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4500000004

第4章 提问环节——让我们走进未知的心理世界(3)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诉说自己的悲惨境遇,向相识的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着他们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仿佛整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更悲剧、更悲伤的人了。其实,每个人都有故事,而这故事究竟有多悲伤,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诉说的人不知道对方是否为知己,更不知道对方也有故事,只不过选择了一个诉说的对象罢了。

心理学家指出,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当经历越多,故事也就越多。当人们将这些故事每天不止一遍地在脑海中回放时,就形成了强化效果,进而引导人们通过这些故事去理解这个世界,去决定如何行动。

那么,这些故事是如何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影响的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着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从纽约市区的某个小学中抽取了一群五年级的小学生,分成两组并让他们做一些智力题目。孩子们做完之后,卡罗尔·德韦克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都会给出赞扬,但表达赞扬的词语并不一样,他们对第一组的小学生说:“啊,你一定非常聪明!”对第二组的小学生说:“啊,你一定非常努力!”

接着,实验进入下一轮:卡罗尔·德韦克和他的合作伙伴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择一套更难的智力题,但他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或者是选择一套比较简单的题目。第一组被赞扬“非常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选择了简单点的题目,而第二组被赞扬“非常努力”的孩子有90%以上都选择了一套更难的题目。

当孩子们第三次做题时,题目是不可以选择的——都是一些超出他们当前知识范围的题目,结果是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及格。不过,卡罗尔·德韦克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关注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孩子做题的过程。他们发现,那些被赞扬“非常聪明”的孩子很早就放弃了;而被赞扬“非常努力”的孩子则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实验的最后,孩子们被要求做第四套题,只不过这次是与第一套题难易程度相等的题目了。而结果还是很令人惊讶,被赞扬过“非常聪明”的孩子居然退步了20%,被赞扬“非常努力”的孩子们则进步了30%。

实验验证了“你非常聪明”和“你非常努力”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赞美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德韦克分析认为,聪明是对一个人天生能力的肯定,而努力则是后天可被控制的潜能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那些被称赞为“努力”的孩子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去赢得成功,而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既定能力,是上天早已注定好的,因而也就不会再对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绞尽脑汁了。相比于前者,他们在失败面前的心态更为消极。

试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对方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过来,当我们在生活中逐渐积累阅历,阅历就会告诉我们成功是如何获得的,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以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等。而这一切也正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自己。与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如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审视自己以及世界的方式,只是这方式与个人的经历(故事)息息相关。

心理学中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实验——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西里格曼将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并用电击棒攻击它,蜂音器作为电击开始的标志,此后只要蜂音器一响,那只狗就会遭到电击,而它被关在笼子里,根本逃脱不了。

多次实验之后,西里格曼再次拉响蜂音器,但是这回在电击之前,他打开了笼门,遭到电击的狗此时不但没有反抗,更没有想要逃脱的意思,反而直接倒在地上,做垂死挣扎状。实验的结论是:一直遭受习惯性电击的狗已经失去了摆脱困境的意识,并甘愿忍受苦难。

1975年,西里格曼又针对人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群大学生,他们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大学生听一些噪音,他们不管如何都不能使这种噪音停止,第二组大学生也听一种噪音,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噪音停止,而第三组大学生则不用听任何噪音。

当这三组大学生分别在各自的条件下实验一段时间之后,西里格曼让他们开始下一轮试验:有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一种很强烈刺耳的噪音就会响起来,如果把手放在“穿梭箱”的另外一侧,噪音便会立即停止。

在这一轮实验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大学生找到了使噪音停止的方法,而在第一轮实验中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噪音停下来的第一组大学生没有做任何停止噪音的尝试。也就是说,人们在最初阶段的某个情境中形成了无助感,那么,在之后的类似情境中仍旧无法从中走出来。受最初阶段的无助感的影响,他们会将其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并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如同那只习惯了接受电击的狗,原本有机会逃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降临。

实际上,当我们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故事中的时候,那些故事里的种种悲喜已经教会了我们如何忍受痛苦,如何取得成功,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等的种种看法均来自于此。久而久之,我们也会产生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感受,即便有一天环境改变了,这种心理感受也依旧不会改变。

说得具体点就是,我们在成年后因为种种现实的不快经历,让我们逐渐产生了一种“不幸福”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和小时候的那种纯真无瑕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由此我们也就渐渐变得不再快乐,并怀念小时候的美好;再者,当我们以一种“不幸福”的心态去生活,以一种充满敌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一种强烈的被害心态去提防和挑战他人时,生活肯定不会幸福,世界肯定不会友善,他人也肯定反过来提防和挑战我们。最后,我们只会在这种境遇中重复着这种恶性循环。

小时候固然美好,那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对很多事情都还不太了解,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我们亲身而为,自然不会体验到其中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是那时候的美好心态决定了当时的美好生活。心理学家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长期存在的、随时可供读取的观点、信仰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在短时间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有所改变,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持久,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很难改变的。但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信念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威力的东西,你愿意相信什么,你最终就能够成为什么或拥有什么。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感受正是他所相信的。即一个人对现实产生什么样的感知,基本上取决于这个人所持有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一定非要是真的,除非它是既定的事实。但它在实质上会主宰一个人的态度,进而影响个体感受以及接下来可能会产生的行为反应。

之前就有实验证明,许多情绪反应和习惯性行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一触即发。这是在人的早期阶段家人、同龄人、师长或周围其他人施加的影响,这些人所持有的行为、态度或基本的核心信念等都会或多或少地被当做“既定的事实”去接受,久而久之便会演变为一种真理,扎根在人的心中。

只是在最初,孩童在接受这些类似于“指令”的认知观点时,尚未有真实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等到渐渐长大,这种最初的“指令”就会逐渐成形,在潜意识里成为信念、行为、态度的根源,在成年后的生活中时不时地跳出来发挥作用。即便它们似乎不能直接起作用,但却在思想里限制着我们对整个事件和世界的看法和想象,甚至阻断获取幸福感的渠道。

如果说情绪是一种状态,那么,情绪的个人化体验便是人的内心感受;而决定这种感受的关键因素正是我们自己所持有的信念。孩子大脑中的潜意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并有可能在某个阶段重新建立。即便成年后,这种潜意识也是有机会改变的。

因而心理学家建议,可以尝试着用与潜意识对话的方式去改变我们的思想,这种方法适用于处在20岁到70岁之间的任意年龄段的人。比如,首先你要描述一下现在的你,你对这样的一个自己感到满意吗?或者你会觉得生活不够圆满,你依旧经常感到空洞和失落等,那么,这些令你感到遗憾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像挖掘一件宝物一样,不断地从自身挖掘,直到找到灵魂深处的那个最真实的你——结合生活中的你,确切地表述你的个性特征、极具差别性的个人化特征等等。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些特征的表现是不是都是趋于一致的?还有,在某个特定的人生阶段,你是不是还会表现出其他的鲜明特质?

然后,继续与之对话,询问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比较自我的表现,是否被忽略过,被遗忘过,甚至没有去关注过?或者,在你走过的人生路上,是否已经遗失了很多最原始的东西?回首人生之路,有哪些场合你还没有去过?有什么机会你没有把握住?

有哪些挑战是你一直都回避而不敢尝试的?面对什么样的挫折,会使你觉得精力匮乏或者能力有限?在你的某些长项中,哪些是曾经一度被你否决的?在人生的某些重大事件面前,是什么在阻止你做你原本就想要去做的事情?或者是什么阻碍了表现最真实的你?……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深信最初的自我是无比纯洁和幸福的。

因而,当你一层层地同你的潜意识对话得到的答案被拼合起来时,也许那个曾经被丢下的小孩就会回来了。只要我们足够了解我们自己,并从真实的自我中找到信念,它就会逐渐帮助我们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为人处世的态度等,进而扭转“不幸福”的思想。要知道,每个人都一样,都要经过小时候,然后长大,但长大并不意味着幸福感的流失,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和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成年后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最近几年,一种“病由心生”的说法甚为普遍,很多爱好养生的人一谈到疾病,首先都会说到这个词。虽然大家已经开始接受这种观点,但依旧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有这样一个很奇怪的例子:澳大利亚24岁的青年大卫·沃德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他也逐渐康复起来。可奇怪的是,他以前是一个不爱吃油腻、油炸等高热量垃圾食品的人,而手术之后,他开始有了想要吃那些食物的强烈欲望,比如汉堡、油炸土豆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他接受了一位爱吃油炸食品的人的心脏。

科学已经证明,70%的心脏移植患者在进行过手术之后个性特征发生转变,并开始表现出捐赠者的特质。这是因为人的心脏具备记忆功能,并且是除了人脑之外的另一个具备贮备记忆和个人特征功能的人体器官。

科学家还发现,在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心也就随着大脑一起进行了一场场思维活动。因而,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大脑疲劳、身体疲劳的同时,其实最累的应该还有心。

美国职业医师约翰·辛德勒经过实验研究认为,人类76%以上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情绪和身体之间存在最为直接的关联——愤怒的情绪会直接导致人的血压急剧上升,而血压上升的最直接、最恶劣的后果就是血管破裂,轻则中风,重则死亡。心脑血管破裂、堵塞就有可能诱发猝死或者心肌梗塞,导致死亡。

为了证明“病由心生”的真实性,我们有必要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做一些了解。

首先,如果单就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轻微现象来说的话,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出现酸疼,这其实正是情绪造成的:因为不良的情绪往往会通过骨骼肌和体内器官的肌肉紧张收缩表现出来,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肌肉紧张持续的时间越长,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不间断的机械性重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相关部位的肌肉出现疼痛。

其次,不良情绪还会引起皮肤病。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促使皮下血管出现持续性挤压,进而引起皮炎。当血管紧缩,部分血清便会由血管的薄壁挤压出去,在皮肤组织上形成聚集。刚开始时,皮肤表层会有紧绷感,进而出现红色斑点;当血清达到足够数量后,情绪性皮炎就出现了,并且这种病可以出现在人体的任意部位。

约翰·辛德勒曾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年病人。据了解,在他68岁之前并未有过任何皮肤病,但在67岁时,他的妻子过世,68岁的他另娶了一位与自己同龄的妻子。在俩人度蜜月的时候,他首次患上了皮炎。皮炎在蜜月结束后越发严重了。于是,他找到约翰·辛德勒医师寻求帮助,并最终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病情得以好转,可出院回家后,病情再次发作。

有一次,他因为公务出差去一个小镇,在那里他的皮炎在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痊愈了,可是,回到家后不久又再次发作,最后不得不再次住院。接下来,他又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小镇出差,相同的情况再次出现,皮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痊愈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妻子不得不离开家去照顾一个生病的亲戚,他回到家后,再次发作的皮炎在妻子离开家的那段时间居然又痊愈了。至此,他的皮炎病因似乎才真正清晰。

同类推荐
  •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可以说是为读者奉献的一种心理自助疗愈福音,本书的宗旨是帮助读者摆脱不良心境障碍,解决心理困扰,纠正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解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怪癖行为和心理现象。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动有趣,同时提供了针对不良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期望能给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面对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病”问题,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它、了解它,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出现异常的时候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 未发现的自我

    未发现的自我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本书分为思路成就出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左右一切、学会为人处世、突破常规束缚、善于思考与发现、创新其实并不难、新思路打造成功、让你的思维作锻炼、人无自信不成功、给自己好的改变、逆境之中显英雄、做个受欢迎的人、好口才带来好人生14个部分,从心态、观念、环境、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口才交际等方面,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并针对思维定势这一难题进行突破,旨在帮助人们寻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门。
  •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伤心;对某些图案、物品感到恐惧;有些人则特别迷恋某个人或者某种东西;经常强迫性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会不断产生幻想和妄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咋舌又有趣的行为呢?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而表现出这些反常的症状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症状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住着一个操纵一切的恶魔?
热门推荐
  •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 我的神秘宝宝(全本)

    我的神秘宝宝(全本)

    【浪漫温馨】【偶有小虐】★★★亲们快快收藏吧!一个两世都来寻找她的孩子,带给她珍贵亦难舍的亲情。悲催的无奈,这孩子居然两世都寄托在不给她带来好运的精子上。爱她的男人包容一次,把一切归为她命运的坎坷,娶她为妻只因爱她,不料她结婚之后一月怀胎,七月生子。又不是他的孩子。≠≠≠≠≠≠≠≠≠≠≠≠≠≠≠≠≠≠≠≠≠≠≠≠≠≠≠≠≠≠任你有再大的委屈都不敌一个男人伤了尊严来的猛烈。他要报复她、摧毁她、折磨她亦不要放开她。★命运悲催女——【李米】注定不能动什么坏思想,总是会遭到报应。一心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甚至见到很多钱或者很贵的东西就会晕倒。本想丢弃廉耻之心,却总是无数次找到良心,还是认命做一个良家妇女算了。可是回头太难,爱她的男人已经发誓,绝对不能让她过清闲的日子。★痞子二少——【比利】他是私生子,本就是昏昏度日,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父亲不得安生。于是找来一个不如流的洗碗妹说是一见钟情,带进家门。开始了一场似爱非爱、交易又不交易的旅程。他承认自己是花花公子,对一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又能有什么真心。却在分开后发现那若有似无的爱早已留在心里。本想成全她的幸福,却发现她带着自己的种离开,自己的儿子竟要管别的男人叫爸,这可怎么容忍。★儒雅公子——【吴明昊】身价不菲、一表人才。心脏病突发的父亲,居然认为李米那所谓的弟弟是自己的嫡亲孙子。明知那女人的接近是必有所图,却也只能将错就错。只为给父亲一个活着的希望。相处之下,感觉这女人真是不错,怎料她的秘密越来越多。她是好朋友的未婚妻,所谓的弟弟居然是她的儿子,可那已是她的过去,爱情,本就该从遇到自己那一刻开始算起。他还是要定了这个女人,许她一生承诺。怎料怀胎七月,惊喜期盼的却是别人的孩子。从此他一改本性,百般刁难,开始了另一场人生之旅。≠≠≠≠≠≠≠≠≠≠≠≠≠≠≠≠≠≠≠≠≠≠≠≠≠≠≠≠≠≠≠≠【PS】收藏!收藏!希望亲们天天都有好心情,你一定会有福报——愚子匠微博地址:http://m.wkkk.net/yuzijiang501
  • 这个人有毒

    这个人有毒

    没人敢在我面前耍酷,没人敢在我面前炫富!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我把他们都……
  • 恶魔校草潜入室:甜心请注意

    恶魔校草潜入室:甜心请注意

    【宠文,甜文,欢迎入坑】“赔偿。”谁知某男话落,在她还没反应,突然伸手两指擒住她的下巴,然后低头贴上她软绵绵的唇。“尚堔以,你怎么会在我家里?”“尚堔以,你怎么在我房间?”“尚堔以,你怎么可以在我浴室沐浴”然而某人都很不要脸回她一句,“借用!”好吧,她没则。某天,他带着霸道且命令的口吻对她说,“我不允许你离我半步。”“凭什么?”她说。“因为你身上有我的印记!”他回。 〖男女主绝对身心干净〗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小船,小船

    小船,小船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7篇文章,《小船,小船》《当我还在童年》《小河流过门前》《深山的孩子们》《五(一)班的“备忘录”》《心声》《雪·太阳·村庄》。语言生动隽秀,故事引人心动,让小读者和大读者如临其景,爱不释手。你将领略到作者心中最柔软的感情、如花的风景、美妙的疼痛的成长和源自童年天籁般纯粹的声音。
  • 中年

    中年

    《中年》这本散文,是从俞平伯先生一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名篇佳构,也是俞先生散文精华之所在。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宜可乐式地鲸吸牛饮,更适合夜阑人静时细细地品尝。
  • 报告!你的毒舌竹马已上线

    报告!你的毒舌竹马已上线

    儿时的相遇于她不过是一场游戏,于他却似一场救赎。年龄的相隔斩断了他们的联系,时间使她忘却,却使他更加牢记,想去抓紧不曾舍弃。 九年之后再度相逢,上演的是抢厕所的竞争。他是她的顾客她忘了他,却活得更加张扬。 顾客等于上帝?老子送你去见上帝!看的不爽,照样是眼神杀! 片断一: 冯雨诺客套开口:"何先生还没带侄子回家啊!" 何远萧一脸犯贱,"怎么?诺诺倒是很在意我啊!不过我并未打算回你这个问题……" 冯雨诺脸黑:“随意,告辞!”直接甩袖走人。 片段二: 冯雨诺洗盘子,何远萧走进,贱贱开口:"多时未见,不知诺诺可有想在下?" 冯雨诺讽刺回击,"哦!是吗?是小哥的脑子有点儿不好使吧!这分明就只过去了两个小时而已。还望这位脑子有病的小哥哪凉快那待着,不要热的病情加重为好!"冯雨诺:人生中最美好的事也许莫过于留下遗憾。这样能更好的让记忆的大门封锁住美好的一切,让时间不会那般容易将它们掠夺。何远萧:是你闯入我的生命中成为我的幸运草,如今丢失的记忆外加分离的八年光阴,我来拿一生弥补!【彪悍逗比女】+【腹黑嘴毒男】=【欢喜冤家】撕逼的火花照亮天【本文1v1,非小白,属诙谐幽默、搞笑型正剧】
  • 儒增篇

    儒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青春都是关于你啊

    我的青春都是关于你啊

    该作品讲述的是高中生叶芯三年来的高中生活,本想普普通通度过高中三年的叶芯万万没想到会遇到江辰宇。这个男孩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一切。可叶芯不知道的是就在她一心一意追江辰宇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人,默默在她身边,,,,直到她后来失去了江辰宇,失去了所有在乎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