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智裕和尚曰。駿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衘轡之禦也。小人之強橫。不敢縱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識之流浪。不敢攀緣者。覺照之力也。烏乎。學者無覺照。猶駿馬無衘轡。小人無刑法。將何以絕貪慾。治妄想乎(與鄭居士法語)。
禦
制也。
佛智謂水菴曰。住持之體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義。四禮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義禮法。乃教之末也。無本不能立。無末不能成。先聖見學者。不能自治。故建叢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統之。然則叢林之尊。非為住持。四事豐美。非為學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為學者。必先存仁義。遵禮法。故住持非學者不立。學者非住持不成。住持與學者。猶身之與臂。頭之與足。大小適稱而不悖。乃相須而行也。故曰。學者保於叢林。叢林保於道德。住持人無道德。則叢林將見其廢矣(實錄)。
水菴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經大傳遠。今之人謂求道迂濶。不若求利之切當。由是競習浮華。計較毫末。希目前之事。懷苟且之計。所以莫肯為周歲之規者。況生死之慮乎。所以學者日鄙。叢林日廢。紀綱日墜。以至陵夷顛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鑑哉(雙林實錄)。
迂
遠也。
陵夷
上。小山也。下。平也。言丘陵潰墮。漸至於地。教化漸廢。以類此也。
水菴曰。昔遊雲居見高菴夜參。謂至道徑挺。不近人情。要須誠心正意。勿事矯飾偏邪。矯飾則近詐佞。偏邪則不中正。與至道皆不合矣。竊思其言近理。乃刻意踐之。逮見佛智先師。始浩然大徹。方得不負平生行脚之志(與月堂書)。
徑挺
當機直指。絕無迴避。擬議之間。白雲千里。
水菴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為己任。不發化主。不事登謁。每歲食指。隨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導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鉢以資身命。師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則可。恐今日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於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漸。深切著明。稱實之言。今猶在耳。以今日觀之。又豈止自鬻而已矣(法語)。
月堂
臨安府淨慈月堂道昌禪師。潮州寶谿吳氏子。嗣妙湛惠禪師。
風山漸卦
漸。漸進之義。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註云。二者皆當以漸而進。賢字衍唐丘志曰。居安慮危。防微杜漸。此古人憂之深。慮之遠。而防其未然也。
鬻
賣也。
水菴謂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琊。結伴參汾陽。河東苦寒。眾人憚之。惟慈明志在於道。曉夕不殆。夜坐欲睡。引錐自刺。歎曰。古人為生死事大。不食不寢。我何人哉。而縱荒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一旦辭歸。汾陽歎曰。楚圓今去。吾道東矣(西湖記聞)。
尤延之
姓尤。名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問道於水菴一禪師。
荒逸
恣情放意。怠惰荒淫。流蕩無返也。
水菴曰。古德住持。率己行道。未甞苟簡自恣。昔汾陽每歎像季澆漓學者難化。慈明曰。甚易。所患主法者不能善導耳。汾陽曰。古人淳誠。尚且三二十年。方得成辦。慈明曰。此非聖哲之論。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謂慈明妄誕。不聽而汾地多冷因罷夜參。有異比丘謂汾陽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不三年果有六人成道者。汾陽甞有頌曰。胡僧金錫光。請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西湖記聞及僧傳)。
苟簡
苟求聲利。簡去仁義。
六人
慈明圓。大愚芝。琅琊覺。谷泉道。法華舉。天勝泰。
投子清和尚。畫水菴像求贊曰。嗣清禪人。孤硬無敵。晨昏一齋。脇不至席。深入禪定。離出入息。名達九重。談禪選德。龍顏大悅。賜以金帛。力辭者三。上乃嘉歎。真道人也。草木騰煥。傳予陋質。炷香請贊。是所謂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者也(見畵像)。
投子
舒州投子山義清禪師。嗣水菴一禪師。南嶽下十七世也。
九重
天子之門有九重也。
選德
乃內宮殿名也。
上
人君即位後皆稱上。此乃指宋孝宗也。
青出於藍
出荀子勸學篇。青色乃由藍中之靛而染之。其色返深於藍。弟子學不止而勝於師。乃末勝本也。
水菴曰。佛智先師言。東山演祖。甞謂耿龍學曰。山僧有圓悟。如魚之有水。鳥之有翼。故丞相紫巖居士贊曰。師資相可。希遇一時。始終之分。誰能間之。紫巖居士可謂知言矣。比見諸方尊宿。懷心術以御衲子。衲子挾勢利以事尊宿。主賓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門之興。叢林之盛乎(與梅山潤書)。
如魚有水
劉玄德。得武侯。雲長翼德。皆不悅。玄德乃云。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請無復言。重孔明以曉二人也。
紫巖居士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紹興初拜封為和國公。問道於圓悟勤禪師。
師資
師者。人之模範。為人之長。訓物之規。資者。助也。助發己身之行業。又師以道傳於弟子。弟子資學於師也。
水菴曰。動人以言。惟要真切。言不真切。所感必淺。人誰肯懷。昔白雲師祖送師翁。住四面。叮嚀曰。祖道凌遲。危如累卵。毋恣荒逸。虗喪光陰。復敗至德。當寬容量度。利物存眾。提持此事。報佛祖恩。當時聞者。孰不感慟。爾昨來召對宸庭。誠為法門之幸。切宜下身尊道。以利濟為心。不可矜己自伐。從上先哲。謙柔敬畏。保身全德。不以勢位為榮。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予慮光景不長。無復面會。故此切囑(見投子書)。
累卵
晉靈公建九層之臺。三年不起。有臣荀息諫曰。臣能累十二棊子。又加九卵在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其危甚矣。公聞之遂止也。
毋
音無。禁止之辭。
宸庭
即遷德殿。乃天子北辰之宮也。
伐
誇也。
水菴少倜儻。有大志。尚氣節。不事浮靡。不循細檢。胸次岸谷。狥身以義。雖禍害交前。不見有殞穫之色。住持八院。經歷四郡。所至兢兢業業。以行道建立為心。淳熈五年。退西湖淨慈。有偈曰。六年灑掃皇都寺。瓦礫翻成釋梵宮。今日宮成歸去也。杖頭八面起清風。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寧。未幾示疾。別眾告終(行實)。
倜儻
上音剔。窮而不變也。下音倘。卓異貌。謂雅致慷慨。瀟灑無羈也。
岸谷
岸。露額也。谷。兩山間流道。葢胸次冲虗。如高岸空谷。有容川之量。
徇
以身逐物曰徇。
殞穫
儒行篇云。不殞穫於貧賤。註云。如蘀殞而飄零。似禾穫而枯稿也。又殞者。如有所墜。穫者。如有所割刈也。乃困迫失志之貌。
秀之天寧
嘉興府秀水縣。天寧寺也。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禪師。慮末世比丘驕惰。特製規矩以防之。隨其器能。各設攸司。主居丈室。眾居通堂。列十局頭首之嚴肅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綱。在下者。理其眾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是以前輩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聖之遺風未泯故也。比見叢林衰替。學者貴通才。賤守節。尚浮華。薄真素。日滋月浸。漸入澆漓。始則偷安一時。及玩習既久。謂其理之當然。不謂之非義。不謂之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平居則甘言屈體以相媚悅。得間則狠心詭計以相屠獪。成者為賢。敗者為愚。不復問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彼既為之。此則傚之。下既言之。上則從之。前既行之。後則襲之。烏乎。非彥聖之師。乘願力。積百年之功。其弊固則莫能革矣(與舜和尚書)。
攸司
所主掌也。
十局頭
今十局。即百丈清規中兩序要也。餘不預焉。謂而堂首座。書記。藏主。知客。都管。監寺。副寺。維那。典座也。
翼戴
上恭敬也。下頂戴也。
拳拳
勤而奉持。
惴惴
之瑞切。憂也。
睽
音奎。斜視也。
屠獪
宰殺曰屠。殺戮曰獪。又害也。
襲
合也。
月堂住淨慈最久。或謂和尚行道經年。門下未聞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對。他日再言之。月堂曰。子不聞昔人種瓜而愛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敗何也。其愛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時。適所以敗之也。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觀其道業內充。才器宏遠。止欲速其為人。逮審其道德則淫汙。察其言行則乖戾。謂其公正則邪佞。得非愛之過其分乎。是正猶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識者笑。故不為也(北山記聞)。
妙湛
福州雪峰妙湛思惠禪師。錢塘俞氏子。嗣法雲善本禪師。
月堂曰。黃龍居積翠。因病三月不出。真淨宵夜懇禱。以至然頂煉臂。仰祈陰相。黃龍聞之責曰。生死固吾分也。爾參禪不達理若是。真淨從容對曰。叢林可無克文。不可無和尚。識者謂真淨敬師重法。其誠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記聞)。
月堂曰。黃太史魯直甞言。黃龍南禪師。器量深厚。不為事物所遷。平生無矯飾。門弟子有終身不見其喜怒者。雖走使致力之輩。一以誠待之。故能不動聲氣。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見黃龍石刻)。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鍾相叛於澧陽。文殊導禪師厄於難。賊勢既盛。其徒逸去。師曰。禍可避乎。即毅然處於丈室。竟為賊所害。無垢居士。拔其法語曰。夫愛生惡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雖生而無所愛。達其未甞滅。雖死而無所畏。故能臨死生禍患之際。而不移其所守。師其人乎。以師道德節義。足以教化叢林。垂範後世。師名正導。眉州丹稜人。佛鑒之嗣也(一本見廬山岳府惠大師記聞)。
建炎
宋高宗年號。
上巳日
即三月三日也。
鍾相
紹興五年。洞庭湖賊。鍾相作亂。傷殘人民。得張俊官兵。鍾相敗死。不數日客商來往。居民耕植。鍾相號天皇大王。
澧陽
湖廣常德府。澧陽州是也。
文殊導
常德府。文殊心導禪師。眉州徐氏子。嗣佛鑑勤禪師。十三得度。詣都習唯識論。自以為至得。同學詰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今目前萬象摐然。心識安在。師無對。由是周游江淮。得法後應世。住文殊寺。宋高宗建炎三年春。示眾。舉臨濟臨滅。囑三聖因緣曰。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何曾有此說。古今時人皆妄傳。不信但看後三月。果至後三月。鍾相叛於澧陽。其徒欲與師南奔。師曰。學道所以了生死。何得避之。俄然賊至。師曰。速然見殺。快汝心意。賊舉槊殘之。血皆白乳。賊驚駭。引席覆而去。
毅
音義。果敢也。端也。
至人
行到之人。又聖人也。
丹稜
即四川眉州丹稜縣。
心聞賁和尚曰。衲子因禪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以瞠眉努目。側耳點頭為禪。有病在口舌者。以顛言倒語。胡喝亂喝為禪。有病在手足者。以進前退後。指東劃西為禪。有病在心腹者。以窮玄究妙。超情離見為禪。據實而論。無非是病。惟本色宗師。明察幾微。目擊而知其會不會。入門而辨其到不到。然後用一錐一劄。脫其廉纖。攻其搭滯。驗其真假。定其虗實。而不守一方便。昧乎變通。俾終踏於安樂無事之境。而後已矣(實錄)。
心聞
台州萬年寺。心聞雲賁禪師。永嘉人。嗣育王介諶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瞠
音撑。直視也。
劃
音獲。以刀破物也。
劄
竹洽切。刺也。
搭滯
凝止不脫也。言未得徹證。猶有疑礙。今用一錐一劄。使其超然。默契本心。不存凡聖。廓落無依。縱橫自在而已。
心聞曰。古云。千人之秀曰英。萬人之英曰傑。衲子有智行。聞於叢林者。豈非近英傑之士邪。但能勤而參究。去虗取實。各得其用。則院無大小。眾無多寡。皆從其化矣。昔風穴之白丁。藥山之牛欄。常公之大梅。慈明之荊楚。當此之時。悠悠之徒。若以位貌相求。必見而詒之。一旦據師席。登華座。萬指圍繞。發明佛祖。叔世之光明。叢林孰不望風而靡。矧前輩皆負瓌偉之材。英傑之氣。尚能區區於未遇之際。含耻忍垢。混世同波而若是。況降茲者歟。烏乎。古猶今也。此猶彼也。若必待藥山風穴而師之。千載一遇也。若必待大梅慈明而友之。百世一出也。葢事有從微而至著。功有積小而成大。未見不學而有成。不修而先達者。若悟此理。師可求。友可擇。道可學。德可修。則天下之事何施而不可。古云。知人誠難。聖人所病。況其他乎(與竹菴書)。
風穴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錢唐餘杭劉氏子。嗣南院惠顒禪師。南嶽下七世也。
白丁
地名。地多小人。風穴隱匿數年。未知孰是。
大梅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襄陽鄭氏子。嗣馬祖。後隱居於大梅。
悠悠
優也。尋常遊行之人。
詒
音移。慢也。欺也。
叔
季也。末法之時也。
靡
偃也歸也。
矧
音審。況也。
瓌偉
上公回切。玉美也。下音葦。乃奇大也。
心聞曰。教外別傳之道。至簡至要。初無它說。前輩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間。雪竇以辯博之才。美意變弄。求新琢巧。繼汾陽為頌古。籠絡當世學者。宗風由此一變矣。逮宣政間。圓悟又出己意。離之為碧巖集。彼時邁古淳全之士。如寧道者。死心靈源佛鑒諸老。皆莫能迴其說。於是新進後生。珍重其語。朝誦暮習。謂之至學。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學者之心術壞矣。紹興初。佛日入閩。見學者牽之不返。日馳月騖。浸漬成弊。即碎其板。闢其說。以至祛迷援溺。剔繁撥劇。摧邪顯正。特然而振之。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復慕。然非佛日高明遠見。乘悲願力。救末法之弊。則叢林大有可畏者矣(與張子韶書。下出廣錄)。
天禧
宋真宗年號。
籠絡
如鳥之在籠。馬著羈絡。不能脫去。學者溺之。亦猶是也。
宣政
宋徽宗年號。
碧巖集
山名。圓悟禪師在此作評唱。釋雪竇頌古。為碧巖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