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200000014

第14章 报道篇(6)

缅怀吴大观同志增强党性意识

——中航工业集团广大党员自愿多交纳一个月党费总计295万多元

2009年09月07日19:04来源:新华社

记者谭浩

当前,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正在全国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多种形式深切缅怀吴大观同志,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目前,中航工业集团广大党员已自愿多交纳一个月党费总计295万多元。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该笔党费将根据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党员的意愿定向使用。

吴大观同志长期在中航工业集团工作,生前曾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在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中,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一些党员向集团党组提出,吴大观同志连续46年每年多交纳党费,充分体现了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充分体现了他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高尚精神境界,建议集团组织开展一次自愿多交纳党费的活动,作为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一项具体行动。

中航工业集团党组采纳了这些党员的建议,向集团广大党员发出了“以吴大观为榜样、增强党性意识、自愿多交一个月党费”的倡议。集团党组成员带头交纳,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共有169个单位的97190名党员参加,自愿交纳党费共2959528.28元。其中,多交纳党费1000元以上的党员有228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广大党员一致表示,自觉交纳党费是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的基本体现,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把学习吴大观同志的成果转化为立足本职、增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增彩,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生献给“中国心”

——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上)

《光明日报》(2009年7月1日)

记者李金桀

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通常是与自己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会成为他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

——题记

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史上,深深镌刻着一个大写的名字——吴大观。这位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自己93年的风雨人生中,为了中国战机能够装上强健的“中国心”,把自己的满腔忠诚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哺育他的伟大国家和民族,一生无悔。

“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

“什么时候拿出我们的产品来献给党?”在标着“1962年12月—1963年6月”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吴大观用红笔写着这样一句话,仿宋体,工工整整。

几十年过去了,字迹如新,感情如旧——那是吴大观的心声,也是一代人的心声。

出生于1916年的吴大观,像那个时代的无数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感受过“落后就要挨打”的伤痛,遭受过学成归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迷茫,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当家做主人的喜悦。“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她而献身。”他说。

1949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忠诚和信仰从此成为他一生的注解。

“不研制出发动机,我死不瞑目。”吴大观暗暗下定决心。

1958年7月26日,星期六,沈阳飞机厂机场。

随着一架崭新的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人群一下子沸腾了——装配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喷发1A的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

这一刻,来之殊为不易。

军用航空发动机,战机的心脏。即便现在,能制造飞机的国家不少,能独立研制发展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1956年11月,满怀“航空报国”豪情的吴大观在沈阳一个叫“黎明”的工厂装配车间里,带着60个战友开始了追寻新中国航空发动机“黎明”的征程。这一年是新中国科学史上的第一个“春天”: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到处生机勃勃。

万事开头难,到底怎样设计发动机?吴大观苦苦思索。

调人手、改设备、找资料……众多难题,错综复杂,但最让吴大观头疼的是没有试验设备。

涡喷1A发动机虽然以涡喷5为原准机进行缩型,可以省去一些部件试验,但有些重要部件仍需经过试验才能研制,否则,断无成功可能!

这其中,最需要的是火焰筒单管试验器和叶栅吹风试验器——缩型后,火焰筒还能否点着火?涡轮叶片还能否达到设计功率?这些要害问题,都需要试验来解答。

当一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他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动力。对党的爱,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就是吴大观和他战友们最大的动力源泉。

“当时确实是凭一股子热情来干工作。”吴大观说。

为了研制试验设备,吴大观把从美国带回来的6个真空管长短波收音机供技术员拆装练习;把从苏联买回来的幻灯机供他们对判读照相底片,以提高压力测量的精度……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分析……终于造出了试验设备,确保了发动机研制成功。

然而,涡喷1A命途多舛,虽已诞生,却未能成年——由于当时对其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在试飞成功后没能及时安排生产任务,最终没能实现设计定型,成为一大遗憾。“但也为新机研制闯出了一条路子。”

重视试验,就是其中一方面。

1961年,吴大观和将军所长刘苏等人一起负责组建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首次建所,困难重重。

吴大观和所领导一班人,运筹着、规划着。从所区的布局、试验基地的建设、研究室的设置、干部的使用、人员招揽和安排到职工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在考虑和操作之中……

作为技术“舵手”,吴大观考虑最多的是科研室的设置和科研试验手段的建设。

按照常规,科研室一般按照发动机总体和部件设置研究室,如总体研究室,燃烧研究室等。但吴大观提出,除此之外,还应设置试验设备研究室和测试试验研究室。

“这两个研究室的设立是吴大观最突出的开创性业绩之一。”中航工业科技委原副主任张池评价说。在吴大观的努力下,研究所还建成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组织设计和建造了新中国第一批试验设备。这些试验基础条件和手段的建设,不仅对当时的型号研制,而且对后来的型号研制,包括“昆仑”和“太行”发动机的研制,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动机要发展,必须依靠这样的试验设备,它是航空发动机最根本的基础建设。”张池强调:“这体现了吴老高瞻远瞩的智慧。”

“要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2005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实现设计定型,标志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完成了由仿制、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自行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国战机从此将实现第二代机到第三代机的跨越。

消息传来,国人为之振奋。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晓,“太行”曾差点落马。

1985年年底,湖南株洲某招待所,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发动机专业年例会。

这次会议的焦点集中在“太行”,专家观点一致:自主研制“太行”。但有关方面在测仿还是自主研制仍存在犹豫和彷徨,“太行”面临难产。

对此,吴大观立场鲜明地指出,一定要向国家提出来不能测仿,要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发动机型号。“不搞自己的发动机,就会永远受制于人,战机就会永远‘供血不足、心率失调’。”

以吴大观为首的九位专家决定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自主研制“太行”。

党中央高度重视。

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给予大力支持。“太行”最终立项,经过18年磨砺,终成大器。

“‘太行’的成功研制,离不开吴老等老专家在关键时刻的呼吁和支持。”“太行”发动机总计师张恩和说,这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

吴大观常说,要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1982年6月实现设计定型的涡喷7甲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改型设计并成功装备部队的发动机,它采用的气冷空心叶片,是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尖端技术,被称为航空发动机“皇冠上的明珠”。

当时负责设计改型的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刚成立1年多,经费不足,经验不足,知识缺乏,要上这种叶片,大家心里没底。

是一味仿制,还是咬牙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吴大观在冷静分析后认为,这项技术虽然难,但意义重大,只要攻下它,就能将研制水平向前推一大步。他下定决心要摘下这颗“明珠”。

由于这项技术会使涡轮前温度提高100度,因此所需材料非常关键。在一次协调会上,吴大观和当时负责材料设计的621所总师荣科当众打起了赌:“我设计我的,你研制你的,谁搞不出来,就把谁的脑袋挂在该所门口上!”

吴大观调集所里精兵良将,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改进、试验,再改进、再试验,在兄弟单位的配合下,终于一举攻克了这项技术。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从涡喷1A,到涡喷7甲,再到后来的涡扇6等,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吴大观和他的战友们将马克思的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已经62岁了,但我要以26岁那样的劲头工作”

2004年,88岁的吴大观办理了离休手续,也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当别的老人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时,他却向科技委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保留我的办公室,我还要继续工作。

别人劝他:“老吴,歇歇吧。”

他摆摆手:“一线的同志工作忙,没时间看资料,我就帮他们看,找到有用的就寄给他们。”

西航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良,至今还保留着吴大观2005年5月6日写给他的一封信——从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斯贝大会战”的一幕幕:

1977年底,吴大观调任西航担任技术厂长,他给西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重”——家当几乎全是图书资料,超过了当时运费报销标准的好几倍。

把科技资料看成科技人员的粮食,是吴大观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西航,吴大观主要负责斯贝发动机引进专利的仿制工作。这可不是块容易啃的骨头——仅英文图样资料就有127吨重!

吴大观给技术员们下了“死命令”:早上起来补英语,晚上加班啃资料,以半年为限,每个人必须消化自己负责的图样并形成总结,半年后要一个一个检查!

“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吴大观以身作则,对合同资料,他件件过目,一字一句中英文对照,一遍又一遍验算公式验证定理,头四个月就看了上千份资料,记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那老头儿真检查、真修改。”已经退休的老专家杨子彬仍记忆犹新。

“老头儿”,这是西航人对吴大观的称呼——已经62岁了,可不是个老头儿?

这个患有冠心病且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0.3的老头儿,工作起来劲头可不小:早上提前1小时上班,晚上11点多才回家,一周内除了陪老伴看场三毛钱的电影,其他时间都扑在工作上。在他的带动和要求下,整个西航办公楼天天“灯火辉煌,书声琅琅”。经过半年的努力,技术员们边收集、积累资料边消化,形成了大量中文资料,为发动机成功仿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消化只是第一步,更多的难题还在后面。

1979年7月19日,离试车台校准试车仅剩一周,成功有望。

偏巧这时出事了:已经做好的尼龙网进气防护罩因导热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必须改用不锈钢制作,但这种金属防护罩从没制作过,重新制作至少也得10天。

在场的人都焦急地等待着总指挥的命令:怎么办?

外国专家也在看着,试车绝不能耽误。

吴大观略加思索,突然把手向上猛地一挥,坚定地说:“一定要在试车之前赶出来!”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吴大观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

要尽快做好金属防护罩,关键是攻破焊接难关。吴大观和技术员在第一时间从有关单位抓到了这个讯息,如获至宝。

吴大观立马跑到老焊工姜师傅那里,吃住在一起,和他一起想办法攻难关。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提前两天赶制出了合格的防护罩,确保了试车的成功。

终于试车了,吴大观却晕倒了——试车时,英方专家两班倒,而老头儿一人顶两班,发烧到了39℃,就偷吃片药硬顶着,60多岁的人了,不晕倒才怪呢。

可刚从医院醒过来,他又跑回到了试车岗位上。

“老头儿真玩命儿。”大家这样说他。

了解他的人知道,眼看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大,他着急啊。“我已经62岁了,为‘四化’出力的日子不多了。对我来说,时间很宝贵,我要以26岁那样的劲头工作!”

然而,为发动机操劳了一辈子的吴大观还是病倒了,93岁的他得了直肠癌,晚期。

弥留之际,老人看得很开,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中国心”:“航空发动机太难了,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一定要讲真话,不要怕!一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的发动机搞上去!”

周围的人们落泪了,大家劝慰老人:“吴老,你现在需要的是安心养病。”老人的回答很豁达:

“我就要去见马克思了。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我就想,天空多美、多迷人啊!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天空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赤子情怀,其心拳拳!

同类推荐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末世女僵尸

    末世女僵尸

    顾潇潇好不容易离开了封印了她千年之久的墓穴,还未来得及多看几眼这个大好的世界,末世来临……机缘巧合,带着一个人类拖油瓶——小奶娃一只,在末世且行且珍惜的故事。谁知末世只是他的一个阴谋!他说:“潇潇,我等了你三生三世,终于把你从他的身边抢了回来。”————【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男主腹黑】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上)

    《前汉演义》记述的朝代包括秦和西汉,从秦王嬴政出身讲起,到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为止,共两个半世纪。书中较细地描述了秦朝暴政、楚汉相争、汉武帝开疆拓土,也揶揄了妄想成仙的秦皇汉武,揭露了王莽的阴险狡诈。《前汉演义》较好地描绘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初期的面貌。为了写作的方便,作者把秦朝短暂的历史并入到汉朝历史中叙述。本书从“第一回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到“第五十回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的历史。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到秦统一六国,从秦朝的暴政到秦历二世而亡,从楚汉之争到高祖建立大汉王朝,从汉高祖建国之初的封侯赏勋到吕后专权杀戮功臣等的历史一一铺陈开来……
  •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青春年代

    重生之青春年代

    重生之青春年代自带幸运属性?装逼打脸狂魔?各种傲天?不不不,本书主角,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亚子。李晓鑫为救车祸女孩,意识竟回到六岁时的自己身上,在主角一边懵逼的时候一边装着外形的逼,让我们随着小说一起looklook李晓鑫的穿越
  • 法华玄赞义决

    法华玄赞义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宗八要直解

    相宗八要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姚媚儿:“利用我是你自己的选择,怪不得旁人。”宗政憬:“可是这万里江山,我只想与你共赏啊。”慕慎安:“呵呵。”姚瑾策:“滚犊子!”江湖救急遇到蛇精病王爷,姚媚儿因此落难,再见面却因他获救,未料到从此时起那人步步为营,皆为利来。娘早死爹不爱的宗政憬,表面无害内里腹黑,如履薄冰走到今日,利用一个无辜少女实在算不得什么。唯一算不到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殡仪馆客人多

    殡仪馆客人多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殡仪馆的人都很多,白天有人光顾,晚上有曾经为人的鬼光临,出出入入,完全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想到这里不得不对这里的守夜人肃然起敬,毕竟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都敢接的,那么他们都遭遇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