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风怀等诗
论天子得祸之惨
明僧道衍道余录
隋王福畤等誉儿癖
许宗彦等誉女癖
论刘墉书法
正续共和解
尤珍论诗语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
李光地全家撰述
吴定论诗语
遡园语商
回教人撰述
刘青芝撰述
赵怀玉论诗语
张文虎修南汇县志
赵曦明撰述
姜宸英等异性
朱仕琇等言掌教事
查为仁兄弟三人撰述
明建文帝为僧
陈基味清堂诗钞
退还德帝私产
蜀輶日记
曾国藩篆字
论缓重二字
俞墀月杜诗注
随园有三
书院掌教专撰一书
普法战纪
亭林遗书未尽刊
时髦三克主义
张伯行论财帛
文字以简净为主
灵寿县志缺寺观一门
黄之隽论读书等数语
庐江刘声木十枝撰
朱彝尊风怀等诗
世人但知朱竹垞太史彝尊有《风怀二百韵》,已为古人之创格,不知桑弢甫太史调元《弢甫集》中有《镇海楼》诗七言长排二百韵,曹艮甫廉访《昙云阁诗集》中有《风怀二百韵》,陈石遗孝廉衍悼亡诗名曰《萧闲堂诗》五言排律三百韵,更为古人所无,较之竹垞为尤难。此等诗,谓之浪逞才华,故立创格则可,谓之佳诗,则未必然也。竹垞之《风怀二百韵》,不但为古人集中最恶诗,即在本人集中,亦属最下乘。世人爱轻薄,徒以迹涉闺捆,纷纷考证评释,醉翁之意,原不在酒。若谓爱其诗佳,问孰有能举其诗句者乎?
论天子得祸之惨
自古天子得祸之惨,未有甚于晋之怀愍,宋之徽钦者。怀愍为刘曜所执,使之青衣行酒于羣臣之前,乃复杀之。徽钦为金人所执,放之五国城,钦宗更为羣马所践死,尸骨无存。五国城,后人考,为即今之三姓下九城中之依问哈喇土城。三姓在宁古塔东北,即肃慎故址,去宁古塔东仍三百里,在当时真属不毛之地。金人放之于此,可谓酷虐惨无人道,宜其后人亡国之惨,更有甚于徽钦者。虽史臣愤懑之词,未必若斯之甚,亦足见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明僧道衍道余录
明僧道衍即姚广孝,燕王棣谋逆,多资其谋画,当时毒流四海,天怒人怨无论矣。推姚广孝之心,毒流四海,犹以为未足,复欲毒流后世,撰《道余录》二卷,刊入所撰《逃虚子集》中。其专诋程朱,肆行无忌,至为悍悖,丧心病狂,不意其一至于此。《姑苏志》载张洪谓人曰:「道衍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每见《道余录》,辄为焚弃。云云。是当时虽亲昵之人,且已焚其书矣。后来桑悦、屠隆、李贽、祝允明辈肆无忌惮,直欲灭绝纲常,卒致明易社为屋,皆姚广孝阶之厉,是流毒又及于后世矣。王夫之《宋论》、《读通鉴论》,诋斥苏文忠公不遗余力,皆为桑悦辈而发。然苏文忠公虽细行不检,责以不能正心修身可矣,其狂悖不若斯之甚也。
隋王福畤等誉儿癖
隋王福畤好誉其子,后人谓之有誉儿癖。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中,亦好誉其子兆先,其癖与王福畤正同。然王福畤好誉其子,其子之佳恶,文字之浅深,后世无闻焉。李东阳好誉其子兆先,兆先犹有诗文传后。然则李东阳之誉儿癖,较王福畤之誉儿癖,实为胜之。考李兆先字征伯,明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廿七而卒。所撰《李征伯存稿》十三卷,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附录》一卷。以大学士之子,夙慧能文章,自足倾动一时。《四库提要》称其才隽而不修行检,誉之者有所粉饰,毁之者亦有所附会,可谓名论不刊,真洞见肺腑之言,适合当日李兆先之身分。
许宗彦等誉女癖
德清许周生驾部宗彦送女于归陈氏,有句云:「便同远别悲欢有,如此新人德貌兼。」永福黄莘田明府任送女归永阳,有句云:「汝更生成贤且慧,争教别泪不涟涟。」王福畤、李东阳有誉儿癖,不谓许、黄二公,亦有誉女癖。果属佳儿贤女,自己何必誉,亦何能誉,况未必然乎。《随园诗话》中有云:某某好自誉其诗,令人厌闻。刘霞裳谓渠诗自己不誉,何人来誉。二公誉女,可以移赠。
论刘墉书法
诸城刘文清公墉,书法不受古人牢笼,于书家别开生面,流传已久。若观其外貌朴拙,遂疑其确从汉魏六朝得来,是大不然。泾县包慎伯明府世臣《艺舟双楫》中,称其书从董香光入手,番禺张南山太史维屏《松轩随笔》中,亦称其书从赵松雪入手,是文清书法,原从董赵入手,本来面目不可掩如是。包氏《艺舟双楫》本兼论文,故谓之「双楫」,庶于立名无乖。南海康有为撰《广艺舟双楫》六卷,只专论字一项,何来此「双楫」乎。无论其言之是否,立名已为不顺。晚年重印,更名曰《书镜》,或自悔立名之未安乎。
正续共和解
宣统辛亥,桐乡劳玉初京卿乃宣撰《共和解》一篇,甲寅,复撰《续共和解》一篇,排印行世。玩其词意,外似平和,内实严厉。中如所云「易羿浞之丑诋,化遗臭为流芳」等语,皆严于斧钺。俗称操莽,此独易以羿浞,字面上较为容忍,实则羿浞所为,乃操莽之事,人亦操莽之人也。京卿此论,虽属义正词严,独惜空言无益。夫己氏在近日诚为奸雄,然比之古人,尚不能及。又素不好学,不能如王莽之事事仿《周礼》,曹操之横槊赋诗。京卿欲以文字感动夫己氏,譬之与土偶人说话。其中如封夫己氏为王爵,世袭罔替等语,是又欲以爵禄诱夫己氏,其用意非不善,更惜用非其人。当夫己氏当国之时,专以利禄诱人,一时斗鸡走狗,搏鹰逐兔之人,咸出其门,几于为天下逋逃薮。夫己氏利用此辈非法无上之人,以攘大位,此种手段,夫己氏用之熟矣。京卿此语,如石投海,焉有用处。然其言虽不足动夫己氏,而其心则忠矣。
尤珍论诗语
尤珍字谨庸,侗子,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赞善,撰有《沧湄诗钞》卷、《札记》卷。《札记》中自道作诗甘苦极详,并云:「生平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讥弹之者,应时改定。」云云。声木谨案:「字字求安」四字,真作诗文之秘诀。未有自以为不安,而人人见之以为安者,即自以为字字安矣,而他人见之,尚有以为不安者。袁简斋明府亦云:「幻出云烟万种看,先求纸上字平安。」云云。此公论诗,毕竟聪明。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
近世所出巨帙,以太仓唐蔚芝侍郎文治编辑《十三经读本》为最,甲子八月,钱唐施省之观察肇曾醒园独力刊成。撰者固难能,刊者亦可贵,当此时势,犹欲以尊经为事,其识见固高人一等矣。侍郎又撰《十三经提纲》十三卷,载明原委,《十三经札记》十三卷,分载各家评点,可以依式过录,阅十余年始成书。其意欲后之读《十三经》者,由评点而文法显,文义明,厘然灿然,读者如登康庄,如游五都,如亲聆古人之诏语,因文可以见道,其意未尝不善。观察竭两年之力,始克告成,其功亦不可没。《周易》用朱子《本义》本,复增入定海黄以周《易故训订剩》本一卷、《乾坤屯卦注疏》一卷。《尚书》用马氏、郑氏注本,复增入宜兴任启运《尚书约注》四卷,侍郎自撰《洪范大义》三卷。《诗经》用毛公传、郑氏笺本,复增入番禺陈澧《读诗日录》卷。《周礼》、《仪礼》、《礼记》均用郑氏注本,复增入朱子《大学中庸章句》二卷、镇洋王祖畬《礼记经注校证》二卷、侍郎自撰《大学大义》一卷、《中庸大义》一卷。《春秋左传》用乾隆钦定本,《春秋公羊传》用何休《解诂》本,《春秋谷梁传》用范宁《集解》本。《论语》用朱子《集注》本,复增入侍郎自撰《论语大义》廿卷。《孝经》用黄道周《集传》本,复增入《孝经大义》一卷。《尔雅》用郭璞注、邢昺疏本。《孟子》用朱子《集注》本,复增入王祖畬《读孟随笔》二卷,侍郎自撰《孟子大义》十四卷。《诗经》评点,明锺伯敬用红笔,刘海峯用墨笔,宋谢迭山用蓝笔。《礼记》评点,明孙月峯用墨笔,姚姬传用黄笔,吴挚甫用绿笔,侍郎自用红笔,宋谢迭山评点《檀弓》用蓝笔。《左传》评点,明孙月峯用蓝笔,方望溪用黄笔,姚姬传用红笔,曾文正公选本用墨笔。《公羊传》明孙月峯用红笔,明张宾王用黄笔,明锺伯敬用蓝笔,明杨绍溥用紫笔,储同人用墨笔。《谷梁传》明孙月峯用墨笔,明张宾王用黄笔,明锺伯敬用蓝笔,明王昭平用红笔,储同人用绿笔。《论语》评点,则有方存之、吴挚甫二家,侍郎复自行增入。《孟子》评点,宋苏明允用红笔,曾文正公用黄笔,吴挚甫用蓝笔,侍郎自用墨笔。侍郎于诸经复选目录,专备揣摩之用。《尚书》选廿三篇,《诗经》选二卷,上卷三十二篇,下卷十一篇,《礼记》选十二篇,《左传》选廿一篇,《公羊传》十八篇,《谷梁》选五十二篇。《公》、《谷》选本,又见侍郎自编《钩玄录》中。篇目已见原书,兹不具录。
李光地全家撰述
安溪李文贞公光地,为我朝理学名臣,其撰述名《榕村全书》,共四十一种,一百五十四卷,无卷数者八种,因有坊本,世多知之矣。其诗书之泽,传至三代,并及于羣从,同族共有廿人之多,皆有撰述,可谓源远流长,非他家所可及,试为详记于下:文贞公子锺伦,康熙癸酉举人,撰有《尚书典谟说》卷、《周官纂训》廿一卷、《经书源流歌诀》一卷、《三礼仪制歌诀》一卷、《历代帝王歌诀》一卷、《历代姓系歌诀》一卷、《四书节记》一卷、《菜园遗书》一卷。锺伦子清藻,康熙丁酉举人,撰有《壁经梅书辨赝》卷、《经史杂记》卷、《庄子彼是天倪》卷、《李信侯文集》卷、《诗集》卷。文贞公孙清馥,广平府知府,撰有《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闽学志略》十七卷、《榕村谱录合考》卷、《清溪李氏世学考》卷、《道南讲授》卷、《温陵学略》卷、《清源述志》卷。清植,雍正甲辰进士,撰有《仪礼纂辑录》卷、《文贞公年谱》卷、淛口受存愚》二卷、《李穆亭诗集》卷、《文集》卷。文贞公弟光坡,诸生,撰有《周礼述注》廿四卷、《仪礼述注》十七卷、《礼记述注》廿八卷、《离骚注》卷、《皋亭文编》卷。光坡子锺倬,康熙癸巳举人,撰有《李世瞻诗集》卷、《文集》卷。文贞公从兄弟光坊,康熙乙酉举人,撰有《蓼野诗集》卷。光北,康熙戊子举人,撰有《春秋大义考》卷、《春秋正月辨论》卷、《伏窗诗集》卷。光塽,康熙癸巳举人,撰有《乐由》卷。光墺,康熙辛丑进士,撰有《考工发明》卷、《黄庭二景互注》卷、《渖余诗集》卷、《文集》卷。光型,雍正丙午举人,癸丑以理学荐举,特赐进士,撰有《台湾私议》卷、《彰德人物志》卷、《趋庭录》卷、《批订王尊岩集》卷、《崇雅堂文集》卷、《二李经说》卷,与光墺同着。文贞公子从子锺旺,康熙戊子举人,撰有《诸经杂解》卷、《周官札记》卷、《忆训录》卷、《丙申录》卷、《性理说心篇》卷、《艮湖诗集》卷。锺德,康熙戊子举人,撰有《李宣三诗集》卷。锺侨,康熙壬辰进士,撰有《易说》卷、《诗经测义》四卷、《周礼天官说》卷、《论语讲蒙》卷。锺僼,康熙癸巳举人,撰有《经义畸说》一卷、《天人剩谈》三卷。锺侨子清江,雍正癸巳举人,撰有《待行诗集》卷。清载,雍正庚戌进士,官顺宁府知府,撰有《四书述言》卷、《榕斋诗草》卷、《积斋文集》卷。文贞公从孙清时,乾隆壬戌进士,撰有《周易经义》卷、《朱子语类或问合纂》廿二卷、《蚕书》一卷、《讯闸约言》一卷、《治河事宜》一卷。文贞公曾孙宗文,清植子,乾隆戊辰进士,撰有《律诗四辨》四卷、《使秦随笔》卷、《使粤随笔》卷、《郁斋诗集》卷、《文集》卷。文贞公从曾孙亨谦光龙,曾孙诸生,撰有《易经参说》卷、《四书要》卷、《四书典汇》卷、《南宾录》卷。宗度,嘉庆优贡,撰有《笔輶初编》六卷。以上均见《福建通志》。
吴定论诗语
吴澹泉征君定,其论诗也严于格,以为诗之有格,犹射之有鹄,工之有规矩也。入乎格,则为诗,不入乎格,则不可以为诗。不入乎格者之于诗,其工者,骈俪文耳,其奥者,古赋耳,其妍者,词耳,其快者,曲耳,其朴直者,语录耳,其新颖者,小说耳,其纡曲委备者,公牍与私书耳。先生之论如此云云。见鲍觉生侍郎桂星自撰《觉生诗钞序》。侍郎又自谓:「桂星奉其教,绳趋尺步,斤斤然不敢越分寸。有一句一字,点窜十数过而犹未已者,究不知其于诗格何如也。」云云。据此,则诗须有格律,非是不能为诗。以侍郎之高才博学,言作诗之难如此,非可易为可知矣。
遡园语商
《遡园语商》一卷,在《遡园全集》中。道光己丑,玄孙洪信重刊本,中有圈点,卷端题云:「雪园贾开宗静子着,子发秀。」云云。「子发秀」下应有「述」字、「录」字、「刊」字等字,想系漏刊,亦校勘之疏也。不然,「雪园贾开宗静子着」下,陡增「子发秀」三字,成何文理乎!
回教人撰述
回教人撰述收入《四库》者,即回教书一种,爰录之于此:国朝刘智字介濂,江宁人,撰《天方典礼择要解》廿卷。智颇习儒书,能杂援经义,以文其说,巧为粉饰,文笔亦颇雅赡。据《提要》所言,居然一撰述家也。
刘青芝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