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6900000088

第88章 昭公(起元年,尽十二年)(3)

嫡得之也。独婴、稻以嫡得立之。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吴未服庆封之罪故也。越称人者,俱助义兵,意进于淮夷,故加人以进之。义兵不月者,进越为义兵明,故省文。

[疏]注“越称”至“省文”。

解云:即上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彼注云“月者,善义兵”。然则上文淮夷唯助义兵,其意不进,故不称淮人。今称人,故以进解之。云义兵不月者,进越为义兵明,故省文者,正以侵伐例时,义兵则详录,故上四年“秋,七月,楚子”以下“伐吴”,注云“月者,善录义兵”是也。今此亦为义兵而不书月,故如此解。

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不日者,行微弱,故略之。上城杞已贬,复卒略之者,入所见世,责小国详,始录内行也。诸侯内行小失,不可胜书,故於终略责之,见其义。

复,扶又反。内行,下孟反,下同。胜,音升。见其,贤遍反。

[疏]注“不日”至“略之”。

解云:正以襄二十三年春,“三月,己巳,杞伯匄卒”,彼已书日,今而书月,故解之。

注“上城”至“其义”。

解云:上城已贬者,谓襄二十九年“夏,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以下“城杞”,“杞子来盟”,注云“贬称子者,微弱不能自城,危社稷宗庙当坐”是也。律云“一人有数罪,则以重者坐之。然则亦不再加,而卒复略之者,正以此是入所见之世,责小国详,始录其内行故也。诸侯内行小失,宁可备书,但当卒时略之而已。言不可胜书者,言小行非一,不可胜负,不可具书,犹如《序》云“不可胜记”之类也。何氏必此解者,正以往前经传,不见杞伯之恶而经略之,知内行有失也。

葬秦景公。

夏,季孙宿如晋。

葬杞文公。

宋华合比出奔卫。

比,如字,又毗志反。

秋,九月,大雩。先是季孙宿如晋,是后叔弓与公比如楚,有豫赋之烦也。

赋敛,力验反,或无此字。

[疏]注“先是”至“之烦也”。

解云:文当如是。言先是季孙宿如晋,即上文“夏,季孙宿如晋”是也。言是后叔弓与公比如楚者,即下文“冬,叔弓如楚”,七年“三月,公如楚”,故谓之比也。二年事皆在后,故云有豫赋之烦也。亦有一本云“叔弓如齐”者,误。

楚薳颇帅师伐吴。

[疏]“楚蒍颇”。

解云:《左氏》、《穀梁》作“薳罢”字。

冬,叔弓如楚。

齐侯伐北燕。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书者,善录内也。不出主名者,君相与平,国中皆安,故以举国体言之。月者,剌内暨暨也。时鲁方结婚于吴,外慕强楚,故不汲汲于齐。

暨,其器反。

[疏]注“书者,善录内也”。

解云:正以平为善事,今而书之,故云善录内也。

注“月者”至“暨也”。

解云:正以定十一年“冬,及郑平”,则知例书时也。今此书月,故如此解也。隐元年传云“及,犹汲汲;暨犹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然则暨暨是不获已,然后为之,平是善事而不汲汲,故书月以刺之,故云月者刺内暨暨矣。

注“时鲁”至“于齐”。

解云:下十年冬注云“去冬者,盖昭公娶吴孟子之年,故贬之”。然则十年不书冬者,是其方结缗于吴之事。其外慕强楚者,即上文“叔弓如楚”,下文“公如楚”之属是也。正以文不言及,故云不汲汲于齐矣。

三月,公如楚。

叔孙舍如齐莅盟。

叔孙舍,二传作“婼”。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是后楚灭陈蔡,楚弑君虔于乾谿。

[疏]注“是后楚灭陈蔡”。

解云:即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是也,及下十一年“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是也。云楚弑其君于乾谿者,即下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于乾谿”是也。

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当时而日者,世子辄有恶疾,不早废之,临死乃命臣下废之。自下废上,鲜不为乱,故危录之。

当,丁浪反,又如字。鲜,息浅反。

[疏]注“当时”至“录之”。

解云:隐三年传云“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今此卫侯八月卒,至此正五月,而经书癸亥,故言危录之。言世子辄有恶疾者,即下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辄”,传云“母兄称兄。兄何以不立?有恶疾也”是矣。知其不早废,临死乃命臣下废之者,正以危录其葬故也。其若不然,更无危事,不知使葬何以书日乎?言危录之者,以其有危,故录其日也。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说在元年。变其言陈者,起招致楚灭陈自此始,故重举国。

故重,直用反,年末同。

[疏]注“说在元年”。

解云:即元年传云“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杀何?言将自是弑君也。今将尔,词曷为与亲弑者同?君亲无将,将而必诛”之属是也。

注“变其”至“举国”。解云:《春秋》之义,大夫相杀称人。言其,即庄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公子御寇”;下“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文九年“晋人杀其大夫先都”之属,今变两下之例,言杀陈世子者,起招致楚灭陈自此始,是以重举陈矣。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

溺,乃狄反。

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于徵师杀之。

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蒐于红。蒐者何?简车徒也。徒,众

廋,所苗反,本亦作“蒐”。

[疏]“蒐者何”。

解云:正以常事不书,今此见经,故执不知问。

何以书?盖以罕书也。说在桓六年。

[疏]注“说在桓六年”。

解云: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传云“大阅者何?简车徒也。何以书?盖以罕书也”,注云“罕,希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阅;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地者,常地也。蒐例时,此日者,桓既无文德,又忽忘武备,故尤危录”。然则为蒐之法,比年作之,今此不然,故云以罕书。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过,音戈。

大雩。先是公如楚,半年乃归,费多赋重所致。

费,芳味反。

[疏]注“先是”至“乃归”。

解云:即去年“三月,公如楚”,“九月,公至自楚”是也。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瑗。

[疏]“杀陈孔瑗”。

解云:《左传》、《穀梁》作“奂”。

葬陈哀公。日者,疾诈谖灭人也。不举灭为重,复书三事言执者,疾谖讬义,故列见之。讬义不先书者,本怀灭心。重举陈者,上已言灭,不复重举无以明。

谖,况元反。复书,扶又反,下同。见,贤遍反。

[疏]注“日者”至“人也”。

解云:《春秋》之义,灭例书月,即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之属是也。上四年“秋,七月,楚子灭厉”之下,注云“庄王灭萧日,此不日者,灵王非贤,责之略”,是以还依常例书月矣。今而日者,疾诈谖灭人故也。

注“不举”至“见之”。

解云:《春秋》之义,举灭为重,是以襄六年“齐侯灭莱”之下,何氏云“不书杀莱君者,举国灭为重”是也。今不举灭为重,故须辨之。言复书三事言执者,谓复书三事,又言执者,以疾其诈谖讬义,故须列而见之。三事:放招,杀瑗,葬哀公是。

注“讬义”至“灭心”。

解云: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然则彼乃楚子行义,先书其杀,今此楚子亦是讬义讨贼,书在灭后者,见本怀灭心故也。

注“重举”至“以明”。

解云:成二年“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已酉,及国佐盟于袁娄”,不重举齐,此重举陈者,上已言楚师灭陈,若不复举陈,无以明其是陈人矣。

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陈已灭,复见者,从地名录,犹宋郜以邑录。不举小地者,顾后当存。

复见,扶又反,下同;下贤遍反。

[疏]注“陈已”至“当存”。

解云:郜者,是文王之子,春秋前宋人灭之,至隐十年夏,“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管。辛未,取郜。辛已,取防”是也。云不举小地,顾后当存者,言陈是总号,当是会时,未必在其国都,所以不举小地而举陈者,正以楚人暴灭,《春秋》欲闵陈而存之,故还举其大号而言也。其存陈者,即下经“夏,四月,陈火”是也。

许迁于夷。

夏,四月,陈火。陈已灭矣,其言陈火何?据灾异为有国者戒。

陈火,《左氏》作“灾”。

[疏]“陈火”。

解云:《左氏》作“灾”字,《穀梁》与此同。

“陈已”至“火何”。

解云:所以不言外灾不书,此何以书之义者,正以解言存陈,故书其火,则外灾得书之义亦见矣。

存陈也。陈已灭,复火者,死灰复燃之象也。此天意欲存之,故从有国记灾。

[疏]注“陈已”至“记灾”。解云:即《考异邮》不“陈火之类,未当诛绝,天晓其君,死灰更燃之意”是也。

曰存陈,悕矣。书火存陈者,若曰陈为天所存,悲之。

悕,音希,悲也。

[疏]“曰存陈,悕矣”。

解云:悕,谓悲也。公羊子曰陈为天所存者,天悲痛之故也。

曷为存陈?据灾非一,天意曷为悲陈而存之?

[疏]注“据灾”至“存之”。

解云:弟子之意,以为《春秋》之内,书灾者非止一处而已矣,意曷为正於此灾之上,悲陈而存之乎?

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罪人,招也。杀人之贼,孔瑗,弑君贼也。葬人之君,若是则陈存悕矣。楚为无道,托讨贼行义,陈臣子辟门虚心待之,而灭其国。若是,则天存之者,悲之也。不书孔瑗弑君者,本为招弑,当举招为重,方不与楚讨贼,於没招正贼文,以将与上贬起之。月者,闵之。

辟,婢亦反,开也。本为,于伪反。

[疏]注“不书”至“闵之”。

解云:案如上文,则孔瑗与招本谋弑君,而责是弑文者,正以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言当举招为重。言故没招正贼文者,谓不於讨处贬招,见其有弑君之罪矣。言以将与上贬起之者,上贬,谓元年称公子,传云“此陈侯之弟招,何以不称弟?贬”是也。云月者,闵之者,正以外灾例时,即襄九年“春,宋火”之属是,今而书月,故言闵之。

秋,仲孙玃如齐。

玃,具缚反,又居碧反。

冬筑郎囿。

囿,音又。

十年,春,王正月。

夏,晋栾施来奔。

晋栾施,《左氏》作“齐栾施”。

秋,七月,季孙隐如、叔弓、仲孙玃帅师伐莒。

隐如,《左氏》作“意如”。

戊子,晋侯彪卒。

彪,彼虬反。

九月,叔孙舍如晋。

葬晋平公。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戍卒。去冬者,盖昭公取吴孟子之年,故贬之。

宋戌,读《左传》者音成,何云“向戌与君同名,则宜音恤”。去,起吕反。

[疏]注“去冬”至“贬之”。

解云:正以《礼记》、《论语》皆有“昭公取于吴,谓之吴孟子”之文,但不指其取之年岁。今无冬者,无佗罪可指,是以何氏以意当之,以无正文,故言盖也。取吴孟子所以不书者,讳取同姓故也。贾、服以为剌不登台视气,范氏以为不书冬,甯所未详。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叔弓如宋。

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楚子虔何以名?据诱戎曼子不名。

戎曼,音蛮。

[疏]注“据诱”至“不名”。

解云:即昭十六年春,“楚子诱戎曼子杀之”是也。

绝也。曷为绝之?据俱诱之。为其诱封也。使不自知而死,故加诱。

为,于伪反。

[疏]注“使不”至“加诱”。

解云:即《左氏传》云“醉而杀之”是也。

此讨贼也。蔡侯般弑父而立

[疏]注“蔡侯”至“而立”。

解云:即襄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是也。

虽诱之,则曷为绝之?据与庄王外讨,晋文谲尊。

谲,古穴反。

[疏]注“据与”至“谲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绝色帝妃武神

    绝色帝妃武神

    她曾为暗帝,执掌风云,威震天下为万民心底最为崇拜的形象。奈何一日睁眼却变成了边城小家族的庶出小姐。曾经的她,是活在黑夜中的王。现在的她,是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曾经的腹黑暗帝与现在的废柴小姐灵魂融合,将会掀起如何惊天狂潮?当庶出小姐退去废柴的资质,步步惊华,华丽的蜕变重生,再一次回到巅峰,倾城一笑,天下皆惊!一幕幕惊心动魄,谱写一段惊世传奇!
  • 魔主的一生

    魔主的一生

    人生总会变化无常,本该种田隐居的强者,再次被迫踏上征途,他的传奇一生又要开始了。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我要做贤臣

    我要做贤臣

    “国主,臣带着一整套风云系统、十八年的专业知识而来,为的是造福天下黎民百姓。”“爱卿,想要当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可还得有些别的品质。”“国主,臣忠心不二、心系百姓、廉洁奉公,不拿百姓一根针、一根线,但凡是为人臣子的要有的高洁之德,臣都奉为毕生追求——”“除此之外呢?”“请国主示下。”“爱卿,为人臣子该讨喜些的。”“还请国主明示。”“且只说两句:可萌可贱可风骚、可攻可受会撒娇……”……“国主,臣想当贤臣——”
  •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光明暗夜大PK,怎么把我也卷进来了?难道是我人品爆发,才穿越到洪荒?没想到一个破珠子竟然这么厉害,让我重生还能遇见他们!哈哈,鸿钧,我来了!可是道祖、元始天尊、准提都不收我为徒,这群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家伙!我是谁啊?我可是独一无二的光明神!只有我才能创世纪,不服就放马过来啊……
  • 死亡之城

    死亡之城

    一队考古的学生,一座神秘的楼兰古墓,神秘的面具,金色的密室,种种的顺利却预示着一场不平静风波的酝酿。神秘的诅咒,一场长血腥的死亡,怎样才能阻止噩梦的扩散?怎样才能活着走出这一片被死亡笼罩的沙漠?
  • 旧金

    旧金

    我们的故事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始…………
  • 医统天下:绝色王爷请接招

    医统天下:绝色王爷请接招

    她,现代植物学家,生杀予夺,信手拈来;他,是帝国绝色王爷,铁血冷峻,威震天下。当现代植物学家一朝穿越,暗中杀手身份,如何颠覆世界?绝色王爷对上喋血利剑,乱世苍穹,谁主沉浮?殊不知,这乱世,不止是男人的天下,女子,亦有拔下发簪做荆轲的霸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探洛秋:邪手

    神探洛秋:邪手

    连环谋杀,是堕落的天使再现人间,还是阴谋的恐怖向邪恶复仇?命案的背后,又是怎样不为人知的幕后?邪恶的大手,秘密操控着所有的一切,深邃的黑眸,暗暗的注视着这里的一切,睁大眼睛,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真的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道艰辛路

    问道艰辛路

    修仙之路坎坷无数,无上大道遥不可及,王皓强势崛起,创造宇宙不朽的神话,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混饨宇宙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