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400000005

第5章 山林管理员:山林中的小路

南江的水流啊流,就这么流到了1970年。

1970年,中国最大的事情就是人造卫星上了天,这一天是4月24日,全中国的人都仰望了脖子朝天看,这一定是比中秋节看月还要多。笔者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大家都抬头看夜空,后来终于看到一个飞行器在缓缓地移动,大家确认,这就是人造卫星。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卫星叫什么,只知道它会播放《东方红》的乐曲,因为这也是我们亲耳听到的,但那东方红到底是天上传下来的,还是收音机里播出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长大后看到过回收下来的人造卫星展览,颇有点小小的失望,看上去不过是比大冰箱大不了多少的一个铁盒子嘛。

我们还是从天上回到地上吧。

横店公社任湖田大队有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黄栅庄、下湖田、任湖田和下彦,一共有350户人家。村前是山坡,村后就是南江。刚刚去治了南江,接下去又有山坡上的活儿在等着王智保了,这就是山林管理员的活儿。

原来大队里有一位50开外的山林管理员,不高不矮,身子骨硬朗,管理员大伯手中的砍刀轻轻一用力就能将碗口粗的小树砍下来,一般小伙子不敢与他比试。但这位管理员脚腿不太灵便,先前还好,看不出与常人走路有什么两样,仔细看好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过迈起步来还算有劲,他每天要沿着江堤走四里路,然后转到村前山坡再走上四里路,接着再转回去一趟,除了要锄去堤坝上的杂草外,主要是要留意有没有人上山砍柴或下河滩偷伐水竹。

水竹是南江河滩里野生的一种植物,比山上的竹子要细一些,砍下劈开分成一条条蔑丝可用来编织篮子之类的,虽说是野生但长在南江河滩上只能算是集体的。在笔者跟王智保回老家的时候,我们站在河滩上,王智保还专门提到了水竹,好在笔者也在农村里生活过,小时候家里也用过竹篮,所以也知道这水竹的特性。

这个老管理员蛮负责任,多次受到大队与公社的表彰。他见到有些孩子很严肃,小调皮们也怕他。村里人说他原先是土改时的骨干,见过世面出过大力,在土改斗争中被坏人打伤了右腿没有及时医治,才落下了陈伤,每到刮风下雨,那腿关节就痛得要命,那几年愈发地不好,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歇,没办法,老病缠身便显英雄气短啊。大队早在考虑派人接他的班,却一直找不到适当的人。不久从水库工地上回来又当过副连长的王智保就成了不二人选,因为这也需要根红苗壮、大公无私才行啊,稍有一点私心的,利用工作之便砍些柴草拿回家去那似乎最自然不过了。

而在王智保的记忆中,他跟这个管理员大伯也是很有缘份的。小时候王智保有一次在山林里玩累了,这时又饿得肚子咕咕叫,大伯见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鸡蛋递给他,一开始小智保还不敢接,大伯却将蛋壳剥了,让智保先咬上一口,咬上一口后,小智保便显狼吞虎咽状了,这时大伯又告戒他说,慢一点别噎着……当时智保感到了一阵温暖,觉得大伯看自己的眼光,跟爷爷看自己的眼光是一样的,那目光中充满了关爱和心疼。有一次管理员抓住了一个偷砍柴禾的人,可那人竟诬陷大伯是公报私仇,是故意栽赃打击,一时间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正当大伯因没有旁证而尴尬时,王智保站了出来,他说我看到你上山时带着扁担绳索的。那家伙想不到这么点小孩子也会站出来揭发他,于是神色惊慌,只得败下阵来……这是一个鸡蛋的功效,还是小智保天生就爱打抱不平?大概是兼而有之吧。从此之后,那管理员大伯对小智保是愈发地中意了。而且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是这个老管理员推荐王智保做自己的接班人,那一年智保只有19岁。

老实说山林管理员是个责任心很重的闲职,换句话说也是个好差事,因为你不用雨打日晒在田里干活,而每天却能拿十个满工分的。一般这样的美差,是由村里德高望重者来做的,而当老管理员推荐了王智保之后,大队也很快同意了,因为智保在南江水库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大队里也正要培养这样的年轻人呢。

之所以看中王智保,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看重智保的为人,当然还跟他父亲在省城工作有关,因为父亲是拿工资的,所以他们觉得像智保这样家庭出来的人,是不会把好东西往家里拿的,也不太会去争一些芝麻绿豆般的蝇头小利,当时在村里夫妻两个都是壮劳力的话,一年下来也只有一两百块钱好分,而父亲当时一年的工资也已经有五六百块了,这样的经济条件叫人放心,大家认为王智保是不屑于偷点小柴回去的。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王智保担任山林管理员之后,那就是闲职不闲,不仅要像老管理员那样每天巡路巡堤,还搞出了不少的新花样。当时智保的装束是腰上一根皮带,皮带上插一把刀,肩膀上再背一把锄头,时刻提高革命警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十分积极的,因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一切正常的行为便也带上了阶级斗争的因素,比如有人往镇上去卖个鸡蛋,或者村里来了个鸡毛换糖的人,有时也被当作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当时大队里也有广播室,王智保就是那里的常客,他也时常去播送“新动向”的,这一点他跟老管理员就有所不同。

当时村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见智保当上了山林管理员,就开始来拉近乎,就会拍拍他的肩,讨好地说,兄弟以后多多关照呵。还好,智保没有抽烟的习惯,要是抽烟的话,对方老早把一根烟递过来了。这个壮汉还有个特点,他喜欢在大伙儿面前比试气力,比如看谁能把车轱轳一只手举起来,这本来也无可厚非的,因为谁能举起来,谁便能赢得姑娘和小嫂儿的青睐的。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人总得找一些乐子以得到自我释放和满足。

有一天,这个壮汉拿着砍刀和绳索往山上走,被王智保一眼瞧见了,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他可能会说假话骗骗你,毕竟是大队里也是约法三章不准砍伐。但他不,他竟直截了当地对智保说了,我家里没柴烧了,你总不能让我吃生米吧?这一上来就将了智保一军。智保说那你与大队领导去说吧,他们如果同意,你就上山砍好了;他们如果不同意,那我这里是不能放行的。

其实当时村里的规定是,有个山坡的矮灌丛是允许砍的,但那人偏嫌麻烦,一定要上山去砍那些好的柴火,这王智保当然不会放行的了,虽然这个人的力气很大,但智保已经当过副连长了,脾气也是很犟的,智保说要拉他到大队部去,壮汉自然是不愿去的,于是他便在骂骂咧咧中打道回府了。不过智保心里明白,他是不会这么甘心的。

第二天智保又埋伏在暗处,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偷偷上山,这样盯了有二个时辰,不见他的影子,于是也就放心了。谁知当智保一回家吃晚饭,便有一个小兄弟来密报,说又看到那壮汉挑了担柴向家里走去了,还说有人看到他是天蒙蒙亮就上的山……这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王智保一听马上放下饭碗,直奔那壮汉家而去,果然有一大担柴禾还没有松开绳子呢,且里面不少是碗口粗的树干,这是在禁砍之列的。这个时候的王智保只有一个人了,在与壮汉一番理论之后,他便不顾三七二十一,把这担柴禾一口气挑到了大队部。结果可想而知,不光是这担柴禾被没收了,这个壮汉还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后来智保在路上好几次碰见他,他总会别过脸去不理人,这也难怪,他一定是在怪智保怎么那样绝情呢?后来一直到智保担任大队民兵连的连长,这壮汉也成了民兵连的一员时,俩人才恢复了关系的正常化。

由此事便可看出王智保当年的不近“人情常理”,他不仅对壮汉这样,就是对年长者也是铁面无私,这就是王智保的特点吧。

当时也有人对河滩里的水竹垂涎三尺的。村里有个大爷,编竹篮子的手艺不错。有一天,智保见水竹丛中好像有闪动的身影,下去一看,是这位大爷的一个侄子,原来他家里想到供销社去买几只篮子,大爷说这种钱好省的,你们去劈几杆水竹,我给偷偷编几只不就得了,那时大家手头确实拮据,能省些小钱都是千方百计。

于是智保只好找到大爷然后苦口婆心地说,我怎么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水竹是集体的,如果村民们都来自砍自编,岂不乱开一锅粥了,大队还要我这个山林管理员作甚?见大爷不说话了,智保马上又拿出软的一面,他对大爷说,对了,我家里有一个空着的竹篮你们拿去用好了,大爷说这怎么好意思呢?其实智保后来也知道,没篮用想伐几个竹编是借口,编好后拿去换钱才是真的,但正因为王智保的铁面无私,让那些有贼心没贼胆的人也没了这贼心。社员们都闻知,这个年纪不大的王智保好比是一座铁墙头,你怎么翻都是翻不过去的。当然也有人在背后嘀咕的,这个智保怎么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有的人就说了,智保如果老是这样,那一定会吃亏的。再说了,就是在大队干部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啊,有人看中王智保,有人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不是说凡有人群的地方,皆有左中右吗,即使不叫左中右,但中国人不是喜欢拉帮结伙搞小圈子小团体吗,不一定是搞阴谋诡计,有时搞阳谋,也是需要一个好汉三个帮的……

王智保对于一些闲言碎语完全是不管不顾的,他要关心的事情多着呢。

看管山林毕竟是个闲职,一有时间空下来,王智保便喜欢看书看报,虽然那时能看的东西很少,但智保还是喜欢看书读报的,父亲让他订的杭州日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他也的确从报纸上上知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下知鸡毛蒜皮,至少,他是一个紧跟形势和潮流的人呢。

当然,王智保也是个喜欢看小说的人,在他的印象中,那些读过的长篇小说就有《红日》、《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欧阳海之歌》等,这有的是文革前的名著,有的是文革时期产生的小说,但不管怎样,那些青春洋溢热情澎湃的文字,时常引得王智保也是夜不能寐。他时常也有着写作的冲动,但当时苦于没有良师指点,有时写着写着就变成了顺口溜或快板书一样的东西。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王智保仿佛成了一个文青,他喜欢做点读书笔记,也习惯了记点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还保持着。他在自己的回忆文字中曾经这样说过——

我是个喜欢文艺的人,自然风光总能使我激情喷涌、浮想联翩。山村里春天的雾、夏天的雨、秋天的红枫、冬天的白雪都引起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的歌唱;翠绿的竹林,跳跃的松鼠、鸣叫的小鸟、飞溅的浪花总让我抑制不住要说点什么写点什么……我眼前仿佛要开一幅幅跌岩起伏、波澜壮阔的斗争画面,耳畔响起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情景,面面红旗风中舞动,国际歌声悲壮响起。这时我会感觉到沸腾的血液在血管里湍急地奔涌,心底会涌上一声巨大的呐喊,整个人又会陷入沉思,思绪的风筝飘得很远很远……

王智保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在他后来自印的《文淡如菊》一集子中,就收录了他写于七十年代初中期的几首诗歌。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诗当然很是稚嫩,但在那个特殊时期,能写成这水平,已经实属不易了。一开始王智保的发表园地那就是大队的宣传栏里,当时公社里有一位从县里下来的文化人,他看到了王智保的诗之后很是喜欢,便推荐给当时的《东阳文艺》编辑部,想不到这诗很快就刊登出来了。这一下子王智保又有了文名,以前他做排长、副连队以及山林管理员,那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让大队里的人想不到的是,这老兄竟还那么内秀,那么时尚——是的,那个年代写诗也是一种时尚,虽然不说时尚这个词,大家也都说王智保是个人材。

现在我们抄录一首王智保当年的诗歌,便可看出他风华正茂的才情——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

农业战线是翻滚的大海,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

农田是我战斗的岗位,

一副重担挑在双肩。

选种子,捕害虫,

尖锐的眼睛如闪电,

我把火热的心情凝在双手,

把一片忠诚熔化在稻海棉田。

一张银锄引来了金波银浪,

一枝彩笔描画着家乡的春天。

我像海燕翱翔祖国的蓝天,

迎着朝霞栉风沐雨奋勇向前!

(原载1973年《东阳文艺》)

今天无论我们从朗诵的角度还是从诗的形象和意境来看这首诗,那还都是比较到位的,因为海燕这一意向,本应是出现在大海和暴风雨之中的,那正如高尔基的那同名名篇,可是王智保却将之引入农业生产,这是一个的很大胆的尝试,当然也是一种危险,可是王智保却用两个比喻——“农业战线是翻滚的大海/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比喻的问题。后面“一张银锄引来了金波银浪/一枝彩笔描画着家乡的春天。”又很自然地收住了尾。

《我是浪尖上翱翔的海燕》一诗,是笔者看到的迄今为止王智保最好的诗歌,这其中有没有经过高手的修改我不得而知,但这也的确能说明,王智保还是颇有诗才的。虽然跟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如果在那个时候,王智保看到的诗是普希金或弗罗斯特的,读到的小说是契诃夫或海明威的,那他说不定就走上另一条路了。

是啊,另一条路。一条未走的路,谁知道呢,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经这样写道——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道路就是山林中的小路吗,它又将通向哪里呢?

是啊,正当王智保在山林管理员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自得其乐时,又一条道路出现在他的眼前。

[火头军师]

火头或伙头,又能称之为军师的,可见掌控这厨灶的重要性,且不说女人们所说的要管好男人的心先管好男人的胃;同样的,恋爱时如果一个男人给女人以可口的美食,那一定是能博得芳心的。因此王智保之火头军师之经历,不仅是吃饱了自己的肚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各人的口味而对人心民情有了更为切身的了解。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雅记清词写流韵

    雅记清词写流韵

    本书收选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和学人的作品,他们像是一个个的“导游”,带领好奇的我们四处领略风情,用新鲜的笔触写下了这些见闻。透过这些真诚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四十年代,到钱江看潮,到湖畔夜饮,和多位学者一起追忆大师。这些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役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8:米南德喜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8:米南德喜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谢文锦(1894-1927),浙江永嘉人。1919年任职于上海《新青年》杂志社。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冬回国,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翻译、中共中央秘书。1924年12月创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1926年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7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4月10日被捕、牺牲。
热门推荐
  • 沧之物语

    沧之物语

    《沧》系列是一部大型的玄幻史诗,不管你是文艺青年,热血男儿,纯情少女;又或者是喜欢历史、喜欢神话、喜欢人生故事、喜欢小清新,喜欢看爽文,喜欢看烧脑文,喜欢看爱情,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快乐。因为《沧》虽然是一个系列,但是每一部的作品所处时代、所处人物(主角或者配角啊)和背景也不同,你将会看到每一个人的故事,每一个人的信念与人生。(因为有个重名的所以暂时叫做《沧之物语》吧。)
  • 格桑花开

    格桑花开

    苏依的母亲,过世不到一个月时间,父亲就另娶他人。她孤僻,她极端,她甚至有些疯狂。然而,在一次商业宴会上,她遇到了洛斌,一个放荡不羁却又温柔如水的男子。这一次的邂逅,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而当他们相爱,要在一起的时候,命运之轮又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境遇?
  • 宁负流年不负卿

    宁负流年不负卿

    大衍之数四十有九,这里是上苍给芸芸众生留下最后一处慈悲的地方——慈悲客栈。许一诺守在这里,倾听每一个客人或甜蜜、或忧伤的故事。当触动心弦的相思之情化成延续生命的灯油,她便可以帮助他们见到想见却不得相见的人。她慰藉了他人的内心,却无人排解她的寂寞。一场大火,夺去了她的记忆,也夺去了她对他的爱恋。她忘记了曾有那么一个人,一直陪在他身边,视她如生命。他说:“竭尽余生,我只想为你造一座城。城灭,我死。换你今生的勇气,值。”这是一场爱情的对赌,这是一场命运的游戏,这是一场人间的别离。原来,爱是永恒的慈悲。
  • 以之为梦

    以之为梦

    她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一段段奇遇……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呢?
  •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儿童文学成长励志书系:爸妈不是我的佣人》编者通过仔细甄别、全盘分析,由儿童生活的细节入手,根据儿童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全方位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考量,并有针对性地从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生长传记以及充满智慧的寓言中提取对儿童有指导意义的故事,能够帮助儿童认清个人的不足,主动地由内而外地进行自我完善。
  • 世族庶女

    世族庶女

    顾婉清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女,嫡母佛口蛇心,嘴甜心苦,手段阴狠毒辣,她差一点就被虐死在庵堂里。庶姐奸诈阴险,嫡妹骄横霸道,风刀霜剑,无处不在,她在这世家大族里过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好在她聪明睿智,懂得韬光养晦,尽力在复杂的家世里下求得最大的生存空间。嫡母算计她,她就算计回去,庶姐抢婚事,好吧,那样的人家我也不要,你要便拿去就是的。可是,再如何智机百出,聪慧过人,又怎么敌得过封建家长制的婚姻,她不得不代替嫡妹嫁给一个病弱的侯门世子冲喜。却不知,原来所嫁的那个人,却是为了得到她,费尽心机,那一切,不过是他设下的局。新婚之夜,盖头揭开那一瞬她怔住了,她的相公不是应该病得要死了么?怎么那双眼睛如此灿亮如星,就像雪山上的冰凌那般剔透晶莹。
  • The History of the Telephone

    The History of the Teleph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我叫霁言,一枚葬魂师(当然被坑的)。性别女,爱好美人。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身份在我有记忆以来一直是个孤儿,没人疼没人爱我是萝卜里的不甜的小白菜。我以为我这样碌碌无为,像普通人的生活会直到我死亡的那一天,可这一切都在一个夜黑风高夜的晚上改变了……
  • Station Island

    Station Island

    The title poem from this collection is set on an island that has been a site of pilgrimage in Ireland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 narrative sequence, it is an autobiographical quest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a poet's mind'. The long poem is preceded by a section of shorter lyrics and leads into a third group of poems in which the poet's voice is at one with the voice of the legendary mad King Sweeney. 'Surpasses even what one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from this magnificently gifted poet.' John Carey, Sunday Times
  • 魅惑男子店:恶鬼缠身

    魅惑男子店:恶鬼缠身

    当一个被尘封了百年的地域被惊动后,一切都变得那么恐怖与血腥。一批批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去那里,最后都命丧荒野,于是那邪恶的地方埋葬着一批批的尸体继续尘封于历史当中,直到时针划过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