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6400000034

第34章

基撰

二十七贤圣章

略以五门分别。一释名义。二出体。三依身地。四废立。五问答决择

释名义者。于中有二。一者列名。二者释名。言列名者。总有二类。一者因位。二者果位。就因之中有其十八。果位之中有其九种。因十八者。即四向三果即成七种。八者信解。九者见至。十者身证。十一极七返。十二家家。十三一间。十四中般。十五生般。十六无行般。十七有行般。十八上流般。此即有学之中十八名。言无学中九。一者阿罗汉。二者慧解脱。三者俱解脱。四者退。五者思。六者护。七者住。八者堪达。九者不动。此约大乘列名。若约小乘其名少异。小乘之中即无信解见至。遂立随信行。随法行替前二名。若无学中无罗汉。别开不退。上来即是列名讫。言释名者。言初果者。名为预流。预者入也。流者类也。即入圣之流类故名预流。言第二果者。名一往来。即断六品惑从人生天名之为往。从天还人名之为来。言第三果。名为不还。欲界九品悉皆并尽。唯有一生更不还生欲界。名为不还。言四向者。即进趣之义名为向也。四向法更无别义。言信解者。随他言音而生信解。名为信解。言见至者。曾见之法能至于果。名为见至。言身证者。信解。见至二种圣人。至不还果身中。证得灭尽定故。转名身证。此但转名而不转体。理说应云身证灭定。由得灭定。得灭定者必具前七。故瑜伽说得八解脱。所以者何。前七解脱共异生故。异生唯得前七解脱。不名身证。灭定无心。唯身证得似涅槃法。由身证得得身证名。身谓积聚。或复依止证谓成显。身之与证。依主。相违二释俱得。言七返有者。人。天七返名为七返有。言家家者。从家至家故名家家。于中有四。一者从人至人。二者从天至天。三者从人至天。四者从天至人。皆名家家。其义不定。或言初果之人不重生二家。从张家死流生王家者。故言家家也。言一间者。一生或半生在名为一间。即是间隔之义。亦名一间。间者隔也。即由此生堪能障隔圣果之道。名之为间。若断三品即三生在。若断四品即二生在。若断五品之时必断六品。圣道力合如此。若断七八品即半生在。问如何得知。答初品润二生。中下二品各润一生。中上品润一生。中下二品共润一生。下上品润半生。下中。下二品共润半生。问何因唯有七生。不至八。不减六。答以圣道力故。不增八不减六者业力强故。如蛇毒损人之时。行不过七步。以毒力势故不减至六。七步者四大力故。言中般者。谓处中有而般涅槃。言生般者。谓处生有及本有中而般涅槃。言有行般者。谓加行精勤而般涅槃。言无行般者。谓速疾道不假加行而般涅槃。言上流者。从下向上而往受生故名上流。问云何名般涅槃。答言般涅槃者。谓得果义。谓般命而得罗汉故。名般涅槃。上来有学讫。言罗汉者即是应义。有其三种。如论广释。言慧解脱。能断慧障未断定障。名慧解脱。言俱解脱者。定。慧二障全俱能尽。名俱解脱。言退者。退有二义。小乘之中退失于果。名之为退。大乘之中退失禅定现法乐住。名之为退。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退失故名为退言思者。若不思惟即便退。若思惟已便不退失名之为思。言护者。若作意防护故不退失。故名为护。言住者。在平等位亦不练根。亦不退住平等位。故名为住。言堪达者。即是练根堪能进达故名堪达。不动性。是利根不进不退。名为不动。上来即是大乘释讫。就小乘中。随信行。随法行。随他言音而生信解。名为随信行。言随法行者。是利根自能依教而生于解。名为随法行

二总别出体。言总者。若有学无学。总用有为。无为为自性。言别相。于中有二。一者向。二者果。言向者。初预流向。即取四善根及见道十五心已来总是向。言斯陀含向者。总六无间道。五解脱道。六加行道。而为体性。言那含向者。总用九无间九加行八解脱而为自性。言罗汉向者。总用九地八十一无间道。八十一加行道。八十解脱道。而为自性。此约有为出体性。若取无为于理无违。上来出向体讫。言四果体者。初果总用八十一品无为。第二果总用见道八十一无为。及取修道六品无为。并取六品解脱道中顿修八智。十六行。而为体性。第三果者总用见道八十一无为。及取修道九品无为。并取第九品解脱道中顿修八智。十六行。而为体性。第四果者。总用见道八十一无为。及取修道八十一无为。并取非想第九解脱道中顿修八智十六行。而为体性。上来即是出体性讫

第三依身地门者。于中有二。一者依身。二者依地。言依身者。四果四向于三界中何界初起。九地之中于何初起。答前之三果。三向。唯于欲界身初证初起。第四果通三界身。第四果向初起唯欲。色。若约地论前之三果向唯一地起。谓欲界地。其第四果通九地。第四果向准果应知。释依身讫。言依地者。前之二果唯初未至心。若那含果初未至。及根本。若罗汉果通九地心。八根本及初未至即九地成。即出依身地讫

言第四废立者。问于何果中。而立信解。见至。及身证耶。答信解。见至。即是随信行。随法行。转至前三果中若向若果。立为信解。见至。若第三果中为身证。问信解。见至此二何别。答信解是钝。见至是利。由随信解转名信解。由随法行转成见至。故二差别。问于几品惑尽建立四果。答要断三界见所断惑尽故立初果。谓断欲六品建立第二。若断欲界九品皆尽而立第三。三界见。修总尽而立第四。问何处建立七返。答约业而立。谓七生之业而立七返。此约多而言。非无四。三等生数不遮止。问于何处而立家家。答约生约惑而立家家。言约生者。谓二生。三生。言约惑者。若断三。四品。彼对治余二。三。是说名家家。问何故但于三生。二生而立家家。答夫论于业还皆由惑润。润生之义略有二种。一者总。二者别。言总者。前之三品以润四生。中之三品共润二生。下之三品共润一生。言别者。就初三中。初之一品以润二生。次有二品各润一生。中。上品润一生。中。下二品共润一生。后下三品共润一生。于中有异。初之一品独润半生。次有二品共润半生。约此义边。即有损生之义。若断三品即有三生。即损四生业也。余有三生在。若断四品即有二生。谓第四品独润一生故。若约四生立家家者。即逆流生之失。若断三品即尽四生之业。是故不得约于四生。若断四品即损五生之业。若断五品必断第六。问何故如是。答以近果故更无迟住。问何故但于三。四品而立家家。不依断一。二品而立家家。答惑品力等。圣道齐同。若断二品必断第三。同上品故。一入断尽无出观义。问上之三品齐不出即断。中品三品齐亦应入断。问于何处建立一间。答那含向中断七。八品。唯一来生而立一间。问于何处而立五种般。答于那含中立。问上流有几种。答有其三种。一者全超。二者半超。三者遍没。言全超者有其二类。一者乐慧上流。为初禅死直生五净居。是乐慧全超。二者乐定全超。为初禅死生于非想。皆于初禅死。随其诸地而断受生。言遍没者次第而生不得超隔名遍没。其余那含如释名中述。问何故建立罗汉。答对四果说

问何故建立慧。俱解脱。答由除定。慧二障亦立二种云何慧解脱。谓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未能身证具足安住。是名慧解脱。此义意说。障有二种。一烦恼障。能障圣慧不得应果。二者事障。就胜而说。唯异熟生喜。乐。舍受有下劣障。于上等至不肯进求。所知障摄。此人唯能断初障故慧缚得脱。慧谓简择。离缚故名解脱。慧所有脱名慧解脱。又诸阿罗汉得灭定者名俱解脱。由慧定力解脱烦恼解脱障故。问何故建立余六种罗汉。答约种姓别立六有别

第五问答决择。问九地之中俱有其惑。何故但于欲界之中而立三果。答欲界具三性三受。烦杂多生立多果。上界唯定地。无多烦杂。不立于多果。问四果中有其二种。一取有为。二取无为。此二何胜。答取有为胜。以彼者是其进取之义。无为之法义何有进取。以无为无进取故。前解为胜。问无间。解脱何道立果。答但于解脱道中而立果。以解脱道得果周圆而立于果。问何故但取解脱耶。答得果舍向得胜舍劣。唯有解脱道。又解脱道能证无为。是以取之。问向中何故不取见道无为。果中即取斯何意。问立果之中。云何名入八智十六行。答取上下八谛智。言十六行者。即取苦。空。无常等问欲经生那含将命终。得果之义不。以彼经生必不生上。以断惑尽。无由生欲界。答有其二解。一解云。约那含身上必定得果。必无命终。第二解云。问何故圣人不生中间禅。及不依彼而得圣道。答无多胜用。不依彼心。又多障难故不生彼。问初未至何界所摄。问身证与俱解脱何别。答因果二殊。身证者是因所摄。俱解脱者。是果所收。问且如初果即是第二果向。此有何别。答虽得初果而未进断修所断惑。但名住果不名向。若得果已进断修所断惑。随其所应是向所摄。问颇有是向亦是果耶。颇有是果亦向耶。答有其四句。有果而非向。谓中间二果不进断位是。有向非果。谓初果向是。亦向亦果。谓中间二果进断位是。非果非向。反上应知。问润生下上一品独润半生。中下二品共润一半生。如何断欲第八品而立一间。问中般那含取何中有。答但取欲界死生于色界。取此中有不取余者。问何故如是。答欲界还生欲界。二性烦杂故。色界生色界。一性无厌。色界生无色。无其中有故。问贤圣有二十七。何故诸处但说四果。答有五义。一者舍已曾得。二者得未曾得。三集断行故。谓集诸无为断诸烦恼。四者顿得八智。五者顿修十六行。具此五义故立四果。亦无妨难

大乘蕴界处义

蕴界处义。五门分别。一辨名。二出体。三废立。四百法相摄。五十性等分别

释名者。初释新旧名。后释义名。梵云塞建陀。唐言蕴。旧译名阴(于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钵罗婆陀。案阴音应以于今反。阴阳之阴也。近代诸师竞作异释。或云淡聚名淡阴。此释不然。然依医方说淡饮不言阴。更有异释不能具述。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为名。粗可通途。然非正目。今名蕴。或翻为众。故法华云五众之生灭。此亦不然。若言众者。梵本应云僧伽。或翻为聚。此亦不然。若言聚者。梵本应云曷罗陀。又言处者。梵云阿野怛那。旧翻为入。此亦不然。若言入者梵云钵罗吠舍。旧经亦有译为处者。如空无边处等。阿练若处。并与今同。梵云驮都。唐云界。有译为持。偏据一义非尽理也。释义名者。俱舍云。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蕴是聚义。可聚十一种义。故中边云。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彼论释云。一非一义。如契经云。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由此聚义蕴义得成。俱舍释云。于此经中。无常已灭名过去。若未已生名未来。已生未谢名现在。自身名内。所余名外。或约处辨。有对名粗。无对名细。苦集染污名劣。不染名胜。去来名远。现在名近。乃至识蕴当知亦然。二总略义。如经言。如是一切略为总聚。三分段义。如经言。说名色蕴等。各别安立色蕴等相故。由斯聚义蕴义得成。俱舍云。和合聚义是蕴义。此依内明释。二云荷负重担义。如世间说肩名蕴。物所聚故(此依俗释)。三云可分段义是蕴义故。世间有言。汝三蕴还我当与汝(此依声论释)。案俱舍三解。与中边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其意同也。又释蕴有二义。一是聚义。二是灭义。故毗昙云。阴是聚义。旧云十二入者。是杀义。今云处者是出生义。出生六识之门处故。十八界者。俱舍云。种族义是界义。大乘释名。种子义名界。故中边云。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能。所取。彼取种子义名界。能受。所了境用门义名处

二辨体者。其五蕴性唯是有为。以积聚故。俱舍论云。蕴不摄无为。义不相应故。又毗昙云。阴是死法。唯摄有为。三性之中依他性。谈有法故非遍计所执。通无漏故亦圆成实。五法之内。体即前四。唯除如如。十二处。十八界。通以有为无为为体。总摄五法及以二性。除遍计所执性。以无体故

三废立者。有二门。一总废立三科。二别废立五十二等。总者俱舍云。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彼自释云。或愚心所总执为我。或唯愚色。或愚色心。又根亦有三。谓利。中。钝。乐亦三种。谓乐略。中及。广文故。如其次第世尊说为蕴。处。界三。瑜伽第九废立离合三科颂云。随增说我事。为依。此所行。生。持。分广略。无别根。所缘。以上总废立讫。释此颂文下自当悉

同类推荐
  • 添品妙法莲华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璇矶图

    璇矶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巴林纪程

    巴林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忍古楼词话

    忍古楼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从收废铁到开工厂,周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律界甚至黑社会势力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经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对抗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甜蜜、收获。相爱想杀相知相遇,亦正亦邪亦帮亦损。这是一部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的爱情小说;这又是一部六国争雄的钢铁行业商战小说;这还是一次对“企业家原罪”的有力质问。或许一切的商业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传奇往往这样炼成。
  • 宠物情深

    宠物情深

    宠物狗小白与主人相依相伴,与他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故事与人生

    故事与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个自己演绎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放到自己的现实中来,将人物角色换位进行对比和思考,这样不仅能获得宝贵的经验,还能收获一些极其珍贵的感悟。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所谓感悟就是通过接触和认识,而得到的新的认识。感悟能使我们认清形势、认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并让自己的思想进步、信心增强、人生目标明确。
  • 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

    他又做梦了,回忆像画片儿一样在脑子里闪过。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呢?一旦离开了家,做梦的时候,梦里就都是家。去念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那时候妈妈哭了,他离开家是为了接受教育,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参选宇航员的时候,也离开了家,妻子哭了,那一次是为了理想。为科学做贡献,有牺牲是正常的。出发去地球的时候,算是永远彻底离开了家,这一次,他自己哭了。可是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走了,他在新伊特鲁里亚早就没有家。
  • 惜君的信

    惜君的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 仙界独尊

    仙界独尊

    我们是诸天轮回之地的城管,我们是诸天万界的片警,我们是轮回秩序的守卫者,我们是一切轮回偷渡穿越客的噩梦我们来自诸天万界,为了实现同一个梦想:杀光一切轮回者,抢光一切穿越者,榨干所有经验值!我们是轮回禁卫!……………………仙界的废墟,诸天轮回之地,最后的守土之人!
  • 鬼面王爷敛财妃

    鬼面王爷敛财妃

    【已完结】【鬼面兰陵王VS敛财公主】她是理工科的天才型学生,对历史是一窍不通,甚至连南北朝是什么都不知道,却穿越成了北周公主。不过,当公主有好处呀!圆满了她爱财且爱敛财的本性!拐带侍女,大包小包的偷偷离宫,却不想一着不慎跌下悬崖...虽然没死成!但是那个劫财又劫色的绝色美男是谁啊啊啊!他有一副绝美的容颜,却因生母不详,招来无数鄙夷的目光。一副鬼面十年隐忍,他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他的强大和绝色为他带来更多的嫉恨和杀机。只有她,无视这些,因为...她闪闪发亮的眸子里只有——钱!
  • 我假装会异能

    我假装会异能

    异能的世界如海面,平日岁月静好,可一旦起了风,巨浪便会顷刻间撕裂竹筏、吞噬孤舟、掀翻游艇,据说只有万吨巨轮才能如履薄冰般的艰难存活。高健站在异能世界的大门外,他一只脚悬在半空,不知该不该迈入这暗潮汹涌的海域。毕竟自己可不是什么小船,而是浪!异能交流群:440430023
  • 六星社的少年们:前往宝石秘境

    六星社的少年们:前往宝石秘境

    生活在长白山林区的男孩泽帛,因为自己心爱的小鹿被偷猎者杀害而对世界和生命产生了疑问。为安抚男孩的伤痛,父母将他带回出生地深圳,使之接受学龄教育。九岁时,父母送给他一套拼装玩具,玩具实际是来自遥远国度中被魔法所困的拿撒亚人。在二年级结束的暑假,泽帛带着苏醒的拿撒亚人乘坐纸飞机离开深圳,一路上遭遇了风暴,险些被漂荡在海上的神秘船长窃取记忆;穿过草原,来到聚集着人类做过的梦的沙漠,在沙漠中同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波斯部队的梦交战;为拯救被扣押在城堡中的拿撒亚人眷属和城堡领主身患重病的女儿,前往神圣的“生命之树”探险,寻找一枚可以挽救公主生命的无花果;最后,设法通过一座含义深邃的山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