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前夕,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一群热爱航空事业、勇于创新、勤于奋斗的年轻人编著了《臭鼬工厂传奇》一书,献给新中国航空工业。书中详尽描述了臭鼬工厂的发展历程、管理方法、主要成就和几代掌门人的情况,是国内一本最具综合性、系统性介绍臭鼬工厂的书。
一切都出自凯利·约翰逊的一个理念:“我希望能在设计师和制造者之间架起一个畅通无阻的交流渠道,给他们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创意的种子在这个地方盛开灿烂之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想法!重要的是凯利·约翰逊做到了——让那些具有创意的种子不断地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在现有的体制内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各种研发力量紧密结合、能够快速灵活地研发新型飞机的机构,这是很多中国飞机设计师的美好愿望。记得在2000年一次航空发展座谈会上,许多飞机设计师们都感到:为加快新机型号的研制,必须要有一种灵活的、能够快速反应的试制力量。多年来关于臭鼬工厂之路也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来,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飞机设计师们这个美好的梦在现实的情况下,既不具备条件也没有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
然而,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年轻人中,倒是不乏凯利·约翰逊式的人物,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他们对编写这本书情有独钟的原因吧。他们把书稿交给我并要我写序时正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40周年所庆,不禁令我回忆起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多年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结合中国实际,从“一无所有”开始,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这个复杂的体制条件下架起了设计师和制造者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渠道”,另辟蹊径地探索着一条快速研发飞行器的创新之路。歼10系列战机从这里凌云展翅、跃上苍穹,“枭龙”飞机从这里走出国门、蜚声海外,还有其他各种飞行器蓄势待发、剑指云霄。一个又一个的新型号在这里脱颖而出,构筑了中国飞行器发展史上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我想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之所以在型号研发创新方面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似乎可以说他们正在走着一条中国式的臭鼬之路。
首先,他们有一个独具特色的飞行器远景发展专业。这个专业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和创新活力,开拓并引领着一个又一个未来项目的发展。很多创意的种子在这里培育成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旦时机成熟就能在新的土壤和环境中开花结果,其成效已被他们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所证明。
其次,他们能够牢牢把握航空科技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所的各专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可能条件,创造性地突破新的关键技术。必要时组织灵活快速的研发团队,或组建新的专业研究室,委以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技术协调职能。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十分用心,并能够深思熟虑地根据各个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各种类型的任务,构建能够跨专业、跨部门乃至跨行业的,并能对项目做出负责任的、快速反应的研发机制。在这个研究所,小到风洞试验模型、结构元器件、零部件试验件等的设计制造,大到飞机全尺寸金属样机或者一个个的创新方案,以及很多重大的专项研究和飞行器项目都是这样实现的。
最后,当然人是首要的和最可宝贵的资源,他们拥有一支不断成长的、不同梯次的、能适应各种组织形式和不同任务的研发队伍。尤其是近20几年来,经过不同型号工程锤炼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师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正是有这样一支执著追求、作风踏实、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和谐团队,才能成就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和超越。
60多年前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厂的出现既是一种时代的偶然,也是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臭鼬工厂的创始人凯利·约翰逊不仅是一名天才飞机设计师,还是一位创新管理者。臭鼬工厂的神秘并没有遮挡住先进的研发产品和卓越的管理成就所带来的夺目光芒。在早前的项目实践中,凯利·约翰逊制定了14条臭鼬工厂的管理原则及其独特的管理风格,这些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些很好的规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被频繁地借鉴和运用。
今天,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探寻创新的奥秘,臭鼬工厂的先进方法与基本经验无疑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但是,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但仍然任重道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也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须走符合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的道路,这大概不会变。
当你读完本书最后一页时,你会发现谢尔曼 穆宁提到的“臭鼬工厂基本哲学”中最后一条:“让你的员工放手做事,你将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成果将有多么辉煌。”这又让我们想到本书开头提到的那位洛克希德公司领导——罗伯特 格罗斯。他对凯利·约翰逊说:“照你的想法去干吧,但是你要想办法组成自己的工程部,亲自去找生产人员,还要想办法找工作场所。”很难设想,如果没有罗伯特 格罗斯,怎么能有凯利·约翰逊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