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所以一个人的眼神和眼部动作往往可以表达出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本章将为你介绍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眨眼、眼球转动的方向、瞳孔的放大与缩小、转移的目光等,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
视觉阻断——眼睛的自我保护动作
波多黎各一家旅馆曾经发生过一场伤亡惨重的火灾,这场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并且导致97人丧生。接到报案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很快开始进行调查。
FBI探员经过调查认为,这场火灾并不是意外事故,而是有人故意纵火。因此,探员开始着手调查那些有嫌疑的人。一番调查后发现旅馆的保安成为了嫌疑最大的人。
FBI探员询问了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旅馆失火前后保安身在何处,与什么人在一起等。这名保安似乎早有准备,他回答问题的语言十分严密,充分证明了火灾的发生与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不过,这名保安没有注意到的是,除了一直审问他的两名FBI探员之外,还有一名一言不发的FBI探员。这位探员的任务也是审讯,但是他的审讯方式是观察犯罪嫌疑人是否说谎。可是,怎么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说谎了呢?
这位探员的方式就是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因为FBI探员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人们口中说出来的话会受到大脑思维的控制,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而说出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谎话。然而,肢体动作往往会诚实地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些肢体动作实际上就是另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但是却没有谎言的成分。
FBI探员仔细观察保安在回答问题时的所有肢体语言,尤其是保安的面部表情,希望能发现一些泄露保安内心秘密的信号。
一名FBI探员问道:“火灾发生的时候,你人在什么地方?”
保安说:“我当然在值班,那是我的职责。”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但是他的眼睛证明了他在说谎。因为FBI探员发现,他的眼睛眨动了一下,尽管只是一瞬间,但是敏锐的FBI探员还是捕捉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
FBI探员之所以能够肯定保安在说谎,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保安在回答其他问题时的表情反应。保安在回答其他问题时,眼神很坚定,而且眼睛也没有出现眨动的迹象。种种情况足以说明保安在说谎。
接下来,FBI探员把审讯的重点放在了不在场证明上。经过轮番轰炸式的审问,保安终于交代出实情,在纵火案发生期间,保安的确没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是与在旅馆工作的女朋友待在一起。但是,这也不能表明保安就是纵火犯。
后来,FBI探员根据保安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终于抓捕了三名纵火犯。尽管保安并不是纵火犯,但是纵火案的发生与他脱不了关系,因为纵火犯正是趁着保安不在岗时实施纵火的。
在这起案件中,保安的眨眼动作是一条重要的破案线索。正是因为这个动作,FBI探员才确定保安在撒谎,因而有针对性地继续审讯,并发现了许多新的线索,进而顺利破案,抓捕了三名纵火犯。
眨眼的动作被称为“视觉阻断”,是一种非言语行为。通常情况下,当人们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或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的时候,就会出现“视觉阻断”的动作。保安面对审讯中的问题,在撒谎的时候眨眼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动作,希望借此暂时摆脱眼前的威胁。当然,这种视觉阻断不仅仅是指眨眼这一个动作,眯起眼睛、闭上眼睛或是遮挡眼睛等动作也都属于“视觉阻断”。
“视觉阻断”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因为人们总是不希望看到厌恶或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事物,但是又没有办法回避的时候,于是就会采用暂时阻断视线的动作,也就是“视觉阻断”。
例如当一个人非常伤心想哭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却不允许他随意掉眼泪,他便会采用迅速眨眼的方式来遏制眼泪流下来。实际上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或许他认为在众人面前流眼泪是一种软弱的行为,于是他采用眨眼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软弱。不把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总是伪装成一副非常坚强的模样,就是因为他认为软弱的表现是一种威胁,他不喜欢表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
有时候,“视觉阻断”行为不单单是眼部的反应,有些人在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会闭上眼睛,然后用手遮挡住自己的眼部。如果出现了这种动作,那就说明这个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想逃离这种困境,但是不得已必须留下来面对,所以就采用了“视觉阻断”的行为来自欺欺人。
2011年,日本出现了严重的地震海啸,遭受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重建。与此同时,日本还被核泄漏事故和经济低迷等严峻的问题困扰着。
当时的日本首相菅直人面对种种难题,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且,由于他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遭到了许多日本人的怀疑。
不久之后,日本的自由民主党、公明党和奋起党联合起来向日本国会众议院提交了一份专门针对菅直人的议案,他们认为菅直人不具有解决目前日本所面临困境的能力。
众议院当众宣读该议案的时候,菅直人做出了明显的视觉阻断的肢体动作。最后,这个不信任议案并没有通过。
从菅直人的视觉阻断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菅直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面对日本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菅直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他已经努力采取措施解决,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于是,日本人开始怀疑菅直人的能力,这些使得菅直人的心理压力更大。所以在参加会议的时候,菅直人不想面对这种糟糕的情况,但是碍于他的首相身份,他又不得不去面对。这时出现的视觉阻断行为代表了他真实的想法。
有时候,眨眼的动作也不一定全是“视觉阻断”,或许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尴尬或者惊讶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夫人克莱曼蒂曾经收到过许多来自苏联的信,这些信都是来自苏联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们希望通过克莱曼蒂能够让丘吉尔出兵帮助苏联对抗德国。
这些信果然激发了克莱曼蒂的怜悯之心,于是克莱曼蒂向丘吉尔求助,希望丘吉尔可以帮助苏联。但是丘吉尔十分为难,因为当时英国的局势也十分紧张。丘吉尔对妻子说:“我也做不到,因为我没有能力单独开辟第二战场,把在德国的兵力分散到其他国家。而且,我也不能冒险把英吉利海峡变成一片血海。”
在克莱曼蒂的再三请求下,丘吉尔说:“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让英国空军在法国(法国已经被德国占领)上空进行挑衅,这样德国空军就会从苏联上空撤离一部分,从而减轻苏联空军的压力。但是这样一来,英国就会牺牲上千名飞行员以及上千架飞机。”
无奈之下,克莱曼蒂只好号召英国的妇女们准备一些战用物资去支援苏联,并且写信鼓励苏联人民,她还创立了援苏基金会。
后来二战胜利后,斯大林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信邀请克莱曼蒂来苏联参加胜利庆典。在第一次见到克莱曼蒂的时候,斯大林为克莱曼蒂端庄秀丽的容颜感到惊讶。斯大林曾经见过丘吉尔,他知道丘吉尔长得并不英俊,所以他一相情愿地认为丘吉尔的妻子肯定也长相一般。但初次的见面打破了他的假设。
为了掩饰自己的惊讶,他眨了眨眼睛,很好地掩饰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之后的一切充分显示,斯大林对这位来自英国的尊贵女士还是很有好感的,而这种好感除了因为克莱曼蒂给予苏联的帮助外,更大程度上是源于第一次见面时产生的好印象。斯大林的惊讶表情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他用眨眼的动作掩饰了内心的想法。
在克莱曼蒂离开苏联之前,她接到了斯大林的礼物——一枚钻石戒指。随从还捎来了斯大林的口信:“夫人,这枚钻石戒指不是一件装饰品,而是一件信物。您是我信任的第一个英国人,祝您一路平安。”
上下左右——眼球转动的秘密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所以一个人的眼神和眼部动作往往会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观察一个人的眼睛时,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个人的眼球上,也就是通过眼球的转动来揣测这个人真实的内心活动。
人的眼球就好像摄像机的摄像头一样。当摄像头转动到不同位置时,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不同的景色。而人的眼球也是如此,当眼球转动到不同位置时,这个人就会看到不同的情景。
摄像头转动与人眼球的转动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摄像头只是单纯地显示画面,而眼球除了能把所看到的情景反映在头脑中以外,还会受到大脑刺激,从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比如眼球的转动方位不一样,所反映的内心活动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的眼球除了帮助人们观察事物之外,还担负着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诚实地反映个体的内心活动。而我们就能够通过观察这个人眼球的转动方向来推测其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
1.眼球位于眼睛中央,会给人一种坚定和自信的感觉,同时也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停留在目前、当下。例如,当一个人照相的时候,眼球总是处于中间,这说明此人的思维活动停留在目前照相的活动上。
当一个人准备做某种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人的眼球不仅停留在眼睛中央,而且一动不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说明此人正在果断地做决定。
2.眼球转向眼睛的左侧(这里的左侧指的是被观察者的左侧,而不是观察者的左侧),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正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例如,当你去买东西的时候,有些服务员会向你推荐某种畅销产品,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这个服务员有没有说谎,是不是在欺骗消费者呢?你可以问服务员:“既然你说这种产品卖得好,那么今天一共卖出了多少?”在提出问题后,你可以仔细观察服务员眼球的转动状态。如果这名服务员的眼球没有出现转动的迹象,而是直接给出一个答案,那么证明这个服务员十有八九是在说谎。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问题会让服务员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之中,也就是说他的大脑思维正停留在对过去销售情况回忆的状态中,而他的眼球应该出现向左侧转动的动作才对。但是,服务员根本没有转动眼球,那就说明他根本没有进行回忆,就随意给了你一个答案。如果服务员的眼球向左侧转动,那便说明他确实是在思考你的问题:“今天一共卖出去了多少?”这就说明他的回答可能是真实的。
研究结果显示,回忆过去问题的难度与眼球向左侧转动的时间与幅度成正比。如果是在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时,人们往往不需要思索,就可以回答上来,所以人的眼球不会出现转动的迹象。
如果你所提的问题涉及对方很久以前的回忆,那么这个人眼球向左转动的幅度会很大,而且停留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你所提的问题属于这种类型,而对方的眼球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就迅速地回答出了你的问题,这就说明此人事先已经准备好了标准答案,因而有了说谎的嫌疑。
3.眼球向右侧转动,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停留在对未来的展望上,同时也表示推理、计算和思考等思维活动。
如果一个人在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时,需要对过去的情况进行回忆后才能回答,而他的眼球却出现了先向左侧转动,然后又向右侧转动的情况,那么说明这个人极有可能在撒谎。
王鑫去参加一家医院的收购谈判,对方是一家即将被收购的小型医院,根据王鑫的了解,这家小医院经营状况十分差劲。但是在与医院的老板进行谈判的时候,王鑫似乎开始怀疑自己调查到的信息是虚假的,因为医院老板制造了许多假象来迷惑王鑫,让王鑫误以为对方的医院其实经营得很好,并且每年都可以获利很多。
于是,王鑫问了老板这样一个问题:“那你刚经营这家医院的时候,每年的纯利润平均大概是多少万?”提完问题之后,王鑫便开始观察老板眼球转动的情况。王鑫发现老板的眼球首先朝着左侧转动了一下,这说明他正在回忆医院当时的纯利润收入;然后眼球又开始向右侧转动,这说明他已经回忆完毕,可能是真实的结果不太满意,便开始思索一个令人满意的、虚假的数字。
不一会儿,医院的老板回答道:“每年大约两百多万元。”王鑫立刻认定这个人在说谎,但是他并没有当面拆穿:“您报的价位是不是太高了?我想知道真实的盈利情况。”于是在一番谈判之后,医院的老板终于说出了实情,王鑫也以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这家医院。
眼球的转动方向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判断这个人是否在说谎。如果你问一个人过去的事情,按照常理,他的眼球应该向左侧转动,但是他眼球的转动方向正好相反,那么就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根本不是在回忆,而是在说谎或是表里不一。
4.眼球向上转动,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向右侧转动是一样的,但是却比向右侧转动更深刻一些,也就是说这个人说谎的嫌疑更大。当然,眼球向上转动也不一定表明这个人就是在说谎,也可能是这个人在思考和判断一些问题。例如,一个学生在背课文的时候,突然中断了,就会出现眼球向上转动的动作,那只能说明他在思考所要背诵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