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3300000004

第4章 在童年,饱尝苦难(2)

苦难并没有因为这个家庭太多的不幸而止步,接下来的一个意外事件把这个家的不幸推向了极致。大伯父一家在外面租的房子被火烧光了。就这样毫无联系的三件事,不知怎么回事,被好事者强行联系起来,并加罪于刚出生不久的我。我被认为是命硬的扫把星,我的出生克死了父亲和外公,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必须把我掐死,不然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迷信的祖父可能是被巨大的悲痛冲昏了头脑,竟然相信了这个荒谬的说法,这或许就是祖父一直都不喜欢我们母子俩的缘故吧。但我被母亲视作唯一的希望、命根子,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全部力量,她怎么会让别人伤害她的儿子?而族人的议论和冷眼却深深伤害了敏感的母亲。这时候,眼泪又成了母亲最柔弱的反抗。

最终根据当地的习俗,八字大、命硬的孩子应该找杀猪匠作干爹,因为杀猪匠杀气重,可以抵挡孩子命中的煞气。由于我的八字太大、命太硬,所以被先后拜了三个杀猪匠。这三个干爹分别姓钟、蹇和袁。干爹们去世时,我像他们的亲生儿子一样披麻戴孝,为他们送终。其中姓蹇的干爹给我取了一个小名叫“梦林”。

母亲嫁入这个家以后,由于家境的窘迫,在操持家务的同时,不得不亮出从娘家带来的织得一手好布的技能,长年累月纺纱织布。家庭的织布作坊,只需两个设备,一是纺车,二是织布机。木制手摇纺车,用竹与线制成纺轮,再通过线转动带动纺锭。织布机是脚踏式的,由织轴引出经线,经综眼上下分开,经线通过脚踏形成上下交替的梭口,然后用梭子穿引纬线,并用木扣将纬纱向织口压紧以织成布。织布时常常发出“唧唧砰砰”的声音。自从母亲来到段家以后,屋里长年累月传出“嗡嗡翁”的纺线声和“唧唧砰砰”的织布声。

母亲对我这个宝贝儿子百般呵护,悉心培育。她虽没有大家闺秀的学识,也未曾上过学,却也略识几个字,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应该是受过中学教育的父亲对她的耳濡目染吧),又有心灵手巧、操劳家务的贤惠勤劳。母亲长年累月灶里灶外,坡里坡外,纺纱织布,赶集卖布的同时,还挤出点滴时间,教我数数、识字。我还在母亲怀里呀呀学语时,母亲便扳着我稚嫩的手指,教我数“一、二、三、四、五”,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便是我对数产生的最早的概念。待我稍懂事,母亲便常用手指蘸水,在桌上凳上写字,让我辨识。有时候,就用木棍在沙地里划着细沙教我识字。可以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幼年时的启蒙教育对具有求知本能的我来说,像是幼苗获得了及时的甘露。

老少三代

我四岁那年,恰逢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大环境,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大伯父及两位堂兄除了种家里的地外,还租种地主的地,二伯父及堂兄仍在重庆打工,我们母子俩似乎成了大家庭中的拖累。祖父为生计所迫,只好硬着头皮逼迫年轻的母亲改嫁,希望通过这种并不光彩的手段来减轻全家的生活压力。传统、坚贞的母亲又一次被厄运击中。改嫁是被母亲所不齿的,从一而终的贞洁观早已深入她骨髓。于是,面对祖父蛮横无理的逼迫,母亲只能在无人处低低地抽泣,在人前还得强作欢颜。到后来,祖父的逼迫越来越紧,母亲知道在这个家再也呆不下去了,这时候母亲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带着我搬出这个家,回娘家和外婆一起过。

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老、幼、妇弱三辈穷困的新生活。说搬也没什么好搬的,由于跟祖父的关系不好,我们母子俩并没有分到什么财产。最值钱的东西算是织布机,这成为我们以后生存下去的唯一工具。外婆所住的房子在离土地坝二里地的道场坝,更为荒凉。这丘陵的小坝子上有一座茅草房,东半边是王家居住,是个佃农,西边是外婆的家。这房子是隔房段治安二伯父借给外婆的。由于是山丘地形,这里成了土匪盘踞的主要据点。半夜经常能听见土匪抢劫以及与保丁枪战的声响。年幼的我每每听到这些声音,便瑟缩在母亲的怀里,紧紧抱住她,吓得气都喘不过来。

土匪的气焰极其嚣张,有一天甚至倾巢出动,把吴市场都占领了,还抢劫了整个吴市场的住户。也不知当时的政府哪里那么神通广大,竟然派兵把这帮土匪一个不落地抓到了乡公所。大概关了一天,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审判,到了半夜的时候,便告之:“你们没事了,可以回家了。”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一人背后跟了一两个宪兵,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们全给枪毙了。经历这件事后,幼小的我第一次有了对人性善恶的认识。

除了匪害,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天空中常常盘旋着有太阳标识的日本飞机,像疯子似地往地上扔炸弹。不知道是从哪儿听说的,日本飞机是不会向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地方扔炸弹的。因为以红十字为标志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中立团体,是国际性的人道主义团体,对战争受难者进行保护和救济的。于是,母亲便找来白布,用红线在上面绣上一个十字架,让我戴在左臂上。但是象征人道和天主的十字仿佛也不能阻止战争带来的灾难,炸弹照样毫不留情地在这片土地上肆虐着。尽管身在抗战的大后方,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那个岁月,真的是多灾多难。

我们三口人以种地为主,大约两亩地。这地也是隔房段治安二伯父送给外婆种的,出于救济不收租金。然而地里的收成仍不够糊口,还需要母亲用织出来的布去换些粮食,即使如此辛勤劳作,青黄不接时依然是上顿不接下顿。有时实在过不下去了,母亲叫我在地里掐上一筐红苕尖,回家用开水一烫,撒点盐花,便是一顿。

我们住的茅屋本来就不结实,又加上长年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在我和母亲搬过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显出要倒塌的迹象,这时只能另找一个窝了。搬家时,刚把全家唯一的家具———一个破碗柜从茅屋里搬出来,房子随之就倒塌了。我当时站在一片废墟旁,被眼前的景象吓哭了。母亲则强忍住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对我说:“梦林,别怕。屋子倒塌是不会砸死好人的”。

新租的房子就在土地坝的西北角,相距只有100多米,大小与土地坝祖父家那所庭院相当,结构也差不多,当然比原来的破茅屋好多了。这房子据说是高祖辈的段家两弟兄同时修建的,后来老幺因为抽鸦片烟,承担不了巨额的开销,便把房子卖给钟家作祠堂了。钟家几房人各自把自已分得的房子和土地租给了别人,所以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不同姓氏、不同职业的贫苦人家。有在吴市场开诊所的钟家医生一家,有给地主打长工维持生计的蹇家幺舅娘一家,有男主人靠帮人赌博为生的王家,有靠收取地租过日子的两个钟家老太太,有靠租钟家的土地为生的王家,还有杀猪的袁家。我们家是租一位钟家老太太的房子和土地的。房东钟家虽然是以收租为生,但还够不成地主成分。他们也是孤儿寡母,原来在街上开茶馆,后来经营不下去了,才搬到乡下。

从此,我们一家便在这个大杂院开始了新生活。这院里有地主、有佃农、有雇农、有商人、有工人、有无业者,有老有少,有一夫多妻、有三个老光棍,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生活环境下,我才接触到形色各异的人的不同生活方式。那时我亲眼目睹了钟家医生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行为,十分崇拜,甚至觉得钟家大叔就是神仙下凡,可以救苦救难。而幺舅娘一家和佃农王家的辛勤劳作、勤俭节约和善良,更是让我见到了人性的淳良。至于另一个王家当家的好赌成性、以赌为生的恶劣行为而致使全家到了揭不开锅、儿子讨不了媳妇的地步,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不可为的。两家靠收租为生的老太太虽和我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却也不是十恶不赦,他们靠祖上留下的地产养活一大家人也算是不容易的。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对她们的遭遇还是非常同情的。尤其是租地和房子给我们的钟家太太,原来开茶馆时女儿与茶堂倌私奔,两个儿子又小,生活也算艰难。于是只要她家需要帮助,母亲还会经常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居住的房屋变好了,但清贫的生活仍旧没有什么改变。一如既往的是种地、纺线和织布。

外婆和母亲吃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苦。这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她们的求生欲望很强,再难、再穷、再苦也要活下去。而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勤劳与节俭。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和外婆总是在不停地干活,总是有干不完的活。一直到中学,我都是跟着母亲睡的,但我从不知母亲是什么时候睡的觉,什么时候起的床。我睡觉时,母亲坐在织布机上织布,早晨醒来时,母亲还是坐在织布机上织布,连姿势都没换过。有时候我不得不想母亲是否睡过觉。母亲可能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和衣上床稍微躺一下。冬天再冷,夏天再热都是如此。三伏酷暑天,人们在院坝里乘凉,母亲总是在织布机上左右手不停地甩着梭子,汗珠爬满额头,有的顺着脸颊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三九严寒天,当人们在火炉旁取暖时,母亲依然在织布机上左右手不停地甩着梭子,尽管两手因长满了冻疮而红肿得像包子,动作却仍是那么轻快,那么娴熟。

织布需要原料———线子。织土布的原料是农民用棉花自纺的土线,织洋布则用机器线。母亲两种布都织。她请人弹棉花,外婆用棉花纺线,或用棉花去换棉线。棉线织成布后,再用布去换些棉线。一斤布可换一斤二三两棉线,从中就赚出织布的工钱来了。本钱大时,母亲去二三十里远的油溪镇买点洋线,回来织成洋布,然后再到吴市场上或油溪、石门去卖洋布。我经常跟着母亲去,一来可以替母亲分担一二十斤的重量,二来可以跟母亲做伴,有时还可帮着算算账。那时,天不亮就得出门,来回几十里,一去就是一天。中途母亲从来都舍不得花钱吃东西,最多给我买根红苕或一个粑粑。渴了,水井里的水有的是,用手捧起来喝几口就解决了。有一次在路上遭遇暴雨,母亲走得满头大汗,又累又饿时突然被倾盆大雨全身淋湿,回家后便全身浮肿,肿得发亮。后来,找偏方,吃些草药,十来天后才逐渐缓过来。

由于母亲心灵手巧,掌握了纺线、牵线、装机、织布的全套技能,织的布又美观,加上一直坚持以诚信为本,从不缺斤短两,也不会给布发水以增加重量,所以母亲织的布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几乎是供不应求。

母亲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干活。挖地、挑粪,除了下田栽秧、打谷,其他的无所不干。母亲很能干,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加上她善于动脑,计划性很强,干活的效率总是比别人高,很多男人也只能望其项背。

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亲自纺线、织布、裁剪、缝制而成的。母亲虽然织得一手好布,但为了维持生计,基本都拿去卖了,所以我们穿的衣服经常都是补丁再打补丁,到最后,都厚得像几件衣服了,虽然不美观,却也能保暖驱寒。即使没有像样的衣服,母亲从来也都是把我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她经常给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笑脏不笑破,要穷得干净。”所以,一家人的衣服总是保持着干净整洁。那时候洗衣服用不起“洋碱”,仅仅靠树上摘来的皂角去污,季节不对时,连皂角都没有,只能用谷草灰来洗,因为灰里面含碱。不知道母亲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洗干净一家人的衣服。穿的鞋也都是母亲、外婆一针一线做的千层底,我们一两年才能有一双新鞋,所以特别爱护。平常我都是打光脚板的,不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都是光脚时候居多。晚上洗脚了才穿一下,还有就是走人家时才舍得穿。

母亲和外婆过惯了苦日子,总是能够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一粒米当两粒米来吃,勤俭节约。我从小深受影响,每顿吃饭都要舔光碗里的每一粒饭,“一粒米不成浆”、“粒粒皆辛苦”这些都是母亲常常告诉我的。

一家三口辛勤耕织、勤俭节约加上大自然的慷慨赠予,却也能勉强度日。这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真所谓是老天垂怜。

川坝子有山有水,野生物产丰富,野蘑菇可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端午节前后,只要雨后出太阳,山上蘑菇随处可见,而且种类繁多。我经常上山采蘑菇,时间久了,对采蘑菇也有经验了,知道哪里长蘑菇,长什么蘑菇,哪种蘑菇有毒,哪种蘑菇能吃,一看便知。因而只要我提着筐上山,回来筐里总是装得满满的,一家三口又可饱餐一顿了。不过这东西不能老吃,因为家里没油,吃多了,肚子胀得慌。

同类推荐
  • 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

    是“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是以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买得到为基本宗旨,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技术。
  •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本书介绍了从一名普通的美国公民如何成长为海军飞行员的过程,包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飞行前的航空教育、初级训练、在T-45教练机上的训练、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驾驶多发飞机飞行员的训练以及获得飞行证章等。同时介绍了各种培训课程和培训l器材,包括救生设备、各型教练机和模拟器,对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也有描述。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热门推荐
  • 诡踪

    诡踪

    我是一名背尸工,我拥有一双和其他人不同的眼睛,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原本我以为我会一直庸庸碌碌下去,没想到因为一个诡异的纸人,我被卷入一系列的麻烦之中……
  • 淡紫情结

    淡紫情结

    “欢迎光临!请问您要点什么?”“一杯卡布奇诺,一份巧克力慕斯,谢谢!”“好的,一杯卡布奇诺,一份巧克力慕斯,一共一百三十八元,请问您有会员卡或优惠券吗?”“不好意思,没有!”“现金,刷卡,支付宝,微信?”“现金吧!”“好的,收您一百四十元,找您两元,打包吗?”“不打包。”“那请随便坐,不过靠窗的那个位置不要坐!”“为什么?”“老板说了,那个位置只留给他最爱的人!”
  • 佛说救疾经一卷

    佛说救疾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分作文不是梦:学透课本

    高分作文不是梦:学透课本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从课文中提取最精华的作文技巧,依据课本设计了一整套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牢牢地抓住课本,或模仿,或续写,或发挥想象,或发表见解……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作文技巧。
  • 重装魔

    重装魔

    “仅代表和谐之神,惩罚不守序之徒!”这是在非典型无限世界中。一名拥有恶魔身躯的研究人员找到自己的目标后,与敌人互相坑爹的故事。如果人类掌握1000年后的科技,在现代人看来其实和魔法无异。足够好的科学家配合无限丰富的材料,再加上各个世界之中的各种科技,最后将给无限世界带来怎样的颠覆?
  • 盗墓

    盗墓

    老一辈;山门纸人张、医门西洋李、命门知命刘、卜门卜算杨和相门墓相陈。在那个吃人的社会里,老五门的覆灭,又解开了新一辈玄学五门盗墓的旋钮。命运,不可揣测,不可掌握。
  • 驾驶室的太阳

    驾驶室的太阳

    杜光辉,现任琼州学院当代文学创作研究所长、中文系教授。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西部车帮》《球道》《涌动的浆糊》《可可西里狼》4部,中篇小说41部,短篇小说34部,电视剧本3部以及散文、随笔、时评等共600万字左右。曾获《中篇小说选刊》2000-2001年“优秀中篇小说奖”、“上海长中篇优秀作品大奖”、“全国首届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辽宁省期刊优秀作品奖”、“全国铁路文学奖”、“海南双年文学奖”等23次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陈皮理气》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排行榜。20部作品被《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报告文学选刊》《新华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转载。西宁货站上有七八股道,每股道上都有站台,站台还有仓库。有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有汽车在装卸下的货物。高音喇叭里唱着流行歌曲,性急的司机摁动着喇叭,过往的卡车荡起尘土,所有的人都是灰头土脸。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作者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与蒋介石称兄道弟,与宋子文交往甚密,与戴笠义结金兰……杜月笙说:“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人情。”杜月笙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社交场上,他长袖善舞。
  • 混元真仙

    混元真仙

    吞神丹,夺神器,纵剑天下,谁与争锋!平仙山灭魔岛,横扫天下,哪个不服!绝色龙女、极品公主竟相尾随,无论人、妖,美色尽收!他以强大的混元功法证明了,他韩风不是修道第一白痴而是真正的天纵奇才!
  • 异灵战线

    异灵战线

    为此身陷危险否要舍弃人类的身份获得强大的力量呢?只怕我一旦接受了这种量后,我也不再是“我”了吧?PS:因为作者本人工作调动,文章更新可能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