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8300000206

第206章

辩智品第七之三

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

十八不共法  谓佛十力等

论曰。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唯于诸佛尽智时修。余圣所无。故名不共。且佛十力差别云何。颂曰。

力处非处十  业八除灭道

定根解界九  遍趣九或十

宿住死生俗  尽六或十智

宿住死生智  依静虑余通

赡部男佛身  于境无碍故

论曰。佛十力者。一处非处智力具以如来十智为性。为依何义立此力名。佛于经中自作是说。苾刍谛听。如来于处如实知处。如来于非处如实知非处。乃至广说。知一切法自性功能理定是有。名为处智。知一切法自性功能理定非有。名非处智。此智通缘情非情境。与一切智皆不相违。恐于略说少功难悟。故复此中析出余九。如薄伽梵多界经中自广分别。处非处义身等恶行。感非爱果。定有是处。感可爱果。必无是处。乃至广说。于彼经中所未说者我依余教复略分别。谓诸如来犹有误失。诸应分别而一向记。无力无畏三念住等不共功德。必无是处诸圣犹起见所断惑。覆罪堕恶。必无是处。造无间者现身见法堕邪性者现入正性。外道法内有真沙门。有虽受生而无有死。有不还者复欲界生。有阿罗汉更受后有。有舍二种识犹现行处。有十三界有十九蕴有第六世。有第四谛有第五。必无是处。如来所使有能遮遏。世尊使者事未究竟。正在慈定灭尽定中。随信法行者有能为损害。北俱卢死堕恶趣中。及有中夭。必无是处。诸行不灭涅槃非常。异生有能断有顶惑于一相续二心俱行无漏为因招异熟果。五识得与觉支相应。眠梦位中有生有死。得果退等。必无是处。有五识身无寻无伺。缘名过未离世为境。有鼻舌识有覆无记。有生上界入现观者。有耳见色有眼闻声。舌嗅香等。必无是处。如是等类得非处名。与此相违皆名是处。岂不处智已知非处。诸非处智亦已知处。何劳双说处非处名。虽理实然而双说者。为欲遮止无因论故说是处名。为欲遮止恶因论故说非处名。依一智体双说无失。宁知于一处非处力中。恐略难悟析出余九力。以余皆有此力义故。谓如实知恶行能感可爱异熟。妙行能感非爱异熟。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顺退分定能逮胜德。顺胜进分能引退堕。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若此品根能证此果。此根未满此界已证。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下劣胜解。鄙恶喜乐能逮胜德。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诸有情类界性各别而情契合。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趣生死行能证涅槃。趣涅槃行能招生死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前际有始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未断生结死已不生。或彼已生毕竟不死。或彼不往善趣恶趣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又如实知非理作意能得漏尽必无是处。与此相违定有是处。我于如是一一力中。略举方隅显处非处。若尽其事言论无穷。故应皆名处非处力。恐略难悟别立异名。二业异熟智力。八智为性除灭道智。谓善分别如是类业。感如是类诸异熟果。无挂碍智名业异熟智力。或说名为自业智力。谓善分别如是类果。是自所造业力所招。非妻子等所能与夺。如是类业必招自果不可贸易。无挂碍智名自业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业法受别处别因别事别果皆如实知。乃至广说。诸业有三法受有四。业及法受故名为业。法受或业之法故名业法。即是诸业之品类义。此显如来于过去等。诸业品类处等差别。及所受果能如实知。此中别处者是别方所义。知于某处造如是业。当于某处此业方熟。谓知此业天等处造。此业当于人等处熟。是名如实了知别处。言别因者。是别缘义。知如是业遇此缘熟。或知此业由此缘造。是名如实了知别因。言别事者。是别物义。知如是业至成熟时。力能引生色等别物。或即知业自性不同名知别事。谓知此业此物为性。余则不然。是名如实了知别事。言果别者。是别异熟义。知如是业定感异熟果。此业不定能感异熟。此业异熟经尔所时有不尔者。此业异熟尚有所余有无余者。如是等类异熟差别。极细难了而能了知。是名如实了知别果。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如是四力皆九智性。唯除灭智。谓如实知诸静虑等自性名得。方便摄持味净无漏。顺退住进决择分等无挂碍智。名静虑等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安立皆如实知。乃至广说。静虑等相定品当辩。杂染谓能障证静虑等。清净谓即此诸法清净。诸净法住名为安立。或顺退分名为杂染。顺胜进分顺决择分名为清净。顺住分名安立。若如实知诸有情类能逮胜德根品差别无挂碍智。名根上下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有情诸根上下皆如实知。乃至广说。此意显佛知诸有情诸根胜劣无有谬误。虽有中根而待胜劣。是劣胜摄故不别显。此中根名为目何法。谓目信等断善根者。总相续中亦有去来信等善法。或目意等。若如实知诸有情类喜乐差别无挂碍智。名种种胜解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有情种种胜解皆如实知。乃至广说。此意显佛知诸有情喜乐种种品类差别。喜乐胜解名差别故。若如实知诸有情类。前际无始数习所成。志性随眠及诸法性。种种差别无挂碍智。名种种界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世间种种界非一界皆如实知。乃至广说。种种界者显各别义。非一界者显众多义。应知此中界与志性。随眠法性名之差别。如是四力并缘有为。故十智中唯摄九智。七遍趣行智力。或声显此义有二途。若谓但缘诸能趣道。九智除灭。若谓兼缘道所趣果。十智为性。谓如实知生死因果。及知尽道无挂碍智。名遍趣行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于一切遍趣行中皆如实知。乃至广说。此意显佛能如实知趣生死行趣涅槃行。趣生死中有趣地狱。乃至趣天。趣一一中复有多种。趣涅槃行有三乘别。趣一一中复有多种。依总说一遍趣行名。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如是二力皆俗智性。此二力相有差别故。谓如实知自他过去宿住差别无挂碍智。名第八力。若如实知诸有情类于未来世诸有续生无挂碍智。名第九力。又佛自说此二相言。苾刍谛听。佛于过去种种宿住一生二生。乃至广说。佛天眼净超过于人见诸有情。乃至广说。广辩此二如六通中。十漏尽智力。或声亦显义有二途。若谓但缘漏尽为境。六智除道苦集他心。若谓兼缘漏尽方便。十智为性。理应如是以辩相中言于尽及为尽无挂碍。智二种俱名漏尽智力。又佛自说此力相言。苾刍谛听。佛漏尽故于诸无漏心慧解脱。自现通达具证领受。能正自知我生已尽。乃至广说。此后三力即是三通。以六通中此三殊胜。在无学位立为三明。在如来身亦名为力。神境天耳设在佛身。亦无大用故不名力。且如天眼能见有情。善恶趣中异熟差别。由此能引殊胜智生。亦正了知能感彼业。由此建立死生智名。神境天耳无此大用。是故彼二不立为力。然不别说他心力者。义已摄在根等力中。以他根等中有心心所故。又薄伽梵具一切智。于工论等亦得自在。而于佛事齐此已成。余智于中无别胜用。是故虽有亦不别说。唯依遍觉十种所知。佛所应为皆圆满故。何等名曰十种所知。谓诸法中因非因义。多分散地业果差别。定地功德品类不同。所化有情根解界异。所治能治因果差别。前际后际经历不同。离染不续方便有异。但由觉此佛事已成。余设有无不致益损。故唯十种得名为力。又佛观察所化有情。设教应机唯须十智。谓由初智观所化生。于诸乘中堪无堪异。由第二智观所化生。于相续中业障差别。由第三智观所化生。于静虑等有味无味。烦恼为障轻重差别。由知此二因亦知异熟障。由第四智观所化生。趣清净品功能差别。由第五智观所化生。于证净品加行差别。由第六智观所化生。于证净品禀志性别。由第七智观所化生。诸所施为有益无益。种种差别正观修止。由第八智观所化生。过去世中所集差别。由第九智观所化生。当来世中结生差别。由第十智观所化生。所证解脱方便有异。于此十智若随阙一。便不具足化有情事。多复无用故不增减。已辩自性依地别者。第八第九依四静虑。余八通依十一地起。欲四静虑未至中间并四无色。名十一地。诸胜德地总有尔所。已辩依地。依身别者。皆依赡部男子佛身。唯此堪为力所依故。如是十智二乘亦有。何故在佛方受力名。夫受力名谓无碍转。佛智于境无碍转故。得名为力。余则不然。以诸二乘尚不能见诸有情相续顺解脱分善。况复能知所余深细。如舍利子舍求度人。不能观知鹰所逐鸽。前后二际生多少等。大目乾连不能观见。业风所引诸鬼差别。是故二乘天眼通等。观界远近与佛有殊。非无碍故不名为力。二乘与佛漏尽既同。彼智何缘唯佛名力。唯世尊有遍达有情。一切漏尽别相智故。谓薄伽梵于诸有情。一切漏尽品类差别。智无挂碍。二乘不然。是故力名唯属于佛。又唯诸佛智猛利故。如何猛利。佛智力能速断烦恼并习气故。如强弱力补特伽罗。执利钝刀斩截草等。诸有情类蕴相无别。佛如何观有种种界。诸有情类蕴相虽同。而于其中非无差别。谓彼诸蕴体虽无异。而有无量品类不同。佛如量知都无挂碍。故世尊得有种种界智力。或诸如来名称高远。希有智慧妙用无边。唯佛能知非余所测。于余所了无别相中。何怪如来能知别相。已辩诸佛心力方隅。当辩菩萨时亦所成身力。颂曰。

身那罗延力  或节节皆然

象等七十增  此触处为性

同类推荐
  • 小菜单

    小菜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耕禄槀

    耕禄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二便门

    小儿二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婺州温郎中

    寄婺州温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劳动者书写着历史。但是,伟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伟人在人类史上的影响,甚至一位伟人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创造者。
  • 臭鼬工厂传奇

    臭鼬工厂传奇

    《臭鼬工厂传奇》是一本全面介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的专著。书中详细阐述了臭鼬工厂的发展历程,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诠释了臭鼬工厂管理原则和创新实践,分析了创建新型“臭鼬工厂”的前提条件和要求,介绍了臭鼬工厂打造的经典战机以及为铸就臭鼬工厂辉煌而付出心血和智慧的历代掌门人。
  •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宠兽学校的暑假到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离开了学校,在邱雷的帮助下,留在学校的兰虎有幸来到了传说中的新人类聚集之地 ——神鹰城,为了凑齐邱雷下学期的学费,两人在神鹰城开始辛苦奔波,兰虎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通过考核参加了神鹰城举办的宠兽电子大赛,然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身怀绝技,武功强悍的宠兽战士们,兰虎也只能咬牙坚持,就在宠兽电子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因为兰虎暴露了兽王身份,却意外地引发了另一场危机,潜伏在暗中的敌人虎视眈眈地窥视着。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三许一生昭君缘

    三许一生昭君缘

    叶玖落21世纪风云人物,在N组织与心爱之人双重背叛之下死于磨旧山……一睁眼便成了幽冥国的公主,无意间还惹上了暗黑殿殿主,堪称人生杯具“据说暗黑殿殿主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地狱人间,无所不能,那么,殿主可知本姑娘从何而来”殿主眉头轻挑,嘴角邪魅一笑“梦牵于人,故里之梦,姑娘从本殿梦中而来!”
  • 创造性思维36计

    创造性思维36计

    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案例,详实地介绍了36种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与掌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当然,本书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或多或少能活跌你的思维与思考方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充满灵感的,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相应的环境,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让自己的才智,一点一滴的被挖掘出来。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重生之神龙之子

    重生之神龙之子

    华山天才弟子姬天在修炼剑法时意外走火入魔身亡,元神却意外的的穿越到了神龙之子椒图的身上,成为了一名尊贵的龙子。他利用机会来到下界,用椒图和姬天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另外一段故事。
  • 妃常倾城:废妃难再逑

    妃常倾城:废妃难再逑

    她想不明白,身为将军府的嫡女,她嫁给了他,有孕在身,他却狠心的带着通过她的手诬陷将军爹。搜到龙袍,谋反之罪,满门抄斩,将军府灭。休书一封,让她不得不相信每天和他的朝昔相处,他对她呵护备至,这些都是假的!
  • 修罗武神

    修罗武神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等级:灵武,元武,玄武,天武,武君,武王,武帝,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