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2100000021

第21章

【卷之九 / 杂着一】

读郑风

读秦风无衣之诗

读豳风七月之诗

读鸱鹗

读史记封禅书

读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

读亚夫传

论沛公诛曹无伤

评司马子长诸家文

日本图纂刻题辞

题惊鸿集刻后

跋兰亭记帖后

书郡斋左壁

题画像者董君卷

吊林子文

姚孺人像赞【有序】

赵心山像赞

白华楼藏稿卷之九 归安茅坤顺甫着 邑人姚翼翔卿编 杂着

读郑风

诗非全经也盖自秦燔经唯易为卜筮书故得不禁其余百家尽绝而杂出于当时穷山绝谷学士大夫所献者或谓诗三百篇由里巷讽诵所传故栔不能灭以予观之今竹帛所书而藏 之石室者犹或有错简而讹文者出焉而里巷之口相授受岂得独沿而存之二南者孔子之所甚爱之诗也今其男女暴乱之间巳不可读而至于郑卫以下率多妇人女子滛奔亵狎不经之辞今之人少知礼义者犹羞读之而况孔子所删述六籍以遗万世宁为列而载之也哉且滛奔之恶至于郑卫极矣而孔子犹为存之则推孔子当时所删者何也孔子他日又曰放郑声又曰吾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深愤而痛 绝之屡矣恶至于以其所欲放者而复着之为经也或者求其说而不得谓圣人之所备善恶以示美刺之义殊不知诗之所谓刺者如巷伯简兮狼跋式微之类大略谗人佞士暴君乱臣之所指刺其间足以考国之治乱得失而备鉴戒征存亡者是也岂必如郑卫之诗之谓也哉然则郑卫之诗伪与曰非伪也大抵诗之言滛谑者为里巷所布易传而难灭如今南北所传声伎之类是也孔子尝删之不列于经而其俗 之所传固有不能口禁而人熄之者秦没而汉求亡经于天下则学士大夫各采所传以补三百之数往往杂出而并见之耳予故曰诗非全经心其说如左俟同志者择焉

读秦风无衣之诗

秦本丰岐之民文王二南之化其仁恕忠厚见乎免置形于羔羊风行于江汉汝坟之间可谓远矣又继之成康之君周召毕公之臣重熙累洽当纯乎先王礼义之美者而秦武公父子一 变其俗至有轻生好鬪如驷铁无衣者出焉秦以强立国而亦以强亡晋本唐尧之遗都所为蟋蟀山枢之歌忧深思远其俗居然可见也而后六卿分晋其君臣稍以倾谋相雄仪秦之徒朝扣秦而暮入齐反复狂悖诸侯震骇太史公所称三晋多权变之士盖畏之也到今千余年以来犹稍稍有存者而当时在三晋以诈立国亦以诈亡呜呼后之有志经国者毋亦慎所以权俗之意可也若我 朝  太祖高皇帝惩 元人反复欺伪之弊而特着为令曰说谎者斩故开国之初其所诛杀数多大略以言语之间者相半而苟有他罪肯情输者亦为力赦此正圣人之所以善权天下之俗也尝闻长老言成化弘治年间往往民间多椎朴无文而士大夫耻言机利其流风遗俗尚有在者正德以来渐失其旧而今中外缙绅之间尤甚易曰穷则变唯在司国者厚计焉

读豳风七月之诗

予观七月之诗而知周家王业之所由兴然于此亦可以识周公所以辅成王之忠有非后世人臣之所能及者盖王道以勒恤民隐为本此篇之所陈述不独教民农桑而巳而其感时忧患虽经岁勤动常若不及其所以养老奉上虽恭敬奉承唯恐或后上以是体下下以是顺上此民俗之所由美而王业之所由隆也然唯创业之君与民同起于微贱之间故能始终备尝如是而继世以后则往往长于深宫之中而不 复知是以百姓之疾苦祖业之艰难既无接于其目怵于其心而其左右便辟凡所以导上之好者唯一切崇高侈肆之念故其才高者则之乎神仙土木兵革富强而以天变人言为不足恤其质暗者则之乎女谒畋游盘乐怠傲而甚且至于宦官宫妾日窃其权推原其自皆起于人君一念之不知勤畏也故周公之为此诗使蒙瞽日夕歌御于王之左右所以深其忧勤之念而防其逸欲之所自起自汉以来为大臣者无复此意盖由其学术之不至故也若宋李沆之事真宗方其幻冲而日取四方之水旱盗贼以闻盖亦周公之遗意也后之为大臣者不可不知

读鸱鹗

诗三百篇皆出于秦火之余而或杂里巷歌习之所伂亡者其说诗之旨反自为一家而多不同独鸱鸮之事始末详见于金縢之书似为有据而无疑者毛郑诸家又误觧金滕之文不得 其意而后之攻毛郑者与其袭毛郑而又小异其说者遂至纷乱四起而周公之始末晦矣予尝合金縢与豳风诸篇而深求之盖武士没成王幼不能践祚周公摄位负扆而朝诸侯此其居冢宰之立而代行天子之事者可谓尊宠之极矣管蔡兄也周公弟也管蔡内忌周公以弟而反拥乎其上而外挟武庚倡为流言以摇中外史记言召公犹为不怿召公元圣同德其事当或无之而管蔡之谤起自宫掖骨肉之间则 其说易沸而周公亦不能以区区之忠处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日矣故退而居东二年而罪人斯得居东者非东征管蔡也盖避谤于野也东不详地名愚谓反居于鲁也时丰镐在西鲁在东古者罢相则归就所封之国如汉绛侯周勃就国平津侯公孙弘乞骸骨归国汉武帝玺书留之其事可见也言斯得者成王因周公之去位既久而然后渐得之也盖人臣挟震主之功而当羣疑之际必其身退然后论定曰斯 得者亦迟之辞也然是时成王之疑可以渐开矣于是公乃作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盖犹未敢明斥武庚管蔡之罪而独托乎鸱鸮以感悟成王何者周公是时固不胜忠愤之至然其不幸身处嫌疑之际则有难于自讼者而况管蔡所为流言不过摇撼周公使之去居摄之位耳而逆节未明亦不得而讼言诛之也故诗之所言大略托鸟之营巢鬻子极其艰难勤苦所以自喻服劳在位保定国家之忠而卒为鸱鸮之 所破既取其子又毁其室反至于卒无室家而不免羽之谯谯尾之翛翛为风雨所漂摇亦可悲也巳故曰予唯音哓哓此其忠愤而哀鸣之辞也当是时周公之心亦危苦之甚矣此诗当于居东之时所作故曰贻贻者自远而寄之也如汉魏以来赋诗贻示某某之类是也然书言王亦未敢诮公此可见成王之疑犹有不尽释然者但称不敢让耳及天愍周公有风雷之变成王启金滕以卜而得周公所自为功代武王 之说然后成王释然悔悟而出郊以亲迎之复故冢宰之位如伐柯九罭狼跋诸诗此皆周公居东之时士大夫愤郁公之困居于其土而相与赋颂其贤者也周公复位之后而武庚挟三监以叛反状既着于是周公东征诛之而作书大诰多士多方诸篇以定殷人之乱耳此周公始末之详如是如东山之诗周公东征归而赋之以劳从征之士者也破斧之诗从征之士所以颂美周公而吟之者也诗出秦火之后既先 后无次其说不可求而毛郑诸家又因悞觧金滕之居东者即诗之所言东山也遂混合而附会其说或谓周公先摄政中诛管蔡后为诗以贻王者或谓先为冢宰中避而出作诗贻王后乃摄政而诛管蔡者或为周公既诛管蔡恐成王疑巳作鸱鸮以谕成王者此皆诸家渎乱之说殊不可信予尝据其说而论折之窃谓是时管蔡之为流言特谗及周公其逆畔之疏决未有可见者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恶得以其 谗言及巳即不待成王之命而首自诛之此其不觧一也诛之之后而成王疑之周公然后作诗以谕之则亦晚犬春秋诛无将故大臣有不可则止之义曾谓周公元圣而悍鸷自用如是乎此其不觧二也苟谓当时管蔡逆畔之迹巳明则人人得而诛之公固当告之成王声罪致讨又何必托为鸱鸮而比类曲讽若哑者之食苦而不能言者此其不觧三也苟如说者以居东为东征则罪人斯得四字何以系于东征之 文之下而金滕所言二年东山之诗又言三年何其岁时不同如此此其不觧四也作诗贻王而后王出迎周公而九罭之鸿飞遵渚朱子又以为东人闻成王将迎周公故自相云云然则成王之迎其迎于东征之时耶抑亦避居于东土而迎之耶抑亦东征而诛管蔡既因成王疑巳作诗谕王矣复不自安避居于他地而成王迎之耶此其不觧五也由此观之诸家之说俱不可通而数千百年以来学士大夫相与讹传 其说而不明者特蒙东山与居东之一字雷同附和而至是耳嗟乎仲尼没而六籍不得其传若此者多矣予特以周公出处之际寔天下万世人臣之鉴而尤不可不慎辨之者故特详之如左以俟同志者考焉

读史记封禅书

鹿门子读史记封禅书喟然叹曰甚矣人主之心不可有欲也一有所欲则天下技幻之士日夜巧伺以至其为术愈眇而不可信而其所贪以冀遇者愈支而不可穷两者相为主客以终其身死且不寤悲哉自古来以雄才大略称者唯秦皇汉武而秦皇汉武为诸燕齐迂囗囗巠之士舞弄之若偶然以困于欲也语曰东海之鳌惑于饵则渔人狎之若羊豕信夫

读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

昔班固撰次古今人物表上遡太昊而下迄秦二世不知其几千百年之间而乃臆为差别贤否之际叙列九品而仲尼之与弟子言圣与仁智当时亦不过据其所问而次荅之而非谓圣与仁智遽有所优劣于其间者观仲尼尝称舜为大知管仲为仁人义可槩见而固不得其说从而囗为之辞以圣人为上上以仁人为上中以知人为上下以愚人为下下而中上以下则不复有所为名唐虞以上去古巳远其世次行实不可考者尚书古之史也仲尼删之亦断自唐虞而止以为史以纪善善恶恶是是非非之实必其昭然乎天下之耳目者然后其说可信 不敢取百家紊乱无次之言以荧惑其间及仲尼没而秦始皇燔诗书坑杀学士大夫博古之学荡然灭绝虞夏商肚以下鼎彝铭篆之文巳不能辩且读之而况虞夏以上乎况于古之帝王及贤臣硕辅隐人逸士之行次乎固起仲尼及秦焚书之后又数百年而乃谬取讹口残简百家所混载之名氏而一一妄第之其渎乱不经之甚则有虞氏以前凡帝系以圣人名羣臣列仙以仁人名五鸟五云羲仲和仲职官也而 以某为知某为仁而以名舟人被衣啮缺户之农之之属诸家假寓之言以恣甚荒唐驰骛之辩者也而又或以仁或以知名其近代篇章所载昭然可见者则又老子古之圣人而放于下位者也仲尼犹且适周而问而叹其道犹龙焉与公伯寮祝鮀谗佞之徒并列之而不得以仁知名左丘明学春秋于仲尼而能文者也然不得列乎游夏之间进之为仁人而曾参特次以知名臧文仲以知人名孙卿蔺相如以仁人名 而史鱼大夫种伍胥俱不得名叔向羊舌赤之字也叔向以仁人名而舌赤以知人名其它舂驳繁衍不可尽谕噫固亦缪矣以孔子之圣犹不敢强其所不知而其言尝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固何不自量其力而欲以一人之闻见取数千百年所不可尽闻与见之行事而品列次第之以取信于后世也其可得乎

同类推荐
  •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隋文

    全隋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初群雄事略

    国初群雄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论

    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幢了禅师语录

    月幢了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出自《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亚洲中近东各国、阿拉伯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者经才几百年的共同加工、提炼、编纂而成的。它包罗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集中了阿拉伯世界民间故事精华,是规模宏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爱情、名人轶事等各类故事。因其想象丰富、描写生动、故事曲折而风靡全世界。
  • 符念

    符念

    九百九十八年前的某一天,柒年仙境的四少主怀揣着众狐仙满满的爱出生了。然后九百九十八年后的某一天,如此重金的她被捡了......被捡了!本就凌乱的柒年顿时更加凌乱,三个哥哥无奈抚额:众生你们自己保重!听说捡她的人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听说他的面具永远不会离开他的脸听说他性情高冷行踪飘忽听说他不仅丑还是断袖听说他叫自己是妖......还瞧上了自己!某女看了一眼正在门口跪台阶的某人,然后一脸不信地回道:你认错人了……某男捂着心口哭丧:姑娘你变了……
  • 我的龙凤空间

    我的龙凤空间

    我无意间买的玉佩,它竟然是一个空间。在里面有我两个可爱活泼的宝贝,一只龙宝贝,在水中来去自如;一只凤宝贝,在空中自由飞翔。因为它们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红楼恨梦之黛玉问情

    红楼恨梦之黛玉问情

    什么?穿越之后我竟然变成了林黛玉,她是严咏春?咏春拳的创始人竟然称了我的老师?更可怕的是他——陈家洛,红花会的总舵主?那个出现在他旁边的人是不是化为蝴蝶的香妃啊?可为什么我心里那么不舒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林妹妹可真美,想我风度翩翩的贾府二少年难道还迷不倒她么?只是这个林妹妹好像有点带刺,怎么也不如宝姐姐那朵华丽的牡丹花。从第一眼看见她就被她的文采所打动,小小的年纪见识却是如此的不凡。为了她,我守着快要盛开的冰山雪莲,为了她,我尽快的学好武功就是为了亲自把这多雪莲送给她。她的美比她娘还要美,当年的清朝第一大美女为了拉拢住林如海身为皇帝的朕没办法才放手,今天老天爷竟然把这朵娇嫩的小花送到了朕的身边朕怎么能不爱惜她呢,不是说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么?只是她竟然是我弟弟的意中人......引子一一曲清词一杯茶,深宫何处忆儿家?点点红楼尽滴泪,梦断深宫去天涯。引子二十年恩爱终成梦,苦心教导亦成空。且看风云变幻时,金陵烟雨展神通。引子三家住虚无缥缈中,读书习武两无成。怀揣金银不会用,流落江湖一狂生。************************************************强力推荐好友冰冷女人的玄幻小说异世逆天,(既天道不公,那我就做那逆天的存在.....).强力推荐好友月飞扬的邪恶小娘子(“你干嘛砸我的头!”某男愤恨道!)强力推荐好友流光倾城的扑到美人师父(一道天雷,她换魂,变身绝色。天下苍生皆被她所媚,只他一人,端坐如莲。)
  • What It Is Like to Go to War
  • 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

    何倩茹,方宁颜与魏之芸,是类思小学的三个大龄未婚女子。她们渴望爱情,如同严冬里的人们盼望着春天一般。无论失望多少次,她们总还是相信,春天来时,爱情便来了。爱情来了,婚姻也携同而至。漫长的十年婚姻与情感的路途走下来,三个好友身心疲惫。但是,在疲惫的外壳里,还藏着一颗不肯老去的心。零七年的春节,下了这一冬的第一场雪。雪落在枯枝上,仿佛开了一树的花。
  • 木叶豪侠传

    木叶豪侠传

    嗯......好吧我承认这是个披着火影外衣的玄幻小说...也有说武侠小说的......谁知道呢....(死人脸π_π)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十年前,一场穿越时空,让江美美找到了真爱,但是无奈命运弄人,自己却又被迫离开爱人,回到现代。十年后,还是穿越时空,但却不是江美美一个,还附带一个拖油瓶儿子,寻找爱人的同时,这对宝贝却把江湖搞了个天翻地覆。十年前,莫御辰爱上了美丽可爱的现代女人。十年后,痛失爱人的他创立了势力强大的组织冷情山庄,却也想不到被一个九岁孩子搞得无可奈何。守候十年的爱情,如何再重圆,古灵精怪的天才儿童,如何玩转江湖。自由一番妙趣。***********晴的完结文:《丑颜魅绝色》晴的新文:《独宠罪妃》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