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公曰:“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①。”余曰:“读得一句书,说得一句话。”
【注释】
①“多读”两句:语出陈继儒《岩栖幽事》,原文为:“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译文】
陈眉公说:“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我说:“读一句书,才说一句话。”
【评点】
古人真是把读书奉为圭臬,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确实,简简单单的一个“书”字,内里包罗万象,简直是想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不独是古人,今人读书妙论也是层出不穷。我最爱杨绛的论读书:“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却可以挨近前去听个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珀蒂特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奇闻轶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读书如此之佳妙,怪不得宋朝诗人黄山谷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从自我感觉来说的,而林语堂则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要而言之,就是读书好。读书能增智,能广闻,能明理,所以陈眉公才会提倡“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因为读书少而话多,只会令人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作者记成了“多读一句书,少说一句话”,又在此基础上引申为“读得一句书,说得一句话”,意即言必有本,说必有方。不过,这样说话的法子,还是要当心掉书袋,那样也令人觉得可厌得很。还是要勤读书,活读书,把书中养料供养大脑,然后说出明心见性的睿智之言,这样才算不辜负了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