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000000122

第122章

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四门(十六特胜义 菩萨十八不共法义 二十种法师德义 三十七道品义)。

十六特胜七门分别(一释名辨相 二约对四念分别 三所求成差别 四就位分别 五约禅分别 六就人分别 七随义分别)

就初门中先释其名后辨其相。十六特胜如成实说。毗婆娑中亦广分别。言特胜者。此观胜于不净观法故名特胜。胜相如何。释有八种。一破患胜。不净观门但破贪欲。此观能破一切烦恼。何故而然。一切烦恼因恶觉生。念出入息除灭恶觉。恶觉断故烦恼不起。故破一切。二断结胜。彼不净观但能伏结。十六特胜亦伏亦永断。三宽广胜。彼不净观但观色法以为不净。特胜通观色心等法。四微细胜。彼不净观但观骨等。特胜微细能观无常断离灭等。五坚固胜。彼不净观缘他身起。得而易失。十六特胜缘自身起。得而难失。六调停胜。如成实说。彼不净观未得离欲。已自厌恶。如彼婆求河边比丘。由观不净服毒坠高求刀自杀。如药过增反更为患。特胜不尔。能破贪欲而不生厌。七所生胜。如毗婆娑说。彼不净观增众生想。以其观察男女等骨为不净故。十六特胜增长法想。以空三昧之根本故。八所异胜。如毗婆沙说。彼不净观与外道共。十六特胜不共外道。具斯八义故名特胜。名义如是。特胜不同离分十六。名字是何。念出入息。若长若短息遍身。除身行。以为初四。觉喜觉乐。觉心行。除心行。念出入息复以为四。通前为八。觉心令心喜令心摄令心解脱。念出入息复以为四。通前十二。观察无常断离灭等。念出入息复以为四。通前十六。名字如是。相状如何。言息短者。如人上山担重疲极气息则短。行者亦尔。在粗心中气息则短。何者粗心。所谓躁疾散乱心也。言息长者。如人定止气息则细。细时则长。行者如是。心细息细。细则长矣。息遍身者。行者信解己身浮虚。见诸毛孔风行出入名息遍身。除身行者。行者系念住息境界。得境界力心则安静。心安静故粗息则灭。名除身行。问曰。气息长短有无为当由身。为当由心。释言。俱由。如人初始处胎之时。及在四空则无气息。明知。由身。在第四禅及灭尽定便无气息。明知。由心。问曰。气息不由念生。如人虽复心念余事息常出入。云何说言由心生乎。释言。是息虽不由于作念而生。但以众缘和合故起。有心则有。无心则无。心粗息短。心细息长。故说由心。又问。此息为由地有。为由心有。释言。俱由。故论释言。由地由心。三禅已还是有息地。云何俱由。有人身在出入息地而无三禅已还之心则无气息。故知。由心。虽复有心而身不在出入息地。尔时亦无。故知。由地。要身在于出入息地。并复有其出入息心。尔时方有。故知。俱由。问曰。出息从何处生至何处灭。入息复从何处而生至何处灭。释言。出息从齐轮生至外便灭。入息从于身外而生入身便灭。随心粗细近远不定。问曰。于彼出入息中何者最先何者最后。依如成实众生生时出息最先。众生死时入息最后。出第四禅与生时同。入第四禅与死时同。毗昙所说生及死时与成实同。出入四禅与彼正翻。相状如何。如毗昙说。出初入定。入初出定。入第四禅出息最后。出第四禅入息最先。故与彼翻。此初分竟。第二四中言觉喜者。由前四行心得定住。从此定法心生大喜。本虽有喜心不能如是。故名觉喜。言觉乐者。由前心喜身得调适。身调适故便得猗息。猗息故乐。如人疲苦得息安乐。故名觉乐。故经说言。以心喜故身得猗息。以身猗故则得受乐。觉心行者。论言。从喜生于贪心名为心行。见受有此生贪之过名觉心行。除心行者。行者以见从喜生贪。除受去贪心则安稳。名除心行。此四远从念出入息方便发生。是故名为念出入息。此两分竟。第三四中言觉心者。以除心行见心寂静故名觉心。令心喜者。是心或时还复沉没。荣发令喜名令心喜。令心摄者。若心还掉摄之令住名令心摄。令心脱者。若离沉掉心则调停舍离二边。名令心脱。此亦远从念出入息方便发生。是故亦名念出入息。此三分竟。第四四中无常行者。由心寂定见法生灭名无常行。所言断者。用无常行断诸烦恼故名断行。所言离者。于有为法悉生厌离。故名离行。所言灭者。以心厌离得一切灭故名灭行。有人复说。观五阴无常名无常行。观察五阴空与无我名为断行。观五阴苦生于厌离。名为离行。观阴不生是寂灭法。故名灭行。有人复说。观身无常名无常行。断除无明名为断行。远离爱结名为离行。证得涅槃寂静之法名为涅槃行。有人复说。观心心法无常生灭名无常行。断除爱法名为断行。离余烦恼名为离行。通灭一切诸烦恼结名为灭行。复有人说。观法无常名无常行。断过去烦恼名为断行。离未来烦恼名为离行。灭现在烦恼名为灭行。此五义中初之一义如成实释。后之四义如毗婆沙。此亦远从念出入息方便发生。是故亦名念出入息。此四分竟。相别如是(此一门竟)。

次约四念以别十六。于中初四正念气息。名身念观。次观四受念。次四心念。后四法念。问曰。此之十六持胜乃是安那般那观行。安那般那五停心摄。世尊何故说为四念。毗婆娑云。以此四念之方便故名为四念。又复四念义通始终。故名四念。此亦名为四种身忆。问曰。忆者缘于过去。所念气息在于现在。云何名忆。成实释言。此实是其破假名智以忆名说。诸心心法更为名故(此二门竟)。

次明所成。修此十六。能成五行。如成实说。所谓圣行梵行天行学行无学行。观彼气息念念生灭。是故无常。无常故空。空即圣行。又如论释。气息名风。风行虚中。虚相复能开导坏相。坏相即空。空即圣行。能生净天。故名天行。为到寂灭故名梵行。为得学果故名学行。为得无学行为无学行(此三门竟)。

次就位论。总相论之。此之十六名为安那般那观行。安那般那五停心摄故。成实中辨此名为出入息品。毗婆娑中亦说此为出入息观。理实行者观一一法。皆能到于无学圣果故观气息。从始至终不唯局在五停心位。是义云何。通相论之。从凡乃至无学之果。分分皆得具为此观。于中别分。初四始起在五停心。成在四念。次八在于念处位中。后四在于暖等已上乃至无学。位别如是(此四门竟)。

次约禅论。如毗婆娑说。息短初禅。息长二禅。遍身三禅。除身四禅。余亦如是。论文直尔。不广分别。准义具论。初四如上。第二四中觉喜在于初禅二禅。觉乐三禅。觉心除心在第四禅。第三四中令心喜者在初二禅。令心摄者在第三禅。令心定及令心脱在第四禅。初得名定。成满名脱。亦可。有漏名之为定。无漏名脱。第四四种皆遍诸禅。约礼如是(此五门竟)。

次就人论。如毗婆娑说。何人能具。谓佛如来。余皆不具。有人复说。罗汉辟支及佛能具。余皆不具(此六门竟)。

同类推荐
  • 广客谈

    广客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阴持入经

    阴持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里杂存

    碧里杂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会昌解颐录

    会昌解颐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古挽歌

    古挽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宫掉下个嚣张妃

    后宫掉下个嚣张妃

    有一个小美女,她丫邪恶又聪明,她丫刁蛮又任性。她丫糊里糊涂生活在那古代的皇宫里,她丫脾气犟强不懂爱情。喔,嚣张的小美女!气坏了爱她的皇上!喔,嚣张的小美女!伤透了爱她的皇上!……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世兽皇

    倾世兽皇

    “救命啊……救命……”糟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怎么办?有了!转身,弱弱的问一句“为什么追我?”“我要……”“急支糖浆?”“nonono,我要你的灵晶,识相的……”话还没说完,一张血盆大口就突兀的出现在眼前……
  • 最穷大明星

    最穷大明星

    唐小祥重生了,带着一款死要钱的系统成为全能大明星,可悲催的是即使成了大明星他依旧很穷。读者群:790316734
  • 相见不如怀念

    相见不如怀念

    纨素走了,留下了江府的第一个孩子,父辈的恩怨情仇纠缠着孩子们的恩怨情仇。造化弄人,究竟能有几个人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美人不归

    美人不归

    为理想为爱情,带个美女闯深圳。原以为遍地黄金,谁料到举步维艰。历经坎坷,得遇机缘。面对诱惑,相爱的人劳燕分飞。出行爱侣伴,归来她人随。美人不归,徒留惆怅。
  •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全书分为新生儿篇、婴儿篇、幼儿篇共3个部分,以问答方式,对初生到3岁的婴幼儿的身体状况、科学喂养、日常护理、体能训练、智能培养、常见病家庭防治、育儿游戏等家长最关心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
  • 红色节日:中学版

    红色节日:中学版

    今年秋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走过90多年不平凡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红色的游船开始,走出了一条红色的旅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当中,无产阶级领袖和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时刻,成为我们精神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红色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