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9900000008

第8章 山水篇二(3)

这一次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更加确定了王懿荣首发甲骨文的地位,使争论了十几年的首发人之争的问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安阳这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古都,中华民族文字的发祥地,甲骨文的故乡,愿你在世纪之交,插翅腾飞。

凭吊沈园

绍兴“沈园”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景观。眼前这个园子可能是后人照着葫芦画瓢的杰作。尽管如此,他丝毫没有减低我追忆大诗人陆游的雅兴。只是可惜天公不作美,下着大雨。我拾级蹦进院子里,收起伞,顺着回廊看见迎面照壁上的两首诗,心中一股酸涩,上面说着: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情意真挚,催人泪下,向人们诉说了陆游和表妹唐琬的爱情悲剧。公元1145年,陆游与表妹唐琬结婚,夫妻情深,因陆母不喜欢唐琬,三年后,陆游被迫对表妹写了休书,陆游另娶了母亲给他找的王氏,唐婉改嫁了司乡赵士成。陆游31岁的时候,春游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偶遇唐琬夫妇,唐琬让家人设酒肴招待他,陆游无限惆怅与哀怨,就在沈园墙上题写了此词,表达他们此思念,愁苦和追悔莫及的感伤心绪。

据说,唐琬见了这首词后极度悲伤,不久就伤感过度死去了……

唐琬至死弄不明白的只有三件事:

一是为什么夫妻相爱也有错!

二是表哥一生轰轰烈烈力主抗金,敢说敢为,但在爱情这个问题上,哑了,竟然忘了山盟海誓!

三是为什么婆婆,自己的亲姑姑,就是看不得他和表哥的过分亲呢!

记得,80年代初,有一个电影《钗头凤》是描写陆游和唐琬爱情悲剧故事的。我当时看罢影片对陆游的母亲恨极了。这使我想起了,大凡早逝丈夫的女人受寡后,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到大是在她怀中长大,一旦另一个女人夺走了她一生的所爱,特别是在她面前那种过份的亲热,她是难以接受的。这就是陆游和表妹爱情悲剧的所在。我在农村劳作时,周围就有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她们都是我的长辈,在我艰难时,也曾给过我关怀,我在这里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听说,如今许多高级干部,他们还在扮演这样的角色。又有许多陆游母亲的化身在导演着一个个爱情悲剧。是呵,我们这个民族,在孔夫子的教导下,“把妻子当作衣服”,导致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当然不奇怪啦!奇怪的是一旦“小二黑”和“小芹”结婚后,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小小二黑”或者“小小芹”要学他们的父母,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地演绎着新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父母就会立马反对和干涉!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看到这里,我再不愿在这个哀怨愁苦融为一体的园子里呆下去,匆匆离去,转身朝巾帼英雄秋瑾纪念馆走去。这时,雨已经停了。我的心绪也渐渐好了起来。

汗洒华山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她位于渭河盆地,南有属于秦岭山脉的太白、终南、丽山、华山等峰峦支脉,北有北山,西有高大的陇山,黄河从东侧绕过,渭、泾、浐灞、潏、涝、沣、滈诸水穿行其间。这里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就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地区,而且“被山带河”,形势十分险要。唐代诗人杜牧,曾用“春光绣画秦川明”的诗名,来赞扬这里的优美风光。来西安除了看尽是世界第一的文物外,最重要的自然是登华山了。

华山位于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北瞰黄、渭,东视崤、函,南接巴、楚,西接昆仑,为我国五岳之一。

为华山画“像”,大写意的画法就是:远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突出如莲心,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相传,此山顶曾生长一种千叶莲花,因称“莲花山”。古时“花”与“华”通用,故称“华山”。其西30余里有“少华山”,为相区别起见又称“太华山”。华山海拔2200公尺,其险居五岳之冠。

据《通鉴纲》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唐尧五十载癸巳曾观于华。以此推算,华山被发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周武王伐纣胜利,曾牧马华山之阳。当时华山之路未通,只能朝北斗望华山时,秦昭王派力士从华山东边的黄神峪内达东峰下,施钩梯以达博台。自汉代以后登山之路初具,汉武帝曾朝祀华山,在黄神峪内修建庙宇。南北朝时,游人始能上山。唐代盛行道教,玄宗之妹金仙公主修道华山,大兴土木,山上庙宇始盛。明、清之际,山路绝险之处增设栏杆铁链,游客始众。如今,国内外游客云集华山,华山除修山道及服务设施外,已增设缆车,可直达北峰。然后,再抬阶攀登。

我来到华山是先坐上缆车直达北峰的。登上山时,天上已经下起了小雨,无奈,只得买一只塑料雨披,从头朝下套上爬山。汗水、雨水、气喘吁吁,其狼狈样可想而知,后来,一看当时摄下的照片,捧腹不止。

华山风光绮丽,以峻、险、奇、秀驰名中外,素称“奇险天下第一山”。可惜,一来天下小雨雾气太重,二来气喘如牛无心情观看奇险,只是回来后,拿起有关描写华山的小册子和照片,一点点品味回顾。

《华岳志》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共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上接三光,中有石池二十八所,上应二十八宿,怀蕴金玉,蓄藏风雷,为大帝之别宫,乃神仙之窟宅也。”唐代诗人杜甫说她:“西岳陵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真有“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之态势。

“干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等登山险道,宽不盈尺,深不容足,失足即成千古之恨。“天井”为太华咽喉,只容一人上下,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其险中有奇,令人叹为观止。

奇石、怪松、云海、佛光被称为华山四绝。“鱼石”、“莲花石”、“斧劈石”天然妙成。“无忧树”、“将军树”、“连理枝”、“无根树”皆为稀世珍品。云海苍茫,变化万端,人行其中有飘然欲仙之感。罕见的佛光,我这个凡夫俗子是无缘看到的了。望着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我感觉到人类真伟大,个人太渺小。

我也学人家在人丛中,买了一把铜锁,刻上我和妻子的省字,然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悄悄地把锁锁在一股铁锈味的铁链上,将一把钥匙扔到山涧,一把钥匙悄然放好,梦想有一天再来这里,和我妻子一起打开这把纪念锁。

我在金锁关喘息片刻,望着华山的美景,那些古人描写华山的词句,竟一句也想不起来,倒是想起施耐庵大师在《水浒传》第五十九回中,描写宿元景宿太尉去华山中的奇文:

峰台仙掌,观隐楼台。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乾坤皆秀,尖峰仿佛接云根;山岳推尊,怪石巍峨侵斗栖。青如澄黛,碧苦浮蓝。张僧简渺笔画难成,李龙眼元机描不就。深沉洞府,月光飞万道金霞;坐律岩崖,日影动万条紫焰。旁人遥指,云池波内藕如船;故老传闻,玉井水中花十丈。巨灵神忿怒,劈开山顶逞神通,陈处土清高,结就茅庵来瞌睡。千古传名推华岳,万年香火祀金天。

……

按来车时间一到,我只得快怏下山,浑身酸软,双腿沉重。在回车的路上,西望这雄奇俊秀、险冠五岳的华山,心情翻腾,却无诗,只勉强说出了一句俗不可耐的套话,那就是:巍峨华山,何其壮哉!

漫步镇江

扬州书画鉴定班,实习第一站便是与扬州隔江而望的历史名城——镇江。

我们驱车来到镇江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原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利用这个国耻第一页的建筑,建博物馆好极了。同学们都一古脑拥上前去观赏八大山人的名作,我却戴上历史的眼镜打量着这座令中国人难以忘记的地方。

1842年7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主义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舰队行至焦山江面时,遭到焦山炮台清军炮击,英舰炮火先进,我炮台被毁。之后,1865年镇江有了英租界,于是这个英国领事馆就建在这五十三坡南。这是一组由五幢房子连成的建筑群。墙壁是青砖,全钩白色灯草缝,屋顶瓦棂铁皮,木材是花旗松。主楼是东印式的,它座北、向南面调,各层不同,依山建立在三个不同的台地上,西高东低。东立面二、三层券廊,每层五个拱券,顶端中央有白石横额,刻有“1890”字样。主楼建筑面积约460平方米,整体二层,局部三层。其他四幢是歌德式的建筑,占地面积和楼层分别为255平方米、三层,160平方米、二层,150平方米,二层,351平方米。

原来的英租界是沿山下到江边都是租界地,1889年,英国人殴打当地小商贩,引起镇江数千人放火焚烧领事馆。现在主楼是清政府于1890年赔偿英国领事馆重建的。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英国被迫交出租界,又于1933年10月把领事馆的房产地卖给了江苏省政府民政厅长赵启录,从此,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的特权统治。

建国后,镇江人民在这里建博物馆,这里就象一面扬子江的镜子,它记录了当年中华民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见证,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要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这耻辱的一页。

从博物馆出来,大伙要到金山寺去,我不愿去看那个“狗拿耗子”的法海,便一个人来到了焦山炮台。焦山炮台位于焦山东北角,从南步入,首先看到的是门楼一座,上有横匾,刻有“焦山炮台”四字。门楼两侧有弹药库一座,外为黄泥石灰材料,内层为水泥砂石材料。门楼内有平地约3000平方米。平地东面是炮台基地,我步量了一下约有80多米,宽50多米,呈扇形,有暗堡式炮位8个,块石基础,黄泥石灰质地。

我目睹着焦山炮台上的铁炮,凝重的铁锈,曾记录着昔日战争的风尘。150多年前,英军轻而易举占领了杭州湾乍浦,继而北上进攻吴淞、宝山和上海。清军中尽管有像江南提督陈化成这样的爱国将领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随后开始进攻镇江,因镇江的清兵还沉湎在洋人的“腿是直的,不会下跪”的天真笑话里,很快这里的炮台就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所摧毁了。镇江变成废墟后,英国舰队在未过到遇到任何抵抗情况下,直抵南京。从此,西方列强蜂拥而入,疯狂掠夺我们的财富,任意践踏我们的主权,肆意凌辱我们的民族。这一页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站在这座刻着昔日令人痛心疾首的旧炮台上,我想起了电影《林则徐》中林则徐的一句话:“无论什么境地,读书人不能沦丧,读书人要留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虽然历史已渐渐远去,只有知“耻”而后勇,知感而后猛,只有洞悉历史睁人,才能拥抱未来。我若是教育部长,规定考大学者要先考历史,不管文科理科,否则,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大学生。

同类推荐
  •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现代英语文学已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开始走进一个后殖民主义大放异彩的时代,《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是作者戴从容在该领域长达15年的思考解读,特别关注英联邦国家的非英国本土作家的作品,并对文本精细解读,完美把握了现代英语文学后殖民主义的特征。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做幸福的80后小孕妇

    做幸福的80后小孕妇

    本书是一本全方位的保健指导大全,针对怀孕十个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逐步引导年轻的80后准妈妈健康、时尚地度过孕期,并顺利诞下宝宝。全书共分为十章,每章都详细讲述了胎儿和准妈妈当月的相关变化,重点提出了各个阶段最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准妈妈的心理调节、身体护理和饮食营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此外,还针对准父母们格外关心的胎教问题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方法。本书时尚而实用,是80后准父母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 这个初恋不好追

    这个初恋不好追

    盛夏时节。我找到了我的心上人。以为他便是我的全部。但有一个人告诉我,我的一生要为自己而活。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 家谱

    家谱

    大伯终于要来!这次是真的。电报和信上都是这么写的。此时,距离大伯跟随蒋介石仓皇逃离大陆,已经四十年了。别以为我大伯是什么重要人物,不是。一九四九年的大伯还只是个十九岁的孩子。据说老蒋手下的那些军官把他带走,是因为他能用巴掌大小的木头雕出一只舱门舷窗螺旋桨都清晰可见的小飞机,从窗口望进去,里面还有驾驶员呢。然而这次回来,他已是空军(当然是白军)某个电台的什么“长”了,六十来岁,已退休。大伯在大陆还有两个同母所生的亲弟妹——二伯和姑姑。姑姑还健在,二伯却在一九六九年死去了。
  • 灵枢识

    灵枢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同诗集

    文同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是成熟惹的祸

    都是成熟惹的祸

    凡艳跟男朋友分手了。消息一传出,谁都不相信。凡艳的男友叫成林,与凡艳是老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两个人一直共用一张课桌。虽然,成林只比凡艳大一岁,但成林像哥哥待妹妹一样待凡艳,凡艳象妹妹敬哥哥一样敬成林。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互相关照,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凡艳长得人见人爱,但由于家里穷,常常被一些有钱的同学欺负。每当这个时候,成林都会挺身而出,因此也常常被一些大同学揍得鼻青脸肿。凡艳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
  • 农家俏医女:捡个夫君来种田

    农家俏医女:捡个夫君来种田

    一朝醒来,天朝最强中医世家传人成了软弱可欺的小农女,娘早逝爹有顽疾,家徒四壁不说,还有大堆极品来袭?滚开!没钱没屋咱就动脑子发家致富,治杂症,卖草药,修新房,撩正太,顺带手撕绿茶婊爆炒白莲花,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爽~只是,这只突然出现的大妖孽是什么鬼?她的软萌小奶狗呢?!大妖孽贴脸:“媳妇别急,咱们这就造个你喜欢的,如何鸭?”“滚!”“好,爷就喜欢跟媳妇一块滚~”吹灯,扑倒之。
  • 从狐妖开始兴风作浪

    从狐妖开始兴风作浪

    第一本狐妖写完了,现在开第二本《从狐妖开始无限乱入》,继续涂山的故事。这本争取尽量多待在涂山。本故事不会写成无脑碾压流,注重原著!书友群:783905881相思树下,等你来解开东方月初灵魂副本
  •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唐小平的个人专著《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说起来,我和唐小平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之处。我们所学专业相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她学的是文秘专业。大学时代,我爱好文学,曾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湖南日报》等报刊上。这些作品为我毕业找工作进铁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唐小平最初在基层站段工作,她钟情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1年,我和她同一批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分别进入广铁集团办公室和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唐小平到报社后,13年来,她一直在长沙记者站坚持笔耕,现已成为广铁集团管内小有名气的一名深资记者。2013年11月,我调到了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当她把这部书稿放在我面前,我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她成长的脚步。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她写序,我感到高兴。在这里,不妨谈谈对她个人及她发表作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