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4800000007

第7章

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前中言觉心源者。染心之源。谓性净也。又粗相之源。谓生相也。始觉道圆同于本觉。故云究竟。此在佛地。不了其源。始未同本。故云非究竟。此在金刚已还○第二约四相别显中。初三相释前不究竟觉。后一相释上究竟觉。于中有二。初正寄四相显其四位。后引经释成心源无念。前中四相义者。先述大意。后方释文。述意者。此中文意将四相粗细配以寄显返流四位。以明始觉分齐。然此四相但约真心随熏粗细差别寄说为四。非约一刹那心明四相也。所以知者。若约一刹那心辨者。如下文中明地上菩萨业识之心微细起灭。于中异灭相等岂凡小能知。又如事识之中粗相生住。地上菩萨岂不能知。是故十地已还具有微细四相。于中灭相岂信地能知。故知文意稍异。今以二门略辨。一总明二别说。总者。原夫心性离念。无生无灭。而有无明迷自心体。违寂静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是故由无明风力。能令心体生住异灭从细至粗。经云。佛性随流成种种味等。又经云。即此法身为诸烦恼之所漂动往来生死名为众生。此论下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等。今就此义以明四相。既鼓静令动。遂有微着不同先后际异。就彼先际最微名为生相。乃至后际最粗名为灭相。故佛性论云。一切有为法约前际与生相相应。约后际与灭相相应。约中际与住异相相应。二别明者。对彼下文约位别分。生相有一。住相有四。异相有二。灭相还一。生相一者。名为业相。谓由无明不觉心动。虽有起灭。而相见未分。以无明力故。转彼净心至此最微。名为生相。甚深微细唯佛所知。下文云。依无明所起识者。乃至唯佛能知故。即下文三细中初一。及六染中后一。五意中第一。此等并同此生相摄。住相四者。一名转相。谓由无明力。不觉前动相即无动。故转成能见。二名现相。谓由无明依前能见不了无相。遂令境界妄现。此二及初并在赖耶位中。属不相应心。三名智相。谓由无明迷前自心所现之境。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故云智也。四名相续相。谓由无明不了前所分别空无所有。更复起念相应不断。此二同在分别事识细分之位。属相应心。无明与前生相和合。转彼净心乃至此位。行相犹细。法执坚住。名为住相。下文三细中后二。及六粗中初二。并五意中后四。及六染中中四。此等并同是此住相。言异相二者。一执取相。二计名字相。谓此无明迷前染净违顺之法。更起贪嗔人我见爱。执相计名取着转深。此在事识粗分之位。无明与前住相和合。转彼净心令至此位。行相稍粗散动身口。令其造业。名为异相。下文六粗中中二。及六染中初一。并五意后意识。此等并同是此异相。言灭相一者。名起业相。谓此无明不了善恶二业定招苦乐二报。故广对诸缘造集诸业。依业受果。灭前异心令堕诸趣。以无明力转彼净心。至此后际。行相最粗。至此为极。周尽之终。名为灭相。下文六粗中第五相是也。以果报非可断故。不论第六相也。是故三界四相唯一梦心。皆因根本无明之力。故经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此论下云。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此之谓也。虽复从微至着辨四相阶降。然其始终竟无前后。总此四相以为一念。为粗细镕融唯是一心故。故说俱时而有皆无自立也。然未穷源者。随行浅深觉有前后。达心源者。一念四相俱时而知。经云。菩萨知终不知始。唯佛如来始终俱知。始者谓生相也。终者谓余相乃至灭相也。既因无明不觉之力起生相等种种梦念。动其心源转至灭相。长眠三界流转六趣。今因本觉不思议熏力起厌求心。又因。真心所流闻熏教法熏于本觉。以体同用融。领彼闻熏。益性解力。损无明能。渐向心源。始息灭相。终息生相。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无所动。今无始静。平等平等。无始觉之异。如经所说梦渡河喻等。大意如此○次释文中。约寄四相以别四位。四位之中各有四义。一能观人。二所观相。三观利益。四观分齐

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初位中。如凡人者。是能观人。位在十信也。觉知前念起恶者。明所观相。谓未入十信已前。广造身口恶业而不觉知。今入信位。能知恶业定招苦报。故言觉知。此明觉于灭相义也。能止后念令不起者。辨观利益。前由不觉常起身口恶业。今既觉故能不造恶。止灭相也。虽复名觉即是不觉者。结观分齐。能知灭相实是不善。故不造恶。名为虽觉。而犹未知灭相是梦。故云不觉。此但能止恶业。故云虽觉。未觉烦恼。故云不觉也。问觉异相等亦不觉后。为何不亦立不觉之名。答若据觉前不觉后亦得名不觉。故下文乃至十地皆不觉。若得觉业不觉惑。正名为不觉。即此文也。以觉与惑正酬对故。非于业也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 第二位中。能观人者十解以上三贤菩萨。十解初心名发心住。举此初人等取后位。故云初发意等也。以此菩萨虽留惑故不证人空。然此位菩萨于人空实得自在故。与二乘同位论也。觉于念异者。相所观相。如上所说二种异相分别内外计我我所贪嗔见爱等。此二种人共了知故。明本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异相起诸烦恼。而今渐与智慧相应。从异相梦而得微觉。故云觉于念异也。观利益者。既能觉异相之梦。故彼所梦异相永无所有。故云念无异相也。以舍粗分别执着相者。释成益相。起贪嗔等名粗分别。着违顺境名执着相。以于异相梦觉故能舍之。而犹眠在住相梦中。故名相似觉。即结观分齐也。以此位中菩萨未至证位。二乘不了法空故。云相似觉

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第三位中。能观人者。初地菩萨证法身遍满义。乃至九地悉同证得。皆名法身菩萨也。觉念住者。觉前四种住相。虽知一切法唯是识故。不起心外妄系粗执分别。然出观后。于自心所现法上。犹起染净法执分别。以彼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住相。今与无分别智相应。从住相梦而得觉悟。返照住相竟无所有。故云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也。以离分别粗念相者。显观利益。异前人执及着外境故。今约心但云分别。又异后根本无明生相细念故。云粗念相也。此四种住相中。于初地七地八地九地。各离一相也。下文自当显耳。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故云随分。即结观分齐也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第四位中。菩萨地尽者。谓十地觉穷故云尽也。此是总举。下二句别明也。方便满足是方便道。一念相应者。是无间道。如对法论云。究竟道者。谓金刚喻定。此有二种。谓方便道摄。及无间道摄。即是此中能观人也。觉心初起者。举所观境。心初起者。明根本无明依觉故迷。动彼静心令起微念。今乃觉知离本觉无不觉。即动心本来寂。犹如迷方谓东为西。悟时即西是东。更无西相。故云心无初相也。前三位中。虽各有所觉。以其动念未尽故。但言念无住相等。今此究竟位中。动念都尽唯一心在。故云心无初相也。离细念者。明观利益。业识动念念中最细。名微细念。谓生相也。此相都尽永无所余。故言远离。远离虚相故。真性即显现。故云见心性也。前三位中。相不尽故不云见性也。前诸位中觉未至源。犹梦生相动彼静心。成业识等起灭不住。今此生相梦尽。无明风止性海浪歇。湛然常住。故云得见心性心即常住也。究竟觉者。前未至心源。梦念未尽。求灭此动望到彼岸。今既梦念都尽。觉了心源。本不流转。今无始静。常自一心。平等平等。始不异本。名究竟觉。即结分齐也○第二引释中有四。初引经。二重释前文。三是故下举不觉之失。四若得下显觉者之得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初中言能观无念向佛智者。在因地时。虽未离念。能观如此无念道理。说此能观为向佛智。以是证知佛地无念。此是举因望果说也。若引就位通说者。如金光明经言。依诸伏道起事心灭。依法断道依根本心灭。依胜拔道根本心尽。此言诸伏道者。谓三贤位。起事心灭者。即此论中舍粗分别执着相。是异相灭也。法断道者。在法身位。依根本心灭者。犹此论中舍粗念相。即是住相灭也。胜拔道者。金刚喻定。根本心尽者。犹此论中离微细念。是生相尽也。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重释中言又心起者。牒上觉心初起之言。非谓觉时知有初相。故云无初可知。既无初相。何故说言知初相耶。释云。言知初者。即谓无念。譬觉方时。知西即东。更无西相可知。言知西者。谓即东也。觉心之时。知初动念即本来静。故云即无念也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举失中言是故者。是前无念名为觉故。即显有念不得名觉。以从本来等者。显不觉所以。即金刚已还一切众生未离无始无明之念。故不得觉名。然则前对四相梦之差别故说渐觉。今约无明眠之无异故说不觉。如仁王经言。始从伏忍至顶三昧。照第一义谛。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故。此之谓也。故说无始无明者。结成不觉义也。此显无有染法始于无明。故云无始也。又无明依真。同无元始故也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 下显得中。若至心源得于无念则遍知一切众生一心动转四相差别。故言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生住异灭也。以无念等故者。释成上义。疑云。佛得无念。众生有念。有无悬隔。云何能知也。释云。众生有念。本来无念。佛既得彼无念。无念与念本来平等。故云以无念等故。是故得知也。又释云。以四相念中各即无念故。云以无念等也。是故得无念者。遍知四相念也○自下明始不异本。于中初标次释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虽始得无念之觉。然其所觉四相本来无起。待何不觉而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下释成上义。以彼四相一心所成。钩锁连注无有前后。离净心外无别自体。无自体故本来平等同一本觉。然未至此位。随其智力前后而觉。未称法故不得同本。今既四相俱时平等。觉知皆无自体。同一本觉。是故则无始觉之异。问四相云何而得俱时。既其俱时。何故上文觉有前后。答上已辨竟。谓唯一梦心四相流转。处梦之士谓为前后。各各随其智力浅深。分分而觉。然大觉之者知梦四相唯一净心无有体性可辨前后。故云俱时无有自立等也。故摄论云。处梦谓经年。悟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此中一刹那者。即谓无念。楞伽云。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解云。以刹那流转必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若非无生则不流转。是故契无生者方见刹那也。又净名经中。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楞伽又云。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此等经意并明真心随流作染净等法。染净等法本无自体。无自体故唯一真心。是故四相即一真心。不觉即同本觉。故云本来平等同一觉也

同类推荐
  • 客窗闲话

    客窗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法镜经

    佛说法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溪词

    梅溪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杭俗遗风

    杭俗遗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菩萨受斋经

    菩萨受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平的》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较长时期的理性思考,《世界是网的》作者钱志新认为在“平”的背后是“网”的,网络的巨大组织作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如果将这个认识扩展到世界各个领域乃至整个宇宙,则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是网的。”世界的多样性决定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包罗万象的现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网络。
  • 网游之我是工作室老大

    网游之我是工作室老大

    一场游戏就如同一场梦,人生何尝又不是一台戏呢,睡了这么久,我终于从一场梦中醒来。梦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也可以回到现实来摆脱梦境中的恐惧。如今我已经摆脱了一个梦的恐惧,接下来的日子里,等待我的将会是另一场梦,一场会延续百年的美梦……
  • 古龙文集:火并萧十一郎(下)

    古龙文集:火并萧十一郎(下)

    《萧十一郎》问世三年后,因古龙不满意结局,又作《火并萧十一郎》以续之。全篇故事极尽离奇曲折之能事,但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皆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却绝不荒唐无稽,是一部“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再次出现在风四娘和沈璧君面前,但他却从不修边幅的落拓浪子,摇身一变,成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萧十一郎是不是还是从前那个萧十一郎?在敢爱敢恨的风四娘和为他舍弃一切的沈璧君之间,他究竟会作何选择?
  • 冷情君傲世后

    冷情君傲世后

    前生她是驱魔龙族的奇才,重生为后宫弃后,皇宫争斗花样百出,阴谋诡计连番上场,朝中动变,与帝同坐龙位,傲视天下。凭着高超手段,掀起江湖狂风巨浪,风波渐起,谁与争锋。一朝废后,她偏偏坐稳这后位,笑傲天下。她一抹素颜,引得帝王倾心不已。帝后恩爱,携手守江山。本以为上天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却不想原来这是一场阴谋,而她将如何选择?怎么去面对这次人世间的危机—————【本文主打搞笑温馨,一对一,稳定更新,欢迎入坑!】
  • 总裁:我许你天生傲骨

    总裁:我许你天生傲骨

    远离家乡8年的若兮,再次踏上故土,压力,折磨,伤害,病痛的多重折磨下,厉漠谦不离不弃,可若兮为了不让自己的离开造成他的伤害而选择离开,在亲情和爱情的双重背叛下,若兮该何去何从。厉漠谦:我许你天生傲骨,宠你入骨,只愿你不要离开我。分开有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在这份爱恨别离纠缠中,又该何去何从
  • 末世重生,系统大大该打怪了

    末世重生,系统大大该打怪了

    一次意外,让她重生在末世之前。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家发现人家不是该末世的干活是该修仙干活的。噢噢噢!原来上一世自己去错场地了呀!怪不得她上一世那么衰。既然如此,此生就要早早脱离末世,莫要过多纠缠,掐指一算,原来末世等着其他女主女配来征服,那根本不是她林悠悠大发神威的场地,还是快快飞升"逃命"而去吧!那个,这回人家飞也飞了来也来了运道变也变了,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炮灰了吧!再被炮灰,我林悠悠就直接和大家说拜拜!
  • 汉都邪王

    汉都邪王

    落魄少年偶得奇遇机缘,一个新的世界观为他敞开,一代超级邪神诞生,从此开始逆天之旅!动九天,破八荒,震六合,万古千秋,唯我独尊!
  • 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

    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

    对于孩子来说,性格是可优化,可培养的。因为,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 深爱如心

    深爱如心

    几个年轻的爱情,地位和的差异并不能阻碍爱情的发展,小雨和强尼、谢小萌和国栋、乐天和我,大家一直很好的朋友,外表看着憨憨的男人其实心都很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话题永远是男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话题不一定是女人。几年后我、谢小萌和子敬的家离的很近了,四个孩子的出现增加了乐趣,一直以为不喜欢婚礼的乐天最后了我一个盛大的婚礼,儿子花童,小家伙的出现也增加这个婚礼的乐趣性,不再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