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9300000006

第6章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它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云:「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亦称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予又考唐史《突厥传》,开元间,凉州都督杨敬述为暾欲谷所败,白衣检校凉州事。乐天、郑愚之说是也。刘梦得诗云:「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李肱《霓裳羽衣曲》诗云:「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进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迭参差,霞衣竞摇曳。」元微之《法曲》诗云:「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浸淫易沉着。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刘诗谓明皇望女几山,持志求仙,故退作此曲。当时诗今无传,疑是西凉献曲之后,明皇三乡眺望,发兴求仙,因以名曲。「忽乘白云去,空有秋风词」,讥其无成也。李诗谓明皇厌梨园旧曲,故有此新制。元诗谓明皇作此曲多新态,霓裳羽衣非人间服,故号天落。然元指为法曲,而乐天亦云:「法曲法曲歌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又知其为法曲一类也。夫西凉既献此曲,而三人者又谓明皇制作,予以是知为西凉创作,明皇润色者也。杜佑《理道要诀》云:「天宝十三载七月改诸乐名,中使辅璆琳宣进止,令于太常寺刊石,内黄锺商《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声调囗合,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官事荒诞,惟西凉进《婆罗门曲》,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最明白无疑。《异人录》云:「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中秋夜同游月中,见一大官府,牓曰:『广寒清虚之府』。兵卫守门,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跃超烟雾中,下视玉城,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其间,素娥十余人,舞笑于广庭大桂树下,乐音嘈杂清丽。上皇归,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曲》。」《逸史》云:「罗公远中秋侍明皇宫中翫月,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银桥,与帝升桥,寒气侵人,遂至月宫。女仙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上问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记其音,归作《霓裳羽衣曲》。」《鹿革事类》云:「八月望夜,叶法善与明皇游月官,聆月中天乐,问曲名,曰:《紫云回》。默记其声,归传之,名曰《霓裳羽衣》。」此三家者,皆志明皇游月宫,其一申天师同游,初不得曲名。其一罗公远同游,得今曲名。其一叶法善同游,得《紫云回》曲名,归易之。虽大同小异,要皆荒诞无可稽据。杜牧之《华清宫》诗:「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诗家搜奇入句,非决然信之也。又有甚者,《开元传信记》云:「帝梦游月官,闻乐声,记其曲名《紫云回》。」《杨妃外传》云:「上梦仙子十余辈,各执乐器,御云而下。一人曰:『此曲神仙《紫云回》,今授陛下。』」《明皇杂录》及《仙传拾遗》云:「明皇用叶法善术,上元夜自上阳宫往西凉州观灯,以铁如意质酒而还,遣使取之,不诬。」《幽怪录》云:「开元正月望夜,帝欲与叶天师观广陵,俄虹桥起殿前,师奏请行,但无回顾。帝步上,高力士、乐官数十从,顷之,到广陵。士女仰望,曰:『仙人现。』师请令乐官奏《霓裳羽衣》一曲,乃回。后广陵奏:『上元夜仙人乘云西来,临孝感寺,奏《霓裳羽衣曲》而去。』上大悦。」唐人喜言开元天宝事,而荒诞相凌夺如此,将使谁信之?予以是知其它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王建诗云:「弟子歌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欧阳永叔《诗话》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蔡绦《诗话》云:出唐人《西域记》。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于大山间听风水声,均节成音。后翻入中国,如《伊州》、《甘州》、《凉州》,皆自龟兹致。此说近之,但不及《霓裳》。予谓《凉州》定从西凉来,若《伊》与《甘》,自龟兹致,而龟兹听风水造诸曲,皆未可知。王建全章,余亦未见。但「弟子歌中留一色」,恐是指梨园弟子,则何豫于龟兹?置之勿论可也。按唐史及唐人诸集、诸家小说,杨太真进见之日,奏此曲导之。妃亦善此舞,帝尝以赵飞燕身轻,成帝为置七宝避风台事戏妃,曰:「尔则任吹多少。」妃曰:「《霓裳》一曲,足掩前右。」而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翠可扫。故诗人云:「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飖锦袍暖,舂风荡样霓裳翻。」又云:「天阁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又云:「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又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云:「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又云:「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无复听霓裳。」又云:「霓裳满天月,粉骨几春风。」帝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迁于西宫,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此曲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歔欷。其后宪宗时,每大宴,间作此舞。文宗时,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雅乐》及《霓裳羽衣曲》。是时四方大都邑及士大夫家,已多按习,而文宗乃令冯定制舞曲者,疑曲存而舞节非旧,故就加整顿焉。李后主作《昭惠后诔》云:「《霓裳羽衣曲》,绵兹丧乱,世罕闻者。获其旧谱,残缺颇甚。暇日与后详定,去彼淫繁,定其缺坠。」盖唐末始不全。《蜀梼杌》称:「三月上巳,王衍宴怡神亭,衍自执板唱《霓裳羽衣》、《后庭花》、《思越人》曲。」决非开元全章。《洞微志》称:「五代时,齐州章丘北村任六郎,爱读道书,好汤饼,得犯天麦毒疾,多唱异曲。八月望夜,待月私第,六郎执板大噪一曲。有水鸟野雀数百,集其舍屋倾听。自道曰:「此即昔人《霓裳羽衣》者。」众请于何得,笑而不答。」既得之邪疾,使此声果传,亦未足信。按明皇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属黄锺商。云:时号越调,即今之越调是也。白乐天《嵩阳观夜奏霓裳》诗云:「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又知其为黄锺商无疑。欧阳永叔云:「人间有《瀛府》、《献仙音》二曲,此其遗声。」《瀛府》属黄锺宫,《献仙音》属小石调,了不相干。永叔知《霓裳羽衣》为法曲,而《瀛府》、《献仙音》为法曲中遗声,今合两个宫调作《霓裳羽衣》一曲遗声,亦太疏矣。《笔谈》云:「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献仙音》乃小石调尔。」又《嘉佑杂志》云:「同州乐工翻河中黄幡绰《霓裳谱》,钧容乐工任守澄以为非是,别依法曲造成。教坊伶人花日新见之,题其后云:『法曲虽精,莫近《望瀛》。』」予谓《笔谈》知《献仙音》非是,乃指为道调法曲,则无所著见。独《理道要诀》所载,系当时朝旨,可信不诬。《杂志》谓同州乐工翻河中黄幡绰谱,虽不载何宫调,安知非逍遥楼楣上横书耶?今并任守澄谱皆不传。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注云:「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惟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又云:「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注云:「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又云:「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注云:「《霓裳》十二遍而曲终,凡曲将终,皆声拍促速,惟《霓裳》之末,长引一声。」《笔谈》云:「《霓裳曲》凡十二迭,前六迭无拍,至第七迭方谓之迭遍,自此始有拍而舞。」《笔谈》,沈存中撰。沈指《霓裳羽衣》为道调法曲,则是未尝见旧谱。今所云岂亦得之乐天乎?世有般涉调《拂霓裳曲》,因石曼卿取作传踏,述开元天宝旧事。曼卿云:本是月宫之音,翻作人间之曲。近夔帅曾端伯增损其辞,为勾遣队囗号,亦云开宝遗音。盖二公不知此曲自属黄锺商,而《拂霓裳》则般涉调也。宣和初,普州守山东人王平,词学华赡,自言得夷则商《霓裳羽衣谱》,取陈鸿、白乐天《长恨歌传》,并乐天《寄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又杂取唐人小诗长句,及明皇、太真事,终以微之《连昌宫饲》,补缀成曲,刻板流传。曲十一段,起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正(打去丁改颠)、入破、虚催、衮、实催、衮、歇拍、杀衮,音律节奏,与白氏歌注大异。则知唐曲今世决不复见,亦可恨也。又唐史称: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迭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予尝笑之,霓裳第一至第六迭无拍者,皆散序故也。类音家所行大品,安得有拍?乐图必作舞女,而霓裳散序六迭以无拍故不舞。又画师于乐器上,或吹或弹,止能画一个字,诸曲皆有此一字,岂独《霓裳》?唐孔纬拜官教坊,优伶求利市,纬呼使前,索其笛,指窍问曰:「何者是《浣溪沙》孔笼子?」诸伶大笑。此与画图上定曲名何异。

凉州曲

《凉州曲》,唐史及《传载》称:天宝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曲遍声繁,名入破。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伊、甘皆陷。《土蕃史》及《开元传信纪》亦云:西凉州献此曲,宁王宪曰:「音始于宫,散于商,成于角征羽。斯曲也,宫离而不属,商乱而加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之乱,世颇思宪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夜与妃侍者红桃歌妃所制《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流传者益加。《明皇杂录》亦云:「上初自巴蜀回,夜来乘月登楼,命妃侍者红桃歌《凉州》,即妃所制。上亲御玉笛为倚曲,曲罢无不感泣。因广其曲,传于人间。」予谓皆非也。《凉州》在天宝时已盛行,上皇巴蜀回,居南内,乃肃宗时,那得始广此曲?或曰:因妃所制词而广其曲者,亦词也,则流传者益加,岂亦词乎?旧史及诸家小说谓妃善歌舞,邃晓音律,不称善制词。今妃《外传》及《明皇杂录》所云,夸诞无实,独帝御玉笛为倚曲,因广之,流传人间,似可信,但非《凉州》耳。唐史又云:其声本宫调。今《凉州》见于世者凡七宫曲,曰黄锺宫、道调宫、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不知西凉所献何宫也。然七曲中,知其三是唐曲,黄锺、道调、高宫者是也。《脞说》云:「《西凉州》本在正宫,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在玉宸殿,故以命名,合众乐即黄锺也。」予谓黄锺即俗呼正宫,昆仑岂能舍正宫外别制黄锺凉州乎?因玉宸殿奏琵琶,就易美名,此乐工夸大之常态。而《脞说》便谓翻入琵琶玉宸宫调。《新史》虽取其说,止云康昆仑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合诸乐则用黄锺宫,得之矣。张祜诗云:「春风南内百花时,道调凉州急遍吹。揭手便拈金(朾去丁改宛)舞,上皇惊笑悖拏儿。」又《幽闲鼓吹》云:「元载子伯和势倾中外,福州观察使寄乐妓数十人,使者半岁不得通。窥伺门下,有琵琶康昆仑出入,乃厚遗求通,伯和一试,尽付昆仑。段和上者,自制道调《凉州》,昆仑求谱,不许,以乐之半为赠,乃传。」据张祜诗,上皇时已有此曲,而《幽闲鼓吹》谓段师自制,未知孰是。白乐天《秋夜听高调凉州》诗云:「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大吕宫,俗呼高宫,其商为高大石,其羽为高般涉,所调高调,乃高宫也。《史》及《脞说》又云:「凉州有大遍、小遍」,非也。

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打去丁改颠)、正(打去丁改颠)、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而《凉州》排遍,予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元微之诗云:「逡巡大遍《梁州》彻。」又云:「《梁州》大避最豪嘈。」史及《脞说》谓有大遍小遍,其误识此乎?伊州

《伊州》见于世者凡七商曲: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锺商、越调,第不知天宝所制七商中何调耳。王建《宫词》云:「侧商调里唱《伊州》。」林锺商,今夷则商也,管色谱以凡字杀,若侧商即借尺字杀。

甘州

《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甘州八声,他宫调不见也。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若象甘州八声,即是用其法于中吕调,此例甚广。伪蜀毛文锡有甘州遍,顾敻、李珣有倒排甘州,顾敻又有甘州子,皆不着宫调。

胡渭州

《胡渭州》,《明皇杂录》云:「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弟兄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制《渭州曲》,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唐史《吐蕃传》亦云:「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今小石调《胡渭州》是也。然世所行《伊州》、《胡渭州》、《六么》,皆非大遍全曲。

六么

《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元微之《琵琶歌》云:「《绿腰》散序多拢捻。」又云:「管儿还为弹《绿腰》,《绿腰》依旧声迢迢。」又云:「逡巡弹得《六么》彻,霜刀破竹无残节。」沈亚之《歌者叶记》云:「合韵奏《绿腰》。」又志卢金兰墓云:「为《绿腰》《玉树》之舞。」唐史《吐蕃传》云:「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段安节《琵琶录》云:「《绿腰》,本《录要》也,乐工进曲,上令录其要者。」白乐天《杨柳枝词》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又《听歌六绝句》内,《乐世》一篇云:「管急弦繁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注云:「《乐世》一名《六么》。」王建《宫词》云:「琵琶先抹《六么》头。」故知唐人以「腰」作「么」者,惟乐天与王建耳。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至乐天又独谓之《乐世》,他书不见也。《青箱杂记》云:「曲有《录要》者,录《霓裳羽衣曲》之要拍。」《霓裳羽衣曲》乃宫调,与此曲了不相关。士大夫论议,尝患讲之未详,率然而发,事与理交违,幸有证之者,不过如聚讼耳。若无人攻击,后世随以愦愦,或遗祸于天下,乐曲不足道也。《琵琶录》又云:「贞元中,康昆仑琵琶第一手,两市祈雨斗声乐,昆仑登东彩楼,弹新翻羽调《绿腰》,必谓无敌。曲罢,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下拨声如雷,绝妙入神,昆仑拜请为师。女郎更衣出,乃僧善本,俗姓段。」今《六么》行于世者四:曰黄锺羽,即俗呼般涉调;曰夹锺羽,即俗呼中吕调;曰林锺羽,即俗呼高平调;曰夷则羽,即俗呼仙吕调;皆羽调也。昆仑所谓新翻,今四曲中一类乎?或他羽调乎?是未可知也。段师所谓枫香调,无所著见。今四曲中一类乎?或他调乎?亦未可知也。欧阳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迭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而舞筑球《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同类推荐
  •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leveland Era

    The Cleveland 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六谈麈

    四六谈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thin the Tides

    Within the Tid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精灵之覆霜踏冰

    精灵之覆霜踏冰

    叶落之时,凛冬将至,人类和精灵从最初便是如此友好吗?人类难道只有科技和精灵这两种战斗和生存的方式吗?少年凛冬在光暗的时间与空间不断穿梭。这是个人与神共同生活的世界,而一种足以对抗精灵能量的力量也悄然而至,共同存在千万年。
  • 茶馆

    茶馆

    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逐鹿天下

    逐鹿天下

    公元六世纪初叶,曾威震天下的北魏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最终彻底崩溃,只留下一堆华丽的历史碎片。千里北方大地上,狐兔狂奔,胡沙漫天,各路军阀势力为了获得北方天下的统治权,大打出手。真正从群雄中杀出重围的,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震撼历史的双雄争霸拉开了大幕。此后,河桥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历史铭刻了属于他们的骄傲。
  • 夹科肇论序注

    夹科肇论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般泥洹经

    佛般泥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悠然天下(全本)

    悠然天下(全本)

    双星齐聚,六国一统。命中注定为“双星”的悠然和潇泠被两条神秘的手链穿越到云和大陆,在六国鼎力的时代中奔走,只为那百姓的安宁和心中的梦……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他们却道:舍我其谁!他们能否如愿成就他们的宏图霸业?最终,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悠然】萧慕枫:如果此生我无法再牵住你的心,那么我愿意用整个天下,来禁锢你的身。兰彦:这一世,我只想静静抓着你的手,与我共游人间,历经百世沧桑。悠然: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又是谁生命中的轮回,我无从得知。但是如果,世上真的有那天荒地老,那么我愿意,陪着他一直走下去。【潇泠】离夕:我这一生,只愿与你,日月相连。南浔:我知,这路途虽苦,但我甘之如饴,无怨无悔。潇泠:我答应你,此生不会再让你遗世而独立,陪你一起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 灵蛇剑传奇二

    灵蛇剑传奇二

    一男一女正骑着两匹快马向前急行。从两人脸上的表情可心看的出两一定非常的着急。前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闪光照射进水里,里面的石块闪闪发光。河里面的鱼儿也在自由自在的游着,一个背景很迷人的少女站在河边。也不知道她是在观赏河中的游鱼?还是在等着已经约发的恋人……
  • 瞬间读懂人心

    瞬间读懂人心

    恋爱中的男孩如果不懂女孩,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婚姻中的男女如果不能了解对方,结果只能会误解重重;交际应酬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就与之建立很好的关系,最后只会被其伤害…让我们跟随本书,通过心理游戏带你走进奇妙的内心世界,让你全面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心理,从而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 无言童子经

    无言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