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2200000003

第3章 生产习俗(2)

吉水人吃新米饭,颇有礼节的讲究。前一两天,做外公的,或当家理事的舅父要给年幼的外甥和外甥女送新米饭,一直送到他们上小学读书为止。每份新米饭要猪肉12块、鲫鱼12尾、(或其他大鱼12块)、鸡蛋12个、豆腐12块,路远的煎炒好,路近的送生的,外加油果子12只、半瓷盆饭(或饱和饼12只),一锡壶老冬酒。除饭和酒外,一律用12的数字,象征一年12个月,意喻月月清吉太平。

还有隆重的祭祀。当日晚宴前,要盛一碗新米饭和四个油果子,拿出早已选好的一束饱满黄澄澄的稻穗,连同鸡、肉、鱼搁置红漆托盘中,先上祠堂,后回厅堂,燃红烛香,鸣爆,主妇双手托盘作三个揖,主男提壶酒三巡酒,虔诚地向祖先和社稷敬拜,以谢祖先的庇佑和土地神的恩赐。

泰和的吃新也有讲究,开镰收割后,新谷晒干,即砻新米做新米饭。新米饭出锅,先敬祀天地祖宗,然后合家共食,谓之尝新。

永丰的吃新有时间约定,一定在每年的小暑节后的逢卯之日吃新米饭。这一天,每家每户杀鸡宰鸭,焚香鸣爆,敬祀天地。

永新吃新,会特地选摘沉甸甸的稻穗供奉家神、土地神,并悬挂在大门框上。永新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此俗更浓厚,吃新的那天,一定请亲友前来会宴。

安福南乡片甘洛、洲湖、金田、洋门一带盛行吃新,并且有比较隆重的仪式。

安福吃新没有固定的日子,约定成俗、择日吃新,一般在“小暑”与“大暑”之间,视稻谷成熟情况,在割早稻前一天吃新;安福吃新敬五谷神、土地、康王、梅山及福主菩萨。福主菩萨是唐初安福县令刘像,他为官清正廉洁,簿税赋,兴修水利,深受人们敬仰。

吃新这天清早,农家会摘一把稻穗插在家门口,迎接五谷神降临,家家户户备香案,摆出米粉肉、米粉鱼、米粉鹅,连茄子、豆角一类的蔬菜都要用米粉蒸。为什么都用米粉?大概是为谢谷神,吃新种的菜肴也与大米分不开。盛三碗新米饭,饭上插新谷穗、三杯陈年醐酒,三碗荤菜。先到庙中祭祀五谷神、土地,感谢大地之母的恩泽和五谷神送来的丰硕成果,感谢诸神菩萨的庇佑和厚爱,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和人间的太平盛世,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结束后,村头巷尾开始敲锣打鼓、吹唢呐、耍龙灯,家家户户放鞭炮、游田垅。

耍龙灯时,前有12人手执彩旗,象征12个月,月月色彩斑澜,四季如彩;接着有24人执24件同治元年(1862)铸造的锡制法器,象征一年廿四节,节节顺意、节节高;紧接着两名少年手执方牌,上写着“太平盛世”、“五谷丰登”;10名耍灯师,挥舞彩龙,跳跃翻腾,后面的吹鼓手们尽情鼓吹着南乡的十番锣鼓。

与此同时,大家将祭祀的斋饭,提回家中拜祖祠,在家门口祭拜先人,祈求年年丰收,四季平安。进屋把祭品放在香火台上,燃放鞭炮,开始吃新。邀来的客人,待为上宾。大家相互祝贺,喝酒猜拳,其乐融融。

吃新节的第二天,农民们干劲倍增,挥汗如雨,挥镰收割,开始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

十一、收割

传统割禾是用禾镰,脱粒用禾桶。禾桶是木制的,在禾桶边缘上插上蔑制的竹围垫,剩下能供两人打禾的宽度。围垫的主要作用是不让脱了粒的谷子散落到地上。割禾的人将禾秆一墩一墩的摆放,每隔三五尺放置两个墩,打禾人能顺手拿。打禾要响出花样,一抓禾打五下,第一二下慢,第三四下快,第四下后要轻敲一下再重打第五下,节奏感很强。这种击鼓式的劳动,使单调的劳作变成了一种音乐节奏享受。好手打下的谷子,都要落在对角。现今绝大部分乡村使用脚力打谷机或机械脱谷机。收割完后要“洗禾镰”、“做禾料”,即吃顿好酒饭解除疲乏,庆贺丰收。

峡江,农家割禾打谷,多数地方割“拿子禾”,即随割随打;仁和、巴邱、戈坪等地区,习惯割“散禾”,即连谷带秆,割下后摊放在田里晒干,扎成小把,挑回村庄堆藏,称“堆禾秸”,冬闲时,选择晴好天气,在禾场上脱粒晒谷。

农忙的莳田、收割季节,宁冈的谚语是“莳田冇朝,割禾冇昼”。是指这两个季节特别忙,莳田时早上没休息,收割时中午没休息。当然,这与宁冈山区的环境有关。

割禾一般要请人帮忙,也有亲友来帮工的。劳动强度大,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要求,即一般是每人每天割谷2担。如果禾苗长势好,主家招待又热情大方,众人常有共同多割一二担谷在中午以前挑回家的,俗称“送报担”。

旧时代,收割脱粒用禾桶,收割完了,农家往往庆祝一下,洗干净禾桶,表示一年劳作结束,叫吃洗桶酒。洗桶酒的叫法不一样,宁冈叫“做禾了”,有的地方叫“洗禾镰”,意思都差不多。农家劳作,主要看重莳田收割这两个农事,都要劳工来帮忙,即使穷人家,也得办一桌像样子的酒席来酬谢劳工。宁冈一带,有的农户在这时做麻糍,买三牲办酒席,有节日气氛。

有的农家在庆丰收吃新米的时候,除了办桌加餐给亲友和帮工的人吃,还要装上一碗新米饭给自家的狗吃,另加上肉块。相传在远古时代,是狗为人类保存了稻种,每年能吃上新米,不忘狗之恩义,以示敬意。

安福属人多田少的地方,旧时有专门的杀禾客,到县内或邻县打工割禾。杀禾客每人每天一般收打谷箩,工价一担为10个铜板。有一些穷人趁机打好米果,到田间向杀禾客换谷,一个米果换稻谷一升,这种以少对多的兑换,东家见了也不反对,而穷人则借以度荒。杀完禾后,东家宴办洗桶酒,一祭禾官菩萨,二谢杀禾客,以示慰劳。

十二、库藏

吉安盛产木材、毛竹,农家一年的收成,也往往用木制谷仓堆放,也用蔑搭围成圈,底下是木制禾桶的形状。

大户人家,往往在楼上设一个粮仓,用厚实的木板钉成,收割的谷子晒干后,全部送进仓内。粮仓设出谷口,用闸板挡住,便于出仓,也便于保管,老鼠难以入内。

一般的家庭,收成较少,用不着建造粮仓,以禾桶为收藏基础,禾桶装不下,便用竹篾做成高矮不等的围垫,插在禾桶边沿上,增加禾桶的容量,是农家便利的谷物收藏办法。但是这种办法在取出谷子时不方便,防鼠防虫功能也差。

冬闲,谷子破壳成大米,一般用土砻、竹砻或木砻破壳。拓白用石碓,也叫石臼、木碓(木臼)、竹筒(除节装木底,约70—80公分长),靠手持硬木棍舂米。山区用水碓自动舂打。

与稻谷相关的一些习俗

吉安盛产稻谷,与稻谷相关的一些习俗也就比较多。

大年三十,在农村的家庭中,都会煮一些比平时更多的米饭,一是为了吃团圆饭,米饭足量,一年中团团圆圆,完美无缺,预示来年团圆美好;二是要剩下一些米饭到初一,叫有吃有余。所以,今天的吉安农村,仍盛行煮“隔年饭”之俗。其实,它隐含农民对稻谷的崇仰,这种对稻谷怀有深厚敬仰之情,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的反映。

农村结婚,其礼仪之重视程度,较之城市要深厚得多。出嫁的新娘坐轿子,抬进男方的祠堂和男方的家门时,男方的家人会用大米抛向空中,落在新娘身上,寓意新婚夫妇从今之后,能独立门户,自食其力。更多的一种说法是,稻米有除邪驱鬼的作用,新娘是外族人,怕新娘身携邪气,或鬼怪附身,男方家的大米落在新娘身上,鬼邪驱逐了,清洁走进夫家祠堂和家门,寓示夫妇能一生平安,幸福美满。

自古至今,吉安乡村中小孩生病说胡话,都会以为是小孩受了惊吓中了邪。族中老人便用小碗或杯子盛满大米,用手绢把米包好,捏紧脚底,用手掌摩平,再倒过来将碗面对准小孩额头,胸前,慢慢地反复转圈,一边转一边念神仙菩萨保佑之类的话。然后小心地打开手绢,发现碗中的米哪个地方陷了下去,或哪儿立起了米粒,便认定是在米陷、米立的方向受了惊吓,便向那个方向烧纸钱,点几根香谢神。乡下人叫这种治病方法为“出惊”。有的地方还把“出惊”用过的米撒到四个屋角,使驱出去的鬼不再惊扰小孩。

旧时代,医疗卫生远不如今天普及,小孩生病,治疗诸多不便。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幼儿,语言表达不清的一两岁孩童,如果他们犯上风寒火热,出现心悸不安的症状,家长认为是受邪气的侵袭,便用块软布缝成枕套,装进生米,让孩子当枕头用。古人认为米神在此,邪气不敢作乱。这种做法反映了老百姓在生活中对米神、谷神的崇拜。

几十年前,在吉安县一带,如果谁不小心跌进粪坑里,人们会认为此人背时倒运,这一年不得顺利。跌跤的人为驱除晦气,不得不到村上各家去讨米,讨来的米称作百家米。把讨来的米用来煮饭吃,据说吃了百家米后,驱除了秽气污味,这一年中还能顺利平安。

永新北乡属产棉地带。每年到收割吃新的那天,这里一带的农家要打米果,米果做成棉桃样子,用木板刻成模型,棉桃米果个个成型,主妇用条盘盛着米果到地里敬神,祈求棉花丰收。

第二节 林业

吉安的山地面积大,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吉安的山大多产林木,即便丘陵荒山,现在也辟荆栽植松树,或开垦种果树。吉安盛产杉木、樟树、毛竹、茶树等,它们是重要的经济林木,生产区域广,交易频繁。吉安还出产重要的进贡林木,如楠木、檀木、柏树、水杉等。丰富的林业生产项目,形成了吉安的林业生产习俗。

一、植树造林

吉安西南区域为高山,泰吉庐为盆地,多丘陵。自古以来吉安山民有佃山造林的习俗,尤其在山区,客家居民多,明清以来的三、四百年里,各地佃山造林的历史各显成效。比如遂川盛产杉木,除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山地土壤深厚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末清初,广东、福建等大批客家居民迁徙入县,经佃山培作后,成为一片片青翠的杉林,以致出现“龙泉人因土庶日困,客家因佃林而益丰”的现象。清乾隆《龙泉县志·泉邑特产说》记载:“客有侨寄龙泉欣然,惟泉多山竹箭材木之产。客知泉民之庶且富,而不知其凋之甚也。客鄂然,诘曰:‘有说乎’?以泉山故多荒棘,康熙间,粤闽穷民知吾泉有山可种,渐与只身入境,求主佃山,约以栽插杉苗,俟成林时,得价而均之,山主宁不乐?从佃者倚山搭寮,以前五年为辟荒,则自种旱稻姜豆薯芋等物。后五年为熟土,始以杉苗插地滋长未高,仍可种植食物。如此,前后十年之内专利蓄余,彼已娶妻作室,隐厚其基。逮二十年后,售木受价或百或千。山主得之于意外,尝以耗靡竭之,佃家得之于辛勤,更以节俭饶之。于是,佃家日益饶,主家日益竭。”清代龙泉县令杜一鸿曾作《龙泉竹枝词》,词曰:“赁土开荒客籍繁,年年棚下长儿孙。辛勤满叶仓箱泳,闽广湖湘共一屯。”

吉安各地的世家大族多,古村落稠集,立基建村多选择前临水后依山之地,讲究风水形胜。正因为如此,吉安人在村落、住家周边会有选择地栽树植花,以美化居住环境。

俗言房屋前若地形空缺,容易招致风大,对住家不利,植树以补正。吉安民间以为房屋左边地形空缺,会对长房不利,右边空缺对小房不利,为趋吉避忌,以栽树防之。

村落中栽树有讲究,传统习惯是多栽樟、楠、桂、棕、橘、竹等四季常青树。但少栽松、柏,民间把这两种树作为茔地专种树。有的把柏树叫“顶龙木”,说栽了会顶住脉气,破坏风水。俗话说“房前不栽桑,屋后不栽柳”,因“桑”与“丧”谐音,故称门前桑为望门丧,因柳树无果,会人丁不旺。庭院内不栽桂花树,桂花树只开花不结果,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不植桂,而多植榴,石榴结子多。大厅前忌长高树,认为会遮旺气。房屋右边为“白虎头”上,也不宜长大树。

“家有千棕,永世不穷”,棕树是山区房前屋后常栽树种之一。但栽种棕时也颇讲究,棕树不宜栽在大门正前,说是棕叶似剑,不利来好运。有的会在棕树蔸部放一块扁石头或瓦片,促使根系横生,更利吸收养份。有的还要跪着种,因为棕树长大后,每月剥一次棕,挨一刀,跪种表示还情。栽种毛竹时,有的自己不种,请人种,认为这样发(生长)得快。房前屋后不种芭蕉,说芭蕉会藏鬼隐怪。芭蕉大多栽种在书斋、亭榭旁侧。

对村落周边的风水地段前人栽植的树、还有社官庙前的树是不允许砍伐的,任其生长,如果谁动了它,会触犯神灵,将遭厄运。

二、采伐林木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人已懂得山林必须按时按要求进行砍伐的科学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在采伐林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也自然地形成一些风俗习惯。

山民靠山吃山,在山上生产,严格遵守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不惊扰山神,凡事敬山神,祈望山神保佑,一年平安无事。旧时,山头都居于木客老板的,民工为木客老板砍伐大片木材,要结伙上山,谓打木棚。每年第一次进山采伐叫开山,或叫开山门。开山要看通书(皇历)。历书上注有“百事诸宜”等吉日,也有以“午”、“申”为吉日,因“午”属“马”,“申”属“猴”,意取马之快捷,猴之灵气之意。忌日,除通书注有“诸事不宜”等不吉之日外,还有忌“红砂日”的,俗称“四孟金鸡四仲蛇,四季丑日是红砂”,丑日为红砂凶日,故逢丑日忌开山。如遇大雾、风雨或开山之日煮了夹生饭,虽已选定日期,也得推迟,另择时日。

同类推荐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作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45年的幽禁岁月。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后10年。从此他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终死于非命……本书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国画大师张大千、“三大反动文人之一”钱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等等。他们在台湾又经历着怎样的动荡与酸楚?本书是这些名人的集体后传,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多次远赴海峡,为你叩问史实。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讲述了斯诺克奇才罗尼·奥沙利文的成长过程,特别是他怎样克服生活的巨大困扰——酒瘾、毒瘾、父亲的入狱、与妻儿的分离,以及怎样从跑步、斯诺克,甚至生活本身获得乐趣与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极具励志精神。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僖公

    僖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相天尊

    无相天尊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少年,要崛起!
  • 重返十六岁

    重返十六岁

    前世的张芊芊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有过一场不太愉快的早恋。然后她重生了。当然,一开始,她是痛恨着重生大神的,并且天真的以为,只要一切按照原来的生活轨迹,就能找回未来的幸福。然而到最后她才发现重生大神用心良苦。
  • 霸爱总裁

    霸爱总裁

    酒吧,是醉生梦死的场所,而恰恰,这个酒吧,名叫“沉沦”。酒吧中,各色灯光打在沸腾的舞池之中,营造出一种极其奢靡,却又寂寞的氛围,舞池中的人,疯狂而热烈,一个个,就像是深夜潜行的妖精一般的!在吧台的角落里,有一片纯白特别引人注目,舞池中不小心泄过去的光,笼罩在她的身上,让她变得恍然而不真实!是啊,她的确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有谁是穿着运动T恤便进了酒吧的?她是!有谁是一进酒吧,甚至都不知道自……
  •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此文乃架空式穿越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品简介:兰心从奇怪的长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了另一个朝代,梦中死去梦中活,灵魂寄托在了年仅13岁的小公主身上,奇怪的是,她却半点不觉得排斥,反倒觉得这就是千年前的自己。十三年前死去的母妃?十三年前失散民间,又重新找回的公主!还有千年之后穿越过去的兰心?她们三者究竟有何关联?面对皇上的独宠,后宫之中又会掀起怎样的风云?毁容?失忆,历经生死,纠结人心,她却始终倍受保护。先有邹洌那浓浓的‘父爱’,再有邹安那不渝的‘深爱’,还有楚王子那绵长温柔的‘关爱’。面对三大美男,她的心究竟系于谁身?
  • 《本草纲目》对症养生饮食宜忌大全

    《本草纲目》对症养生饮食宜忌大全

    由于《本草纲目》成书的文法体例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其语体和形式对全书的可读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书特别精心遴选了《本草纲目》中现代人常用的食材,从实用的角度将这本经典著作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便于现代人阅读和吸收其中的保健智慧精华。只有健康的身体,面对美食佳肴时才能够吃得下,住进宽敞大房子时才能够睡得香……简而言之,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要一副健康的身子骨才能够消受得起。愿我们都能从《本草纲目》中提炼“食”的智慧,选对食材,吃好三餐,从容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丰富的同时出现的养生陷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调整自己的餐单来保持健康的体魄。
  • 带着虫巢征服异界

    带着虫巢征服异界

    某个倒霉鬼因为过马路时玩手机被车撞了,结果带着一座虫巢穿越了。“帝国大军?有我的蚂蚁军团多吗?”“兽人?有我的独角仙力气大吗?”“巨龙?那是我喂虫子的饲料。”
  • 深圳情未了

    深圳情未了

    性格要强的茹欣早年丧父,因不满足于小县城的工作,只身来到深圳打拼。屡受挫败后在金融公司做起前台,不久便传出跟公司高总发生暧昧,随后高总为其在邮轮公司谋得一份工作。茹欣自此一路风生水起,结识了大批社会权贵,最终也为其所伤。母亲意外离世的消息让她冒然觉醒;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黎陌,以为遇得真爱,很快便深陷其中。后来才发现黎陌是一个吸毒成瘾的骗子,为此她牺牲了感情、也填空了所有积蓄。至此茹欣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但现实已经回不去;在无尽的悔恨中,她寄想于通过灯红酒绿式的生活来排遣内心的苦恼,后来才发现灵魂已被自己掏空。最终因抑郁不过,赶在自己生日的当晚跳入深圳湾
  • 会稽三赋

    会稽三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