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第一
去赤皮切用。蜜炙补中,生用泻火。苦参、干漆为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而紧结者良。味甘,气平,性缓,无毒。入脾胃二经。和诸药,解百毒;养育二土,培植中州。上行宜头,下行宜梢。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咽喉肿痛,一切疮疡,并宜生用。
生河西山谷积沙山及上郡。枝叶如槐状,结角如相思子。二八月采根。
满家忌之,呕家无用。(按仲景治满家诸症,俱用之,是满家不忌甘草也。)甘草梢治胸中积热,止茎中疼痛。
阴头生疮,蜜炙频敷。(验方第一。)代指肿痛,煎汤渍之。(第二。)阴下湿痒,煎汤常洗。(第三。)痘疮烦渴,蜜炙,同花粉煎服。(第四。)一切痈疽,热酒冲,不常服。(第五。)舌肿塞口,煎汤热漱,频吐。(第六。)痈疽发背,熬膏服之。(第七。)口疮发白,同白矾嚼咽。(第八)。
乳痈初起,蜜炙煎服。(第九。)大人羸瘦,小便煎服。(第十。)小儿尿血,水煎服。(十一。)小儿羸瘦,蜜丸黍米大,每汤下二十丸。(十二。)一切咽痛,水煎服。(十四。)肺痿多涎,同干姜煎服。(十五。)小儿热嗽,胆汁浸,蜜丸,薄荷汤下。(十六。)肺痿久嗽,涕唾多,骨节烦闷,寒热,炙末、小便调服。(十七。)下疳溃烂,同黑豆、槐枝、葱根水煎洗之。(十八。)代指溃烂,同琥珀、血余、轻粉、银朱、花椒、黄蜡、麻油熬膏敷之。(二十。)复脉汤 炙草 桂枝 人参 生地 阿胶 麻仁 生姜 大枣 麦冬酒水煎服。治脉结代,心动悸者。(诸方第一。)泻心汤 炙草 大枣 半夏 黄连 黄芩 生姜治心下痞硬,呕烦,雷鸣下利。(第二。)四逆汤 炙草 干姜 附子治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外热内寒,内拘急,四肢痛,厥利者。
(第三。)通脉四逆汤 炙草 干姜 附子治下利清谷、厥逆脉欲绝者。下利清谷,外热内寒,汗出而厥者。(第四。)四逆散 炙草 枳实 柴胡 白芍末服。治泄利下重,四逆,或咳或悸,或癃或腹中痛者。(第五。)甘草干姜汤 炙草 干姜治烦躁吐逆厥冷。(第六。)甘草附子汤 炙草 白术 附子治骨节烦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第七。)甘草麻黄汤 甘草 麻黄治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小水不利者。(第八。)调胃承气汤 炙草 大黄 芒硝治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第九。)甘草汤 生甘草治少阴咽痛。(第十。)甘草蜜粉汤 甘草 官粉蜜水煎后入粉。治蛔虫为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十一。)甘麦大枣汤 甘草(二钱) 大枣(七个) 小麦(一把)治脏躁悲哭。(十二。)奔豚汤 甘草 半夏 生姜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芩 葛根 李根白皮治奔豚上冲胸腹,往来寒热。(十三。)
黄第二
蜜炙补中,生用透表。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畏防风。然黄 得防风,其功益大,乃相畏更相使也。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补虚弱,排疮脓,益元气,壮脾胃,祛肌热,敛汗泄。助当归以生血,佐防风以驱风。生用微凉。实表敛汗者宜之。
生蜀郡山谷,陇西洮阳等处。山西绵上者良,紧实如箭杆者佳。叶似槐又似蒺藜。开黄紫花,结小尖角。
内有热者勿用。凡使勿用苜蓿根,俗名土黄 ,味苦而坚脆,服之令人瘦。又与木 草相似肠风下血同黄连丸服。(验方第一。)尿血痛甚,同人参末,用蜜炙莱菔如指浓四、五片,不令焦,蘸末食之,盐汤下。(第二。)汗渴脉虚,不洪,同当归煎服。(第三。)风病不语,同防风煎水蒸之。(第四。)小便不通,水煎服。(第五。)气虚白浊,同茯苓末服。(第六。)嗽脓血咽干,同甘草末服。(第七。)一切痈疽初起,同当归、净花、甘草酒服汗之。(第八。)胎动腹痛,下黄汁,同川芎、糯米煎服。(第九。)代刀散 生 (四钱)穿山甲(一钱) 川芎(三钱) 当归(二钱) 角刺(一钱五分) 疮在上先饮酒一杯。(诸方第一。)黄 汤 黄 白芍 桂枝 苦酒治黄汗身肿,发热汗出而渴,脉自沉者。(第二。)桂枝黄 汤治黄汗两胫自冷,腰腿弛痛,如有物在皮中,身痛重,烦躁,腰以上汗出,小便不利者。
(第三。)五物汤 黄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治血痹身体不仁,状如风痹,脉微尺紧小者。(第四。)黄 建中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胶饴 黄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第五。)防风黄 汤 防风(三钱) 黄 (一两)水煎服。治中风不遂,脉迟弱者。(第六。)玉屏风散 防风 黄 白术为末酒下。治风邪久留不去,或自汗不已者。(第七。)黄 五物汤 黄 白芍 桂枝 生姜 大枣水煎服。治风瘫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效。(第八。)竹叶黄 汤 竹叶 黄 生地 白芍 麦冬 台参 当归 川芎 半夏 黄芩甘草 石水煎服。治消渴气血虚胃盛者。(第九。)保元汤 黄 台参 肉桂 甘草治男妇气虚,婴儿惊怯,痘家虚寒。(第十。)圣愈汤 台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治一切失血过多,烦热作渴,睡卧不安。(十一。)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 地黄 黄芩 黄连 黄柏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十二。)黄 建中汤 方见上。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痛,夜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诸不足者。(十三。)黄 当归 白芍 桂枝 防风 姜 枣治手足一身麻木。(十四。)黄 苍术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炙草 白芷 川椒 姜 枣 葱忌冷物。治鼻不闻香臭。(十五。)
人参第三
忌铁。茯苓为使,畏灵脂,恶皂角、黑豆、紫石英、人尿、卤碱,反藜芦。按交泰丸参皂同用,是恶而不恶也。疗月闭参灵并剂,是畏而不畏也。味甘,微苦,无毒。入脾胃二经。续气通脉,止渴生津。汗后肤热,痢久身凉,非此莫疗;脉微欲绝,血脱欲死,非此罔救。回阳于气几息,益气于热所伤。面赤黑,气壮肺热,脉长实滑数有力者无用;面白黄,气微肺寒,脉虚大细弱无力者,宜用也。
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辽东即高丽参也。二八月采,勿令见风,根如人形者良。上党即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 、桔梗造作乱之。体虚无心味淡者,沙参也;体虚无心者,荠也;体坚有心味苦者,桔梗也;体实有心味甘微苦者,人参也。
产后喘、经闭者,为末,煎苏木冲服。(验方第一。)喘急欲绝,水煎服或末服。(第二。)产后不语,同菖蒲、莲肉煎服。(第三。)产后秘塞,同麻仁、枳壳蜜丸服。(第四。)闻雷即昏,同当归、麦冬、五味煎膏服。(第五。)厥逆烦躁,脉微欲绝,同胆星煎服。(第六。)产后感寒,厥逆腹痛,脉伏,同姜、附煎。(第七。)小儿风痫,螈 ,同蛤粉、辰砂,猪心血丸服。(第八。)小儿惊后瞳斜,同阿胶煎服。(第九。)小儿多困,同冬瓜仁、南星服。(第十。)酒毒目盲,为末,苏木煎冲服。(十一。)嗜酒生疽,同酒军为末,姜水下。(十二。)狗咬肿痛,用桑火烧,末敷之。(十三。)蜈咬蜂螫,嚼敷之。(十四。)下痢噤口,同黄连、莲肉煎,细细呷之,一日尽剂。(十五。)厥痢脉细,同附子、生姜、丁香煎服。(十六。)牙缝出血,同赤苓、麦冬煎服。(十七。)消渴,为末,鸡子清调服。(十八。)吐下血涌,为末,同柏叶、芥穗、飞面,新水含服。(十九。)吐血后困倦,同枣煎服。(二十。)咳嗽吐血,同黄 、飞面、百合丸服,茅根汤下。(二十一。)喘、咳嗽,血脉无力,为末,鸡子清合服,去枕仰卧。(二十二。)痰咳,为末,同白矾以醋熬成膏,再炼蜜和收,每含豆许。(二十三。)肺热声哑,同诃子为末噙咽。(二十四。)心下硬,按之无,常觉胀膨,噫呃不除,同陈皮蜜丸服。(二十五。)目珠陷塌,参、干姜、云苓、桂枝、首乌煎服。(二十六。)归脾汤 人参 元肉 黄 白术 云苓(同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一钱,炒) 远志(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姜水煎服。治大便下秫米水,心旁胁间痛甚者。(九死一生之候。诸方第一。)又方∶单用元肉一味有生者,上大方可不必用。(第二。)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治胸痹,心痞胸满,胁逆抢心。(第三。)理中丸 方同上。
治霍乱吐利,头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第四。)四逆加参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人参治霍乱利止脉微者。(第五。)新加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生姜 大枣 人参治汗后身痛,脉沉迟者。(第六。)通脉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治下利清谷,内寒外热,厥冷脉微,或利止脉不出者。(第七。)人参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炙草 粳米 人参治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汗出者。亦治消渴。又治中热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第八。)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治少阳往来寒热,胸痛胁满。(第九。)独参汤 人参治气虚昏厥,脉微欲绝,妇人崩产脱血,血晕。(第十。)参附汤 人参 附子治气血暴脱。(十一。)生脉散 人参 五味 麦冬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出汗。(十二。)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治面白气微,四肢乏力,脉虚弱,或虚热,或饮食难化。(十三。)四时瘟疫热毒以及风痰嗽咳,身热鼻塞,脉洪而盛。柴胡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前胡 枳壳 人参 甘草 薄荷治四时瘟疫一般者。加葛根兼治痢疾发热者。(十四。)异功散 台参 白术 云苓 炙草 陈皮治一切脾胃不和、吐泻霍乱虚损等,及小儿一切。(十五。)人参白虎汤又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谵语遗尿,不能转侧,引饮有汗,似风湿瘫痪者。(方见上第八。十六。)
沙参第四
恶防己,反藜芦。甘,苦,微寒。入肝、脾、肺三经。清肺火,养肝气。治久嗽之肺痿,疗猝痛之疝气。
处处山原有之。叶如枸杞,而小有细齿。开紫白花,结实如冬青。生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生土地者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秋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黄而虚。货者往往系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肺寒者忌用。
肺热咳嗽,水煎服。(验方第一。)猝得疝气,痛引阴中如绞。为末酒冲服。(第二。)白带,每米饮下二钱末。(第三。)皮肤风痒,疥癣恶疮,内服外洗。(第四。)
桔梗第五
泔浸炒用。畏胆草、白芨,忌猪肉。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疗咽喉之疼痛,开胸膈之壅塞。排脓血,化凝郁,散结滞,消肿硬。治肺痈已溃,止胸痛如刺,行下气冲,最除鼻塞。口舌疮疡悉疗,目赤肿痛亦医。性轻飘上走,能引诸药至胸中至高之分,如铁石入江,非舟辑不载,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在处有之。茎叶如小杏树,与荠 相似,但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 也。八月采。
生 (一钱) 净花(三钱) 桔梗(三钱) 苡仁(五钱) 贝母(一钱五分) 甘草甜葶苈(各治肺痈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愈。
又方∶元参(三钱) 天冬(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公英(二钱) 净花(二钱)效同上。
肺痈已溃,吐脓血,同甘草煎服。(验方第一。)咽痛,同甘草煎服。(第二。)口舌生疮。同上。(第三。)牙根肿痛,为末,枣肉为丸,绵包咬之,荆芥汤漱。(第四。)牙疳臭烂,同茴香烧,末敷之。(第五。)目睛痛,为末,少加黑丑蜜丸服。(第六。)鼻衄,末服之。(第七。)吐血下血。同上。(第八。)痰嗽喘急,童便煎服。(第九。)胸满不痛,同枳实煎服。(第十。)腹胀,同半夏、生姜、陈皮煎服。(十一。)妊妇卒中,心腹疼痛,同生姜煎服。(十二。)一切咽肿痛,甘草一两,桔梗二钱,元参二钱。有表加羌,防出汗。(十三。)声哑,同乌梅肉、甘草、五味子、乌药煎服。(十四。)桔梗汤(与上验方第一同。)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而吐脓血者。(诸方第一。)肺痈之症,宜细详审,有似胸痹者,有痿、痈同 者,有厥阴上冲,胃痈溃后均吐脓血者。
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此处一误,生死立判,非药方之不灵,审症之不清也。
白散 桔梗 贝母 巴豆为散,白饮和服。治寒实结胸。(第二。)排脓汤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治痈疽肿硬。(第三。)排脓散 桔梗 白芍 枳实共为末,鸡子黄一个,滚汤冲服。治痈疽脓成者。(第四。)中和汤 桔梗 白芷 人参 黄 藿香 肉桂 甘草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麦冬 姜 枣水酒煎服。治骨槽风初起。又托一切半阴半阳之疮痈。(第五。)五苓散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桂枝治霍乱渴者。(第六。)
葳蕤第六
蜜水浸蒸焙用,畏碱。即玉竹,一名女萎。味甘,气平,性缓无毒。疗虚劳寒热,治风温热汗。风淫四肢, 烂泪出,久服自效。
湿注腰痛,黑点面 ,浅尝无功。除风湿平剂,治虚疟缓药。
去面皱,和颜色,强筋骨,导气脉,兼治中风湿毒,用葳蕤根切碎,熬取汁,渣再焙末,丸弹大,每汤下一丸。(验方第一。)目赤涩痛,同当归、赤芍、黄连煎洗。(第二。)眼花赤痛,少佐薄荷、生姜煎服。(第三。)发热口干、小便涩,水煎服。(第四。)小便猝淋,同芭蕉根煎服。(第五。)处处山中有之。茎叶如竹,亦如姜。亦可采根种之。
葳蕤汤 葳蕤 石膏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大黄 甘草 青木香治风温脉尺寸俱浮,沉之涩,常自汗,身重多睡,鼻息鼾,语难出。(诸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