让步了,但事实上,从最终的结果来说,真正获得最大利益的,依旧还是默克尔。
在几何学中,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达到某个目的,直线却可能是最艰难的路程。
直来直往的碰撞意味着我们将要面对更多的阻碍和更顽强的抵抗,与其两败俱伤地去冲破,为什么我们不选择迂回地绕过阻碍,游刃有余地达到目标呢?
妥协未必就是认输,退让未必不是向前的一种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无法改变的事,无法抗衡的人,在这种时候,与其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要知道,妥协往往是解决苦难的最佳手段。
什么时候前进,什么时候妥协,充满了人生玄机。在客观条件于己不利、自己实力又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要暂时妥协,以退为进,寻找时机,再图进取,这才是智者的明智选择。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暂时避开不利的局势,让反对自己的人失去进攻目标,逐渐放松敌对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趁此机会增强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发动攻势,一举获胜。而当自己实力雄厚,客观条件成熟的时候,则要当机立断,激流勇进,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从最细微琐碎的家庭小事,到错综繁复的家国大事,无处不需要妥协。不管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都必然会存在分歧与摩擦,如果彼此之间没有退让和妥协,只一味硬碰硬,那么必定会产生严重的隔阂和矛盾。妥协不是怯懦,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为了日后的不妥协。妥协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
人生在世,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自己的原则并没有什么错,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在不触及原则与底线的情况之下,我们也应当学会适当妥协与退让,这样便能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从而远离许多无谓的苦难。
妥协不是认输,而是为胜利做准备;妥协不是放弃,而是为争取铺平道路。妥协是面对排山倒海涌来的苦难时的智慧,妥协所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与毅力!
勇往直前,把人生看成线性过程
当命运给你一个机会,在你的生活中打开一个希望的缺口时,你会如何应对?勇往直前,展开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选择。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无法预测的女人。作为一名牧师的女儿,她却选择研究物理学,并成为一名量子化学家;作为一个成长生活在东德的科学家,她却成功踏入德国政坛,成为德国权力顶峰的“铁娘子”。她的人生转折绝对是令人叹服的,而这一切,以及她非凡的人生成就,都离不开她勇往直前的个性。
很多时候,生活之所以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打破禁锢它的壳,没有勇气让自己呼吸自由的空气。当我们厌倦了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生活时,当我们在一成不变、毫无激情的循环中枯萎时,并不是生活拖住了我们,而是我们不敢挣脱名为“安全”的绳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默克尔的父亲是一名牧师,由于教会与东德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样的家庭背景让默克尔的生活痛苦与压抑。中学时期,默克尔有一项技能,她能够背诵出所有联邦德国内阁成员的名字。可见,从那时候开始,她对政治就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己的身份所限,她明白自己不可能与政治有缘,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她对政治闭口不谈,这当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最终,默克尔决定选择自己并不热爱的自然科学。因为在当时,默克尔认为,自然科学是相对自由的领域。
成为一名科学家并不是默克尔最初的梦想,然而却是默克尔为追求梦想而勇往直前的结果。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梦想对默克尔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她的身份让她无法成为一名政治家,甚至无法成为一名教师,但她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在她看来,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是一个线性过程,只要勇往直前,一个个去解决它们,那么最终也能以其他方式去证明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成就。
当默克尔以自己的方式从生活的缝隙中获得一丝宝贵的自由时,命运给她打开了一个缺口。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让默克尔的人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转机。一个月后,默克尔走进了一个名为“民主觉醒”的政治团体办公室,向负责人问道:“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那一年,她35岁。
默克尔的选择相当于在一夕之间放弃了自己在35年里累积的基础。试问,有多少女人敢于放弃自己35年的打拼,走向一条完全陌生、完全不能预测未来的道路呢?
人们常说,30岁是人生的一个坎。古人云“三十而立”,意思就是,当人到了3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了,应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这原本应该是一个让生命变得更精彩、更有价值的坎,跨过这个坎,人生将走向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开启一个更加精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