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9000000021

第21章 母亲的呼吸

更深入一层,“呼吸”的含义其实就是:母亲的呼吸。

通过所有的分析与解构,排除了所有疑惑与恐惧,患者才能一个空前的平静状态。

这时候,他的内心平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个呼吸声就是他婴儿时在母亲怀抱中听到的最熟悉地“母亲的呼吸“声,那是最初也是最强的安全感。

没有经过心理分析的人,一般不了解这个推理.

他们不明白母子之间的呼吸是相连的.

但是,却并不代表这种相连结的呼吸在他们身上不存在.

因为这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

有一个例子,大家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这种母子呼吸的连结性.

有一个男孩,在与他母亲的一次争吵时,无意中触发了母亲的伤心处.

母亲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一丝伤感的神情.

但是,当她被触发了这个伤心点时,竟情不自禁地潸然哭泣.

说:“那时候我和你同气连枝,现在却说我不够关心你……”

说起这句话时,她的伤感已无法抑制.并重复了几次.

但过一会,心情便平复和宽慰许多.

还有一位内向忧郁的男孩,与父母分房睡已有多年.

偶然的一晚,他和父母同睡一房.竟莫名地感受到一种久违和似曾相识的气息.

这种气息给他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

似乎平时所有的胆怯、压抑、多愁善感,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母子是身心相连的。

母亲的呼吸声,就演变为他自己的呼吸声。

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周围所有的不良暗示与言语,都会弱化很多。

心灵达到一个空前而熟悉的安全感,不再焦虑与狂躁。

这可以称之为一种“微睡眠”状态,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这个时候,他会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美妙感觉:

躺在母亲温暖而熟悉的怀抱中,朦胧、美妙、安全。

对外界的一切又开始充满了好奇。

(这种好奇感,具体来说就是——对外界既不排斥,也不过分亲近。就像对待刚烈地父性一样,如果太过排斥,实际就是一种刻意逃避,等同于过分关注或亲近。)

而不像以前那样:先入为主。

对未知充满着恐惧与不安。

这种朦胧的感觉才是质的突破,才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的本能消除外界一切不良暗示,而不需要依赖心理分析者的指导。

这些不良暗示有:心理疾病容易复发,不能根治;心理疾病是生理缺陷导致的,不可逆转;你得过心理疾病,永远铬印着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些暗示在他以前看来,没有一条不是致命且绝望的。

现在,他的所有心理能量全部集中在母亲身上,恢复了最初那颗纯洁和不受污染的心。

他那种正常抗拒外界暗示的心理机制开始复苏了。

现在再有人说起这些不良的言语,他就仿佛在妈妈怀里听她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朦胧而好奇;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

他对外界那些无限**的金钱、名利,也淡化许多,仿佛也是别人的事。

要是在以前,他会因为别人巨大的成功和成就,而极端把自己渺小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那种横扫一切,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自信.

也就是小孩那种对自己能力地夸大性,即使看到一条蛇也意识不到危险,也敢于去抓;即使是几尺高台,也不惧坠落.

虽是夸大,但这种夸大地能力是以后成功和自信的最原始动力.

他也不会再模仿自己的“偶像”,而导致各种暗示症状。

他会以自己遗传于母亲外貌的那种“独特性”为乐,而不再以自己像某个明星为乐。

也不会在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参照别人。(参照别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暗示.)

而是依靠本能推动力去判断和生活。

事实上,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在他儿时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他有时能够玩泥巴玩上一整天,乐在其中,根本不需要什么回报。

这是一种创造性、无条件的快乐。

不同于患病后,那种依赖于某种特定场合、特定人物,(比如喜庆的时候)那种妥协的快乐。

尽管那种妥协的快乐他也很享受,但热闹过后,又是无尽的失落。

因为他的自我已在那种热闹的环境下遗失。

而创造性的快乐却与之截然不同。

那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地,都能够自我制造快乐的本能。

就像每时每刻都能够呼吸一样。

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快乐是无条件的、非功利的,所以可以信手拈来。

即使是在众人同庆的喜庆场合,他也不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也能够在“快乐完全由别人制造,自己只需享受”之余,制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就像S曾经在一个亲戚乔迁新居的喜庆场合下,只是享受捡鞭炮放的乐趣。

而非他日后那样,对于喜庆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不肯错过;过份地去互动。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向他们妥协,把快乐的制造权力全部交给他们。

这样才不至于热闹过后,只剩下无尽的落寞和空虚。

当然,这种对喜庆环境的过份依赖,也是有其特殊性的.

和上例S男家中闯入杂乱人群类似,在遥远地过去,S也曾在一个喜庆场合受过强烈惊吓,引来许多人关注,破坏了他最本源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极其隐秘地转移到那些关注他的人身上.

所以导致他对喜庆中的人的妥协和依赖.

正是因为失去了这种无条件的本源快乐。(比如玩泥巴,放鞭炮……)

这也是与母亲身心分割的结果。

把最本源的与母亲相处的快乐,转移妥协到外界的人身上。

而遗失这种无条件快乐记忆后,他也变得过份地患得患失。

回到主题。

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也能够抵御一切看似无法抵抗的悲伤。

就如他儿时的一位婶婶,对他特别宠爱。

他也十分享受他的爱。

但是,当他的婶婶去世时,他并没有过分悲伤。

只是一种懵懂。

因为这种朦胧的安全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受之父母的。

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母爱。

所以,当爱他的人离开他时。

他并不会过度伤心。

因为他相信安全感永在,爱永在。

就像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亲人或者爱人永远离开了你。

你怎样才能表达对她的爱?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悲痛欲绝是对亲人最大的爱。

而且这种悲痛越强烈,越表达对她的爱。

这样回答也不无道理。

但是,另一种回答也许更有意义。

他会很悲伤,但不会悲伤到抑郁和心死。

因为他相信,亲人是爱他的。

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不会因为他没有伤心到死而不爱他。

如果伤心到死了,反而会中断这种爱的持续。

他与亲人之间的爱也就由此中断了。

有很多心理有隐疾的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往往会诱发抑郁。

即使在亲人没有离开他,只是患病,他也会异常恐惧,不敢面对。

其实这可以从上例中S男的经历中看出端倪。

正是一次杂乱人群突然闯入他家中,而他的本能反抗机制又意外被压制。

才导致他突然感受到母亲的危险,并因为本能的压制,这种危险被无限放大。

也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当时那些人当中,可能有些人发出一些“啧啧”的惊讶声。

这种“啧啧”的惊讶声正是夸张的一种表现。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也确实害怕听到这种夸张声。

他会感觉异常抗拒。

因为外界对危险和痛苦的夸大暗示,导致他不敢面对父母所受的伤害和病痛。

但是现在,他恢复了朦胧的安全感,外界的声音会渐渐弱化,只剩下他与母亲的对话。他的痛苦和悲伤自然被最大缩小。

所以,当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面对亲人去世。

他的悲伤和绝望是无法言喻的。

任何安慰都会显得很苍白,甚至连时间也难以令他释怀。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安静。

彻底的安静,听不进外人的任何叹息与安慰。

接受过多的同情和怜悯,和外界的"侵犯"具有同等负作用.

因为同情之所以过多,是因为外人对他伤害也很大.

就像一个很凶悍的人,总是欺负一个老实人.

当有一天,凶人突然对老实人温和一点,这种善意就可能被老实人夸大.

……

只留下当初母亲生下他时,那种对外界朦胧的记忆。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外界的悲伤暗示所影响。

他不要过多地同情,不要外界对悲痛的夸大,他只需要儿时那颗天真懵懂的好奇心。他相信这是妈妈跟他做的一次“游戏”,依然充满着爱。

保持着这颗天生的好奇心与懵懂,应对一切悲伤。

小孩对死亡的概念是没什么理解的。

这在健康人群中也是一样。

健康人群的潜意识,正是因为继承了一部分小孩的这种好奇心与懵懂,才能够面对许多巨大的悲伤。

只是他们浑然不知。

所以,弗洛伊德说过:人不是不相信死,就是在潜意识中认为不死。

正是这个原因。

这个朦胧的记忆,才是最原始最纯洁的自我,没有受到任何暗示的粘附。

所以,患者在心理分析的提示下,不断回忆。

每回忆到一处往事时,他都会感觉异常欣喜。

因为他终于重新唤起那些往事中的快乐。

这在他患病期间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认为那些快乐已经“死”了。

但是,现在他又能够复活“她们”。

唯一的遗憾是,却不能把“她们”带入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

因为现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这种遗憾又可能使他们陷入新的沉郁。

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复发”与“空洞”机制。

还有,有很多人在深层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会突然感觉异常恐惧。

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变成另一种陌生和未知的人格。

他们害怕深入了解自己后,会颠覆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信仰.

其实是因为他还没有突破最后的屏障,没有回忆到最初的那一刻.

那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过多地信仰,过得更加快乐.

所以,回忆到最本源的朦胧记忆时,却不存在这种遗憾和恐惧了。

仿佛一切都是充实与安全、再熟悉不过的。

那些曾经在他看来无比快乐、却又在后来遗憾失去的场景,不过是他连续、动态记忆中的一个闪光点而已。

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就在那停泄不前。

就像一位大学生即将毕业,面对同学分离的场景异常惆怅.

越是回忆快乐的大学时光,越是忧伤.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但只要回忆到最初与母亲相识的童年的朦胧时刻,他就可以意识到:大学时光只是他快乐的一个片断而已,这种感觉就像是刚刚出家门,遇到一些玩得开心的朋友,然后又回到家中感受那种熟悉的感觉。而不是与这些朋友粘合太紧,以至分别时如生离死别。

更通俗一点,一个性格多愁善感的人,面对同窗几年的同学分别,伤感与惆怅无以复加。

这种伤感几乎是无法克服的,甚至能够引发抑郁情绪。

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如果在此时,想像母亲陪在自己的身边。

他再看分别的同学,就仿佛是刚刚开始认识那般好奇美妙,伤感不复存在。

连象征着快乐终结的"抑郁",也不过是他记忆中的一个流动的片断而已.

快乐并不会因为毕业而中止,而会继续向前.

因为在那个朦胧时刻,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才最强,外界的快乐也就都是流动的、持续的.

如果大家有较强的逻辑和串联能力,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症状都是条件异常苛刻的快乐,如果把有条件快乐转换为无条件快乐,这种病态快乐就会被真正遗忘,再不出现。

简言之就是:症状被永久遗忘。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总是容易被遗忘的。

这在第一章中“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这个概念中已解释过。

同类推荐
  • 许卿繁花落尽时

    许卿繁花落尽时

    前世今生,跨越千年;许卿繁花落尽时!一场看似三个人的爱情,却如同命运的一个玩笑,戏弄的让人不知所措……许尽时、洛卿、洛繁华,他们的情感,究竟何去何从?(ps:本文男主穿越。)
  • 爱在死之前

    爱在死之前

    我说:“你不是你的,因为你还是我的。”她说:“你也不是你的,你还是我的。”我说:“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我们身不由己。弥漫开来的情绪,普天而来的事迹。我们告诉对方“原来你我只是默记的信仰”,我们应该怎样让爱翻天覆地?每晚8:30左右定点更新!!!
  • 将军撩的有点甜

    将军撩的有点甜

    生死簿出了问题,许轻歌得以重活一世,真开心,可为什么司命薄也出了问题?许轻歌必须让苏木爱上她。从未谈过恋爱的许轻歌,在热心的叶袅袅的帮助下,许轻歌一计又一计的施,可惜苏木始终不中计。不中计也就算了为什么她是被反撩的那个?苏木:追了你那么多年,这一次我也要享受一下被追的感觉。许轻歌:这个撩的有点难啊。我要不要继续?苏木发觉别人看轻歌的眼神不对后:老子追了上千年媳妇,怎么能叫别的男人勾走。前一世苏木追了许轻歌好久,终于追上了,这一世苏木骗她追自己,可是最后他还是得再走一遍追妻路。不过小丫头撩起来好可爱的。Ps:司命簿上的无良任务都是男主出的。女主前期靠身份,后期靠实力。男主一直实力炸天。只是前期靠司命簿,后期靠不要脸。撕反派的情节不会太多,因为大家忙着发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可是,江山美人难两全,有多少人最后饱尝孤独。将军打仗这种小说被虐多了,想来个甜的。
  • 帷幕上的青春

    帷幕上的青春

    这是一个漂浮于现实和虚幻边缘的青春故事,林蔓是E城首富苏振文的私生女,在初见的字里行间里,她表现泼辣而洒脱。霹雳起自平地,在经历了一系列突兀的生活变故后,她也慢慢丧失了麻辣的本性,而掺杂了更多的触景伤情,但她始终不变的是理性和勇敢。林蔓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取材于八零与九零之间几个现实人物的杂合。 林蔓最好的两个姐妹,陶莱和赵小焰,陶莱是个颇有姿色的女生,高三的时候在爱情里受过伤,渴望却不相信爱情,她很反感林蔓喜欢的人季秋晨,总认为他并不适合她。而林蔓高中时的朋友岑南洋,更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存在。 另一个游窜在林蔓精神世界里的人物,Riddle,实则他们有过几次现实交错,但她并不知道。 这段故事的所有真相,只在结局暴露。文中穿插很多幽默而精辟的语言,有对于现实社会深刻的剖析。在现实和理想的放映中,总有一段文字,是为了你那落寞张扬的青春而来。
  • 古典爱情

    古典爱情

    爱情成了千古不绝的绝唱,他有着炫彩一样的色彩,没有人能说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也许每一个人的爱情都有每一个人爱情的色彩,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绝唱。这部书是一个充满了悬疑色彩的书,爱情深度探底,他尤如一座长满绿苔的桥一样,能走上这座桥的人,也许是幸福的,但是他的后面有着深深的伤,那是美丽异端的伤,有着伤的颜色,但是谁也说不好,伤到底是什么颜色?
热门推荐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醒在末世前

    醒在末世前

    当从梦境醒来,睁开双眼,秦汉已经踏上了一条救世主之路。
  • Rowdy of the Cross L

    Rowdy of the Cross 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巫天

    巫天

    传说混沌之源一直没有消失,它疯狂的吸敛着大地的败坏之气一点点的壮大、膨胀。终于在巫妖之战两千年后浩劫再次来临,混沌之源逐日强大,如果继承盘古血统的“巫族天眼”还无法觉醒,那么天地在混沌之源的催动下将再次合拢,万物生灵将灰飞烟灭,变成一片恐怖的漆黑世界。可是妖族从中作梗,帝俊一直阻止着巫族后裔再次开天辟地,巫族后裔能否拯救万物生灵,天地能否度过浩劫,巫妖之战又会在两千年后如何上演,敬请关注《巫天》。
  • 我有一个末世位面

    我有一个末世位面

    不要和我比底蕴,因为我有一个位面做后盾!!当王寒发现他能在末世和现代之间自由穿梭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未来,而王寒改变科技!”全球著名的科技大亨托尼.斯克这样评价道。 本以为能够舒心的当个土豪有钱人,可是为什么这个末世不一样!
  • 基督山伯爵(上)

    基督山伯爵(上)

    法国文学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仲马:一位是《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和《三个火枪手》的作者大仲马(1802-1870)。同欧仁·苏一样,大仲马是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中另一个类型的杰出作家,他在当时报刊连载通俗小说的高潮中,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创作了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处处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把这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新境界。
  • 错过是最美的回忆

    错过是最美的回忆

    错过的人,错过的事,回想起来,酸酸甜甜。他离开她,她理解,却心痛;他离开他,他理解,却不甘;站在人生的轨迹上,两个被‘抛弃’的人,相遇,开始新的故事。当他们的故事变成回忆,又是什么味道?食用指南:1.本文人物众多,主线CP互动缓慢;副线CP不少;有甜有虐;适用于喜欢人物复杂,线索繁多,人物故事饱满的读者食用;2.本文所有角色都有两面性;如若‘敌对’,只因各自立场选择不同;3.本文含少量BL,如若不喜,可以避开;4.本文存属虚构,YY之品,人物无原型,不与现实挂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故事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作者君尽量保证逻辑通顺,少雷,少狗血,如有漏洞,欢迎指正。
  • 李自成(第1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1卷):潼关南原大战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这年十月初,北京又一次戒严。清兵再次入塞,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崇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其精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性格特点得到初步展现:一方面宵衣旰食,不沉湎于酒色,事必躬亲,勤于朝政,一心想做“英明之君”、“中兴之主”,把明朝从危机和衰败中挽救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刚愎自用、多疑善变,为六年后北京城破、崇祯自尽、明朝灭亡作了铺垫。
  •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