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200000016

第16章

二所謂下釋相三。初正釋二。初凡聖多小相攝。輔行引佛藏云。佛見一切眾生心中皆有如來結跏趺坐。今云毛孔者。故知若色若心皆具諸佛。輔行復指眾生雖具但是理性者。由十一界從未發現故名性十。從已發現故名修十。若性若修雖有二名。篤論其體無非一性。全體為十。故修性十界各相論具。以性佛界具性眾生。以性眾生具性佛界。以修眾生具修佛界。以修佛界具修眾生。輔行乃從性之眾生具性佛界。從性辨具故云但是理性。今文由明事之相攝。故以修中眾生具修佛果。又輔行中正明各具。故迷眾生自具十界。所具佛界既未熏習未曾發現。所以但有理性而已。今論互具。故迷中眾生而具十方現成正覺一切諸佛。故具修事。又輔行中以悟對迷而論與奪。由佛既悟。悟無別悟悟事即理。理既能融故事亦具。是以說佛而能事具。故云佛果已滿。從事而說眾生既迷。迷無別迷迷事非理。事既非理事不能融。故事非具。乃奪其事而與其理。故云但是理性。所以致有果隔之言。又云乃至凡夫但是理具。今文不論其奪。乃從法理皆與之。故就事論具。二若十下長短大小相收。三世促念即長短。十方纖塵為大小。二是故下引證。文相惟證大小長短。又於長中自論相攝。三其餘下例顯辯意。初例顯。今論事相相攝不出十界正之與依。於正報中大而括之無出生佛。於依報中大而捨之無出十方。今於依正中碎舉諸法略而例顯無不相收以辨其意。故云其餘淨穢乃至云及不對法悉得相攝。云不對法者不定對故名為不對。非無有對。且如舉筆而對於硯。不必對硯亦可對墨亦可對紙。故此之筆名不對法。不同淨必對穢有必對無等。

二蓋下辨意。云相無自實者。實猶體也。由相無自體體是真心。故云起必依心。心體既融心必有體。體即真實由實故融。亦可云起必依心者。即妄心也。心體融者。此妄心體體是真性。性即融矣。若此說者。則雖次第。由顯由相從妄念而起。妄念從真性而起。真性既融故妄念融。妄念既融故事相融。就法論融乃妄念事相也。功歸論融由真性爾。或報事之當體自融。但由情故不融者。請以今文而就思之。若事當體自融者。何必須說心體既融相亦無礙耶。復了說雖次第由顯。旨實同在一時。雖然同在一時。不可混迷法理。問。與昔人云攝色歸心方具何別。答。一者言同意別。二者言意俱別。且言同意別者。若取妄之色心俱名為色。真之色心俱名為心。亦得謂之攝色歸心其色方具。若言意俱別者。須知天然一性不名為色。不名為心。附世假立曰色曰心。若以天然一性名心。則攝妄色妄心歸心。其色心方具。是故不獨攝色歸心亦乃攝心歸心。若以天然一性名色則攝妄色妄心歸色。其色心方具。是故不獨攝色歸色亦乃攝心歸色。此約攝事歸理其事方具。功歸在理。就法在事。若直從就法而辨。則妄心亦具妄色亦具。不必云攝色心歸心。攝色心歸色。此之二義隨說不同旨在一時。隨說不同者。如大師因料揀一念心具十二因緣。恐人不得其所以具。遂云不同。世人取著一異定相。一念乃是非一非異而論一爾。此則從於功歸以說。大師又云芥爾有心即具三千。并云惟香惟味觸等。此則直從就法而說。又若直從就法以易通難。必云色何以具。色即心故。

二料揀餘義六。初重示二。初問。問從不解攝字而生。今先以答文而辯其意。一者相攝。二者相等。三者相即。若善了者攝等即三。名雖有異趣實無別。為不了故隨名解義遂成不同。謂相攝者。大乃入小。小乃入大。謂相等者。大雖不入於小。大乃等同於小。小雖不入於大。小乃等同於大。謂相即者。不獨大同於小。亦乃大即是小。不獨小同於大。亦乃小即是大。因此義故遂有淺深。由即是故所以相等。由相等故所以相攝。故今問意既能相攝必須相等耶。下答云。非但相等亦乃相即。答二。初正答。云何以下辨意。常同常異者。此文之來明事相攝。故此常同常異乃約事用為言。

第二重問答者以凡難聖。答云聖人稱理施作所以皆成者。故知事融功由於理。由聖證理所以能融。凡夫迷理但見於事。事體同情故云情執乖旨。是故不得。或曰聖人稱理施作者。由對偏情故。若事若理俱名為理。然其圓融體非不事。今曰對於偏情故圓事理俱名為理者。為取了事即理而得理名。為取事之當體自得理名。請有智者細究此意。必然自許今說為正。問。可云理之一字乃是道理而非理性。由不思議事道理本融。聖人稱此道理故事而融。答。次文問云聖人得理便應不見別相。豈非因今文云聖人稱理故有此問。以此顯之理非道理。故淨名疏云。真性乃與眾生共有。以諸佛菩薩能得此理故有大用。豈非大師稟南嶽說乎。又復縱作道理之理。亦無害於今所立義。何者。且事是相。別有何道理而得相攝。

第三重問答問之意者。克從法體。理體無差無相。事用差別有相。今之學者多云理無相者。乃無定一之相。非謂全無有相。請究今文。聖人得理不見別相者。為定一相。為不定相。若云不見定一相者。何云以彼小事而納大法。故知若從理體。不定之相亦乃可亡。良以相體祇是一種差別法門。不得理故故成定相。以得理故成不定相。其論亡者不出二意。一約法體定不定相。亡則俱亡存則俱存。由此二相體祇一故。二約同異亡於定相存不定相。由即不即故答之。意者如來不獨證亦乃得用。故相無者皆悉證得。

第四重二。初問。約體用分途為問。平等之體本既亡相。約誰論於攝與不攝。事用之體既然差別。雖云如來不壞此用。如何大小而能相收。二答。約體用相即而答。

第五重二。初問。由向答中但云即體是用。體理用事祇有事理無礙。如何見其事事無礙。故有此問。或謂三諦既已圓妙。大師何須復說三千。今曰三諦顯言惟有事理相即。蓋由不云一假一切假。無假而不假。是以三千有事事相即。從言雖爾意則無殊。二答。不出功歸在理就法在事。所云就法在事者。一則事能即理。二則事能即事。但了理融故無法不即。蓋由一切諸法全體是理。所以諸法更互相即。尚乃凡身即是金軀。豈況丈六不即藏塵。問。所云凡身即金軀者。何故輔行云一一界果各各具十不相混濫。答。正各具故作此說。下文復云。彼彼三千互遍亦爾。豈非凡身即是金軀。又復於各具中且如佛具十界。豈可不得指佛界地獄界即是佛界之佛界耶。問。此理難信。且如現見色相。豈可即是蘭香。答。學凡則難信。學佛則易明。問。前云從事當體乃有差別。若爾。事之體者即同眾塵。今文從事何以非之。答。今取克實論體。所謂事者但名相爾。問。事即事者功由於理。還成事理相即。未見事事自融。答。功雖在理示相不同。由事理相即者乃體用對論。事事相即者乃就用自辨。若指此用在果而全即眾生因理者。未極佛旨。

第六重二。初問。外計我遍亦不一途。或計我大物小物在我中。或計我小物大我在物中。或計我與物異。或計我與物同。今通途敘計。問。與真心遍。物何別。答二。初出外執見二。初我與物異。微妙廣大者。正是所計我大物小。二設使下。計我與物同。彼此不融者。我體無相。以我對物即與物即。物體既實。以物對物彼此不融。正隨世間所見而執。何者。世間眾物物皆即虗空而成。故執神我如空與物相即。及就眾物。物物各殊。不可此物即於彼物。故執事實彼此不融。

二示內顯非二。初標。二知一下釋二。初示內。二非謂下顯非不出。二意不同外道。事相本虗。迷者謂實。佛法知虗。一不同也。故云非謂心外有其實事也。即猶是也。事相全體即是真心。外雖謂即。乃是神我與物相合。即義不成。二不同也。故云非謂心徧在中名為至也。

三此事下方便重示三。初內師問起。二外人欣受。三沙門下方便顯示二。初約想物大小二。初令想物大小。二沙門曰毛孔下。覈究心事五。初覈事異。二沙門下。究是心體。三沙門曰汝下。覈心無大小。四沙門曰汝想下。究心無增減。五沙門曰汝想作大下。究非共他心。

三沙門曰然則下。揲示義旨二。初揲示二。初示心體惟一。從心體言故無大小。從心用說大小宛然。今從心體。故云心既是一無大小故。二毛孔下。示心為物體。指此一心而為物體。故於大小二物融同。

二以是下。義旨二。初緣起相攝二。初示相收二。初大小相攝。文云以是義故者。由向明心體惟一。能為物體。以此體一義故。舉小物之相收大物之相。無大物之相而非小物之相也。舉大攝小亦然。功由大小體一。故大小二相相融。二無小下。大小之相宛然二。初示無小相而非大相。大相入小相而大相不減。無大相而非小相。故小相容大相而小相不增。功由二體惟一而無大小。是故就法二相相收大小宛然。二是以下引證。大小相入二相宛然文出淨名。然此經文談不思議。吾宗人師各見不同。或曰不可思議用者乃事用當體自不思議。故能相入。或曰不思議用者乃是性德大小。故能相入乃非事用。今曰克從法體。不思議者性體也。用者事相也。即性為事。了事即性。故號不思議。用事不能融。功由得性而融(初家失此)。性非大小。功由因事大小(次家失此)。且得性而融者。南嶽云。毛孔與城但全用一心為體。當知毛孔與城體融平等。以是故舉小收大。文雖託於妄心。意欲曉於真性。大師云。若得芥子真性之小。能容須彌之大。得須彌真性之大。不礙芥子之小。荊溪云。問真性自與實慧和合。何關外境而云大小相入。由契於理。答然此真性遍於法界。迷謂內外。悟惟一心。且大小由事者。南嶽云若據心體平等之義望彼。即大小之相本來非有。不生不滅惟一真心。止觀云。今解無心無念無能行無能到不思議理。理則勝事(理既無念無到無大無小明矣)。荊溪云。迷謂內外悟惟一心(迷謂既外亦乃謂大謂小。內心具性故非大小)。問。昔人亦云譬如芥子能容須彌。良由真性。若離真性。無於容理。與今何別。答。與今不同。他以大小體是理性故乃相容。大小之事事終不融。是故生身尊特事炳然。問。或云性德具大小性。而此二性當處一體不可思議。故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但以性德宜寂難可了知。故乃寄於事中大小相容之相。以顯性德大小相容。篤論相容是性非事。故荊溪云。若以理奇事。如華嚴經。譬如一塵中。有大千經卷。一念如微塵。諸法如經卷。芥子須彌取譬亦爾。此說如何。答。與而言之。得於義異失於體同。奪而言之。二義俱失。由失法體。義異不成。今以體同而難其說。且大師以三解脫釋經。所住解脫是真性。能住之智是實慧。所起之用是方便。若如他立者。事中大小相入。由於性中大小相容。性中大小相容者。正是性德方便解脫。何故。荊溪問云。真性自與實慧和合。何關外境。而云大小相入由契於理。答。然此真性遍於法界。迷謂內外悟惟一心。且事中大小相容者自由三解脫中真性解脫。若如他說。應由性中方便解脫。又復不應問云何關外境。以此而知大小之體體本是事。由得真性故大小相容。無謂大小是理性也。問。雖然此文大小非性。柰何文云以理寄事。若云事融何云奇事。答。應知一念諸法微塵經卷。若望真性悉皆是事。但由彼指塵經為喻。故一念諸法乃當於法。然一妄念能具諸法者。由得真性所以能具。是故念法望於塵經乃名為理。故寄喻事以辨法理。況約即論奇方極圓旨也。問。若不許於大小相容是理性者。止觀何云理則勝事。荊溪何云制心從理無非心性。答。此由古師但約事相釋不思議。今家乃約由證理故起此事用為不思議。欲異古人惟事。故今特以理言。非謂無事。云約證理。又從理起用。故云理則勝事。所言制心從理無非心性者。事相大小無非真性。以無非故。故大小相容。眾生迷之。但見內外大小相殊。今既悟之。見此大小內外皆是一心。約對迷說故云心性。其實心性即是內外。若不即是何云無非。又復若如他說無非心性之言。須誘三種解脫方見性德有大小相容。且此文者乃別指真性解脫為無非心性。故知方便體是內外。二此即下。結成緣起。二若以下。心體無相。

二我今下。夢覺長短二。初論夢覺時節長短。二沙門曰奇哉下。牒示義旨二。初牒示。二以是下義旨二。初正約凡夫夢覺辨喻義旨三。初長短非實。二若覺下。情理有殊三。初一向據惟不融。二若覺下。約心融事融。三若以下。一向據心無相。

同类推荐
  • La Grande Breteche

    La Grande Bretech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仿寓意草

    仿寓意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下第有感

    下第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镇元荣灵经

    上清镇元荣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末世女王:我是大反派

    末世女王:我是大反派

    伊雪是个网络作者。她无意得到一个系统,系统说:“末世即将到来,请做好准备。”听他说完,伊雪的记忆里多出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接收完这份记忆之后,伊雪忍不住破骂。“这是什么狗血剧情呀!”(本文女主爱装逼第一,打架开溜。女强男强。欢迎入坑)
  • 虹

    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男高音歌唱家,拥有一个幸福而平静的家庭。命运安排他与一个美丽而哀愁的少妇邂逅,婚外情像人们熟知的那样熊熊燃烧。付出了惨痛代价,他走出了昨日的婚姻,却四顾茫然;少妇迫于丈夫的挟持,在煎熬中一天天憔悴。当她终于可以摆脱不幸婚姻的枷锁而恢复自由的时候,却被不能承受的虚无感改变了既定的轨迹,那个当初带给她激情的男人,却已带着寒冷的内心,回到了前妻的身边。王大进用小说坦然地表达着这样的观点——欲望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支配着人的生存,而欲望的扭曲与幻灭,则彻底地重塑了生活的样貌,甚至人性。
  • 盘龙

    盘龙

    大小的血睛鬃毛狮,力大无穷的紫睛金毛猿,毁天灭地的九头蛇皇,携带着毁灭雷电的恐怖雷龙……这里无奇不有,这是一个广博的魔幻世界。强者可以站在黑色巨龙的头顶遨游天际,恐怖的魔法可以焚烧江河,可以毁灭城池,可以夷平山岳……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拥有‘盘龙戒指’的少年的梦幻旅程。
  •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由音乐深入物质丰盈、精神荒芜的经济世界;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经济世界,用更文艺的笔触记录遐想偶思;一个经济学家的私人音乐电台,一段打开经济心门的文艺之旅。他头发很乱,五音不全,经济学深度中毒;他一边听着歌,一边观察和记录着身边的经济世界;与其说他在追求什么或证明什么,毋宁说,他在感受什么或经历什么这些思考或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疆域,或将你拉回记忆深处的某段时光;愿你喜欢这些歌,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学遐想也愿这本书能帮你找到“小糖人”——最本源的那个你。
  • 黎明枭雄

    黎明枭雄

    突如其来的末世,人类文明社会被毁灭,这里强者为尊,金钱、不过就是一张废纸罢了。{非后宫,纯热血}
  • 李嘉诚传

    李嘉诚传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李嘉诚传》以时间为轴,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血河灵谷

    血河灵谷

    木鱼散了自己大半灵力终保下辕爵的肉身和魂灵,但魂灵碎为三块儿。木鱼将魂灵碎片放入三个罕见的强大灵体中,让其修复稳定后取出才可融合一处而让辕爵复活。话痨的袁觉,霸气的魔族王子帝尊,儒雅的妖族太子东离俊,体内藏有辕爵魂灵碎片的三个人与辕爵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取魂片就要杀灵体,这让木鱼如何抉择——
  • 追寻那一抹暖阳

    追寻那一抹暖阳

    他们本就是青梅竹马,他以为他这辈子就这样和她保持着这样的关系,却因一个人的告白,一次救场,一段网恋,打破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那个下雪天,他们相约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她早早的到了,买好了热奶茶等着他,却等来了他带着另一个女生前来,她佯装淡然地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牵起了旁边那个女生的手说,这是我的现女友。她明白了把两杯热奶茶给他,只留下了一句话就转身离开了。分手后,他出国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在默默求学和漫长的等待。十年后,他回来了,刚下飞机的她就在茫茫人海中看见了他,她愣了一愣,想上前问他当年为什么分手,却害怕自己已经没有资格了,他怕早已又有了女朋友吧,她假装不在意的走了,却跑去和闺蜜哭诉,差点遭遇不测。而他也看见她了,却不敢上前怕她早已忘记他了,约了兄弟去酒吧喝酒,意外看见她被调戏,将她送回家后,在她家楼下站了一个晚上,而她就在窗帘后陪了他一个晚上。在他准备好一切,铲除了一切障碍后,终于鼓起勇气追寻自己的爱情了。可她在经历了十年前的伤害后,再也无法原谅他,对于他的百般追求也只能视而不见。可他并不能放弃追寻自己的暖阳所以这场跨越时间和青春的爱情长跑能否有个完美的结局呢?
  • H069

    H069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