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200000018

第18章

二辨受報。有二重問答。初問意者既事與性六道之因一心中有。何不此因同於一時俱感報耶。答二。初凡夫不得三。初總答不得。二何以下釋意。三但可下正答。但可因具不可果並。然因果之義其實不差。今曰因具者從事為言。次第積集故云具爾。若論造因實亦前後。以前後故故報不俱。若以性融故可頓具。眾生但理從事則親。所以受報不能頓現。諸佛得事從理則親。所以一時色身普現。問。偏教菩薩能一時中亦現六道。應理親耶。答。實由得於理性少分。但彼不知。云神通爾。例荊溪云。外道之法。聽死骨聲能達遠事者。良由色中本具諸法。故使外道得其少分。冥依其本日用不知。

二復若下。菩薩可然用彼等者。應知起用有二根本。一事。二性。事則未得道前在生死中受無量身有無量業。今既得果從悲願力。乃憑昔業為化用本。大師引南嶽云。待破煩惱入無生忍。於法身地還入生死以償眾生。斯則正是以悲願力。用彼故業性。則本具性惡普現色身。淺不該深偏故起用。但知悲願扶成先業。深能該淺圓實依性。不妨憑業亦了此業無非是性。次問意者。約一人別報難十界總報。亦應一切凡聖次第先後受報者。且如一人先受人身次受佛身。何不亦令一切眾生皆同先受人身次受佛身。何故同時有受人身者有受佛身者。故云不應一時之中有眾多凡聖。又何不令一人先受凡聖報已。次令一人受凡聖報。如是一切凡聖次第受報。故云不應一時之中有眾多凡聖。

答三。初破計。問者正計。由一心為體故不得受眾多身。今先破云不由一心。復恐轉計。由一心為體故得受眾多身。故亦破云不由一心。文若不作破計而申妨。下文云世間出世間事得成立者皆由心性。有此道理。今報由心。即自性計一。若破計已。何妨而云由此一心為體故有受報不同。又從性體故云不由。良以平等性體非多非一非聖非凡。所有凡聖受報不同皆非心體。從性用故。故云皆由以此性體具足諸法乃有一多受報不同。皆由性用有此道理。二但法下示以法爾。但法界法爾。有多人之總。有一人之別。以有總故雖同一心為體不妨一時有眾多身。以有別故雖亦一心為體不妨一時無眾多身。云法爾者。爾。此也。謂不搆造其法自如此。猶云自然也。若復執於法界法爾。即自然計。屬無因性。須同前破。又今從性用故云法界法爾。總而言之。從性體故法界法爾。不由一心為體有一多受報不同。從性用故法界法爾有總有別。故得一多受報不同。若由不由皆法界法爾。三若如下。顯性圓具。以先後受報之法正屬生滅。情相亦是性具。

三再辨治惑二。初問者執由一心為體。故乃染淨相除。生佛既同一心。佛淨必除生染。是則生不用修。理合自然得道耶。答三。初破計。計由一心為體染淨相除。破云不由。復恐轉計。由一心為體。眾生之染諸佛之淨二不相除。亦破不由。又恐轉計。既然不由一心。必由生佛各心故不相除。今亦破云不由別心。然計由別心為體者。能計所計皆是虗妄。計由一心為體者。執情為妄。但破執計。非謂破於凡聖心體。二但法下。示以法爾。乃約染淨法同己他人別以示法爾。所謂染淨法同者。在己修道以淨除染。在他修道亦淨除染。是故己他染淨二法法體是同。皆染淨故。皆相除故。但以己他人別。是故不可以己之淨除他染。三如來下。顯性圓具。有人纔說性具便是所顯。故說三千唯顯無破。豈知此性無所不具。具顯具破。故如來藏有相除法不相除法。或以事三千為所破。唯云屬思議具非是性具。豈知此文。以不知此文故。事唯定破不通所顯。若知所破即是性具。或破或顯皆吾心體。悉不思議。

二通辨有二重問答。初重二。初問二。初總疑。二如我下別問三。初立宗。二何以下說義二。初受報。二又復下治惑。三何為下結難。其謂各各心性為體而性不可一者。涅槃師子吼問佛言。世尊。眾生佛性為悉共有。為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眾生亦應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餘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若爾。一人得時餘亦應得。若各各有則是無常。何以故。可筭數故。然佛所說。眾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應說言諸佛平等。亦不應說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眾生佛性不一不二。諸佛平等猶如虗空。一切眾生同共有之。若有能修八聖道者。當知是人則得明見。章安釋云。言不一不二者。不一故非共。不二故非各。雖爾終是一切眾生同共有之。地人云。一切眾生同阿梨耶識法界體性。若爾一人得時應多人得。論師云。眾生各有佛性。但成佛時權智齊等同一法身。力無畏等亦復如是。若爾佛性可數即是無常。正當此難。然佛性平等非一非二非共非各。如今之持戒修行之人。不可一不可異。人人各修。豈得是一。我解彼解。彼解我解。是故不異。乃至云佛性是一。隨多人修。各各得之。不相妨礙。今曰法界法體有同有異。以有同故。同必在理。故乃性等。以有異故。異必在事。故乃修殊。事無別殊乃殊於理。以理從事。故此修道見性成佛彼不見曰在迷。理無別同乃同於事。以事從理。故此見性所修淨法亦資於彼。名曰隨喜。前文答云而不相滅者。且從己他事異而論。今此問中各一心體者。全共法界有同之義。答三。初總行立宗。二汝言下別答惑報。三以是下總結別答又二。初答受報二。初牒計。二如法下正難五。初約佛分身難。二約生返源難。三善賊遍身難。四夢中見眾難。五菩薩受身難。二又復下答治惑三。初牒計。二一人下正難。三何為下結斥正難又二。初邪計三。初約惑染盡滅難一心不容二法。二若此下。約染淨雙有難一人須有二心。三若使下。約一心而有染淨結難一心不容二法。二是故下示正義。

第二重。初問一時有多等者。若據上文以答此竟。今再問者發下答文。通途指示無出法爾。又上文以一難多令多同一。故云亦應一切凡聖次第先後受報。今文以多難一令一同多。故云何為一眾生不俱受六道報耶。答二。初通示法爾凡有六重。初是上文示凡聖皆同一心為體。故一心中有一切凡聖。次是上文別據一眾生不得一時受六道報。三是上文不得以他之淨滅己之染。一切凡聖雖同一心為體而不相滅。四是上文別據一眾生雖亦一心為體。即染淨二事相除。五是上文問有何道理得以智斷惑。并計一一心中不容染淨二法故能斷惑。六是上文問一心中俱有解惑種子。外人意云由別有心。今則破云不由別有。二是故下別示功能三。初有理可成。故知諸法皆由心性。有此理故方得成就。心性者即法界法爾也。二若無下。無理不成。三法界下。結示法爾。成與不成皆法爾也。不成者逆性成迷。成者順性為行。此逆此順無非性具。悉是法爾。文雖在於邪見。正義必該於偏圓。

六明共相不共相識三。初標章。二問下解釋二。初問。二答下釋二。初通示體相。正報相見依報受用各有共不共者。就相而辨。然此形相起必有體。今欲明相故順辨體。是以先示體之與相。體是平等真如。相是虗妄形質阿梨耶識。或唯在妄或通真妄。今取唯妄故名為相。若了此相必不離體。復通真妄。文云共相法身者。共相之言不同下文共相識也。今是無相真相之相。下是有相妄相之相。今是平等總共之共。下是於今總共之中論共不共。

二就此下。就相別示二。初淨分染分二。初示。二分。和合識者。一由此識具含染淨名和合識。今云清淨和合者。以今淨分有下染分。下云染濁和合者。以下染分有今淨分。二由此識具含事理名和合識。以染淨二分乃是逆順二事之相。相必依理。波必有水。是故淨分亦與理和。故名清淨和合。染分亦與理和。故云染濁和合。如清濁波各與水合。如下文云。阿梨耶識有二分。一者覺。二者不覺。覺即淨心。不覺即無明。此二和合說為本識。此二和合者文通二義。若以覺分為始覺。即同今文染淨和合。若以覺分為本覺。即同今文事理和合。却以不覺攝今染淨。皆名不覺。淨分雖是覺體。今取返迷之心無明為本。皆染攝故。文云體者染淨二事。即是當體。相不離性。即是所依。二此二下示體一。體融一味者。前後之文多說性用。今是事用。

二以此下。示共相不共二。初標。立平等真體是總。染淨二相是別。由於真體分染淨故。染淨二相是總。共不共相是別。由於染淨二相各有共不共故。若窮原究本當知染淨共與不共。一切諸法皆依真體。故真體唯總。諸法唯別。前從義門且作此對。

二何故下。釋義二。初二相所從良由性具方可業薰。若非業薰性無由現。若非性現則依正共別來有所從去有所過。今科云。相所從者。非從而從從而非從。皆不思議。名為二相從性而具。共相不共相識者。識即八識。或指八識本有共不共種子。為今業薰。故本有識而現。今曰共不共相。作此說者。所薰唯識而不薰性。或云以業薰性。性隨薰緣故有。今曰共不共相。作此說者所薰雖性。不薰性具。唯我南嶽談性本具。所具者何。共不共相。相即是性是義方圓。全具為相即義方是。

二何者下。正示二相二。初對辨二。初共相二。初總示。乃指依報名為共相。二如一下辨釋三。初約眾成土二。初指事二。初約淨土。然土由生業。或由佛應。若共若非執成性過。今已執說且從生感。二如淨下例餘土。二然此下釋名。云同用之土唯是心相者。故知不獨唯心淨土亦乃本性穢那。或聞唯心之說。即謂在此非他。纔論本性之言。便曰唯顯不破。豈吾心體之全具乎。

二又此下。獨己亦感二。初立義。能感之人或共不共。所感之土單非共也。故今能感或可一身。須分人法。方揀能感有共不共。若約法體。能感之業無非共也。如生淨土必憑淨業。縱千萬人殊。其法門一等。以人從法。能感之業無非是共。若約人者。或約同會不同會。或約同時不同時。或約同見不同見。遂有共不共別。今從人說。故有凡聖共業。并一身獨感亦可云諸聖共業者。通示所起之有由。一身獨感者別。未能致之無礙。二是故下指事。若使一切眾生皆同時而感生。亦同時而致死者。土既由人。人無土癈。故使此土不存有闕。且如此土有無量人而生安養。不妨此土常存不闕。所以常存者。蓋由眾生或獨或共前後而感。人既相續不闕。故乃其土常存。

三又雖下。土相唯一二。初立義。不以人殊而使土別。二是故下指事二。初指事。二唯除下釋伏疑。疑者云所言舊土之相更無改增者。且如無量壽土。觀音成佛時其土變淨復倍于前。豈非有轉。故今釋曰除同業轉。

二不共相二。初總示。乃指正報為不共相。二以一下辨釋二。初釋義。二然此下釋名。初文云自他兩別者。要而言之天覆地載即是共也。我爾相殊即不共也。二就共下各辨二。初共中不共二。初標。二謂如下釋二。初指事二。初約異類。二復據下約同類。二若如下例顯。二就不共下不共中共。須了正報尅從法體。己他相望一向不共。今約時處見語知解聞識而論於共。既得論其復須於此以論不共。此共不共若從法體。己他皆是不共。以此顯上共中不共。亦有尅從法體一向是共。如水共為人鬼依報。由約業異所見不同名為不共。既人與鬼所見不同名為不共。復須於此以論人與人見彼此是水名之為共。此共不共若從法體皆是於共。然謂其法體是水者。且從人見為言。若以鬼見為言。亦可云法體是火人見謂水。而此一物不可思議平等妙性。隨人隨鬼業相發現為水為火亦何定謂本是水耶本是火耶。一切諸法皆無定本。

文為二。初標。二謂眷下釋二。初約己他二。初己他皆共二。初指事。二皆由下釋義。二或有下共不共。二又如下約一身。三以有下結答二。初正結答。二是故下指事警策。性無不具事由薰發。事既即性。故染淨之土生佛之身而無定體。性既隨薰。故於金軀有見灰色。或於丘墟而見華剎。今文唯舉於勝見芬者。將使知迷而令改業。

同类推荐
  • The Black Tulip

    The Black Tul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NEW MAGDALEN

    THE NEW MAGD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台花事录

    燕台花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政善报事类

    为政善报事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戒正范

    传戒正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倾世幺女

    倾世幺女

    (1v1)穿越异世界,沐心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灰姑娘。灰姑娘又如何,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变回令人羡慕的‘小公主’。好不容易和心上人组成CP,居然有人要拆他们CP?不管是谁,打!她自己要拆?没关系,盖回去……(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感悟爱情:刻骨铭心的106个思念(上)

    感悟爱情:刻骨铭心的106个思念(上)

    她把爱藏在虚假的剧情里,独自承受,只希望那个人拥有与她无关的幸福。牵手是两人在一起的盟誓,是爱情的开始,是一种美丽宣誓。由于牵手缘分变为爱情,爱情变为亲情。这是最痛苦的告别,当生命只剩下倒数的时间,真爱才会突然显现,只可惜,一切已经太晚太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城市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是经济繁荣的见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一座城市的特色犹如一个人的个性。特色鲜啊的城市就如个性鲜明的人一样.充满独特的魅力。
  • 唐朝工科生

    唐朝工科生

    玄武门发生了点小事情,没过多久,大唐就换了一个新皇帝。而一只野生的工科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了此刻的长安。原本因为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大牛沾亲带故,想要混吃等死,但没想到大牛不要几年就会嗝屁。于是,这只闯入大唐的野生工科生,决定发奋图强,争取有生之年做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出来,好名留青史。他已经想好了,他的墓志铭上会这么写: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 四月爱未央

    四月爱未央

    华静言事业有成,聪慧美貌,一路走来都是眼高于顶。直至遇见周承锴,本以为终于遇到命中注定的锦绣良缘,可是,没想到周承锴迫于家庭要求与孔氏千金订婚,苦心挣扎的结果,使她最后咬着牙,掩着痛,独自看他飞离自己的世界。伤痛之余,华静言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想到却因此结识孔氏大家长——周承锴新婚妻子的父亲易仁。两人彼此吸引,又百般克制。在她以为一切结束、尘埃落定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的命运纠葛才刚刚开始,孔氏家族的内部斗争使静言陷入爱情旋涡……
  • 乱世情倾城弃妃

    乱世情倾城弃妃

    贵为将门之女,她却深陷四国乱局,狼烟起,无奈物是人非。“我是谁,却又为谁而活,我曾被爹娘所弃,被爱人所弃,被母国所弃,到如今,弃我之人还在,爱人却又相隔千里。”和亲大典上,她选择为自己而活,拼尽性命。命运轮转,21世纪当红明星意外溺水昏迷,却阴差阳错穿越古代,延续着已亡人的生命,以自己所坚守的观念活在古代,有收获,但也有失去。当狼烟再起,前尘往事浮出水面,相爱的人又该如何抉择?等风起时,她轻问:“牵动你心弦的,是回忆还是现实?是真实的我还是回忆中的她?”他负手而立,答道:“是……”
  • 漫步遐思

    漫步遐思

    本书是陈先达先生的哲学随笔,先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及其哲学问题,以一位哲人的视角进行探讨,或深入历史,或关注现实,或感悟生活,语言生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追问中得到哲学精神的滋养。本书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末世主播不好当

    末世主播不好当

    濒死之际,潘微良带着个直播系统穿越到了末世。末世生存难,一堆子烂事,金手指又废得很,直播的观众老爷还要求这,要求那。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观众老爷的心中只有帅哥!帅哥!美男!美男!潘微良感觉自己是一个闪亮亮的电灯泡。作为主播的存在感呢!我不要自尊心的啊喂!好气!摔!关键词:穿越、末世、直播、时间线、平行世界
  • 害羞的纽扣(短篇小说)

    害羞的纽扣(短篇小说)

    张学东,197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论界誉为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曾在鲁迅文学院及上海作家研究生班就读。迄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逾三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家文摘》等转载,所著中短篇小说连续入选2001-2009年度中国优秀小说选本,并多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等国内权威性年度小说排行榜。作品屡获《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物优秀小说奖,宁夏第七次文艺评奖小说一等奖,宁夏政府优秀文化创作奖等。短篇小说《获奖照片》、中篇小说《坚硬的夏麦》入围全国第三、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 这个老公有点儿冷

    这个老公有点儿冷

    阔少VS村姑温暖成长型当她被千金小姐欺负的时候,他问她,红豆,你为什么不还手?她低头不语。他扶着她的肩对她说,红豆,善良不代表好欺负,知道吗?下次别人动手打了你,你就勇敢的还回去。天塌了,由我顶着。从此,他就是她的天,是她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