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52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林佐成怀着对家乡山山水水物候风光的情和爱,双腿几乎踏遍了开江的每一寸土地。他别具慧眼,在独特而敏锐的审美观照中,以一个赤子的关爱与痛惜之情,描写出或欣悦或忧伤的意绪。《老街 老街》便是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篇章。

作者一开笔便掩饰不住心中的忧伤,“犹如一截被人遗弃的鸡肠,老街歪歪斜斜地卧在一条狭长的沟谷里。数百间盖着青瓦的木板屋织成的街巷,悠长悠长……小溪上,一座古老破旧的石拱桥,寂然地横卧着,给人一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这老街就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世界……”按照当今文化人的审美观念和旅游向往,大都喜爱去存留着古朴遗韵的小镇,观赏中国古建筑飞廊翘檐、小桥流水的宁静谐适的风韵。然而作者在《老街》中展示给读者的竟如此破败、荒凉与颓圮!作者进而忍悲含泪地描叙:“一些靠近墙脚的板壁,因为潮湿……已经变成灰黑,甚至洇出一团团霉似的暗黑……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沧桑与邈远。”这不仅揭示了古旧的文物建筑,不应该毁坏它,也不应该这样遗弃它,而应重在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对当今黎民百姓的关爱,应重整往昔古朴而优雅的风韵。作者在文中所显示出的忧伤与痛惜之情,彰显着一个热忱的文化人,对于家乡深挚的情与爱。诚如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引言中所阐说:“文学史,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感情越是高尚,思想越是崇高、清晰、广阔,人物越是杰出而富有代表性,这个书的历史价值就越大,它就越清楚地向我们揭示某一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以此观照林佐成撰写这篇《老街 老街》,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作者那颗慈柔而悲悯的灵魂,是崇高的,也是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诚如诗人艾青所咏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士地爱得深沉。”

文学贵在有个性,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偶然因子,然后予以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观照。《走开江》在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创风格的同时,也并非篇篇文质兼美。一些篇章多少有些重复,一是事件的重复,再是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重复。要得以篇篇立异追新,是至难至艰的事。林佐成既已创作出了《走开江》这样思想深沉、内蕴厚重、文笔遒劲、功力弥满的散文篇章,已是一个可喜的飞跃。然而艺无止境,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者,我们更殷切期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为序。

(何世进:原达州市作协副主席、开江县作协主席,系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情山水》《乡恋画屏》《芳草天涯》《多欲年华》等。)

序二:

体味这片土地的魂灵

——序林佐成散文集《走开江》

蒋楠

行走开江,归纳疏理一次这里的风物志。作家林佐成着重人文主义的叙述,成为颇具地域文化意义的散文实录。

在佐成细腻、安然和自在的叙述语境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独特的壮美和诗一般的流韵,让人触摸到其作品精柔、坚硬的质地,感受到厚重、扎实的分量,让我们据此再一次读懂开江,读懂这座沉默而古老的城镇。

《走开江》一书共收录了林佐成近60篇散文、随笔,作家道出了开江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章举重若轻,揉合了开江的历史、地理、掌故、风俗、人物等内容。一些内容是传说,但更多的是接近人情和自然的陈述,读之引人入胜,使人在恬适的遐思中分享到怀旧的意义与地域文化成熟的尺度,可谓了解和研究开江的又一部珍贵文本。

在《走开江》这部作品集中,传统意味的浓郁和贴近本土的叙述场域,给我们构建了作家自己的创作境地——“风物开江”、“美景开江”、“传说开江”、“人物开江”,风物、美景、传说、人物,这四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了人文地理意义的开江,以及在现代性的浸润下逐渐变迁的村庄, 叙述主体的不同不仅囊括了地域上的疏离,更加深刻的是地域书写背后的文化隐喻。通过佐成不断拉伸的镜头, 我们渐渐步入这方水土的深层,观察到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和一幕幕立体的生活场景。

开江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历朝历代的人们在这片膏腴沃壤上绵绵瓜瓞,代代传承,留下了栩栩如生的人文传说和独特的风俗民情。

对于开江题材的作品, 佐成总是持有的是一种温和的、包容的创作态度,其目光亦是敏锐而冷静的。读其文,让我有一种身为开江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作为一名扎根家乡的教育工作者,佐成一直“坚守与迎合”在如诗如画,似幻似真的故乡情愫中。可以说,开江的风土人情与他如影随形。作家跋山涉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体味着这片土地的灵魂,在记忆里搜寻一些这里的踪影,并用他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渐渐被人们淡忘的东西记录下来,赋美景以人文。

传说,是一方水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仅代表着地域特色, 而且还能更贴切地表达“本土文化”这一民间形态,进而使文本大众化与通俗化。诚然,人是可以怀旧的,但始终还是不能“生活在传说中”,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唯在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反思中,?把握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我们才能“寻找”到“超越”的力量。

读《走开江》,我们不难发见全书无处不在“寻找”——寻找那些最真、最原始、又最容易被忘却的东西: 既寻找最初的老街老巷, 也寻找古迹、古桥、古塔、古寺、古庙、古宅……这样的背景和主题,这样的文风和话语方式,不单是展示一个作家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似乎也能从中看到时间和这片土地的成长。

行走的意义,不在于远方,而在于学会寻找。《走开江》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佐成是一个有阅历的作家,他将生活的情趣、田园的情趣、游历的情趣升华为文学创作的情趣和精神成长的情趣,并以散文的形式,集中或反复地,同时又是真诚而深情地叙述了开江的“风物志”,展现了这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及其与时代的关系。倘说散文的本质在于真实,那么它首先应该传达的就是这样的真实:只有历经沧桑后的精神寻找,才能臻至创作生命的成熟、平和与淡定。

在我们这片文化根源连着农耕文明脐带的版图上,风物与风俗传说是充弥于城乡现实之间的血脉所在,也是连接城乡生活的情感纽带。《走开江》里的作品,都是城镇与乡村生活记忆的“考古学”和“风物志”,佐成用散文的形式书写,其生命体验的真切感,似乎更凸显了年代价值和诗意——较之于志书,散文可以是更本真、更在场、更贴近生命体验的心灵史。

从文本上说,《走开江》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气质非常“抢眼”,《走开江》在地域文化学意义上对非物质文化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从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气质的角度来诠释《走开江》,我们会发现文中的很多篇章都赋予开江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走开江》里面,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符码更可以随手拈来。

在《走开江》这部作品集里,开江,是作家惟一的书写场地, 这些作品可以非常典型地让人们了解开江,透视流淌在她内心的秘密。佐成通过对美景美物的入微刻画、对风俗风情的精当描绘,成功地塑造了这串串文字所凸显的惊奇与平凡之美、传奇之美。作家从容质朴的文字之间,流逸出的是一个传统士子清静、娴雅、高洁、空灵的气质。沿着佐成酣畅的笔墨,仿佛从滚滚红尘中走进了一个人的静地——好一片清灵的“都市后花园”,好一片温情的土地……在这里,我们浮躁的心也容易静下来,时间仿佛被掰成两瓣。

(蒋楠:四川开江人,现居东莞,系中国作协会员,“疼痛诗学”主要创建和推动者之一。)

同类推荐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下午去当地一个村调查黑砖窑的一桩旧案。刚来永济时我听当地一个司机讲起,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西安竟然被又骗回附近芮城的黑砖窑。很顺利就找到了小孩的家,听他家人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比曹生村砖窑更残忍、规模更大的砖窑。一样有残酷殴打,一样有死人。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当时窑主或包工头也被捕了,似乎判了,家长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受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他的孩子也只是补发了工资。
  •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日本等国家一些作家的传略、自述、名言、作品等。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巴赫金的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

    卧室兼书房。简单的家具、单人床、书桌。地板和书桌上摞满了一堆堆书籍。巴赫金此时正趴在书桌旁写作。房东太太上。她抻了抻衣服、围裙,故意干咳了两声。房东太太对不起,巴赫金先生。我不得不打断您的工作,如果您整天待在屋里也算工作的话。巴赫金噢,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您好!您的到来正好能让我飞速旋转的大脑暂时休息一下。我确实是在工作,一点儿都没偷懒。这种工作和在工厂车间、集体农庄里的集中劳动有些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
热门推荐
  • 复仇总裁俏助理

    复仇总裁俏助理

    四年后的重逢,她,精明干练,坚强隐忍;他,阴狠冷酷,邪魅果决......四年前是谁背叛了谁?四年后又是谁报复了谁?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又将拉开怎样的帷幕?......
  •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海滩七百弃婴

    上海滩七百弃婴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三日,长时期以来一直无法出现轰动效应的上海新闻界,终于打破了沉寂。这一天,《解放日报》“社会新闻版”刊登了一封由十九名六十年代初在上海被遗弃的孤儿写的读者来信,尽管所占版面极其有限,但却在整个上海滩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编缉同志:今天,当我们提笔给你们写这封信时,我们十九颗沉重的心只剩最后的憧憬。三十五年了,我们从一个个嗷嗽待哺的婴儿,开始步入中年,然而,我们那一段共同的身世,却像一块巨石压着每一颗曾经失去亲情的心。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本书力求把文本研究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基本方法,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价值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观念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价值评价及其基本形式、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重要问题,不仅梳理了价值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而且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 灵术王者

    灵术王者

    在这里,没有星花璀璨的星空,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大街小巷,更没有炫丽多彩的烟花;有的只是弱肉强食,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不被欺凌,才能守护自己所珍惜的人或物。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是一个异世大陆------法玛大陆。
  • 春风十里玉门关

    春风十里玉门关

    她是威震四海八方的顾家将军,敌人无不闻风丧胆,同僚也常被她的冷面吓得不敢多话。就连小孩深夜啼哭,也被借她的名字用以威吓。不过……“回来了?”“禀皇上,臣幸不辱命,凯旋而归。”顾清若沉声应答。“说重点!”“……我发誓我绝对没有受伤!”顾清若特地举了三根手指表示肯定。“是么?”冷眸一抬:“那便让朕‘检查’一下。”顾清若表示:下了战场上龙床,脱了战袍换云裳,她鸭梨也很大的好么……本文日更,女将军X皇帝,强强联手,共赏江山。
  • 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严肃的亏

    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严肃的亏

    本文针对的是世上大多数的普通男女青年。这是一个姐姐教弟弟追妹妹的时代。姐姐集合亲身经历和历年见闻,呕心沥血冥思苦想,将姑娘们的小心思翻来覆去地细细研究,形成此本追女孩宝典,过程精华凝结于此书之中。
  •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高校学系:学园禁地,校内惊悚事件(新惊魂六计)

    死亡的气味,让人如此胆寒心惊!绝对恐惧、凄婉、离奇、诡异!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场景、恐怖的气氛、奇异的故事,一切,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吓到你胆颤-吓到你神经错乱!阅读时务必当心,胆小者切勿尝试!越恐怖越上瘾,让你冷彻骨髓、胆寒崩溃的恐怖故事。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 爱在尽头

    爱在尽头

    当年路遇白为了娶余歌为妻,轰动海城。如今还想藕断丝连?她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