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2500000002

第2章

三藏法師 玄奘 輯頌

度門釋 正誨 略說

頌四章。章十二句。每章前八句頌有漏識。後四句頌無漏智。

頌曰。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瞋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隣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性境下第一章頌前五識。性。實體也。境。境界也。即第八識中相分。故謂之實境。第八識中有見相二分。即楞嚴如來藏中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也。地等五大是相分。而有親疎。在身即親相分。身外者皆疎相分也。後二大即見分。今前五識是阿賴耶之見分。無計度分別。其所對之境。即阿賴耶之相分。故謂之體實相分境。如眼見色。不假計度。不待名言。即知是色。又名離言自相境。自相者。即心之自相也。又有二種變。一因緣變。二分別變。如眼與色為緣。生於眼識。識即緣色。不假第二念計度。故前五與第八。皆因緣變緣境。以不待能緣之心。分別而有。故曰性境。其分別變。如第六意識。分別影相。起諸計度。緣獨影帶質二境。如後辨。量。謂量度。其義有三。謂現量。比量。非量。現則現前明了。一見便知。不假比計。緣性境故。比者。比度。有宗因喻三支。比度真者為真比量。比度不真為似比量。似比即非量也。前五無比非。故曰現量。三性謂善惡無記三也。以五識非恒審思量。轉變不常。故善等三性俱通。眼耳身三二地居者。謂三界分為九地。一欲界獨名五趣雜居地。二色界四地。謂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淨地。三無色界亦四地。一空無邊處地。二識無邊處地。三無所有處地。四非非想處地。是謂三界合為九地。五識中鼻舌二識。但居於初地。謂欲界是五趣雜居。故五識俱起。至色界初禪。是第二地。無段食故。舌識不起。無雜穢故。鼻識不生。第二地中既鼻舌二識不起。故唯眼耳身三識居之。至第三地。以定生故。眼耳身三識亦不起也。非全無識。但定力持之。故不起耳。故前五於因中無力。不能成智。徧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者。五識中心所也。名心所者有三義。一恒依心起。二與心相應。三繫屬於心。共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徧行。二別境。三善心。四根本惑。五隨惑。六不定。徧行有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別境有五。謂欲解念定慧。善有十一。頌曰。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根本惑有六。謂貪瞋癡慢疑不正見。隨惑有二十。頌曰。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謟誑與害憍。無慚及無愧。掉舉與昏沉。不信併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忿等十為小隨。慚愧二為中隨。掉等八為大隨。不定有四。頌曰。不定謂悔眠。尋伺二各二。五識於六位。但闕不定。於前五位中。徧行別境善三位全具。染位中。具根本惑三。謂貪瞋癡。具中隨二。謂無慚無愧。具大隨八。即掉舉等共三十四心所。徧行者。謂三性。九地。八識。一切時俱徧也。別境。謂欲等五。各別緣境。根本中慢等三。計度而起。故前五不具。小隨亦然。謂根本者生隨眠故。隨者隨根本位差別等流性故。隨有小中大。及諸心所。各有體性業用。如泰師註。及百法論廣解。今且略辨綱領。令攝心者。易受持也。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隣者。前五識依色根得名。六七八依功用受稱。如第六分別。第七思量。第八含藏。皆心之功用也。淨色者。謂浮塵根中有勝義根。清淨無染。是第八中白淨無記性。故曰淨色。眼識依九緣生起。耳識依八緣。鼻舌身三識各依七緣。意識依五緣。七與第八皆四緣生起也。頌但云前五所依之緣。故謂九七八緣相隣而生也。唯識論曰。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三七。後三五三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九緣者。一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分別依。七染淨依。八根本依。九種子也。作意。即徧行中一也。分別。即第六識。由前五以第六為分別依。六以前五為明了門。染淨依即第七識。由第七末那執我。令第六有漏中念念成染也。由第七末那不執我。令第六入雙空觀。念念成淨也。根本依。即第八識。能生前七枝末。故曰根本。種子依。即諸識親生種子。乃諸識各別現行熏習而成者。如眼之現行熏習眼家種子。眼家種子復生眼家現行。如是現行與種子。相續不斷。餘識亦然。眼則九緣全具。故曰眼識九緣生。耳唯八者。不用明緣。鼻舌身三是合中有知。不用空明二緣。故曰唯七。第六即分別。以第七染淨依為根。故但具五緣。謂根境作意根本種子也。第七以根本依為根境。故但有三緣。謂種子作意根境。名則有四。以根境合為一。故唯三。是依彼第八見分為根。復轉緣第八相分為境。故謂第七依彼轉緣彼也。第八具四緣。一根即第七末那。二境即根身器界。三作意即動念者。四種子即無始熏成者。是謂八識依緣多少也。又等無間緣者。即諸識中前滅後生。前引後排相續無間者。八識中法爾各有一無間緣。又開則有十。合則唯四。一親因緣即種子。二所緣緣即境。三增上緣即九中空明等七。四無間緣即諸識中無間引起者。問諸契經廣明諸緣有何義也。答三界萬法唯心現起。其能現心不出八種。其八種心各從緣生。緣不自緣。心動緣起。心不自心。緣會心生。故心句非心句。緣句非緣句。心之與緣是不二法。聖教廣明。人不體究。或棄海認漚。或離波求水。只益戲論。悲哉。合三離二觀塵世等者。謂鼻舌身三境合方知。眼耳二識離中取境。觀即知覺也。塵世即境也。根之與識似互有知。故小乘不知根識。各有種子現行。以為根識互相生也。根但白淨色照境而已。識必明了分別。二家種現熏習不同。二乘人未斷所知障。於法不明。故名愚者。五根乃色法。即第八親相分。具執受二義。是白淨無記性。五識乃心法。即第八見分。三性皆具。故與根不同。如楞嚴以門喻根。以人喻識。不同明矣。上八句頌前五識在有漏位中。以現量心。緣相分境。依四種緣。起三十四心所。通乎三性。居止於三界下二地中。是謂前五識。有漏規矩相狀也。下四句。發明無漏位中。即前五識轉而為智。問。智與識俱是知覺。何必用轉。答轉者。返本之謂也。一切眾生雖有知覺。向外分別流而不返。遂使情生智隔。想變體殊。若能返本忘情則識銷智現。智與識迷悟耳。自凡情中來謂之識。自聖性中出謂之智。迷則用情。悟則用智。用情者滯。用智者通。滯則凡夫。通則聖人。故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但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智有因果。權實。根本後得。前五識果成智用。是後得也變相觀空唯後得等。古人以前五因中隨第六轉成無漏。變帶俗諦相分之境。以觀真空。今頌家意云變相觀空唯是後得智。果後方顯。前五既唯後得。因中必不轉也。又前五既後得智。必不親緣真如。以後得智有差別故。故云果中猶自不詮真也。有師云。前五識相見二分。是徧計性。因中轉成無漏能變相緣如。至果上五識自證分是依他起性轉成無漏。能親緣真如。亦似有理。但五識只能成後得智。故頌用唯後得三字。因果二計俱破。問。前五識既唯後得。於果上何時方轉。何所利用。答。第八大圓鏡智初開發時。彼前五識即成無漏現三類身。應差別機於三界中息苦輪也。前五識竟。

頌曰。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三性下。第二章。頌意識也。第六意識乃一身之主。內依七八。外依五門。二乘人不知有七八二識。但執此第六為主人公。以此識有為法中最殊勝故。諸性量境俱通。五十一心所全具也。三性者。善性惡性無記性。無記者。於善惡二性無可記別。三量者。三種心量也。現。則顯現。如前五識緣性境也。比。則比度。緣帶質境。非量者。謬生量度也。以意識有五。故通三量。五者。一定中獨頭意識。緣定中性境。二散位獨頭意識。緣受所引色。是帶質境。三夢中獨頭意識。緣夢中獨影境。四明了意識。與前五識同緣五塵性境。五亂意識。緣病中獨影境。定中明了是現。餘皆比非。或云明了通三。俟考。三境者。性境。獨影境。帶質境也。論云。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性種等隨應。性境。乃八識由相分。不從見分心。分別而起。故曰不隨心。盖即本識心中。實有體相者。所謂體實相分境也。有二類。一離言。二假說。離言得其體。假說會其相也。獨影境者。獨從分別變起有二。一無質獨影。全無實體獨有影相。如空華病夢等境。全是見分生起。二有質獨影。因過去五塵落卸影子。如水月鏡相等境。此二獨影俱不離見分。分別心起。故曰獨影唯從見也。帶質境者。帶謂連帶。質謂形質。有真似二類。心與心連帶而起者謂之真。心與色連帶而起者謂之似。如第七識緣第八識。其能所皆心。以其二故。故有連帶之相。此相無體。全從能所二心兩頭連帶生起。故曰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問。此與無質獨影何異。答。無質獨影不假所緣。唯於見分心上忽現病境空華等也。似者如第六識。緣過去境。是以心緣色。其中相分。亦似能所二法連帶而起。然色境無知實無生起但從能緣之心一頭而起。故曰以心緣色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此二帶質通乎七八。故頌謂通情本也。情即末那。本即賴耶。性種等隨應者。性謂三性。種謂種子。等。謂等界繫。三科。異熟。共有五法。一性境。是三性中無記性。故不隨見分心通三性。二性境。是相分境。自有種生。故不隨見分種上。三性境。是欲界五塵實境。故不隨見分心通上界七地。四性境。是三科中五塵境。故不隨見分通三科。五性境。是異熟中相分。故不隨見分通異熟心。是以五法推性境不隨分別心也。獨影唯從見者。亦以五法推之。一謂獨影境有分別。唯從見分善惡二性起。不從無記性起。二謂獨影唯從見分種生。不從相分種生。三界繫。四三科。五異熟。皆約見分說獨影可知。帶質通情本者。亦於五法中。論其通義。故曰性種等五法。隨三境而應之也。第六通三境者。即與前五同時意識。一見境時。不假作解即得境相。是為性境。緣心心所。是帶質境。緣無體法是獨影境。三界輪時易可知者。意識是生死輪迴中作業主。於諸識中。動身發語最為殊勝。其相麤顯。於三界中易為輪轉。故曰可知。具五十一心所。如前已出。此五十一心所。乃心之相應而起者。各有體性業用。隨三性善惡之境。臨時發現。與心相應。故曰各配之。其三性三界三受。及根本。隨眠。信等善十一。恒隨心所等轉易不常。相連而起。以第六動身發語獨為最故也。引滿能招業力牽者。引謂牽引。滿謂滿足。第六有力能引起餘識造業。又能滿足餘識業因。又能將業招引後果。至於果上。業力愈勝。牽而不息。故有輪迴。故曰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下。謂意識至初地初心。用二空觀智。斷分別二障。使識根不起。而無漏智方現。然俱生二障猶存。二障者。煩惱所知也。煩惱。又名通惑。三乘同斷故。所知地上別斷。故曰別惑。二乘心外有法於所知上不明。故曰障。此二障有麤細。分別心起者麤。與身俱生任運起者細。故前五至初地斷分別。至七地用雙空觀。令末那識歸種子位。方得俱生二障不現。而無漏智方純。成妙觀察智。故曰。觀察圓明照大千也。

頌曰。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同类推荐
  • 注十疑论

    注十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amsey Milholland

    Ramsey Milhol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四溟诗话

    四溟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床下有妃

    床下有妃

    十八线女演员的穿越故事,当替身,被困大火当中,穿越剧本《床下有妃》,龙套变女主!我的剧本我做主,装傻充愣,卖萌撒娇,专业演员演技爆表,寻找放火真凶,得知姻缘计谋,智斗内外情敌,傻女也有桃花开,中秋宫会露锋芒,王爷夫君入我怀。夫君太厉害,总有坏人害,王妃虽然傻,虐到你变傻,傻千金浴火重生,“傻”妃传奇就此上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林外野言

    林外野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界推销员

    冥界推销员

    我以为我只是一个墓地销售,把墓地卖给活人。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冥界代言人……我要把墓地卖给鬼……
  • “城中村”的爱情

    “城中村”的爱情

    雯雯呀,你死哪儿去啦,快回来吧,你娘可不禁吓啊——一大清早,便听雯雯娘在丽景苑小区里到处喊到处叫的,犹如早年间村里人给受了惊吓的小孩子叫魂儿似的,声声凄厉,撕心裂肺;句句锥心,摇天动地,不啻搅扰了人们千金一刻的回笼觉,又把一桩本想藏着掖着都还来不及的家丑昭告了天下。因为啥,又是房子吗?不消说,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早些年“攀高枝”嫁到城里去的秦雯雯,如今突然现身丽景苑,你说能是回娘家门上来走亲戚串门子的吗?旧村改造,她爹秦老根凭借一套趴趴屋的四合院,换回了三套洋气的新楼房。
  • 房中曲

    房中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性格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

    本书从认识性格、了解性格、锻造性格、性格与社交、性格与职业、性格与婚姻、性格与管理,以及性格测试等诸多方面,帮你揭开性格神秘的面纱,教你洞悉人性的弱点,取其优而匡其劣,完善自我,成就人生。英国著名文豪狄更斯曾说过:“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的性格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在当今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一个人想要生存立足,求得发展,性格的完整与健全至关重要。
  •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唐诗诗,我劝你聪明点,孵不出蛋来就别厚颜无耻的占着窝!”婆婆扶着一个怀孕的女人找上门,无限傲娇。唐诗诗看看上门女人微微隆起的肚子,又看看她身边小心伺候着的婆婆,最后将目光落在一旁抿着唇自始至终没有打算开口的男人身上,心冷成冰。三年自以为是的幸福婚姻在这一刻成了一场狗血而俗气的笑话。六年的感情最后换来的是薄薄的小小的轻轻的一张支票:一千万!那个男人因为金钱权势背叛了他们的感情,而她却因为背叛而挥霍了他的钱。这场交易--看起来也貌似公平!最可恨的不是你被挖倒了墙角,而是那无节操的一堵破墙恶劣的公然返身还想要左拥右抱!妻子变xx?亏他想的出来!叔叔同意了!婶婶也同意了!TMD!唐诗诗忍无可忍!既然忍不下去了,那只好学着残忍!前夫悲愤的说:“你竟敢背叛我!唐诗诗,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要脸!”唐诗诗讥诮道:“脸是个什么玩意?我要它何用?”离婚女人门前是非多,情敌步步紧逼连环陷害;前夫不要脸的公然提出“回到我身边!”,妄图左拥右抱;情根深种的大学学长闻讯回国,虚怀以待;就连养父母的弟弟都跟她住到同一个屋檐下频频示好;结果有人更绝,直接将唐诗诗拉进民政局--扯证!吃一堑长一智,再入豪门的唐诗诗脱胎换骨,见招拆招,发誓将自己的爱情,捍卫到底!推荐妖的新文《误嫁豪门之小妻难逃》:《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尹婉安接近他,只得到了无尽的嘲讽。当面前的男人西装革履,坐在沙发上以睥睨的姿态对着她时,尹婉安真的受不了了。管你是谁,老娘不伺候了。正式开战,尹婉安不留余地,誓要将对方赶回国外。不过现实总是很打脸,对手太过强大,自己还未冲锋,便败下阵来。明明欺负她到体无完肤的是林启枫,为什么能舍命相救的人也是林启枫呢“你真的什么也不记得了吗”尹婉安有些慌了,“难道……我们之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