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6700000008

第8章 正己篇第五 自身正就能抵御所有的恶

原典 5—1

《性理书》云:“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译文

《性理书》说:“看到别人的善行就找找自己的善行,看到别人的恶行就反思自己的恶行。这样做才对自己有益。”

原典 5—2

《景行录》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译文

《景行录》说:“不尊重自己的人会自取其辱,不知道畏惧的人会招致灾祸;不骄傲自满的人会得到益处,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见闻广博。”

原典 5—3

子曰:“君子不重[1]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注释

[1]重:庄重、自持。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要以忠信为本。”

原典 5—4

《景行录》云:“大丈夫当容人,无为人所容。资禀[1]要刚,刚则有立。”

注释

[1]资禀:天资,禀赋。

译文

《景行录》说:“大丈夫应当包容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包容。天资禀赋要刚毅,刚毅就能在世上立足。”

原典 5—5

苏氏[1]曰:“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注释

[1]苏武,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劝降,未果,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译文

苏武说:“不要拿自己能够做到的来责备别人做不到的,不要拿自己擅长的来苛责别人不擅长的。”

原典 5—6

太公曰:“勿以己贵而贱人,勿以己高而卑人;勿恃智以愚人,勿恃勇而轻敌。”

译文

姜太公说:“不要把自己看得很尊贵而把别人看得很低贱,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尚而把别人看得很卑微;不要自恃才智过人而愚弄别人,不要倚仗自己勇猛而轻视敌人。”

原典 5—7

鲁共公[1]曰:“以德胜人则强,以财胜人则凶[2],以力胜人则亡。”

注释

[1]鲁共公:战国诸侯国鲁国第三十任君主。

[2]凶:不幸的,不吉祥的。

译文

鲁共公说:“凭借品德胜过他人就会强大,凭借钱财胜过他人会招致不幸,凭借气力胜过他人会导致灭亡。”

原典 5—8

荀子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译文

荀子说:“善意地引导别人是教诲,善意地响应别人是和顺;怀着不善去引导别人是谄媚,怀着不善去附和别人是阿谀。”

原典 5—9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译文

孟子说:“仗恃武力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从内心里服气。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别人才会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

原典 5—10

太公曰:“见人善事,必须记之。见人恶[1]事,即须掩之。”

注释

[1]恶事:坏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译文

姜太公说:“看到别人的好事,就记下来。看到别人的坏事,就替他掩饰。”

原典 5—11

马援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

译文

马援说:“听到别人的过错,要像听见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嘴巴不可以说。”

原典 5—12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

孟子说:“宣扬别人的不好,后患来了该怎么办呢?”

原典 5—13

康节邵先生曰:“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行。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译文

邵康节先生说:“听到别人的毁谤不生气,听到别人的赞誉不欣喜,听到谈论他人的恶行不附和,听到谈论别人的善行就靠过去应和,并跟着高兴。所以诗中说:‘乐于见到好人,乐于听到好事,乐于说好话,乐于做好事。听到别人的恶行,如芒刺在背。听到别人的善行,就好像佩戴了香草一样。’”

原典 5—14

心无妄[1]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取。

注释

[1]妄:胡乱之意。

译文

心里不要胡思乱想,双脚不要到处乱走,人不要胡乱地交往,东西不要乱拿。

原典 5—15

《近思录》云:“迁善[1]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烈。”

注释

[1]迁善:去恶为善,改过向善。

译文

《近思录》说:“去恶为善应当像风一样迅速,改正过错应当像打雷一样迅猛。”

原典 5—16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译文

知道过错一定要改正,不可荒废掉已有的技能。

原典 5—17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误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原典 5—1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的人,我选取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原典 5—19

《景行录》云:“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1],可以免忧辱[2]。”

注释

[1]悔吝:灾祸。

[2]忧辱:忧痛耻辱。

译文

《景行录》说:“寡言少语地去选择朋友,可以免去灾祸,可以免去忧痛耻辱。”

原典 5—20

太公曰:“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译文

姜太公说:“勤奋是无价宝,谨慎是护身符。”

原典 5—21

《景行录》云:“寡言则省谤,寡欲则保身。”

译文

《景行录》说:“寡言少语就可以减少恶意的攻击,清心寡欲就可以保全自己。”

原典 5—22

《景行录》云:“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译文

《景行录》说:“保全性命的人清心寡欲,明哲保身的人回避名声。”

原典 5—23

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杀其后。

译文

追逐名声的,会伤害自身性命;钱财太多的人,会伤害子孙后代。

原典 5—24

老子曰:“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译文

老子说:“欲望太多会损伤精神,钱财太多会连累身体。”

原典 5—25

胡文定公[1]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注释

[1]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经学家。卒谥文定。撰《春秋传》三十卷。

译文

胡文定先生说:“人应当是世间的一切滋味,稀薄、清淡才好,不要有富贵的样子。”

原典 5—26

利不苟贪终祸少,事能常忍得身安。频浴身安频欲病,学道无忧学道难。

译文

不轻率地贪图好处,终归祸事会少,凡事时时能忍,身体就会安定。经常洗浴,身体就安康,欲望太多,就容易生病。学道没有忧虑,但学习起来却很难。

原典 5—27

太公曰:“贪心害己,利口损身。”

译文

姜太公说:“贪心害的是自己,贪口福则伤身体。”

原典 5—28

《景行录》云:“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戮身之本。”

译文

《景行录》说:“音乐与美色是败坏德行的东西。苦思与忧虑,是伤害身体的根本。”

原典 5—29

荀子曰:“无用之辨,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译文

荀子说:“没用的辨别,无关紧要的调查,抛弃掉不用去管。而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妇之间的区别,则应当天天琢磨锲而不舍。”

原典 5—30

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喜欢的人或事,一定要去考察一下(再决定你是否也喜欢);大家都厌恶的人或事,一定要考察一下(再决定你是否也厌恶)。”

原典 5—31

太甲[1]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注释

[1]太甲商王,成汤嫡长孙。

译文

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原典 5—32

《景行录》云:“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气象。”

译文

《景行录》说:“听到有益之言就感激下拜,被告知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这样的人身上有圣贤的气概。”

原典 5—33

节孝徐先生[1]曰:“诸君欲为君子,而[2]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诸君何不为君子?”

注释

[1]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赐谥节孝处士。

[2]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译文

徐节孝先生说:“你们想做君子,如果要付出自己的辛劳,破费自己的钱财,这样而不去做君子,还可以理解;不用付出自己的精力,不必破费自己的钱财,你们为何不做君子呢?乡里的人鄙夷你,父母讨厌你,这样而不去做君子,还可以理解;父母寄希望于你,乡里的人以你为荣,你们为何不做君子呢?”

原典 5—34

《大学》云:“富润[1]屋,德润身。”

注释

[1]润:修饰,使有光彩。

译文

《大学》说:“财富让居室生辉,道德使自身修养提高。”

原典 5—35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译文

宁可因正直而使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搞歪门邪道,而使自己得到过多利益。

原典 5—36

德胜财为君子,财胜德为小人。

译文

拥有德行超过钱财的是君子,拥有钱财超过德行的是小人。

原典 5—37

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文

孔子说:“良药虽苦,却对疾病有益;忠言虽不中听,却对行为有益。”

原典 5—38

作福[1]不如避罪,避祸不如省非。

注释

[1]作福:指做善事来获取福气。

译文

行善求福不如避免获罪,躲避祸患不如少惹是生非。

原典 5—39

万事从宽,其福自厚,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译文

对待万事都以宽容待之,那么福气自然就厚了,只有历经坎坷、经受磨炼的人才能成为真有本事的人,贪图安逸的人不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

原典 5—40

子贡曰:“君子有三恕[1]。有君不能事,有人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为士者明于此三恕,则可端身[2]矣。”

注释

[1]恕:儒家的伦礼范畴之一,即推己及人。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端身:正身,使行为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恕:不能侍奉国君,却要役使臣子,这不是恕;不能孝敬父母,却要求儿子孝顺,这也不是恕;不能尊敬兄长,却要求弟弟顺从,这也不是恕。读书人能明了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就可以算得上行为端正了。”

原典 5—41

老子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

老子说:“眼里只看到自己的人不贤明,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明,喜欢夸耀自己的人建立不了功勋,自傲自满的人不能长久。”

原典 5—42

刘会曰:“积谷帛者,不忧饥寒;积道德者,不畏邪凶。”

译文

刘会说:“积蓄粮食布帛的人,不担心饥寒;积累道德的人,不畏惧邪恶凶险。”

原典 5—43

太公曰:“欲量他人,先须自量。伤人之语,还是自伤。含血喷人,先污自口。”

译文

姜太公说:“想要考量他人,首先必须衡量自身。伤人的话,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血口喷人,首先弄脏的是自己的嘴。”

原典 5—44

老子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澄心清净,可以安神。谗口多言,自亡其身。”

译文

老子说:“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不善于讲话,真正聪明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内心澄澈清净,可以让精神安宁。老是说别人坏话,就会毁灭自身。”

原典 5—45

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1]不市,士君子[2]不为贫穷怠乎道体。”

注释

[1]折阅:减低售价,这里指亏损。阅:卖。

[2]士君子:旧指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译文

荀子说:“好的农民不因为水涝干旱而不耕作,好的商人不因为折扣亏损而不做生意,士人君子不因为贫穷而懈怠了道德修养。”

原典 5—46

孟子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译文

孟子说:“那种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人,人人都看轻他,就因为他护养了小的方面而失去了大的部分(指德行)。”

原典 5—47

凡戏无益,惟勤有功。

译文

所有的嬉戏玩耍都没有益处,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成就。

原典 5—48

太公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译文

姜太公说:“瓜田地里不系鞋带,李树底下不整理帽子。”

原典 5—49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

孟子说:“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的才智够不够;以礼待人却没有回应,就要反省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原典 5—50

《景行录》云:“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忍。”

译文

《景行录》说:“骄傲自满的人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危害别人的人表面上看很隐忍。”

原典 5—51

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忿非善莫举,事非是莫说。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

译文

不贤之人不要结交,不义之财不要拿,不是出于善意的忿怒不要发作,不是正确的事情不要说。谨慎就没有忧虑,隐忍就不会受辱,内心清静就会安宁,生活节俭就会富足。

原典 5—52

《礼》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

《曲礼》说:“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自满,享乐不可以达到极点。”

原典 5—53

《景行录》云:“心可逸,形不可不劳;道可乐,身不可不忧。形不劳,则志惰易蔽;身不忧,则荒淫不定。故逸生于劳而有常,乐生于忧而无厌。逸乐者,忧劳其可忘乎?”

译文

《景行录》说:“心境可以追求安逸,但身体不可以不劳作;做人之道可以追求快乐,但不能不忧虑身体。不事劳作,就心志怠惰,易受蒙蔽;不忧虑身体,就会荒淫无定。所以安逸生于勤劳而常休止,快乐生于忧虑而无满足之时。安逸快乐的时候,难道可以忘掉忧虑、劳作吗?”

原典 5—54

心无谄曲[1],与霹雳[2]同居。

注释

[1]谄曲:曲意逢迎。

[2]霹雳:响雷,震雷。

译文

心里没有刻意谄媚他人的心思,就可以同响雷生活在一起(指不亏心)。

原典 5—55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庶几[1]君子。

注释

[1]庶几:差不多,近似。

译文

耳朵不听他人的过错,眼睛不看他人的短处,嘴巴不说他人的过失,差不多就是君子了。

原典 5—56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译文

门内有君子,门外就会有君子到来。门内有小人,门外就会有小人到来。

原典 5—57

太公曰:“一行有失,百行俱倾。”

译文

姜太公说:“一个行为有过失,全部品行都会崩塌。”

原典 5—58

《素书》云:“短莫短于苟得,孤莫孤于自恃。”

译文

《素书》说:“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东西,你能拥有的时间最短,自负的人最孤独。”

原典 5—59

老子曰:“鉴[1]明者,尘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岂能胶?”

注释

[1]鉴:镜子。

译文

老子说:“镜子明亮,尘埃就不能使其污浊;神志清明的人,嗜好和欲望又怎能粘住他呢?”

原典 5—60

《书》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译文

《尚书》上说:“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

原典 5—61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而不骄傲自满,小人骄傲自满,内心却不坦荡。”

原典 5—62

荀子曰:“聪明圣智,不以穷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译文

荀子说:“聪明才智,不能用来使人困窘;刚毅勇敢,不能用来伤害他人。不知道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即使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虚,这样才能成就德行。”

原典 5—63

蔡伯皆[1]曰:“喜怒在心,言出于口,不可不慎也。”

注释

[1]即蔡伯喈,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译文

蔡伯喈说:“喜怒在内心,言语从口而出,不能不慎重。”

原典 5—64

《颜氏家训》[1]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若有缺害,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注释

[1]北齐文学家颜之推(531—590)所著,共有七卷二十类,是隋之前教子学的集大成著作。

译文

《颜氏家训》上说:“借别人的图书,都要爱护,如果有缺失损坏,就替他修补,这也是知识分子的各种德行之一呀。”

原典 5—65

紫虚元君戒谕心文:“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慢怠,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心莫恣贪嗔,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敬尊长,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自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儆于平生,可叹可儆而可畏。上临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可继,暗有鬼神相随。惟志可守,心不可欺。戒之!戒之!”

译文

紫虚元君戒谕内心的铭文:“福气生于清心俭朴,道德生于卑躬退让。道行生于安宁快乐,命运生于和气顺畅。祸患生于欲望太多,灾祸生于贪心过甚。过失生于轻侮怠慢,罪恶生于为人不仁。要戒眼不看他人的过失,戒口不议他人的短处,戒心不恣肆贪婪,戒身不跟随恶徒。无益的话不要妄说,没牵涉到自己的事情不要妄为。沉默沉默再沉默,无限神仙从此而来;宽恕宽恕再宽恕,千灾万祸一齐消除。忍耐忍耐再忍耐,债主冤家从此消失无踪;算了算了算了吧,纵拥盖世功名也是身不由己不得自由。尊奉君王,孝敬父母,敬重长辈,恭奉有德行之人,甄别贤人愚者,饶恕无见识之人。财物自然招致的不要拒绝,财物已经失去的不要去追回。还未亲身遇上的事不要去企望,事情已经过去的就不要去想它。看似聪明的人反而大多蒙昧无知,精于算计的人反而失去很多好处。损害他人终究自身会有过失,倚仗权势祸患就会跟随而至。要在内心戒备,要守住自己的心志。因为行为失节而家庭破败,由于不廉洁而丧失职位。劝君自警,对于平生要有所惧有所惊有所畏。天上有天神关照,地上有地神明察。明处有王法监督,暗中有鬼神监视。只有正道可守,不可自欺内心。警惕啊,警惕啊!”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奇思妙想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奇思妙想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齐天大圣传(全集)

    齐天大圣传(全集)

    这次让我们看一个摆脱了紧箍咒、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孙悟空!《西游记》的另类演绎,揭开“西游世界”的终极秘密!谁安排了大闹天宫?谁操纵了唐僧西游?五百年重压藏猫腻,八十一难是作秀。当孙悟空恍悟一切,齐天大圣的故事才真正开始,看那只大名鼎鼎的猴子,如何弃取经、斗如来,打破枷锁!读《齐天大圣传》,你会彻悟西游,一切存疑都会变得顺理成章。小到每一个配角的来龙去脉,大到明里暗里的高层博弈与交锋;从幽冥黄泉到凌霄宝殿的一砖一瓦,从城隍小鬼到天兵佛陀的一喜一怒;在这个紧贴西游脉络的中华上古神话体系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神仙妖怪故事,还有对禅语、道经与天理的聚合与思辨,更有对生命、天地、宇宙等终极问题的叩问!
  •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的谈话与他的作品一样深邃智慧,历久不衰。美洲西语文学的最重要开创者、现代文学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 炮灰女的完美逆袭

    炮灰女的完美逆袭

    自从喜欢他,叶依依的人生就发生了变化,从富家小姐变成了落魄姑娘。这还不算,最终自己居然还是死在了柳嫣的手里。死过一次才发现,原来自己居然是一本书里的女配!如果有重活一次的机会,她绝对不要这么憋屈了。当重生到来,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七岁小女孩。这一世,她一定要比柳嫣先找到他!
  • 男神调研日志

    男神调研日志

    江丘考上了帝国军校却没钱交学费,所以在学校门口卖烤鱿鱼串为生,然后他遇到了他的男神。令他没想到的是,男神买了他二十串烤鱿鱼串,竟然还顺便承包了他的学费!于是,小痴汉和男神开始了啼笑皆非的“同居”生活……星历3028年,江丘遇到了他的男神。他觉得,男神跟他说的第一句话足够他回味五百年。尽管平淡,尽管疏离,却像是把他从一场浑浑噩噩的梦中唤醒了,整个世界只剩下这低沉悦耳的一句话,如同微凉的山风拂过脸颊,又如同凌厉的箭矢穿过心脏。他透过袅袅烟雾看着男神。
  • 绝世帝宠:殿下名曰妻管严

    绝世帝宠:殿下名曰妻管严

    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前一世败在了爱情上,被最爱的人逼下悬崖,一夕穿越,却成为了废材小姐……不过,谁说的废材小姐不能修炼?!绝世天赋,超强反应速度,手段狠厉果断!让你们官府后悔莫及!让你们在姐面前嘚瑟?姐看你们嘚瑟地起来吗?!刁钻小妾被休弃,白莲姐妹脸丢光,恶毒大哥变废材,狠心老爹断官路!姐就是要你们看着姐风光你们几个残花败柳!怎么的!?却不曾想……居然被一个不仅没脸还没皮的男人勾跑了自己的小心肝……可恨的是……自己居然没有任何资格和条件去反驳拒绝!!成亲就算了……不久连娃都有了是什么神仙操作!?
  • 第二十五孝图

    第二十五孝图

    一对青色的裤管在赵长江面前的风里晃晃荡荡,裤子是穿了多年的裤子,受力最多处的纱缝已经磨得难分经纬;不是裤管做得太大,而是父亲的脚腿明显枯瘦了许多,该被年龄吸去的脂肪和肌肉都被吸走了,所以,脚腿就像枯枝一样把裤管反衬得多余了不少。父亲坐在赵长江和哥哥自制的竹轿上被一步一步地抬高。每抬高一步,一股凉风就在赵长江的汗珠上抖动一下,抚摸一下,夹在竹轿中间的木椅子也就和竹竿磨蹭出一声互不相让的怪叫,那怪叫像被卡住喉咙的鸭子做出的挣扎。这声音虽不好听,但能让父亲一步一步地升高。
  • 侠客奇缘

    侠客奇缘

    落难少年流落于山中,风雪夜被救起,加入俗世江湖门派从此走进了“江湖”。目睹了江湖门派间的斗争,也因祸得福逐渐成长起来,得到了门派中大能的重视,在门派高层辛勤的培养下少年屡次大显身手。在江湖上名声大噪,成为了江湖人茶余饭后的交谈的焦点,他开始踏上了独步江湖之路。在江湖上掀起了腥风血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回归故乡,走上了一条前途大道……
  •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尽可能全地收入了允和老师关于昆曲的散文、论文、讲话稿和书信,及一小部分《昆曲日记》。全书分三部分,各部分基本按写作年月编排,以求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允和老师与昆曲的渊源、情感,曲事活动及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