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其实是赚不了什么钱的,只能勉强糊口而已。当时的社会,摆地摊的行为是低贱的,被人们轻视、看不起,完全上不了台面。
对从小就自认为是汉室宗亲、具有英雄之志的刘备来说,他心理的反差是非常大的。可是他没有选择,他必须这样。在从事这份工作的过程中,刘备感受到了人们异样的眼光,领略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刘备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逆境,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寒流。在这股寒流面前,年幼的刘备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自暴自弃、自甘沉沦。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放弃自己的理想,甚至变得越挫越勇。
逆境中,刘备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成长了很多。
首先他成长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这一点他和自己的老祖宗刘邦很像。
其次,刘备还学会了等待和耐心。
卖草席草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你需要一天到晚都坐在那里耐心地等顾客,却没办法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来买你的东西。而等待是需要极大的耐心的。
这段时间也培养了他阅人识人的本领,为日后的招贤纳士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走过逆境的刘备,已经超越了自我,他的内心变得非常强大。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境对一个人来说不见得是件坏事,逆境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逆境出人才,逆境造英雄吧!逆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年轻人来说多吃一点苦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刘备门前贵人多
刘备在卖草席草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渐渐地被别人发现了,并且越发被人看重。当人们开始觉得刘备这个小子很了不起,是个人物,将来肯定会发达时,就慢慢有人开始资助他,在他身上进行风险投资。
其实,所谓的风险投资,也无外乎是送一点钱送一点米什么的,在物质生活上给他一些保障。赞助他的人是他一个远方的族叔叫刘元起。刘元起是个伯乐,他觉得刘备是个千里马,将来肯定能有出息,就决定出钱供他去读书。
刘元起对刘备的母亲说:“嫂子,我看刘备这孩子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现在就应该送他去读书,不能让他一直卖草鞋草席啊!这样下去就把孩子毁了。”
刘夫人说:“我也想送他去读书,可是家里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我打算等过两年卖草席草鞋赚的钱多一点了,就送他去读书。”
刘元起说:“既然你也有这个打算,那就不要等到以后了,还是趁早送孩子去读书,我家里还有些钱,可以拿出来给孩子读书用,钱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
刘夫人听了刘元起的话非常感动,她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谢的话,刘备这孩子以后要是有出息了,一定不会忘记您的。”
于是,刘夫人就告诉刘备以后不用再去卖草席草鞋了,收拾收拾准备去读书(这时候去读书算是继续深造,接受高等教育),刘备自然是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长久以来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马上开始收拾东西,当然他也没有忘记问一问母亲是谁资助他读书的,刘夫人将刘元起资助他的事和盘托出。从此以后,刘备就记住了他的这位远房族叔刘元起,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这位族叔。
经过一番周折,刘夫人托人托关系,又送了一点礼物,终于为刘备找到了一个好老师——卢植先生,在前文我们已经提过了卢植先生是个多么牛的人,知道了他的师兄郑玄是个多么牛的人,也知道了他的老师马融是个多么牛的人。
十五岁的刘备背着妈妈给他准备好的行李,就来到了卢植门下。卢植对自己的这个小老乡总体来说还算是相当照顾的,他教给了刘备很多东西,尽自己所学去教导刘备,对他灵验相看,因为他也觉得刘备不是一般人。
卢植不但教给了刘备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高深的儒学,还教给了他一门行军打仗的学问——兵法。
卢植真的非常了不起,是个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但是个大学问家,还是东汉王朝有名的军事家,刘备能找到这样一个老师真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刘备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认真地学习,成绩很优秀。
当然,刘备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他没有因为同学们都是世家大族的高干子弟,自己是个落魄贫穷的汉朝宗室就变得自卑,不敢和他们说话,不敢和人家相处。相反,他心态十分好,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得落落大方,十分坦然地与那些生活条件比他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的同学交往,他和他们在一起说笑,一起玩耍,一起讨论学问,不卑不亢。
除了学业上表现良好,学习之余,刘备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处得非常融洽。是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三好学生。
刘备在卢植老师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好处,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自不必说,更为重要的是他从此获得了“卢植学生”这样一个响亮的身份。
这个身份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卢植老师真的很牛,在当时属于领袖级别的人物,还是政府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的学生在当时是很好找工作的,也是比较容易进入上流社会的。
刘备在卢植老师这里还结识了他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男人——公孙瓒。
公孙瓒是刘备的师兄,幽州辽西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是高干子弟。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在辽西郡政府里面做办事人员,也许你会问,这公孙瓒不是高干子弟么?他老爸怎么不找关系给他弄个好点的职位,实在不行在家族企业里弄个经理什么的当当也行啊!可是,这高干家庭也有高干家庭的难处,家里条件一好,老婆就多,老婆一多,孩子就多,孩子一多久僧多粥少,不好安排工作了。
再说了,公孙瓒的母亲只是父亲的小老婆,跟大老婆生的儿子没法相比,所以他只能谋个普通公务员的差事,没有办法再进一步做更高一级的官了。
母亲的出身连累了自己不能升官,这一点对公孙瓒的打击很大,成为了他心里的疙瘩,为这事,他心里一直很纠结、不甘心。
他想改变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加倍地努力。虽然起点低了点,但是由于他个人资质很好。不仅天资聪颖,善于随机应变,有很棒的口才和记忆力;而且外在形象很好,人长得帅不说,还有一副洪亮的好嗓子,整个一个才艺、气质型大帅哥。
是金子总会发光,发光就会被人注意,公孙瓒也不例外。没过多久,公孙瓒这块金子就发光了,辽西郡的侯太守看上他了,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才貌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慧眼识珠,把自己的宝贝千金嫁给了公孙瓒。
成为侯太守的东床快婿之后,公孙瓒就向自己的老丈人讨教升官发财之道,说明白些就是自己怎么样才能冲破出身侧室的桎梏,在职场上继续前进。
姜不愧是老的辣,侯太守立马给自己的女婿指了一条星光大道,让他继续学习,还要拜当代的大师级人物卢植先生做老师,这样的话或许就可以弥补出身缺陷,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
就这样,公孙瓒怀揣着高升的美好梦想一头扎进了卢植的怀抱。也因为这个原因,公孙瓒和刘备这两位历史人物就在卢植的门下相遇了。
刘备初次见到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公务员了,已经是成功人士,是卢植门下的优秀毕业生。见到这样一个优秀学长,刘备当然是非常羡慕的,也非常震撼的。他觉得公孙瓒这个人全身上下都充满了一种吸引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自己,他是那么的自信,好像从来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
刘备平生第一次觉得原来人生还可以像公孙瓒这样张扬潇洒,刘备自然而然地想接近公孙瓒。当然,一方面是对心中偶像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也是想巴结他,因为交上公孙瓒这个朋友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面对着刘备的倾心结交,公孙瓒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他们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可以说是死党。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刘备倾心结交公孙瓒是很正常的,但是公孙瓒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接纳刘备,并和他成为好哥们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公孙瓒和刘备的性格是相当互补的,他们一个人外向一个人内向,而且刘备的特长就是团结身边的人。
再说长久以来公孙瓒一直为自己的出身问题感到烦恼,他很需要一个出身高贵的人做朋友,而刘备就正好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穷困,但却好歹是汉室宗亲,公孙瓒迫切需要刘备这样一个汉室宗亲来抬高一下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们两个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好朋友。
有了公孙瓒这一个好朋友好大哥之后,刘备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后来喜欢上了声色犬马之类的东西,也有很大部分是受公孙瓒的影响。从那个时候起,刘备正式开始了整整二十年做小弟的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刘备就这样在卢植老师门下学习了两年,不久之后,卢植老师被朝廷重新启用,由于工作繁忙,他就不能再从事教育工作了,不能再教导他的这些学生了,没有了老师,这个学校自然也就解散了,刘备的学生生涯自然也就告一段落了。
老师走了,刘备毕业了。这时候的刘备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他的那些同学回家之后大部分都能在政府里面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他们的家庭都有权有势,但刘备不行,刘备家无权无势,他该何去何从呢?
他实在不想再回去卖草鞋,因为那样的话会引起无数人的嘲笑,因为他现在是卢植的弟子,他怎么能再去卖草鞋呢?就像开过兰博基尼的人再也不想去开奇瑞QQ一样,现在的刘备已经不是先前的刘备了,吃过鱼翅、燕窝的人,怎么还能甘心天天啃豆腐白菜呢?想来想去刘备决定去涿县县城寻找机会。
刘备告别了母亲,来到涿县县城寻找自己的未来。他来到涿县之后,先是找了个地方住下,然后每天在街上闲逛,寻找机会。
这样一来二去就结识了很多朋友,确切地说在他身边团结了一批人,这些人可能也都是些没有职业的社会青年,这些社会青年被刘备身上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都想跟随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刘备每天都在涿县县城闲逛,不仅结识了一群没有工作的社会青年,还认识了两个非常富有的商人——张世平和苏双。
张世平和苏双两个人是做马匹买卖的,非常富有。在当时的社会,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贫穷的贵族和富贵穷人。前者虽然贫穷,但是社会地位高;后者虽然有钱,但是还是社会地位低下。
张世平和苏双就是属于富贵穷人的,虽然富有,但是他们在社会上却没什么地位,所以他们很想搞点动静出来抬高一下自己的地位。
一天,这两个人闲来无事在街上闲逛,正好遇见了同样也在街上闲逛的刘备,他们觉得刘备这个人相貌不凡,肯定是个不一般的人。于是他们就和刘备攀谈起来。
人都是这样,越缺什么就觉得什么了不起,当他们得知刘备是汉朝宗室、卢植的学生之后,马上向刘备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刘备当然表现得非常谦恭,得知张世平和苏双是商人之后,刘备也没有表示出一丝的轻蔑。因为他自己也做过小商贩,知道行商的不易,再说了,他是个待人和善的人,不会戴有色眼镜。
刘备很尊重这两位商人,张世平和苏双也更加尊重刘备,双方都感觉很投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聊到兴起,三个人就决定找个酒楼好好聊聊。
在酒楼里,刘备把自己的经历简单地跟张世平和苏双说了一遍。这一说,让两个人越发觉得刘备这个人不简单,有理想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但是现在缺少机会,更缺少创业的资本——钱。
两个商人那里没有刘备需要的机会,但是却有他现在急缺的金钱,于是他们两个人一合计,决定出钱投资刘备这支潜力股。他们拿了很多钱给刘备,让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寻找创业机会。
在张世平和苏双的全力支持下,刘备再也不用为金钱烦恼了。他开始积极地结交当地的豪侠之士,和他们互通往来。
此外,越来越多的无业青年聚集到了刘备身边,他们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团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黑社会团伙。
有了这些兄弟之后,刘备又拿出很多钱托人在涿县县政府给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从黑社会老大摇身一变成了东汉政府的公务员。
当上公务员之后,刘备就想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得更大呢?当他在为这个问题烦恼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好大哥、好学长——公孙瓒奇迹般地调到涿县做县令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初卢植被朝廷调走之后,公孙瓒就和刘备洒泪分别回到了辽西郡继续当公务员。这时候他的岳父已经不是太守了,辽西郡新调来了一个叫刘基的新太守。
公孙瓒和刘太守相处得非常好,刘太守也很看重他,可是没过多久刘太守就因为被人诬陷,被罢官发配到边疆服役。
公孙瓒在这个时候表现得非常够意思,他坚信刘太守是被诬陷的,于是他就辞别自己的父母妻儿,和刘太守一起去了边疆。
他们在路上走了半年的时间,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朝廷查清了事实真相,就又让刘太守官复原职了。
这时候的刘太守和公孙瓒已经成为了患难之交,公孙瓒的忠义之举,让刘太守非常感动。所以,当刘太守官复原职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向朝廷推荐公孙瓒为孝廉。被推举为孝廉后的公孙瓒成为了国家的郎官,经过一段时间的深造之后,就被分配到幽州的辽东郡做了燕国的国相府长史。
做了长史的公孙瓒又做了一件让他声名鹊起的事。话说有一次公孙瓒带领着几十名士兵出城巡视,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伙十倍于己的匈奴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