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2800000001

第1章 处世智慧学老子(1)

第一篇 遵老子之道:修身养性,永立不倒

宠辱不惊——轻看祸福,不受其累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译文]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应该说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道德经》 第十三章

[评析]

人若过份地在意宠与辱,那么,就会一世为其所累。受宠了就会惊恐不安或者是忘乎所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甚至做出过份的事情来,结果为自己招来祸事;受了屈辱便意志消沉、灰心丧志,自暴自弃地不做任何努力,结果永远没有了出头之日。只有看轻福与祸,冷眼面对宠与辱,不让其左右自己的意志和行为,这样,宠和辱都奈何不了你,这样的人生才是洒脱的。

[实例]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终称霸

越王勾践的忍辱功夫,可以说是属一流的。

春秋时,吴国打败越国,要求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吴王夫差当奴仆。为求活命,勾践满口应承,他将国事托给大夫文种,让宰相范蠡随他到吴国。

在吴国的日子里,夫差令勾践为他牵马,走在街上的时候,吴国的百姓任意对其辱骂,吴王夫差也无比骄傲地宣耀:“快来看呀,给我牵马的人是越王勾践,他现在已经是我的奴仆了!”

面对种种常人难以忍心受的侮辱,越王勾践都牙紧牙关挺过来了,如同普通奴才一样,驯服无比。

有一次,夫差大病,勾践暗中命宰相范蠡前去探看,范蠡回来说,夫差的病不久即可痊愈。于是勾践便亲自去见夫差,以“探问病情”为理由,当着众人的面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

随后,勾践向夫差道贺,说大王的病不几日就能好转,并且向夫差磕了一个头,凑近他身旁告诉他:“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些苦,这是得了医生所说的‘时气病’。此症一定能够好转,大王不用太担忧。”

没过几日,夫差的病果然好转起来。夫差为勾践尝便的行为所感动,认为他这是对自己太忠心的表现,恻隐之心一起,便把勾践夫妇都放回越国去了。

勾践回国后,日夜想着在吴国所受到的辱侮,发誓要灭吴报仇,以雪前辱。

勾践不近女色,不观歌舞,安抚群臣,教养百姓。他吃饭靠自己耕种,穿衣靠妻子亲手织布,不吃山珍海味,不用绫罗绸缎,甚至褥子都不肯用,而是睡在干草上,床上则用绳悬一个苦胆,日日尝之,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掉以前所受的凌辱与苦难,这便是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勾践常常到外地巡视,探望孤寡老弱病残,因此越国的大臣和百姓们都十分爱戴他。

勾践对他们说:“以前的失败,让我不得不弃离国家,告别群臣,改变容貌,去做奴仆侍奉吴王。现在,我预备同吴国开战,发誓要打败吴王。望诸位肝胆相照、奋勇争先,灭掉吴国以雪前耻,这是我今生的夙愿!”

后来,越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在后来与吴国的战争中,越军勇猛无比,吴军惨遭溃败。越军包围了吴王王宫,攻下城门,活捉了吴王夫差,杀死了吴国的宰相。

灭掉吴国、吞并其国土之后,越国的实力大大增强,称霸于诸侯。

[总结]

越王勾践本为一国之君,尊贵以极。战败被俘后,却受到了百般侮辱,若不是意志坚强,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好在,越王勾践能够化屈辱为动力,先是以曲求全,然后奋发图强,终于灭掉了吴国,以血前耻,随后又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能够看轻所受的侮辱,才赢得了扬眉吐气的这一天。

孙叔敖宠辱皆不惊

孙叔敖本来是位隐士,被人推荐给楚庄王,做了令尹(宰相)。孙叔敖上任后,很是善于教化引导人民,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因此得到楚庄王的宠信,是朝中的大红人。

有位狐丘老人,很是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对他说道:“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致人们的怨恨。”

孙叔敖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就越是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就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多。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狐丘老人很满意地走了。

孙叔敖果真按自己说的去做了,因此避免了不少麻烦。但官场难居,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几次被免职,又几次被复职。

有个叫肩吾的隐士专程登门拜访孙叔敖,询问他:“您三次担任令尹,没有感到荣耀;您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不能不对此感到疑惑,您的心态为何如此平稳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患得患失,没有因此而觉得荣耀或忧愁。

“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追求顺其自然,悠然自得,而不去过份在意什么人间的贵贱、荣辱!”

孙叔敖的一番话,信肩吾很是钦佩。

后来,圣人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古代的真人,有智慧的不能使他意志动摇,美女不能使他淫乱,强盗不能劫持他,就是伏羲、黄帝也不配和他交游。死和生对于人是极大的事情了,如若都不能改变他的操守,那么何况是官职爵位呢?

“像孙叔敖这样的人,他的精神能穿越大山无阻碍,能潜入深渊也不会被水沾湿,处于卑微地位亦不会感到狼狈不堪。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就越是感到富有。”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因此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奖励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给你土地的,到那时,你千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字也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你记住要选这片土地。”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上好的土地,孙叔敖之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好的封地都几经战乱、几经更换拥有者,唯有孙叔敖之子的“寝丘”无人理会,因此为后世一直拥有。

[总结]

孙叔敖是个智者,他做到了宠辱皆不惊。居高官后,并没有因此而趾高气扬,而是更加注重品行,坚守谦卑、克己、助人的信条,为自己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几经免职、复职,不为得宠而喜,也不为失宠而悲,冷眼看待福与祸,真是不简单。孙叔敖的处世心态,值得世人学习。

名将郭子仪坦坦荡荡

郭子仪是唐玄宗当朝时的著名将领,他带兵平定“安史之乱”,击退吐蕃的入侵,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威望。他受挫时隐忍不发、蓄势而后击,得意时韬光养晦、审慎做人,他的处世方式,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郭子仪五十八岁时,和另一大将李光弼负责阴山防线。就在唐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郭子仪却打败了北路叛军,取得了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接着,他指挥大军包围关中,派兵打开通向井陉关的道路,使朔方军和河东军联成一体,这一战略部署使叛军攻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形成了对唐有利的局面。

在随后争夺西京一战中,郭子仪率十五万大军大胜十万叛军,收复了长安。随后,郭子仪又收复了洛阳。接着,河东、河西、河南失陷的各郡也都平定。郭子仪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为司徒。

功成名就,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唐王朝度过了“安史之乱”中最危难的一劫,郭子仪也由一名边将上升为执掌兵权的重臣。形势的变异使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皇帝有一个“心病”,那就是皇位继承权不固定,太子时时有被废乃至被杀的可能,因此皇帝对武将总不放心。郭子仪手握兵权,自然会受到猜忌。

乾元六年九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进军河北的叛军巢穴,朝廷却不设统帅,而是让宦官鱼朝恩做观军宣慰使,节制各军,最终导致相州会战中唐军的失败。

奸臣鱼朝恩一向嫉恨郭子仪的功劳,他曾多次向皇帝进谗,百般攻击他。郭子仪面对诬陷,却是心平气和,没有一点愤怒的样子。他手下的将士认为他懦弱,对他说:“你手握重兵、功高无比,如果不让那些小人得到惩罚,他们会更加无所顾忌。你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定会为你伸冤,杀了朝中奸人”。

郭子仪制止他们说:“现在国家有难,我又担任军中统帅,责任重大。倘若随便发怒,和奸小相抗,敌人就有机可乘了。自古就有忠有奸,我不能因为私怨而坏了国家大事啊,希望你们明白我的苦衷。”

郭子仪高风亮节,鱼朝恩却认为他软弱可欺,他对自己的死党说:“郭子仪只不过是个武夫,他只会行军打仗,哪里懂什么权谋?他现在不敢喊冤叫屈,分明是害怕我,我只要再加把劲,就一定能扳倒他。”

一次,郭子仪在战场上小有失败,鱼朝恩便诬陷他用兵不利,结果朝廷夺了他的兵权,把他召回朝中,改任闲职。人们很为他感到不平,郭子仪反倒安慰众人说:“我出征在外多年,身心劳累,回朝正好可以歇息调养,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们应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郭子仪的儿子心中愤怒难平,他生气地对父亲说:“奸人变本加厉,现在父亲的兵权也没有了,难道父亲还要忍吗?父亲如果当初和他们对着干,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郭子仪教训儿子说:“我身为统帅,皇上总会对我心存戒备。奸人害我,是因为奸人深受皇上的信任,他们才敢对我下手。我若不加忍耐,事情只会更坏。他们苦苦相逼,就是想让我走入他们的圈套啊!”

郭子仪猜想得一点不错,鱼朝恩等人就是想逼迫他抗争,他们好借机把郭子仪置于死地。郭子仪没有上当,躲过了大的劫难。后来,鱼朝恩又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还是忍住了。鱼朝恩虽气极败坏,却始终无法除掉郭子仪。

郭子仪被罢免兵权后,一直是心平气和、谨慎处事、毫无怨言。

后来,吐蕃军队打到了长安,新继位的代宗皇帝想起了郭子仪,并紧急下诏,封他为关内兵马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

郭子仪自从被解除兵权后,一直赋闲在家,他的亲信部属也都被遣散。但接到诏书后,郭子仪仍旧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更没有幸灾乐祸地作壁上观,而是立即召集了几十骑兵,赴任去了。

[总结]

郭子仪真是有大将风度,不仅带兵打仗很有一套,处世立身也是机智过人。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居然能够做到宠辱皆不惊,一代武将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得。受宠时不骄,受屈时不悲,从容面对,这种坦坦荡荡的做人方式,实在令人钦佩。

豫兮若冬涉川——慎言慎行利于己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哪,他像冬天踏冰过河。警惕疑虑哪,他像提防着周围的攻击。

《道德经》 第十五章

[评析]

“祸从口出”,那些直言无忌、口无遮拦的人,往往因口不择言而招祸。真正的智者,无论是行动还是言论,都会加以慎重,鲁莽冲动是缺少智商的体现。慎言慎行,会令自身减免祸患、受到益处,真正有头脑的人,都懂得这一点。

[实例]

武功郡王赵德昭行事谨慎

公元979年初,宋太宗赵光义率大军御驾亲征北汉,大获全胜,北汉皇帝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不禁心花怒放,一时间头脑发热难以自持,他不顾兵疲财缺的现状,主张乘胜伐辽,欲收复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大将潘美头脑清醒,坚持反对宋太宗的提议。

潘美恳切地对宋太宗说:“我军虽刚取得大胜利,但千万不可因此志而得意满、轻敌冒进,眼下应该稳定形势,巩固成果,土卒也需休整。”

宋太宗还没来得及表态,总侍卫崔翰便站出来大声说道:“眼下是天赐良机,怎么能轻易放弃呢?陛下进兵之举符合民心,天下百姓必会群起响应。当前,我军又是得胜之师,其势难挡,肯定无坚不摧,伐辽必有胜算。”

宋太宗本就求胜心切,又听崔翰这样说,就不再犹豫了,下令进军伐辽。

于是,宋军大举北进,当快行至高梁河之时,遭到辽军的伏击,宋军损失惨重,宋太宗也在混战中不知去向。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也随宋太宗亲征。他手下的将领猜测宋太宗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于是私底下商议,准备拥立赵德昭为帝。

众将讨论过后,齐聚于赵德昭的帐中。为首者规劝赵德昭说:“皇上失踪,想必已经蒙难。如今军心不稳,大敌当前,您如不当机立断,承继大统,恐怕会生出变乱。请您迅速登上帝位号召天下,以稳定大宋江山。”

面对众将的拥立,赵德昭免不了一时心动,但他是有心机的人,在这关键时刻,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没有立即表态。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事事如愿以偿的人本就没有几个。你一心一意做事情,付出很大努力,结果却不是自己想得到的,你会因此感到沮丧。其实,沮丧或生气,对结果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你怎样沮丧,怎样生气,结果已经产生,不能够再回到开始。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过程,寻找下一个出口。不必留恋昨日的失败,也不必介意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失去了也不会气愤难当。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本书精心挑选了100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以及生活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每个故事皆充满智慧,体现创意,给人启迪;每个故事配有精彩独到的点评,挖掘故事深层的智慧,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如何读书,如何培养读书能力,并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
  •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善意带来的惨祸,不装饰的自然之美,相信并坚持就是胜利,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在平凡中取得成功,做事就要风雨无阻,放下架子试试看,别受了眼睛的欺骗,留住朋友的原则。
热门推荐
  • 耳洞

    耳洞

    晋江人气言情作者笙离代表作!耳洞是感情的缺口,连着心脏的神经,有温柔的脆弱。人们都说,穿过耳洞的女孩子,下一个轮回还能遇上前世的爱。江止水一直都想去打一个耳洞,只在左边的耳朵上,用来祭奠她死去的爱情。她遇见过一个个人,爱她的、她爱的,得到的、得不到的。当那个男人走进她看似平静的生活后,一场爱情游戏的角逐开始。他们之间没有承诺,没有未来。只有爱逢对手的智力游戏,每个人都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竭尽全力。
  • 梦蝶落

    梦蝶落

    七盏清茶细细品,竟品出了人间百味。作为第四代天使,她被哥哥出卖,入了虎穴,却成了他心底一生的执念。天使与恶魔的血液交融,她终究成了罪孽。“你就是命运之轮认定的人吗?”沈梦莹眉眼弯弯,带着独属于天使的纯真。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人间至味,离愁断,只消得魂飞魄散,还尽债。”纪乐正淡淡的笑着,双色瞳里毫无情绪。这是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茶倾,红装着,半载尽,卿已消散,风过无痕。二茶尽,星河眼,断青丝,佛衣婆娑,终负情人。三茶完,仙吕调,笑面心,孰真孰假,错了一生。四茶落,并蒂莲,双生眸,此生不悔,堕落成魔。五茶空,白为天,黑为地,极性相生,缥缈无烟。不知六七为何味,只知断心也断肠。
  • 弱女子十年不屈洗冤路

    弱女子十年不屈洗冤路

    妹妹自杀,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夫被认定为杀妻凶手。当警察的姐姐宋淑杰发现此案疑点重重,漏洞百出,是一起冤案。为了给妹夫洗冤,她坚持上访告状12年,写下申诉信1万封,150多万字,上访800余次,历尽艰辛,终于使妹夫无罪释放,重见天日,上演了一出当代版的杨三姐告状。警察宋淑杰的告状历程一波三折,揭示出的司法腐败问题令人震惊。《杨三姐告状》是我国评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民国七年,民女杨三姐为了给死去的姐姐申冤,赴县衙告状。县官受贿,贪赃枉法,竟判凶手赔款了结。杨三姐不服判决,又赴天津高等检察厅上告。新任厅长秉公执法,查明了真相,将凶手法办处决。
  •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三十六计》,这部应用最广的胜战宝典,不仅适用于以男人为主导的金戈铁马的军事战争、斗智斗谋的商海决战,还适用于文雅柔弱的小女人所处的没有硝烟的社会战争中。一个不知道自我提升的女人很难获得幸福,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人很难立足于社会,一个不明白男人心的女人很难赢得爱情和婚姻,一个不会斗智铺谋的女人很难决胜于职场。本书专门针对女性对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一一解读其中谋略,旨在为追求幸福、渴望成功的女性献上绝妙锦囊。
  • 绝世战帝

    绝世战帝

    年少贫贱被人欺,心若顽石不屈膝,偶得诸天玄妙法,势要九天踏云梯!世家落魄子弟,遭人百般折辱,隐忍苦练,偶得诸天妙法,从此青云直上,入武道,杀仇敌,修战灵,炼神通。从凡尘一隅,直到诸天万界。登天路,踏歌行,逍遥自在,帝霸诸天。阻我者,尽皆轰杀!
  • 守望先锋之重生之后

    守望先锋之重生之后

    别人重生打天下,他却重生打游戏。别人重生带BUFF,他却重生带DEBUFF。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毕竟他是带着记忆的人。交流群:528016556
  • 行动的作为(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行动的作为(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你的周围到处都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就会捕捉到它们的踪迹;那些渴求帮助的人呼声越来越弱,只要你善于倾听,就一定能听到那越来越弱的呼声;你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高尚的事业就徘徊在你的周围,只要你伸出自己的手,就永远有机会去开创。本书引导您发掘潜能,心动行动,战胜自我,荣获成功!
  •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练就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掌握世事练达的做人秘笈。包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生活中,只有懂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 红罗血影

    红罗血影

    逆命天机,数甲子一现,领天命者窥天机,必受五雷轰顶的天谴之劫,肉体凡胎,唯有金身不灭。本以为天命所归,却不想自己只不过是这滚滚红尘的沧海一粟,谁说的规矩由强者左右,立誓要这天下武林,唯我独尊。躲不开的红尘佳人,女人心,海底针,我要的只是这份柔情……
  • 瓷婚

    瓷婚

    《瓷婚》是一部描写婚姻家庭的情感小说。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经过恋爱,结婚,小三来袭,再现了一个,二十年的婚姻的风雨历程。男女主人公又经历了下岗,创业,教育子女等一系列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瓷婚》让您看到一个不同的婚姻,家庭小说。您的支持,就是缕丝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