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普遍乐观积极,而遇到烦恼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
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心理状况较好。40.3%的被调查者表示“我生活乐观积极,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当遇到烦恼时,31.8%“喜欢和朋友、家人诉苦”。他们的主要倾诉对象是“朋友”(59.8%)、“同学”(29.5%)和“父母”(29.2%)。也有31.0%会“常因一些事情而烦恼、焦虑”。他们遇到烦恼和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负担重,生活拮据”(75.5%)、“工作压力大,待遇低”(70.2%)。
4.社会参与需求
(1)与父母、朋友交流比较密切
调查发现,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与父母、朋友交流比较密切。47.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和父母“经常交流”,仅有3.8%表示自己和父母“不交流”。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他们交流最多的内容是“工作”(37.9%)、“娱乐趣事”(24.1%)和“运动健身”(11.6%)。
(2)参加单位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对单位举办的活动没兴趣
调查发现,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58.8%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参加或不参加单位集体活动。他们不参加单位集体活动的原因在于“对举办的活动没兴趣”(45.5%)和“性格比较偏安静些,不知道聊什么好”(30.1%)。他们更喜欢参加“朋友聚会”(57.5%)、“同事聚会”(40.8%)和“同学聚会”(39.6%)。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希望单位多组织开展一些“文娱活动”(47.6%)、“郊游拓展”(37.7%)和“交友聚会”(35.1%)。
(3)近一半认为自己的兴趣特长不能在所处的环境中展示
56.4%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处的环境能够支持其兴趣爱好,但也有近一半(43.6%)的调查者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能支持其兴趣爱好或特长,不能支持的主要原因在于“所处地方没有培训场所”(34.6%)、“工作忙,没有时间”(30.5%),也有16.9%认为经济上的困难使自己不能发挥兴趣特长。
二、受资助情况
1.青年接受困难资助的比例较小,资助组织比较分散
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接受困难资助的比例较小,仅有14.1%表示“一直接受困难资助”,10.6%表示“曾经接受过困难资助”。有62.9%的被调查者表示“未申请过困难资助”,还有7.7%“不知道如何申请困难资助”,4.7%“申请过困难资助但未获批准”。对于接受过困难资助的被调查者来说,他们得到资助的组织呈现分散化趋势,其中,“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占到13.3%,“共青团系统其他项目”占到10.7%,“政府低保救助”占到10.4%。他们接受过的困难资助形式主要是“资金支持”(19.4%)、“技术支持”(12.4%)和“物资帮助”(11.0%)。
2.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有接受困难资助的意愿
超过一半(57.0%)的被调查者表达了愿意或接受申请困难资助的意愿,他们的理由主要是“可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25.4%)、“能减少自己的生活压力”(18.5%)、“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帮助”(13.1%)。有20.2%的被调查者对困难资助表示“无所谓,有没有日子照样要过”。还有19.8%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困难资助,其中,12.6%表示“觉得自己或家里的情况也不一定非要申请不可”,4.5%认为“申请的困难资助没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或需求”,还有2.7%“会担心身边的朋友知道这件事不愿与自己相处”。
3.资金扶持是青年最希望获得的资助类型
调查发现,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最希望获得的资助类型是“资金扶持”,占81.5%,其次是“技术支持”(63.7%)和“物资帮助”(55.4%)。他们现在最需要帮助的是“专业技能培训”(72.8%)、“创业资金”(61.7%)和“就业创业辅导”(51.9%)。当被问到“如果有一笔费用,您会做什么”时,35.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还有17.8%和17.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补贴生活费用”和“参加技能培训班”。
三、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1)非在校青年所在的家庭困难有四个突出表现
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的成长发展主要受制于其困难的家庭,而家庭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收入低。58.7%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二是父母以务农为主。父母双方大多务农,父亲和母亲务农的比例分别占到40.0%和44.1%,务农也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是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在被调查者看来,家庭处于欠发达地区(47.1%)是导致家庭困难的最重要原因,远远高于疾病困扰(13.5%)和子女抚养(11.2%)。四是生存型支出占主要比例。调查显示,伙食(61.4%)、医疗(53.1%)和住房(50.9%)是他们最大的三项家庭开支,而休闲娱乐(18.0%)和旅游(17.8%)的开支最少。
(2)发展型需求大于生存型需求
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与父母和同辈群体交流密切,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这些都是他们成长发展的积极表现。从需求上看,他们的发展型需求远远大于生存型需求。虽然他们收入较低,物质消费是最主要的生活开支,但是他们对于个人发展的需求更加明显。具体来说,在个人成长方面,家庭的贫困限制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期待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和独立舒适的居住条件;在事业发展方面,学历低阻碍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就业能力,他们希望提高学历和学习专门的技术以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在社会参与方面,现在的组织和环境不能使他们的社会参与充分展现,他们喜欢参加更适宜自己的社会活动。
(3)受资助意愿较强,最希望得到资金资助和技术资助
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具有较强的接受困难资助的意愿,超过一半(57.0%)的被调查者表达了愿意或接受申请困难资助的意愿,他们认为困难资助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在资助形式上,他们最希望得到资金资助,占81.5%,其次是技术资助,占63.7%,尤其是希望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辅导,这对于他们的事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对策建议
城市贫困青年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要改变他们的境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需要政府与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应立足自身优势,发挥所长,开展对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帮助。
(1)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救助,从源头上改变困难家庭青年的贫困状态
家庭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满足青年需求的主要供给来源。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困难非在校青年所在的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成员受就业、健康等因素的制约,生存性支出占据很大比例,这很难满足困难家庭青年的各方面需求。要加大对青年所在困难家庭的救助,除了政府提供健康、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积极性社会福利政策外,公益慈善组织要以满足青年的需求为核心,开展对青年所在家庭的救助。发展对困难家庭青年的经济补助或福利服务,积极满足他们的需求,巩固家庭的功能,协助贫困家庭青年通过共同努力来摆脱贫穷,从源头上改变困难家庭青年的贫困状态。可以建立独立的现金补贴制度,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可能给青年带来的伤害,同时协助政府和社会积极发展全面的家庭福利政策。
(2)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辅导,提升贫困家庭青年的人力资本
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决定他们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如果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在受教育问题上的困境得不到根本缓解,他们很可能成为新一代城市贫民,贫困将会呈现代际继承的特征[9]。调查数据也验证了这一论断,调查发现,北京市家庭贫困非在校青年认为在就业中的主要困难是学历低和没有一门专长技术,他们最想提升的是学习专业技术。从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的角度看,青年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是由于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造成的。由于青年的特殊性,对青年尤其是青年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展,其社会效用会更大,社会影响力也会更为有效和深远。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其家庭唯一向上流动的机会,而投资教育虽然对家庭是一种财产负积累,但对子女而言则是人力资本的提升。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问题,不能单靠一两个短期的训练计划,而是要对整体正规教育、职业训练及在职教育进行改革,加强不同教育间的整体协调,才能使教育制度更符合人力资本发展的需要[10]。这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支持的事业。公益慈善组织要加强对困难家庭青少年的人力资本提升。在资金支持上,开展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和教育贷款等助学项目,积极协助困难家庭青少年持续教育,尽可能完成大学教育。在项目支持上,联合相关政府机构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就业中具有技术优势。要对特别困难的青年进行单独支援服务,开展辅导或实习,协助他们脱离贫困。
(3)加强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社会组织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都会和青年发展有关联。可以判断,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持续增长,它必将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基本载体。社会组织间要加强联系合作,基金会要特别加强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城市社区在青年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动员社区社会组织为青年提供服务。要加强和社工类社会组织的合作,将基金会的资金优势和社工组织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让社工为困难家庭青年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服务。
专题3
北京市家庭困难中小学生慈善需求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青少年的慈善需求状况,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北京市户籍的家庭困难青少年,年龄在7~35岁。由于年龄跨度较大,根据在校与非在校情况,又分为中小学生和非在校青年两个群体。目前,北京市共辖14个市辖区、2个县,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城市发展新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生态涵养发展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北京市家庭困难中小学生的调查,首先,根据北京市城区的4个区域的划分进行分层抽样,在核心区抽了东城区;在城市功能拓展区抽了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在城市发展新区抽了昌平区和房山区;在生态涵养发展区抽了门头沟区,一共抽了7个城区。一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2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86%。其次,在每个城区随机抽取中小学学校。然后,再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班级,按班级发放问卷。中小学生发放问卷的年级从二年级到高三年级。
一、北京市家庭困难中小学生的基本现状
表1-1是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