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3400000005

第5章 公民自信(4)

18

能够化解这场危机的东西,是化肥。

是的,化肥!就是我们现在十分厌恶的绿色食品的杀手……我想,这事儿大家是被误导了,有关绿色食品的描绘:“干净,没污染……”当然这话并没有错,不过下面的解读,却把这个事情跟化肥联系了起来。

我想问大家的是:化肥真的不好吗?

学过化学的朋友都知道,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单位就是原子分子,对农作物有益的成分也不过就是氮磷钾等等等等,这些养分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有区别吗?如果有,你告诉我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很多人的立场就是:古时候的人怎么没听说这病那病的?什么脑血栓、这癌症那癌症的也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吧?好吧,如果你一定要问的话,老花就能给你信服的答案:“你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么?”听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吧?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7岁。你现在去问问你身边37岁以下的人,有几个得了绝症的?我不能说完全没有,可是显然那个比例十分的微小啊对不对?古时候各种癌症的问题不突出,那是因为还不等他得上癌症,就已经年纪轻轻地死掉了。换句话说,古时候的人,连得癌症的权利都没有。

化肥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之后,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大台阶。我本身就是农民,你知道我们现在每亩田用多少化肥吗?种田分底肥和追肥两种,底肥是种田的时候用,追肥是在玉米(不好意思俺是北方人,我们这里全是旱田玉米)开花季节,也就是行话的喇叭口期追施肥料,主要是补充氮肥。

追肥就不说了,光是底肥,1亩玉米地就要用近百斤复合化肥。所以我们的粮食亩产量可以达到将近2000斤(各地玉米产量不同啊,我们这里是低产区,达不到2000斤,俺不是专门研究农业的,所以别的地方也不知道)。

这些说完之后,你可能没啥直观印象。那么,老花给你举个对比的例子,在印度,每亩田用化肥30斤,他们的化肥用量还不到我们的1/3,所以,他们的亩产粮食量,也正好就不到我们的1/3。

这就是化肥的力量。

19

可以肯定的是,光有了化肥,还是不够的。除了化肥之外,我们能够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粮食产量不断地增加,种子培育工作者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化肥,同样的人工,选用不同的种子,产量有时候会差好几倍之多。

土地是不变的存量,种子却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在我们东北,最早的时候只有老式玉米,一般是白颜色的,玉米棒子很小,还没下霜呢,叶子根茎就早早地枯萎了,生产队的时候,早期基本上都是种的这种品种,亩产一两百斤都算高产了,这样的产量跟现在动辄上千斤的亩产量,是没办法相比的对不对?

前面列举了印度和中国的粮食产量问题,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问题?那就是,同样的土地,印度的年积温明显要好于我们,可是他们的产量只有我们的1/3。为什么啊?不就是缺化肥,缺农耕技术么!换句话说,只要把印度的亩产量提高到中国的水平,那么光印度的土地,就可以多养活20亿人口啊!

而且你要注意哦,因为雨热条件好,印度的粮食产量提高到中国的级别,是根本没有理论问题的。前提就是,你需要我们帮你提高农业产量。如果你硬顶着跟中国唱反调,那么你饿死多少人是你自己的问题,别说中国不会管,就是美国人看到了,还是一样不会搭理的。

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印度解决粮食危机,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可以向印度出口大量的农机、种子、化肥、农药,以及灌溉、运输、收割等等方面的机械产品。反过来,多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解决印度的内部问题之外,还可以把剩余的部分出口给中国。不管中国人用那部分粮食养猪还是做烧酒还是制造酒精代替汽油,都是对中国十分有益的事情。

当然了,印度现在横竖看不上我们,不过像印度那么奇葩的国家可也不多。印度人如果不愿意跟我们合作,尽管去喝西北风,愿意跟我们合作的国家大把大把。我们的国内土地已经趋向饱和了没关系,非洲、澳洲、南美……全世界的土地还远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呢!

谁都别想用粮食控制全世界,我们当年种粮食大发特发的时候,你们连粮食是什么还不知道呢。

20

农林牧副渔,其实都是一体的,一个意思,体现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之中,是一个问题。良好的草场当然也是我们可以帮忙开发的东西,牧业虽然不是我们强项,可是内蒙古老乡的养殖技术还是不错的,尤其我们可以提供给肉制品国仓储、冷冻、运输、市场等等方面的扶持,还是可以一样互利共赢的。

不管是农业还是牧业,我们输出资本、技术、人才,对应国得到安全的粮食供应,以及一部分的出口换外汇(这个是必须的,不然拿什么来抵消我们在基础投资领域的利润要求),绝对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当然,这个事情还要仔细计划,设置各种保障,必要的情况下,由我们的国家安全部门做担保人(就是解放军叔叔啦),保证我们在实际投资之后,能得到回报。我这么说,不是说真的学美国人扛大旗去明抢。我的意思是说,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对应国耍无赖。

这样做还有几个更大的好处,比如说可以拉动国内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等部门的就业情况。还可以外派目标国很多技术人员,相应地就极大地解决了目前国内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很多人头疼如何给6亿农民找工作,其实,这些人没什么技术,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工作适合这些人干,那就是继续种田了。

这些人被闷在国内农村,一辈子也别想发财。可是一旦把这些人弄到目标国,立刻就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人员了!我们自己是传统农业强国,自己家里遍地都是农民所以不当回事,可是外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却根本不具备这些人的专业本领。

此外,这对年轻人也是个机会对不对?

主粮够吃了的话,还可以发展别的品种,比如大豆花生高粱米、咖啡可可红山茶、玫瑰百合小叶菊、葡萄椰子薰衣草,以至于猪马牛羊肉蛋奶、鸡鸭鱼肉火腿肠、山珍海味鲨鱼翅、橡胶剑麻无花果……我不反对发展什么第三产业,但那终究是虚的,只有第一、第二产业,才是实实在在地创造财富对不对?

21

天地是那样广阔,人生是那样漫长,毕竟我们不能光吃肉就满足了对吧?我们是聪颖智慧的中国人,岂能满足于肉乎?!

理论上来说,人均400公斤粮食,是不可能吃完的。400公斤粮食就是800公斤干饭,除以365天的话,每天要分接近5斤大米饭,等于我们每人每餐要吃1.5斤大米饭。

这显然是个荒唐的数字,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每天的伙食总量,只是1.2斤大米饭。那么,平分到我们头上,而我们又没吃到的那些粮食,去了哪里呢?我不是全然知道啊,我知道的是,有一部分被做成了味精,有一部分被做成了白酒,更多更多的一部分,被制造成了汽油(酒精)。

是的,酒精汽油,每升汽油里,加入15%的高浓度酒精,并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为了节省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我们用口粮做了弥补。

中国是汽车大国,小汽车去年一年的生产消费量,就接近2000万辆。突突突突地开着小车东奔西跑之时,你没有想到你消耗的是粮食吧?是不是想告诉我,你烧的是柴油车,不是汽油车,所以不用消耗粮食?

我告诉你,柴油里面混合40%的豆油,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即使是人们最讨厌的地沟油,处理之后,也能够充当航空燃油。

22

前段时间,印度一本关于卫生和健康的中学教科书,称肉食者“容易作弊、说谎、盗窃和强奸”,结果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本教科书中提到,因纽特人“懒散、反应迟钝和短命”,因为他们“大量吃肉”,相反,“建造苏伊士运河的时候,吃小麦和椰枣的阿拉伯人,在做同一项工作的情况下,就比吃牛肉的英国人强”。

印度一直都是很多人的嘲笑对象,其实这有点冤枉印度。古印度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上,我们还是非常感谢印度的。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在讨论肉食好还是素食好的时候,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说这个问题。

很多人看不起朝鲜,因为他们穷,时常挨饿闹饥荒……可是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还不如朝鲜呢!这当然是一个十分可笑的现实,可它偏偏就是现实。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是南亚次大陆的高温,导致印度人不喜欢肉食,而且为了解决厌食的毛病,他们还不得不尽可能多地食用辣椒和咖喱,来刺激食欲。这样的认知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我知道了,这样的认知还不够全面。

现实就是,印度人根本吃不起肉。肉和粮食的转化比,按照最好的比例,也是1:2,同样的粮食转化成肉之后,能养活的人口少了一半还多。印度的农田非常多,比中国的农田还多1/3,而且人家的田地雨热同期,一年三季农作物……可是,印度因为种子化肥农药技术不行,所以粮食产量就非常少,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吃不起肉,所以使劲儿地宣传素食好,这点和韩国倒很像——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肉食好还是素食好的问题,那是营养学家的课题。我们要讨论的是有没有肉吃的问题,你喜不喜欢是一回事,有没有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23

总有人貌似很忧国忧民忧农业的样子,问我,农民都进城了谁还种地?总有人比我还豪迈,嚷嚷农业是根基,不能放松,不仅仅要自己吃饱,还要大量出口国外,还要质优,还要把国外的农业都打趴下。

前面一个问题我不想回答却总在回答:“以机械化和电脑化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是不需要很多工人的。美国的耕地面积比我们大了几乎一倍,可从事农业的人口方面,我们是6亿农民,美国只有300万农民。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优良农业传统的国家,农业人口再怎么流失,三五百万还是能保住的吧?”

现在,至少在平原地带,单纯的字面意义上的农民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一年到头,中原地区的农民,花在地里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少到什么地步?一年下来“普通农民”花在土地上的完整工作日不会超过一个月,其他时间打工、做生意挣钱。“专业农民”是那些承包大棚种蔬菜的,他们当然是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忙了。

至于某些人的慷慨豪迈,我只能说,何必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不对的。虽然我一样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可中国的目标是超越外国,却绝不是欺负外国。

有霸权不是必然就要行霸道,用霸权行王道,才会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幸福。人口与粮食危机就是那么个样子,它实实在在地存在。这样一个天大的问题,指望资本主义国家去解决是不现实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我们,才能用国家意志克服这个困难。13亿中国人要吃饱穿暖,是我们的责任。70亿地球人的温饱问题,我们一样可以解决。就凭这一点,我们就能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与爱戴。

这个国家到底有多伟大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速度”这个词,在国内外的影响非常大。不要说那些经常在各地出行的人会感到惊奇,就连我这种网络作家,面对着各种统计上来的数字,也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钢铁是工业的基础,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的钢铁产量,是7亿多吨!7亿多吨钢铁,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钢铁平分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每个人都能分半吨钢铁,足够给大家每人制造一辆小汽车。而这,仅仅是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眩晕的数字,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自己每年生产的钢铁,就比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量总和还多。日本当年发动二战,侵略中国、偷袭美国、蹂躏东南亚,搅和得半个世界都鸡飞狗跳。而这一切,日本所依仗的国家基础,是当时日本可以年产450万吨钢铁。而我们现在,钢铁产量是当时日本的100多倍!我们现在每年有7亿吨钢铁产量。

当然了,钢铁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制作武器。钢铁是工业原料,你用它制作刺刀,它就是刺刀。你用它制作锄头,那它就是锄头。刺刀是用来杀人的。而锄头,却是养人的。锄头可以收获很多粮食、棉花,可以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幸运的是,我们国家所生产的绝大部分钢铁,都被拿去制造锄头之类有关民生的物品。迄今为止,我们生产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商品,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全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美国等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

大到高铁、火箭,小到玻璃杯子、打火机,除了很冷门的个别商品之外,我们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我们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数据,只是产量,不是产能,如果商品销路没有问题的话,到底我们能生产出来多少商品,恐怕真就没人能计算出来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业能力,所以如今的中国正在创造一个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奇迹”,而这所有的“奇迹”之中,最让人牵挂的,就是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千千万万同胞的实际生活。

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每一次地震都让我们损失惨重。我们沉痛地缅怀那些遇难的同胞,为中华民族每一个生命的损失感到痛惜。他们本应该跟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努力工作,见证这个伟大的国家的复兴之路。

同类推荐
  •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本书集合了作者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西方传播学的批判理论研究;中篇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认同;下篇文化与社会视域中的新媒体研究。
  •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本书精选了著名时政经济评论家魏雅华先生近年来所发表的最有影响力的200篇时政评论。作者以手术刀式精准的笔触,对中国社会的痛点、难点和盲点,病灶、时弊和缺陷,尤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啃不动的硬骨头,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病理学解剖,内容涉猎广泛,批评尖锐深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掷地有声。全书分时政,国际,财经,税收,医疗,住房,法治,股市,体育,文化等10卷,共计30余万字。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热门推荐
  • 网王之纯白之羽

    网王之纯白之羽

    神真的存在吗?谁知道呢?没准真的有呢?如果真的有神存在,那他(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会是一个和蔼可亲、喜欢跟小孩子混在一起的神吗?如果是那就真的是朵奇葩。白羽就是这样一朵奇葩,明明是位高贵的神明,确贪恋人世;明明是位贵族亲王,却不喜欢摆架子。不过,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会被众人所喜爱。
  • 天马行空任逍遥

    天马行空任逍遥

    畅游古今,通行无阻。遨游天下,无人阻拦。天马行空,肆意遨游。心之门户,即开即往。窗外是唯美的幻想世界,窗内是至善的纯净心灵。打开窗,奇妙美丽而充满幻想的旅行将以天马行空般的方式美轮美奂的展开……
  • 医生还是侦探

    医生还是侦探

    作为一名医生,却总是离不开命案的发生,被当作侦探使用的医生,到底是医生还是侦探……
  • 千年转一回

    千年转一回

    新书《琴深似浅》热更中......明太子偷偷溜出宫,还没开始玩耍就被绑架,在小屋中等死,却见屋顶落下一丝月光,月光中的少女将其救走,飞翔于夜空,从此开启了千年轮回之旅.......
  • 帅帅老婆把俺宠上天

    帅帅老婆把俺宠上天

    谁规定这世上只有男生宠女生,到了我这,就是老婆宠着我的份,她愿意这么宠着我,你怎么着,有本事你咬“校花”我啊。那天我俩站在教室的顶楼,看着杵在旁边的杨华欣,斜眼看着她,就这么的看着看着她,突然小声的问“喂,你干嘛这么喜欢我”知道我的身份后,我的身世后,我做的坏事后,干嘛还喜欢上这样的我呢?说完后有点心虚了,假装看着远方。她没有回答我,继续看着楼下的人们,我以为风大,她没有听到,自己反而松了一口气,却不知道她突然转过头来无比认真的看着我“就是喜欢你了,怎么着吧,有本事你咬我啊”这次我大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就不知道怎么就流了下来,我能把它当成这是最长情的告白吗?
  • 默默爱你无期

    默默爱你无期

    第一次见面:是她刚出生的时候,他霸气宣示:“你是我的。”第二次是相认后:她病发,“墨哥哥我好难受,我是不是要死了。”“沫儿不要胡说,乖,哥哥一定会找到解药的。”后来:为了让她不置于危险中,他选择了谎言;然而,这却加速了她远离他的步伐。他窒息的说道:“我不能失去你。”再后来:“墨哥哥对不起,余生请安好,我走了……”“不,沫儿,不要离开……”终究你还是离开了,会有奇迹出现吗?——有一种守护叫我默默陪你一起长大,你就是我的心脏,你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我。有一种感应是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你就是我的脉搏,没有你它将停止跳动。
  •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前世,他因为猜忌,亲手打掉了他们的骨肉。她为报仇,赐死他蒋家满门。一杯毒酒是他和她之间最后的结局。这一世,他浴火重生,她却全然不知前尘。挑拨离间算计的,狠狠报复绝不手软。那些想要推倒他皇夫之位的,统统靠边站。当重生男遇上未重生的女主,他和她之间因为骄傲和倔强错过的爱情,能否重来呢?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啦!
  • 大明都督

    大明都督

    和魏忠贤称兄道弟,对天启指手画脚,对东林磨刀霍霍;保天启不死,建万世基业,斗东林,兴工商,扭转毛文龙的宿命开始,再经历一次他传奇而争议的一生。
  • 闺门春事

    闺门春事

    相公要自选的,婆家要和谐的,美好将来是要可以期待的。所以,唐玫穿越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从已婚变成独身……PS:书名活泼了些,其实是很正经的轻宅斗励志文。新书《家欢》已开,求收藏求推荐!
  • 时光许我已微凉

    时光许我已微凉

    林妤——在我们一生的黄金时代,差点以为那一刻就是永远。夏霓——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还能再像爱你一样爱别人吗楚小语——这世界最坏的罪名大概是爱情,可世人偏偏爱这罪名那夜我们宿醉而眠,却再也未能相视而笑。到最后,我们依旧没有好好道别,请告诉我,成长不会让人绝望,它只是略带薄凉的旅程。这场青春的大风,呼啸过兵荒马乱的岁月。而我怀念,回不去的匆匆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