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8300000131

第131章

论曰。六种随眠由行部界门差别故成九十八。谓于六中由见行异建立为十如前已辩。即此所辩十种随眠。部界不同成九十八。部谓见四谛修所断五部。界谓欲色无色三界。且于欲界五部不同乘十随眠成三十六。谓见苦谛至修所断。如次有十七七八。四即上五部于十随眠。一二一一如其次第。具离三见二见见疑。谓见苦谛所断具十。一切皆违见苦谛故。见集灭谛所断各七。离有身见边见戒取。见道谛所断八。于前七增戒取。修所断四。离见及疑。如是合成三十六种。前三十二名见所断。才见谛时彼则断故。最后有四名修所断。见四谛已后后时中数数习道彼方断故。由此已显十随眠中。萨迦耶见唯在一部。谓见苦所断边执见亦尔。戒禁取通在二部。谓见苦见道所断。邪见通四部。谓见苦集灭道所断。见取疑亦尔。余贪等四各通五部。谓见四谛及修所断。如是总说见分十二。疑分为四余四各五。故欲界中有三十六。经主于此自问答言。此中何相见苦所断。乃至何相是修所断。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遍行随眠缘五部故。则见苦集所断随眠。亦应通是见集苦等所断。又见灭道所断随眠。缘非所断法。当言何所断。故彼非善立所断相应言。若见缘苦为境名为见苦。即是苦法苦类智忍。此二所断总说名为见苦所断。乃至见道所断亦然。数习名修。谓见迹者为得上义。于苦等智数数熏习。说名为修。此道所除名修所断。是名为善立所断相。色无色界五部各除嗔。余与欲同。故各三十一。由是一切正理论师。以六随眠约行部界门差别故立九十八。于此所辩九十八中。八十八见所断忍所害故。十随眠修所断智所害故。何缘于此约界不同建立随眠非约地异。如无欲色异界随眠于一事中俱随增理。初二静虑异地亦然。若谓地虽殊而有同对治。非欲色界对治有同。是则不应别立无色。以无色与色有同对治故。若修所断对治渐生。故色无色应别立者。诸地亦尔。何不别说。故应立二百八十四随眠。设许如斯亦无有过。且约界异立九十八。所以然者。由离界贪建立遍知沙门果故。谓立此二由断随眠。此断随眠约界非地。故不约地建立随眠。宿旧师言。佛于法性明了通达能说示他。定应善观四静虑地诸烦恼法性少相似虽有四地而合说一。于四无色合说亦然。经但说色贪无色贪等故。由此义故正理论师建立随眠约界非地。如何四地性少相似。有说。同是摄支地故。此释非理。所以者何。诸近分地中有生烦恼故。有说。同是遍照地摄故。有说。等是色贪类惑故。我说。此中少相似者。唯薄伽梵明了通达。要于永断第四静虑下下品惑方立遍知。下位不然。故知四地必有少分性类相似。非上地烦恼能缘缚下地。下三静虑得离系时。宁不别立断遍知体。定知一类烦恼未除。虽已离系与系相似。要同类惑永断无余。方得名为究竟离系。故唯约界建立随眠不约地立。于理为胜有余师说。如有为怨禁在囹圄。方便走出乃至未到。与怨城林田空闲等不相似处。虽越怨狱未大安隐。如是若断下三定贪。未到彼贪不相似处。虽越少分未大安隐。故唯约界建立随眠。有余师言。若越欲界便为已越。多趣多生大蕴处界无量苦法。若越色界。便为已越一取蕴全多处多界。若越无色界。便为已越一切生死摄蕴处界尽。离下三定所越不然故立随眠约界非地。然诸古昔正理论师。亦许随眠约地建立。故设如是假问答言。颇有异生于九十八随眠永断具成就耶。有。谓异生生在欲界得第三定未离彼贪。颇有异生得第三定。于向所说九十八种随眠永断不具成耶。有谓彼异生从欲界已殁。颇有住见道苦法智忍位。具成九十八随眠永断耶。有。谓彼异生得入正决定。颇有诸圣补特伽罗。于十智中唯成就四而得八十二随眠永断耶。有。谓具缚入正决定。于正住在苦类智时。若色界中四静虑地同一系缚如欲何过。此则善顺约断界贪建立遍知及沙门果。又顺本论说。遍行因为因能生自界染法。不尔经论理相违故。且引经文证四静虑非同一系。如契经言。彼作是思。我当安住寻伺寂静第二定中。虽作是思而不能入。复作是念。何因何缘。我于此中心不能入。作是念已。便自了知。以我犹于寻伺过患未识未达。未见未知于无寻伺静虑功德。未能修习多修习故。于第二定心不能入。广说乃至。我由住此数数发动寻伺俱行。诸想作意过患令起。今定应断。乃至广说。此中意显。如越欲界。如是当越静虑地等。下地所有诸想作意能障离染。及能退故。说为过患非自地者。故知色界非一系缚。又见过患能为厌因。厌为离因。离故解脱。若同一缚此应唐捐。又说寻等渐次息故。谓契经说。若瑜伽师入第二定寻伺便息。广说乃至。得入无边虚空处定色想便息。色界诸地若同一缚。诸瑜伽者。既无力能顿舍寻伺喜乐色想。以心怖怯极重担故。应毕竟无舍寻等者。又说离喜断乐言故。谓契经言。离喜断乐非同一缚。欲界诸处有毛端量未得离贪。可说名为全离欲系。唯除已断见所断法。虽永未离修所断贪而名离缚。非彼境故。色界诸地若同一缚。应有余缚。离断不成。此等名为经相违故。次引论文证四静虑非同一系。如本论言。谁成乐根。谓生遍净若生下地。若圣上生。谁于此不成。谓异生生上非下地法。生上地时。虽曰不成。而不由断于同一缚。欲界等中不见如斯定成等理。然于本论说遍行因为因能生自界染者。且就约界建立随眠辩遍行因。故作是说。亦有本说生自地染。此等名为论相违故。如何一系与理相违。且与随经理相违者。不应于二定说内等净支。未断寻伺俱诸烦恼浊故。又生第四静虑有情。亦应成染寻伺喜乐。然契经说寻等息言。又契经言。离喜断乐与随本论理相违者。谓本论中说。第二等味相应定。能与初等味相应定。唯作二缘。谓增上缘及等无间。色界诸地若同一缚。诸上地贪于下地爱。亦应能作因及所缘。又除受生时。应为等无间。又初定爱乃至应与第四定贪为等无间。又应从初味定无间。乃至第四净定现前。又除受生。应从第四净定无间初味定起。如是上下等无间缘。展转相生应立多难。又不应于第四业内。说四思能断白白异熟业。又不应说上近分定能断下惑。同一缚故。又得初定诸不还者。与得四定所断应同。是故定应许上下地如界业惑因果皆殊。由理不同。一系缚故。如前所说上界除嗔。以何因缘彼嗔非有。彼嗔随眠事非有故。谓于苦受有嗔随增。苦受彼无。故嗔非有。又嗔随眠干涩相故。谓此烦恼其相干涩犹如风病。彼有情类由奢摩他润滑相续。故彼无有干涩相嗔。又彼非嗔异熟因故。谓嗔必感非爱异熟。上二界无诸非爱事。外无毒刺茅灰等缘。内无热风癫痫等故。有说。彼无恼害事故。慈等善根所居处故。诸所摄受皆远离故。有余师说。嗔性躁急速可远离。故瑜伽师离欲贪时即能止息。如不居穴诸干涩垢。才加洗拭速可遣除。分别论师作如是说。无九十八所立随眠。经说随眠唯有七故。谓契经说。若欲永断七种随眠。汝等从今应于我所勤修梵行。由此故知正理论者唯依自计立九十八随眠。若离圣言依自计立。则应许有无量随眠。无量有情身中转故。今观具寿于圣教理不能审谛。如实观察于此所立理教极成。随眠数中能固非拨。且非彼所引七随眠经有证定数能非了义故谓余经言。若欲于色厌离欲灭永解脱者。应于我所勤修梵行。乃至于识说亦如是。此经唯说欲断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故知此经非了义说。又于余处亦有唯依欲离一界染。一随眠少分说。应于我所勤修梵行言如契经言。若于乐受欲永害贪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又契经言。若于苦受欲永害嗔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岂以彼经所说极少便应非拨说七随眠。故知此经文同彼非了义。今应详辩。此契经中欲断七随眠应修梵行。意谓此经意为显随眠种类有殊故标七数。如契经说。法有二种。非离二种别有余法。岂由此不许说十八界耶。然意类中说余六界。故二十八互不相违。又如经中说盖有五。非无明体非盖所摄。经说无明能覆盖故。又即五盖余经说十。如契经说。苾刍当知。贪欲盖体差别有二。一内二外。乃至广说。又如经说。由四因故大地振动非无余因。又如经言。世有三法宜应开发。然有说四。又如经言。谛唯有一更无第二。然为梵志说谛有三及说四等。又如经说智有二种。谓尽无生非无余智。又如经说。心有二种谓善不善。非无无记。如是等类无量契经佛顺机宜说意各别。不能了达圣教理趣。唯计损坏他宗为德。此类岂能逮善说果。如世尊告邬陀夷言。若于如来异门所说。一切一切物一切一切种。不欲于中求解义者。汝应知彼于圣教中求斗诤住。乃至广说。又彼所说则应许有无量随眠。许亦何失。约依身别数无量故。然就体类分别随眠但成六种。此六约门异成十六。或十或二十八或三十六。或七十四或九十八。谓佛处处约界行部诸门差别显示随眠。正理论师随佛所说约界等异立九十八随眠。且诸随眠体类有六。谓贪嗔慢无明见疑。体类别故如前已辨。以薄伽梵于契经中说三界贪总名爱结故知体类唯六随眠。即六随眠约界差别世尊且说贪分二种。谓欲有贪随眠异故。由贪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定不定界各成二故作如是说。然唯说贪界差别者。以多处说贪为首故。谓诸建立烦恼教中。处处说贪以为上首。如说九结三不善根五盖。上分三业道缚业缘集等无量。契经以贪随眠是生死本故。于诸处多说在初。既说最初分为二种。由此类显余亦应然。然不可说嗔亦约界分二。由欲有贪显余差别。此非如慢等说上亦有故。由如是教已显随眠。随其所应定散界别。佛余处复约有贪异门。显定界随眠亦有差别。谓世尊说上分结中色无色贪别立为二。由贪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于诸定界色无色异故作是说。然非上分结唯修所断故。则唯修所断有贪界。有别见所断惑。与修所断种类既同。必亦异故前总显示见修所断定散界别。今别显示唯修所断色无色殊。以无漏道如是断故。谓色无色见所断贪同一对治。修所断贪各别对治。故于定界见所断贪不显界别。修所断贪则显界别。如是别引二经证贪有三界殊。显余亦别。今复总引一经为证。如契经言。爱有三种。一欲爱。二色爱。三无色爱。由爱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欲色无色界差别故作如是说。已举圣教证诸随眠界有差别理亦有异。谓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欲界法总得离系非色无色。彼由断此诸随眠故不欲界生。此所断随眠应知欲界系。色无色界类此应知。是故随眠由圣教理。界定有异数成十六。已显界别。行异云何。即六随眠见由行异。世尊处处说见有五。有身见等如前已列。故六随眠约行有异敷积成十如前已辨。行界合分成二十八。已显行别。部异云何。部谓随眠约别对治。谓有一类由见苦断。有由见集灭道亦然。有由后时随于一智数数修习增胜故断。若异此者立四谛见及后果智则为唐捐。然见道中于四圣谛必渐现观如后当辩。如是五部决定差别。佛于经中自正显示。如世尊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怀得上,生得下3

    怀得上,生得下3

    《怀得上,生得下3》这本书通过很多实际病例,对试管婴儿这一孕育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答疑,帮助读者对此项技术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以便读者能合理运用这项孕育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梦想。另外,对育龄夫妻遇到的医学迷思、生理疑难困惑、心理疑问、孕育常识等问题,叶医生也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解答。此外,书中还结合目前的“二胎”热潮,从中西医的角度对大龄女性提出一些健康和孕育建议,是一本写给所有育龄夫妻的贴心读物,是丈夫送给妻子、妈妈送给女儿的好孕百科书。
  • 阴阳先生:地府摘花人

    阴阳先生:地府摘花人

    上古杀神白起,血染阴间,引得万鬼出逃,十殿阎王力压十大鬼王,大战之后使得无数冤魂,化作彼岸之花,怨念难平,白起悔悟自愿度化因果,成为地府摘花人....
  • 同林鸟

    同林鸟

    小说从一对70后年轻夫妇面临婚变潮·爱拯救中的失同步化危机入手,讲述他们结婚十年里浓情渐淡、婚姻战争、婚变、爱拯救、心灵成长、重生或新生的婚姻病愈过程。从彼此亲爱彼此关怀,到彼此折磨彼此伤害,最终走过了十年婚姻中最艰难的磨合期,在背叛和温存中,渐渐衡量出了自己可以承担的幸福,他们代表了大多数70后男女已经、正在和即将经历的普遍而典型的20、30、40“婚姻成长模式”。
  • 思念是一种病

    思念是一种病

    一年又一年的流逝,沉思追忆,回首前程往事,思念的伤痕越陷越深。多年以前的熟悉,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切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一样的陌生人。
  • 诡谜坊

    诡谜坊

    西江沿岸一隅,有座老城区的故街巷名“禹门坊”,数百年来临江而立,每年春夏江水高涨时节,就如浮于水面的孤岛一般。据街坊老尊长们说,好几十年前,那里曾是一户姓冷的人家的居所,后来人家搬走,不知怎么房舍拆毁,就改做祭祀某位神仙的祠堂,只是年深日久,大家对这神仙的信仰欠奉,便香火湮绝,名号失佚。年月愈久,榕树愈生出荫森,又不知哪一年月起,附近坊巷中有意图寻死之人,就到大榕树上吊。
  • 碧眼猫

    碧眼猫

    雨,是冰凉的,几乎要把人冻住的雨。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眼前却只有一片血色。她什么都看不见了,刚才还能听到孩子微弱的哭声,但是现在却只有雨声。她挣扎着动动身体,感到身体里最后一丝热气,也要随着冰雨消失不见了。要哭吗?她捂住自己的脸,却没有泪水。那家伙杀死了她的孩子,就跟杀死她没什么两样。“我想请你帮我找个人。”蔡度手中的剪刀一颤,险些把整根烛芯都铰下来。烛火顿时痉挛地闪动起来。被烛光照耀着的少女面庞,也跟着倏忽明灭,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青白色彩。
  • 落予前尘

    落予前尘

    他是前世情人,清冷高傲,善于算计;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摄政王,却卑微渴望你的爱;他是活在黑暗里的人,你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他与你有灭门之仇,却一次次为你破例;他是杀伐无情,流连花丛的五皇子,却百般伪装伴你身旁;他为你成为大名鼎鼎的鬼医,只为护你安好无忧;他是别国质子,无欲无求,却因你有了渴望;他是一枚棋子,遇见你才得以放弃往昔;他是精于政事,公正无私的左相...前世欠下情债太多,挨个还指不定还到哪辈子。所以凤羽落当然是选择一辈子还清!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 暴力老妖

    暴力老妖

    新书《史上最强岳父》已上传!从书圈点来的毒草们,开喷吧!
  • 二次元综漫之雷电法师

    二次元综漫之雷电法师

    那一年,佐助仍未叛逃出木叶.那一年,琦玉老师还拥有一头秀发.那一年,阿库娅的小裤裤还在.那一年...「喂喂!小雷雷你写的简介太古板了!不多说,快点把你手上的薯片奉献给你敬爱的女神大人吧!」阿库娅一脸得意地左手道,但雷鸣明除了紧紧怀中的薯片外,无语地问苍天:「女神大人你的节操呢?」
  •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本质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