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7800000005

第5章 童年时代(1)

抗战出生的中原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这一自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躺卧在这里的庞然大物见证了中国的千年巨变,这条气势磅礴、咆哮向前的母亲河,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荣辱沧桑,培育了华夏儿女刚毅、勤劳、直爽和桀骜不驯的性格。谁曾料想,昔日的古战场,如今已是阡陌纵横、楼馆栉比;当年“水淹日军”的花园口,如今麦浪一望无际,稻香沁人心脾。107国道宛如飞天的彩带,飘挂十里虹桥,纵贯南北;高速列车宛如巨龙,穿梭桥廓,驰骋京粤。这就是中州大地,炎黄先帝的故里,中华民族的摇篮。

1937 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虽然这场战争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记。因为那是一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底。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在黄河北岸河南原阳县一个不出名的乡里——姚村,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男孩的降生,最开心的当然是这家女主人了。虽然外面北风凛冽,可屋里热气腾腾。家里添了一个男丁,给奶奶带来了传宗接代之喜。男婴的一声啼哭也惊动了左邻右舍,很多近邻妇女来到他家,道喜声阵阵。这个婴儿就是赵振业,日后的航空结构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大多数要到河南来寻根。

河南自古农耕发达,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造就了这里古朴淳厚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乡情。

原阳县历史悠久。秦时置阳武县,西汉置原武县,1950年,原武、阳武二县合并而成原阳县。

原阳县解放初期辖于平原省,现隶属新乡市。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原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古称“博浪沙”的原阳,因张良刺秦而闻名于世。

自秦汉至元代,原阳先后出过13位官至宰相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张良刺秦古遗址,毛遂故里、陈平祠、张苍墓、玲珑塔等名胜古迹,还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风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当然,还有共产党游击队夜袭日本鬼子的原武城遗址。

原 阳 姚 村

姚村是黄河边上的一个中等村庄,南眈黄河大堤,北蹬绵延官道,土寨环抱,人杰地灵。姚村人并不姓姚,村子里住着赵姓、卞姓和胡姓的老百姓。

解放前,姚村有五六百号人。村里有一所小学,赵姓、卞姓各有一座“家庙”(南方人称为祠堂),还有一座“奶奶庙”。

“家庙”是祀祖、议事的场所,也是宗族红白喜事、惩戒忤逆之地。

“奶奶庙”里存放着许多瓷器娃娃,是人们用作求生育的吉祥物。

村里每月逢五、九日还要赶“会”,这“会”就是农村集贸市场。这一天,乡亲们会挑着自产的蔬菜瓜果去卖,还有各种小吃、日用品的摊位,人们各取所需,好不热闹。

今天,旧时的姚村早已不复存在。1958年,政府对姚村寨北面一大片盐碱地进行土地改良,引来黄河水淤地。淤积的泥沙覆盖的盐碱地,如今成了盛产稻谷的良田。

这样一来,土质是改好了,可村内处处冒水,原本池塘就多的寨子变成了一个小泽国。于是,1963年姚村整体搬迁到寨南,沿寨盖起了十里长街。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姚村每条街道都铺上了水泥路,新垫高的房屋井然有序,赶“会”的一条主街上有了小超市、小饭馆,小学校也异地重建,唯有“奶奶庙”里的那位善良送子奶奶“上天言好事”去了。像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样,姚村追赶着时尚。

看到如今的姚村,赵振业感慨万千。每次离开村子时都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他说,新旧社会两重天,今非昔比呀!在过去的岁月里,姚村土地贫瘠,连年战乱,水、旱、蝗灾闹得民不聊生,靠天吃饭的姚村人家徒四壁,苦不堪言。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连年干旱,几乎颗粒无收,乡亲们挖草根、吃树皮充饥,还饿死过人。有的逃往他乡,村里的小姓人家绝了户。有一年遇上蝗灾,蝗虫多得吓人,地上密密麻麻,飞起来遮天蔽日,浩浩荡荡由西向东掠去,所到之处庄稼一扫而光。

对于中原大地的旱灾,美国记者白修德曾作过真实报道。1943年1月,美国记者白修德与一位同行在河南采访。河南的人间惨剧令白修德的神经大受刺激。他看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饥饿的村民想要把他从马上拉下来,以便可以吃他的马。他听到人吃人的故事。他了解到河南政府对当地旱情不仅不提供帮助,反而还想着法子从苦难农民那里征税,而那些从外省弄来提供给河南灾民的粮食,则被军队扣下,以至于军队粮仓里堆满过剩的粮食。白修德从随处可见的死尸身边走过,遍地的饿殍仿佛在向他诉说,从而促使他写出了《人吃人的河南灾荒》一文。文章中有这样的细节描述:“一些人躺在沟里,一动不动。我们把一两人摇一摇,看他们是否仍旧活着。其中有一人微动了动,我们将一张大钞票放在他的手里。他麻木的手指握住了这票子,但只是一个反射动作而已。接着,他的手指慢慢张开,票子在他摊开的手掌上抖动。另外一人躺在那里呻吟,我们摇动他,想设法使他起来,又没有力气……”在报道可怕现实的同时,白修德在文中指出: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横征暴敛和贪污腐化,是加重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文章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后,又在美国各地报刊登出,影响很大。

千百年来,黄河水奔放不羁,每当夏秋之交大有冲破大堤直奔天津之势,如今已被小浪底水库制伏;昔日的黄河滩,如今土地肥沃,解放前一亩好地收100斤?[1]小麦算是好年成,现在亩产都达上千斤;以前一天三顿窝窝头、玉米粥,现在是面条、油烙饼;联合收割机代替了镰刀手割、肩挑、背驮,姚村人直起腰,开着车,开始过河游邙山二帝公园了。

赵振业是在黄河岸边长大的。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情感,一旦有机会,他都会去看黄河。看到黄河,他就会想到《黄河颂》。在一阵阵雷鸣般的怒吼声中,一团团水雾升腾。不见飞瀑,不见深渊,眼前只有黄色的巨浪铺天盖地而来,翻腾、撕咬,异常狂暴……黄河有内堰与外堰,是真正的地上河。在堰内农民们也种上了庄稼。黄河古河床几经改道,饱经风霜的黄河人几经大的迁徙,辐射到全国各地,形成今日的“雄鸡高啼”的格局。可是,那种黄河文化、黄河民俗、黄河文明、黄河风情始终保存。

黄河北岸的大堤是一条苍老而浑厚的土堤,上面长满青草和绿树,如巨龙逶迤东去,阅尽两岸黄河儿女的春秋。据说这大堤始建自明朝,一代一代人为它加高,加厚,修修补补,让苍老中有新意,黧黑中见褐黄。在它的界定内,黄河从远古流向今日,尽管也有暴虐,但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给炎黄子孙的却不乏灵性与豪放。

沿着河堤走,赵振业最为感动的是黄河岸边的沙柳。沙柳长不高,但生命力极强;它柔软,但不失筋骨。它平静地在荒瘠的土地上生长。

赵 姓 家 族

据家谱记载,赵姓家族是明代初年间由山西迁至原阳县姚村的。到赵振业这辈,已是赵家第21代了。

赵振业的曾祖父叫赵耕云,兄弟五个。后世名讳按金、木、水、火、土排序,赵耕云排行第二,属木。他有四个儿子,长子书林、二儿子书楼、三儿子书檄、四儿子书柜。排行老二的赵书楼就是赵振业的祖父。一家四兄弟,是一个殷实的大家庭。

赵书楼娶司姓女子为妻,1920年生下一男孩,即赵振业的父亲,取名赵荣宾。不幸的是在赵荣宾一岁左右时,赵书楼英年早逝,年仅20多岁。

赵荣宾幼小丧父,因家庭经济每况愈下,书仅念至初级师范肄业,不得不回家种田。他是一个庄稼活的好把式。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就到村子里的小学校任教,从此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还喜欢唱戏,是村里戏班子的热心张罗者和司鼓,他常拿出自家的粮食为戏班子换服装或乐器。

赵荣宾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教书认真,待人和气,始终是一张笑脸,从不与人争执;鼓励学生,劝说家长,深得学生和家长尊敬,常被评为模范教师。

1957年,赵荣宾被打成右派,遣送回家接受监督劳动,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过着另类日子。

还好,雨过天晴,1963年摘去了“右派”帽子的赵荣宾又回到了三尺讲台,直至1990年卧病。他是三代姚村人的启蒙先生。

2000年,赵荣宾去世,享年80岁。得知先生去世,姚村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据他的学生卞文河介绍,“赵老师是公认的好老师,知书达理,人缘关系特别好,经常做公益事业,姚村的男女老少都很敬重他。他去世的时候,全村人都自发来到他的灵堂前吊唁,他的学生有的从外地赶来为他送行。村里的村长、书记都参加了追悼会。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创下了姚村丧事之最。”

赵振业回忆说,父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人,虽然从未打骂过他,父子之间也很少对话,但淘气甚至野性的他却十分惧怕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父亲宁愿去学生食堂就餐。父亲是教师,却没有辅导过他一次功课;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却没有为他改过一个“倣”。父亲忍受着被打成“右派”的屈辱,却从不向儿子流露。父亲晚年患病的十年中,从未向儿子提出任何要求。

在赵振业心目中,父亲是山,赐予他不屈和坚强的性格;父亲是海,给予他博大宽广的胸怀;父亲是灯,照亮他前行的道路;父亲是书,告诉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父亲去世时,赵振业把脸长时间地紧贴在他的面颊上。明月不归赴偏乐,白云愁色满苍悟。

而对于未能为祖母送葬,赵振业一直心存内疚。祖父去世后,家里兄弟多,因祖母精明能干,成为赵家的内当家。她默默忍受着青年丧夫、孤身育子的痛苦,操持着日渐惨淡的大家庭,直到1940年,四兄弟分了家。那时,赵振业才3岁。一家4口,就靠赵荣宾的薪水和地里的收获生活。赵振业回忆说,祖母性格刚强,十分勤劳。一个小脚女人,不分寒暑,总是姚村起得最早的一个,拿着杈子去拾粪。每天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姚村人下地时,她已经绕着村寨走了两圈,拾过两杈粪回家了。她终日守在地里,不是给棉花打杈,就是翻红薯秧。在田里收庄稼累了就坐在地上继续收割,权当休息。

赵振业那会儿虽然年纪不大,但他还是能感觉到祖母对祖父的眷恋,她心中深埋着失去丈夫的无限悲痛。舅爷孩子多,生活不大富裕。每年春节前,赵振业和堂弟赵振学总要受命抬上几十斤小麦送到舅爷家去。祖母平生最疼爱的两个人是儿子赵荣宾、孙子赵振业。她无时不在关注他们俩的安全。从记事起,赵振业就一直跟奶奶睡。他整天像野马一样在外边疯玩,晚上躺下来就喊腿疼。祖母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为他揉腿直到他入梦。一次赵振业出疹子,反应很厉害,祖母十分害怕,连着三天三夜守在床边,担心魔鬼把他带走。她相信习俗,为赵振业认下不少干爹干娘,认为这样会迷惑魔鬼辨认不出谁是赵振业。姚村距郑州仅40里?[2]路,距新乡却达百里。祖母坚持不许孙子去郑州上学,因为去郑州要过黄河,不安全。赵振业只好去了新乡。

赵振业自去新乡上初中后10多年里,和祖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同类推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美誉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之后,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主持处理了影响深远的天津教案,并且力主整肃朝政,选拔新型官员,倡导洋务运动。黑尔博士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本书是《千古数风流丛书》之一,记述了唐代十八学士的生平事迹和替补队员陈孝孙。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活泼,并配插图,为广大读者了解古代英雄人物提供参考。玄武门之变以后,高祖被迫禅位,李世民终于登上天子之位,他立刻重新组建朝廷,用自己的心腹取代高祖近臣,十八学士也全都受到重用,成为李世民所依赖的朝中重臣。勿庸讳言,十八学士的确是当时杰出人才,李世民慧眼独具,将他们吸收到自己的周围。他在政变成功以后,将十八学士全部吸纳到朝中,与他们一起讨论天下政事,为太宗朝政治的清明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以与儿子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成就非凡的一生。从十岁辍学的贫困杂货店主之子到早期美国精神领袖,作者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成功地成为集作家、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的。此外,该书还是了解美国早期历史和清教徒精神的理想之窗。
热门推荐
  • 追寻缘

    追寻缘

    第一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二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三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N次:“简六水!你要逃到什么时候?”“逃到你不抓我的时候。”“好,我不抓你。”
  • 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婚之宠妻无度

    二婚之宠妻无度

    我怀孕期间,老公出轨,小三上门挑衅,把我打滑胎,我老公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我的血流了一地……
  •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上)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上)

    刚参加完女子太极剑比赛并获得冠军的少女风明,在参观博物馆的画展时,居然借着一幅名为《隋唐十杰》的古画,穿越时空来到隋朝末年。隋唐乱世,群雄并起,逐鹿天下,风明便开始了在乱世的惊涛骇浪中辗转求活的传奇经历。风明先是邂逅了秦琼,秦琼对明日久生情,但明却一直将其视为大哥,并未发现他的深情。而后机缘巧合,明来到太原,与一代帝王李世民两情相悦,但现代女子又岂能容忍自己的男人三妻四妾、后宫佳丽无数?李世民再喜爱明,能给她的也只是财富与宠爱,而不能给她唯一。明想趁夜逃走,却被李世民抓住。世民答应只放明一次,若再次相逢,他便永不放手了,而后忍痛放明离去。明在误打误撞之下来到江都,却又纠缠在宇文成都与隋炀帝之中。明在隋宫中步步惊心、如履薄冰,期间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与死去多年的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惊人的相似,而她似乎与隋室有着莫大的关联。江都兵变,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而宇文成都利用手腕想强娶明为妻,明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跳河逃离这迷一样的皇宫。至此,仅传两代,存国三十八年的大隋王朝,就这样结束了,而明也踏上了新的旅程,继续游历隋唐……
  • 黄大仙儿

    黄大仙儿

    东北的黄大仙儿也就是黄皮子成精,一部讲述东北出马仙的恐怖故事,原汁原味的东北故事。最接地气的东北灵异故事。
  • 流年仙缘

    流年仙缘

    那一世流年,那一段仙缘。那一念枯寂,那一剑断天。
  • 江湖踏剑饮

    江湖踏剑饮

    这个天下没有天子,没有朝廷,没有官兵,只有江湖,天下即江湖,江湖即天下。门派林立,群雄于世,只有一个天下第一,也只爱一个人!
  • A Defence of Free-Thinking in Mathematics

    A Defence of Free-Thinking in Mathema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朝两忘烟水里

    他朝两忘烟水里

    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一段江山与情爱的挣扎。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女主娇媚无双又聪慧善谋。男主清贵风雅又深谙权谋。十三岁,宫宴上一曲《碧月流华》,她艳惊四座,名扬天下。十五岁,她被迫远嫁和亲,步入一桩充满权力与利益的虚假婚姻。从此,她放下凤首箜篌,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之中。她以为自己步步为营、胜券在握,却原来每个人都比她棋高一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让我一见倾心

    你让我一见倾心

    唐辰,以前从来都是与作业相伴,不爱说话,所以也没几个和他关系好的人,凭借着一张颠倒众生的脸,让学校无数少女对他倾心。这些年本来一直都是高冷的校草人设,却在遇到她之后,便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