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3900000012

第12章

五明治惑受報不同之義三。初正明。二釋疑。三破執。初中二。初明治惑不同。二明受報不同。今初。

次明第五治惑受報同異所由。問曰。如來之藏既具一切世法出世法種子之性及果報性。若眾生修對治道。熏彼對治種子性分分成對治種子事用時。何故彼先所有惑染種子事即分分滅也。即能治所治種子皆依性起。即應不可一成一壞。答曰。法界法爾。所治之法為能治之所滅也。問曰。所治之事即為能治之事所滅者。所治之性亦應為能治之性所滅。答曰。不然。如上已說事法有成有敗。故此生彼滅性義無始並具。又復體融無二。故不可一滅一存也。是故眾生未修治道之前。雙有能治所治之性。但所治染法之性依熏起用。能治淨法之性未有熏力。故無用也。若修治道之後。亦並具能治所治之性。但能治之性依熏力故分分起於淨用。所治之性無所熏力。被對治故染用分分損減。是故經言。但治其病而不除法。法者法界法爾。即是能治所治之性。病即是所治之事。

二明受報不同。

問曰。能治所治可爾。其未修對治者即無始已來具有一切故業種子。此種子中即應備有六道之業。又復一一眾生各各本具六道果報之性。何不依彼無始六道種子。令一眾生俱時受六道身耶。答曰。不得。何以故。以法界法爾故。但可具有無始六道種子在於心中。隨一道種子偏彊偏熟者先受果報。隨是一報之中不妨自雜受苦樂之事。要不得令一眾生俱受六道之身。後若作菩薩自在用時。以悲願力故。用彼故業種子。一時於六道中受無量身教化眾生也。

二釋疑二。初釋凡聖同時受報疑。二釋凡聖同時治惑疑。今初。

問曰。據一眾生即以一心為體。心體之中實具六道果報之性。復有無始六道種子而不得令一眾生一時之中俱受六道之報者。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亦同以一心為體故。雖各各自具六道果報之性及六道種子。亦應一切凡聖次第先後受報。不應一時之中有眾多凡聖。答曰。不由以一心為體故。便不得受眾多身。亦不由以一心為體故。要須一時受眾多身。但法界法爾。若總據一切凡聖。雖同一心為體。即不妨一時俱有一切凡聖。若別據一眾生。雖亦一心為體。即不得一時俱受六道報也。若如來藏中唯具先後受報之法。不具一時受報之法者。何名法界法爾具一切法耶。

二釋凡聖同時治惑疑。

問曰。上言據一眾生即以一心為體。心體雖具染淨二性。而淨事起時能除染事者。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既同以一心為體。亦應由佛是淨事故。能治餘眾生染事。若爾者。一切眾生自然成佛。即不須自修因行。答曰。不由以一心為體故染淨二事相除。亦不由以一心為體故染淨二法不得相除。亦不由別心為體故凡聖二事不得相除。但法界法爾。一切凡聖雖同一心為體而不相滅。若別據一眾生。雖亦一心為體。即染淨二事相除也。如來之藏唯有染淨相除之法。無染淨不相除法者。何名法界法爾具一切法。

三破執二。初破正計。二破轉計。初中二。初起計。二破斥。今初。

問曰。向者兩番都言法界法爾。實自難信。如我意者所解。謂一一凡聖各自別有淨心為體。何以故。以各各一心為體。故不得於一心中俱現多身。所以一一凡聖不俱受無量身。又復各各依心起用。故不妨俱時有眾多凡聖。此義即便。又復一一眾生各以別心為體。故一一心中不容染淨二法。是故能治之法熏心時自己惑滅。以與他人別心故。不妨他惑不滅。此義亦便。何為辛苦堅成一切凡聖同一心耶。

二破斥二。初約共相法身直破。二引事例破。今初。

答曰。癡人。若一切凡聖不同一真心為體者。即無共相平等法身。是故經言。由共相身故。一切諸佛畢竟不成佛也。

二引事例破二。初引多身無二心為例。二引染淨無二心為例。今初。

汝言一一凡聖各各別心為體。故於一心中不得俱現多身。是故一眾生不俱受無量身者。如法華中所明。無量分身釋迦俱現於世。亦應不得以一法身為體。若彼一切釋迦唯以一心為法身者。汝云何言一心不得俱現多身耶。若一心既得俱現多身者。何為汝意欲使一一凡聖各別一心為體故。方得俱時有凡聖耶。又復經言。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若諸眾生法身不反流盡源即是佛法身者。可言一切眾生在凡之時各各別有法身。既眾生法身即是諸佛法身。諸佛法身既只是一。何為一一凡聖各各別有真心為法身耶。又復善財童子自見遍十方佛前悉有己身。爾時豈有多心為體耶。又復一人夢中一時見無數人。豈可有無數心與彼夢裏諸人為體耶。又復菩薩以悲願力用故業受生之時。一念俱受無量種身。豈有多淨心為體耶。

二引染淨無二心為例。

又復汝言。一一凡聖各以一心為體。一心之中不得容於染淨二法故。所以能治之法熏心時。自己惑滅。以與他別心故。不妨他惑不滅。此義為便者。一人初修治道時。此人惑染心悉應滅盡。何以故。以一心之內不容染淨二法故。若此人淨法熏心。心中有淨法時仍有染法者。此人應有二心。何以故。以他人與我別心故。我修智時他惑不滅。我今修智自惑亦復未滅。定知須有二心。若使此人唯有一心而得俱有染淨二法者。汝云何言以一心之內不容染淨二法故淨生染滅耶。是故諸大菩薩留隨眠惑在於心中。復修福智淨法熏心而不相妨。又復隨眠之惑與對治之智同時而不相礙。何為一心之內不得容染淨二法耶。以是義故。如來之藏一時具包一切凡聖。無所妨礙也。

二破轉計二。初轉計。二破斥。今初。

問曰。既引如此道理。得以一心為體。不妨一時有多凡聖者。何為一眾生不俱受六道報耶。又復修行之人。一心之中俱有解惑種子不相妨者。有何道理得以智斷惑耶。

初領一心具包眾多凡聖。仍轉計一人俱受襍報。次領一心具包解惑種子。遂轉疑智不斷惑也。

二破斥二。初正破。二結成。今初。

答曰。蠓蟲如上已言。法界法爾。一心之中具有一切凡聖。法界法爾。一一凡聖各各先後隨自種子彊者受報。不得一人俱受六道之身。法界法爾。一心之中一時具有凡聖不相除滅。法界法爾。一切凡聖雖同一心。不妨一一凡聖各自修智自斷其惑。法界法爾。智慧分起能分除惑智。慧滿足除惑皆盡。不由一心之內不容染淨。故斷惑也。法界法爾。惑未盡時解惑同體。不由別有心故雙有解惑。

上文已曲明之故。但牒上義而為破斥也。

二結成。

是故但知真心能與一切凡聖為體。心體具一切法性。如即時世間出世間事得成立者。皆由心性有此道理也。若無道理者終不可成。如外道修行不得解脫者。由不與心性解脫道理相應也。法界法爾。行與心性相應。所作得成。行若不與心性相應。既所為不成。就此明第五治惑受報不同所由竟。

六明共相不共相識三。初總明。二別解。三結示。今初。

次明第六共相不共相識。問曰。一切凡聖既唯一心為體。何為有相見者。有不相見者。有同受用者。有不同受用者。答曰。所言一切凡聖唯以一心為體者。此心就體相論之有其二種。一者真如平等心。此是體也。即是一切凡聖平等共相法身。二者阿梨耶識。即是相也。就此阿梨耶識中復有二種。一者清淨分依他性。亦名清淨和合識。即是一切聖人體也。二者染濁分依他性。亦名染濁和合識。即是一切眾生體也。此二種依他性雖有用別而體融一味。唯是一真如平等心也。以此二種依他性體同無二故。就中即合有二事別。一者共相識。二者不共相識。何故有耶。以真如體中具此共相識性不共相識性故。一切凡聖造同業。熏此共相性故。即成共相識也。若一一凡聖各各別造別業。熏此不共相性故。即成不共相識也。

真如平等心體即所謂一心真如門也。乃全相之體。非於阿黎耶識相外別有體也。阿黎耶識相即所謂一心生滅門也。乃全體之相。非於真如平等心體外別有相也。清淨分依他性。即所謂生滅門中覺義也。染濁分依他性。即所謂生滅門中不覺義也。覺與不覺用雖有別。而惟以一心為體。譬如澄水波瀾同一濕性。約凡聖有體同之義即為共相識性。約染淨有相別之義即為不共相識性。繇有此二相識性。故隨熏成二相識也。

二別解四。初解共相識。二解不共相識。三解共中不共。四解不共中共。今初。

何者。所謂外諸法五塵器世界等。一切凡聖同受用者。是共相識相也。如一切眾生同修無量壽業者。皆悉熏於真心共相之性。性依熏起顯現淨土。故得凡聖同受用也。如淨土由共相成。其餘雜穢等土亦復如是。然此同用之土唯是心相。故言共相識。又此同用之土雖一切凡聖共業所起。而不妨一一眾生一一聖人一身造業即能獨感此土。是故無量眾生餘處託生。不廢此土常存不缺。又雖一一凡聖皆有獨感此土之業。而不相妨唯是一土。是故無量眾生新生而舊土之相更無改增。唯除其時一切眾生同業轉勝。土即變異。同業轉惡。土亦改變。若不爾者。即土常一定也。

二解不共相。

所言不共相者。謂一一凡聖內身別報是也。以一一凡聖造業不同熏於真心。真心不共之性依熏所起。顯現別報各各不同。自他兩別也。然此不同之報唯是心相。故言不共相識。

三解共中不共。

就共相中復有不共相識義。謂如餓鬼等與人同造共業故。同得器世界報。及遙見恒河即是共相故。復以彼等別業尤重為障故。至彼河邊但見種種別事不得水飲。即是共中不共也。復據彼同類同造餓業故。同於恒河之上不得水飲。復是共相之義。於中復所見不同。或見流光。或見枯竭。或見膿血等。無量差別。復是共中不共。若如是顯現之時。隨有同見同用者即名為共相識。不同見聞不同受用者即是共不共相識。隨義分別。一切眾生悉皆如是可知也。

四解不共中共。

就不共相中復有共義。謂眷屬知識。乃至時頃同處同語同知同解。或暫相見若怨若親。及與中人相識及不相識。乃至畜生天道互相見知者。皆由過去造相見知等業。熏心共相性故。心緣熏力顯現如此相見相知等事。即是不共相中共相義也。或有我知見他。他不知見我者。即於我為共。於他為不共。如是隨義分別可知。又如一人之身即是不共相識。復為八萬戶蟲所依故。即此一身復與彼蟲為共相識。亦是不共中共相義也。

三結示。

以有此共相不共相道理故。一切凡聖雖同一心為體。而有相見不相見。同受用不同受用也。是故靈山常曜而覩林樹潛輝。丈六金軀復見土灰眾色。蓮華妙剎反謂丘墟。莊嚴寶地倒言砂礫。斯等皆由共不共之致也。

已上二詳解六科竟。

三總結。

此明不空如來藏中藏體一異六種差別之義竟。上來總明止觀依止中何所依止訖。

二明何故依止二。初正明。二釋疑。初中二。初明修心依本義。二明全性起修義。今初。

次明何故依止。問曰。何故依止此心修止觀。答曰。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若法依本則難破壞。是故依止此心修止觀也。人若不依止此心修於止觀則不得成。何以故。以從本以來未有一法心外得建立故。

此明全修須在性也。心為法本。心外無法。安得不依止此心而修止觀耶。

二明全性起修義又二。初正明。二釋成。今初。

又此心體本性具足寂用二義。為欲熏彼二義令顯現故。何以故。以其非熏不顯故。顯何所用。謂自利利他故。有如是因緣故。依此心修止觀也。

本具寂義。依之修止。本具用義。依之修觀。繇止觀故性德顯現。成二利行又安得不依一心耶。

二釋成。

問曰。何謂心體寂用二義。答曰。心體平等離一切相即是寂義。體具違順二用即是用義。是故修習止行即能除滅虗妄紛動。令此心體寂靜離相即為自利。修習觀行令此心用顯現繁興即為利他。

通論止觀皆具二利。今以背塵合覺即三觀之三止束為自利止行。而以從體起用即三止之三觀束為利他觀行。略如最初標示止觀中所用也。

二釋疑。

問曰。修止觀者為除生死。若令顯現繁興此即轉增流浪。答曰。不然。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病在執情不在大用。是故熾然六道權現無間。即是違用顯現。而復畢竟清淨不為世染。智慧照明故。相好圓備身心安住勝妙境界。具足一切諸佛功德。即是順用顯現也。此明止觀依止中何故依止竟。

此別釋觀行中疑也。體既並具違順二用。觀則熏彼二用令得顯現。不幾流浪生死耶。然迷者被違順所用。達者能用違用順用。違則示現惡趣用。順則示現佛身。所謂君子不器。善惡皆能者也。無間即阿鼻地獄。不閒不住故名無閒。或即無間古字。閒間每互用故。

三明以何依止三。初分科。二解釋。三總結。今初。

次明以何依止就中復有三門差別。一明以何依止體狀。二明破小乘人執。三明破大乘人執。

意識為能依。一心為所依。小乘知意識而不知一心。大乘執一心而欲廢意識。故並須破也。

二解釋三。初明以何依止體狀(至)三破大乘人執。初中二。初總標。二別釋。今初。

初明以何依止體狀者。問曰。以何依止此心修止觀。答曰。以意識依止此心修行止觀也。

二別釋二。初明止行體狀。二明觀行體狀。初又二。初正明。二釋疑。今初。

同类推荐
  • 宣验记

    宣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约翰王

    约翰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逑传

    好逑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veand Friendship

    Loveand Friendsh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瓢医案

    一瓢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

    健康的爱情心理仿佛是爱情的坚固小舟,经得起风吹浪打。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情的失意,婚烟的失败,虽然有各种外在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健全的爱情心理。只有不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爱情才能完善。
  • 天海经

    天海经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世间百态·天海一瞬本书包罗万象,上说天道,下讲人文,诗句散文,人生哲学……
  • “九二共识”文集

    “九二共识”文集

    为纪念“九二共识”二十周年,本文集汇集1992至2012年11月底两岸官、学、媒体等各界对“九二共识”的阐述、评论、报道及回顾,从两岸的视角为之做历史的存证。内容包括亲历香港会谈前后两会磋商和达成“九二共识”过程的权威人士的回忆及论述文章;有关“九二共识”的重要文件和当时的新闻报道;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权威宣示和阐述;两岸专家学者和媒体发表的对“九二共识”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等。
  • 武器中的王者:陆地武器

    武器中的王者:陆地武器

    在人类的整个战争史中,地面武器一直独领风骚,从古代的刀枪剑戟,到近代的枪炮子弹,直到现在的原子弹、激光武器等等。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之后,地面武器也彻底改变了形态,尤其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间,地面武器的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手枪、冲锋枪、火箭炮、迫击炮、坦克、装甲车,甚至激光武器……本书以浅显平易的笔触,对热兵器时代最经典的武器、最先进的武器、最常见的武器、威力最猛的武器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可以使青少年朋友对武器以及战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
  • 开在手指上的花

    开在手指上的花

    吴雁把手伸向刘超的时候,有一缕阳光正好照在她伸出来的手指上。于是刘超就看到了她手指上的花瓣。吴雁说,刘超,你看看我的手指,你看看它们是不是很漂亮?刘超看吴雁手指的时候,吴雁就说,刘超你也太原始了吧你,你怎么不拿起来看呢。刘超笑笑,你们女人的手可不是随便可以拿起来的呀。刘超说这话的时候,刘超当然就拿起了吴雁的手,拿起那只软绵绵的手。长长的指甲上散落着一些小巧的银色小花瓣儿,就像漫天纷飞的雪花悄然飘落在了吴雁的手指上,然后又经过了吴雁的精工细琢。左看右看,都像是开在吴雁手指上的一朵朵小梅花。刘超数不清是六瓣还是五瓣。刘超说,是梅花吧雁儿。
  • 宙宛

    宙宛

    星际时期的大冒险时代文明间的碰撞对未知的探索探寻宇宙的奥秘建造自己的家园看常云有怎样的机遇,才能在这宇宙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都是成熟惹的祸

    都是成熟惹的祸

    凡艳跟男朋友分手了。消息一传出,谁都不相信。凡艳的男友叫成林,与凡艳是老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两个人一直共用一张课桌。虽然,成林只比凡艳大一岁,但成林像哥哥待妹妹一样待凡艳,凡艳象妹妹敬哥哥一样敬成林。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互相关照,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凡艳长得人见人爱,但由于家里穷,常常被一些有钱的同学欺负。每当这个时候,成林都会挺身而出,因此也常常被一些大同学揍得鼻青脸肿。凡艳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
  • 穿越者的无名日记

    穿越者的无名日记

    一场意外,一次相遇,一个新的世界在云司枢面前展开,剑与魔法,巨龙与精灵,所有幻想中的生物出现在他面前,当他得知失踪的父母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 错当保姆之后

    错当保姆之后

    一位打工女子的传奇经历和爱情故事。浪漫、曲折、感人。或者就是你,或者就是他。也许在你的意料之中,更多在你的意料之外。总之,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某些契合自己内心的和谐。
  • 农场贵妇

    农场贵妇

    伊雪身患白血病,在生命最后,带着破碎的游戏空间到了架空的时代,开始她人生能够走完的历程。她穿越成一个贫穷的农家女,家徒四壁,满眼心酸;看她如何变身改变家庭困境,建立一个超级农场。建立大大的农场,开酒庄,五星大饭店、平民连锁店,做煤老板,将生意做到天边;学武功,成立私人警卫队,保家园;权贵为她折腰,士子为偶低头===只有他能让自己改变,也只有他能为自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