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此建立了几乎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网站,ITC.CN。尼葛洛庞帝向我们介绍了他投资的另外一个公司,叫《连线》(WIRED)杂志。《连线》杂志搞了一个网站叫热连线,正在考虑怎么用这个网站来赚钱,于是就发明了品牌广告。后来,我专门去美国参观了热连线,从那儿我学会了靠品牌广告赚钱,于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了:第一是建网站;第二是依靠广告。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并行的事件,就是Chinabyte的产生。这是一个在《纽约时报》工作的姐妹,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来帮《人民日报》建的网站。Chinabyte也试图走这条路。殊途同归,爱特信和Chinabyte几乎是同时引入了中国最早的品牌广告。到1997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爱立信的广告,加上我又去拉了一个牛栏山的广告,这几乎是中国互联网上最早的两个广告。
张朝阳:其实牛栏山完全是我忽悠他们的……
王巍:现在我才知道当年牛栏山曾经也是中国的互联网的赞助商,所以看来酒和互联网还是有点渊源的。
1997年,爱特信已经开始建立商业模式,承接了169项目,然后研究流量是怎么回事。先是弄原始的新闻,弄新华社的新闻,或者是弄一些其他《小说月报》、杂志的内容,后来发现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建立几个链接就行了,产生了“导航”这个概念。由于这一概念,后来我又去了美国,当时雅虎在美国刚刚开始出名,人们还不习惯用关键词搜索这件事儿。
1997年是我们整个商业模式形成的一年,我写了一年的商业计划。而且准备着推出这么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刚开始命名为“指南针”,后来几经周折改为“搜乎”,就是想模仿雅虎,后来又把这个“之乎者也”的“乎”改成了“狐”。
1998年2月25日,我们正式推出了搜狐,当天就家喻户晓了。当搜狐推出的时候,我们做了几百人的一个新闻发布会。我在美国待的时间比较长,看过两届美国总统竞选,知道宣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1998年之后,搜狐就进入了以市场和品牌运营为主要战略的阶段。搜狐的品牌宣传得非常厉害,而我们那个新闻发布会只花了8万元。在1998年时,瀛海威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那块“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500米”的广告牌依然矗立,但是这个公司已经不在了。那时候,中国互联网最耀眼的公司就是搜狐。
一次会议开启了三大门户的时代
1998年9月,高盛在新加坡召开了一次科技会议,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但中国的舆论已经开始提及高科技产业,而高盛每年要在亚洲召开一次技术会议。他们就想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然后邀请一些所谓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公司来参加。那么邀请到哪些人呢?在高盛眼里,当时中国的几家高科技公司,一个是联想,所以联想的马雪征去了,还有就是在1998年突然火起来的我。我大概是在1998年10月出名的——1998年2月推出的搜狐,然后10月我就被《时代》杂志选进了“全球数字精英50人”。此后,我去了一趟美国融资并且见了投资人,其间国内媒体把这事儿一报,然后等我要回来的时候,在上飞机之前,我秘书就给我打电话说,“你现在是名人了”。
于是,在1998年的9月份,我去新加坡参加高盛的高科技会议,共往的除了联想的马雪征,还有亚信的田溯宁。而当时搜狐也被认为是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真正正宗做互联网的公司,因为另外两个都不是正牌做互联网。
另外,还有一个一直在中国之外窥视中国,想进来但是进不来的人,叫姜丰年。他在美国的华人聚居地搞了一个“SINT.NET”,然后又到了台湾,就想着将业务推广到中国大陆。看着这么大的市场,他就想进来。他跟投资人的关系也比较好,有很多人要给他投资。在高盛眼里他是华人,是华人的企业,于是也被邀请与会。还有另外一个人,也特别能融资,这个人叫皮特叶(Peter Yep)①,搞了一个“国中网”,后来变成“中华网”。后来很快在1999年上市,成为一个50亿美元市值的神话,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把中国人所有的创业热情全部激发起来了,这才打通了后来我们全部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这条路径。
去开会的时候,我们住在新加坡一个特别好的酒店里。当时,我有个女朋友,我带她一块去的,她住进了这么好的酒店,突然觉得我是个人物。而我那时候还没什么名气,而高盛却特别善待我们这些来自于中国的企业家。
后来,我们开完会,我、姜丰年还有那个皮特叶在一个咖啡厅喝咖啡。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冷的人,说得少做得多,不怎么说话,磨磨唧唧也不太响应,不太会迅速做很多决定。可是我一旦决定了以后,就很难改变。
当时,姜丰年一直找我说:“咱们合并吧!”这时候我跟姜丰年已经很熟了,这次在新加坡见面,姜丰年就说:“Charles,咱们合并吧,很多人要给我投资,但是我都拒绝了,我觉得咱们合并就能做成一个中国最大的东西。”
然后,姜丰年去洗手间了,皮特叶也跟我说:“Charles,还是咱们合并吧,你要是不跟我合并,我就跟姜丰年合并。”尽管皮特叶不知道怎么在中国做网站,但是他开给我一个特别优惠的条件。
后来,我跟姜丰年说,我们的董事会都是一些老外,我也不好搞定,他们也不相信中国人,不相信你们这些人有管理经验,都要空降一些人过来。所以我说我搞不定,我们的董事在美国,我说你下回去美国的时候,你跟我一块去见见我们的董事,就这样打了一个马虎眼,我也没说完全拒绝。
姜丰年非常积极,一周还是两周以后,我回到北京,他就马上到北京。我们当时的办公室在光华长安大厦,他就到中粮广场,到我办公室里聊,聊完以后说“你看你的公司,再看我们的公司,应该如何合并”。然后,中午我们又到中粮广场里去吃了一顿饭,我还是无动于衷、不置可否,他都急了。而实际上,他在当天下午三四点跟王志东在中关村那边还有一个约会,横跨北京。
当时,我是从美国回来的,我对互联网是研究清楚了的,并且研究了很长时间。整个1997年我都在摸索,思考怎么来做互联网,每个周末都待在办公室写商业计划,写了一年的商业计划。我第一轮融资融了大概225万人民币,也就是20多万美元,因为第一期都是天使投资,是麻省的几个教授给我投的。如果第二轮融资的话,就需要真正的商业计划。1997年9月,我开始踏上了一条非常艰苦的融资之旅。
而此时,姜丰年已经拒绝了高盛很多的投资,他立志要到中国来,因为过去他待在外围,业务始终都无法走进中国。我懂互联网,同时我又知道怎么在中国做互联网,所以我觉得是他需要我,而不是我需要他。但是,当时王志东他们不怎么做互联网,他们需要姜丰年来告诉他们怎样做网站。所以,姜丰年赶到中关村那边跟王志东见面谈了半个小时,王志东就拍板合并、追赶,这就是新浪的诞生。合并以后,就带来了很大的动量,首先高盛那些资金都跟进来了,融了6000万美元,而我的第二次融资才融了200多万美元。同时,姜丰年知道如何做网站,而王志东他们在国内具有本土运作的能力,而我毕竟还是“海龟”,当时刚刚回到国内,根子还不够深,而他们是从中关村混起来的,根子特别深。
这从后来上市的时候,新浪能够比我们提前3个月从信息产业部获得上市资格就能看得出来。这次合并是他们双方力量的结合,加上10倍于我们的资金,使得在1998年年底至1999年年初的时候,新浪异军突起。同时,搜狐却遇到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所以1999年是我们非常惨的一年。所以,这么一段历史就开启了后来三大门户的时代。
走出冰河期,探索新时代
在我进入苦旅之前,我的那场战争就是想跟新浪微博拼一下,但是正当马上要拼的时候,我就进入了我的冰河期。但是当我从这个冰河期走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本来我要去进行的这场战争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已经有腾讯的微信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了。
王巍:张朝阳曾给中国的年轻一代非常激励的一张照片,也给全世界一个中国的年轻创业家这样一种独特的风格。但他这几年深居简出,在互联网界几乎是一个谜。
张朝阳:在2011年到2013年的这两年里,我确实有点深居简出,也想了好多事儿,脑子里似乎有点想糊涂了,也有点想明白了,现在确实跟以前的变化比较大。
现场提问:我的问题是,是什么事情让您在2010年从那种很激进的状态突然进入了冰河时期来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张朝阳:这个打死我也不说。但是,人就是不能太顺,太顺了,人就有点膨胀。我以前真的是无所畏惧,什么都不害怕,但是经过这两年,我真的是有所畏惧了,我害怕我自己的心。
对于新浪微博,可能由于新浪的基因或者其他各个方面的因素,也由于它没有一个很好的收费项目,使得这个非常流行的广为使用的产品却没有一个货币化的机会。同时,现在又涌现出像微信这样的产品,使其事实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这也是我几年前没有想到的。
作为竞争对手来讲,我觉得搜狐微博还是要发展。人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任何一个产品,必须非常精准地来满足人们的某一种需求才能生存。而它如果只是泛泛地满足所有的需求,那它一定不会特别流行,它就一定不会做得非常好。所以,必须要做得非常精准,产品才会特别流行;反之,特别流行的产品,它在满足需求方面一定是非常精准的。既然它只能满足人类的某个需求,那么就一定存在大量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就一定会有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其他需求。所以创新是不断的,不可能说新浪微博把天下的事儿全都做了。那时候真有这种态势,好像我们都别活了,这是一种极大的危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新浪微博满足了某个需求,但是人类还有很多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同样的,现在微信搞得大家好像真是没法活了,自从有了微信,谁都在用微信,那我们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做移动互联网的该怎么办呢?根据我刚才讲的道理,没关系,人类大量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还有很多很多创新的机会,我们应该来满足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尽管微博是从推特(Twitter)来的,但是它比推特更加丰富,而且适应了整个中国的国情以及民意民情的需要。在美国,民众的情绪有太多的出口;而在中国还比较少,微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它变成了一个社会工具,所以它在中国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推特在美国的影响。而微信的到来,实际上是实现了一个熟人的圈子这样一个功能。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别的创新,来不断地发现人们的需求。
人们提到搜狐,首先它就是一个重大的媒体。但同时,搜狐又是一个娱乐公司,也就是说它还负责人们的娱乐,包括我们现在的视频,无论是购买中国的电视剧或美国的电视剧,还是我们自己拍的电视剧,我们将为观众提供市场上最好的电视剧,我们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播出平台。这方面我们有点像时代华纳公司,就是新闻媒体平台和娱乐平台。所以,一提到搜狐,基本上就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几个媒体和娱乐集团之一。
搜狐目前的结构还是不错的,我们比较均衡,尽管微博失利,但是搜狐微博也是我们整个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继续高举搜狐新闻的力量,而娱乐方面也是我们的爆发点,然后还有我们的搜狗,搜狗拼音、搜狗搜索、搜狗浏览器,还有我们的游戏……搜狐目前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公司,一年10亿美元的销售额。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均衡的战略下,能够成功地在移动互联网上继续竞争,让我们一直处于中国互联网舞台的中心,而不是被边缘化。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张朝阳用一种很戏剧化的语言向我们述说,他的成功在于“等”,比他聪明比他能干的人因为等不住而过早地进了华尔街,他说自己在玩,玩到了一个好时候,这个窗口到他那儿开了,于是就产生了张朝阳。一个人再伟大再能干,没有等到那个历史的机会,就废掉了,所以50年代那一批人创造了计算机,60年代那批人推动了互联网。
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克钢:年轻朋友们爱追星,张朝阳才是榜样,这才是中国梦,绝对比那些碌碌无为、在官场里面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对中国的贡献大。
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张朝阳挺可爱的,其实这就是一种纯真,他想什么就敢说什么,不需要去理睬别人会怎么看待他,我想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①原名叶克勇,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脑工程学专业,取得美国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其创办的中华网于1999年7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融资9600万美元,成为第一只中国网络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