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400000012

第12章 海蛎子

胶东的海产品中,最大众化的莫过于海蛎子。

海蛎子,学名牡蛎,南方人称之为“蚝”。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到海南岛,沿海皆有牡蛎生长。明朝的李时珍认为:蚌蛤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蚝,言其粗大也。

海中贝类,如扇贝、蛤蜊、蛏子等,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匀称,形状规则。惟海蛎子的外形与众不同。下壳较大而凹,如同一幢小房子;上壳较小而平,严严实实地盖在下壳之上。因此,海蛎子壳又有“蛎房”之称。海蛎子长成这般模样,实出无奈。由于牡蛎的足已经退化得失去了作用,自身没有移动能力,过着固着型生活,又不是生活在深水区域,所以很容易被其他生物“侵犯”。因此,它的壳便发育得如此坚硬粗狂,充满棱角,以此来吓住对方,保护自己。

离我家不远处的浅海,有一座长满海蛎子的礁石,乡亲们叫它蛎子石。传说很久以前,海滩上突然飘来一座小山,乡亲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奄奄一息的大鱼,这条鱼浑身长满了海蛎子,已经沉重得无法游动了,才游到浅海向人们求救。乡亲们赶忙从家里拿来工具,从大鱼身上铲下一层又一层的海蛎子。几天后,海滩的海蛎子堆成了小山,大鱼也卸去了沉重的负担,又摇头摆尾地游进了大海。大鱼游走,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留下了一座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时露出海面,浑身长满海蛎子的蛎子石。

海边之人,捕鱼捉蟹各有手段。鱼有捕鱼、钓鱼之说,海中的蛤蜊要挖,蛏子要钓,唯有海蛎子曰“打”。因为,采海蛎子的工具与其他工具不同。一只短把的木制手柄,前端安装一个特制的带尖儿的小勾子,叫作刨钩;一个锯去后屁股,顶部削成45°角的子弹壳,俗称“铁指甲”;外加一只铝饭盒或其他容器,这就是打海蛎子的全部工具。在礁石上认准海蛎子后,先用小刨钩刨开海蛎子的上壳,露出洁白如玉的海蛎子肉,再用套在食指上锋利的铜指甲将下壳中的海蛎子肉挑入容器中,这便是打海蛎子的全过程。

别看海蛎子出身卑微,外形粗狂,但是打开坚硬的外壳,呈现在人面前的是肉质细腻,洁白如乳的海蛎子肉,特别是冬春季节,海蛎子最肥的时候,饱满的海蛎子肉透着浓浓的海鲜味扑面而来,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在胶东沿海,海蛎子大概是唯一可以生吃的贝类,因此,生吃海蛎子是较为常见的吃法之一。小时候,家里没有下饭的菜肴,海边的孩子们就会兜里揣上块饼子,带上打海蛎子的工具,来到海边儿,蹲在礁石上,吃一口饼子,打一只海蛎子当菜。一会儿,就着海蛎子,饼子也下了肚。按现在的说法,那真是绿色环保的健康饮食。如今,野生的海蛎子越来越少,因为近海污染厉害,即使野生的海蛎子,敢于生吃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好在人们发明了人工养殖,不然,海边的人们真不知该如何面对没有海蛎子的生活。海蛎子的大众化和即食性,让海蛎子成了海边人生活的最爱,浓浓的海蛎子味已经融化在海边人的血液里,散发在人们的体味中。在胶东沿海,形容某人老土,就说他满嘴的海蛎子味。

大概是因为海蛎子本身肉质鲜美,无需太多加工,所以海蛎子除了生吃之外,其他的烹调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将海蛎子放在火上烘烤,待海蛎子壳裂开了口子,便掀去上壳,将下壳中的砺子肉和汤一起吸而食之。这可是真正的原汤原汁,那个鲜嫩,那个美味,只可意会,无以言表。其他的吃法,诸如海蛎子炖豆腐、海蛎子炒鸡蛋等也是不错的吃法。在胶东沿海,还有一种地方名吃,叫做炸蛎黄。将新鲜的海蛎子用开水汆一下,沥干水分,然后裹上生粉,下到油锅里炸至金黄捞出,然后蘸上椒盐,咬一口,嘿,外焦里嫩,既保持了海蛎子的鲜味,又有油炸的脆香。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我家不远处的蛎子石似乎是取之不尽,采之不竭的聚宝石。然而,近些年,这个神话破灭了。如今,野生的海蛎子越来越少了,个头也越来越小,家门口的这块蛎子石,几乎只剩下空空的海蛎子壳,蛎子石只剩下一个美丽的传说,人们经常是带着工具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现在的市场上出售海蛎子的摊贩仍然很多,但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有笼养和绳养之分,还有一部分是从笼子里或绳子上掉到海里,在海底翻滚了若干时日,后被渔民用网捕上岸来,棱角磨去了许多,样子也不那么狰狞,当地人称之为“滚蛎子”。这些人工养殖的海蛎子,填补了野生海蛎子的短缺,且个头肥硕,品质也还可以,海边的人们仍然可以享受到这一价廉味美的平民海产品。但是,久住海边的人们,仍然怀念野生的海蛎子,仍然向往带上工具,到海边礁石上边打边吃海蛎子的那段时光。

同类推荐
  •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一片阳光》《彼此》等,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是一部研究讨论鲁迅和他同时代人的著作。书中内容紧扣既定研究对象,同时注意联系当下的国情与世态,不少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者不刻意追求论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坚持从鲁迅研究的实际出发,突出问题意识,注重补苴罅漏,力求文章有开掘,有拓展,有新意;全书资料翔实,立论严谨,注重学术品质和学理内核,但远离艰涩生硬的经院文体,而采用散文随笔式的表达,行文简洁生动,文风舒展睿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热门推荐
  • 押座文类

    押座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异界行

    江湖异界行

    陈铮本以为重生归来,随身携带汉家江湖系统的金手指可以为所欲为,扮猪吃虎,横推仇敌。谁知竟然困难重重,武学靠祈福、装备打造靠祈福、召唤侠客靠祈福,还让不让非酋生活了?时不时还有奇奇怪怪的任务?这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
  • 穿越成为倾城王妃

    穿越成为倾城王妃

    ‘凤兮凤兮归故里,遨游四海求其凰’:她是21世纪考古学院的学生,却在考古时意外穿越,身怀禁术,记忆被封存,却因为他被重新打开,这一切都有些突然,当记忆尘埃落地,你是否还如初见一般的模样。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桐山老农集

    桐山老农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冒

    易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灯世谱

    禅灯世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师逆天

    魔师逆天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