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2900000001

第1章 钱锺书:苍莽昆仑一代鸿儒(1)

钱锺书先生故去十多年了。临行前,他留下遗言:“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杨绛先生谨守遗言,依之操办后事。

钱先生去了,令人想起弘一法师的临终偈子: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但悄然西行的钱锺书还是震动了世界,连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也发来情辞恳切的唁电,说:我向这位伟人鞠躬致意,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寓居美国的余英时也说: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有学者将钱锺书喻为“文化昆仑”。

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足令人深长思之。

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锺书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

他1910年11月21日生于无锡一书香门第,其父钱基博是文史大家,一生著作甚丰。钱基博长兄基成无子嗣,按例将锺书过继给基成为子。

降生之初,有亲友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据以取名仰先,字哲良,而“锺书”一名,则因“抓周”时紧抓一书而得。

“钱锺书幼承家学,在钱老直接指导下,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郑朝宗)

未入清华前,钱已驰誉全校。1929年进外国语文系时,数学才考了15分,但国文和英文两科特优,校长罗家伦约他面谈后立即定夺:如此奇才,当破格录取。

大学期间,钱已创下读书第一、发表文章第一、“横扫清华图书馆”等多项“纪录”。“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时总是第一。”(饶余威)

上课不作笔记,却爱在本子上乱画。同班的许振德,曾恼怒他夺去自己的“第一”,但钱的一次解惑,令他由衷钦佩,两人遂成好友,上课常同坐后排。许君上课时注意某女生,钱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许眼变化图》,在班中流传颇广。

据说,其师长吴宓曾对几位学子感慨道:“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钱爱读书,且记忆力惊人,“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同学乔冠华称他具备了“照相机式的记忆”。其用功之勤,亦无人能比。许振德说,他“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据他的同学、小说家吴组缃回忆,有一次在校园咖啡馆,曹禺对吴组缃偷偷道:“钱锺书坐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给你开几本英文淫书?”吴请钱开三本,没想他随手拿过一张纸,当下写满正反两面,列了四十多本,同时写下作者姓名及内容大概,令吴、曹两位校园才子叹服不已。

1930年,钱穆要出版《国学概论》,请钱基博作序,老先生就让20岁的儿子试刀,后来竟一字不改交付了,因为钱锺书的这篇序文确实写得老到畅达。事实上,大学四年中,他已在《大公报》、《新月》等报刊发表文章近二十篇。在论孔夫子哲学思想的文章中,他说“孔子近乎乡绅”,令张申府“深感其创辟可喜”,连连惊叹他是“现在清华最特出的天才”,“全中国人中,天分学力再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的。”

1935年,钱锺书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携娇妻杨绛同船赴英,前往牛津大学进修。钱所报的英国文学专业仅一个名额,据说其他考生皆因他的报考而放弃,吴宓的一名研究生后来只得改报畜牧专业,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动物遗传所。

留学期间,钱读书勤奋异常,每逢假期,同学大多离校去别处观光,他却泡在牛津的图书馆,将那里18世纪后的经典通读一遍,并将图书馆译名“饱蠹楼”(Bodleian),颇有书虫饱餐后的快意。

“饱蠹楼”的书不能外借,钱养成了笔记习惯。结果,这个被称为拥有“20世纪人类最智慧头颅”的聪明人一生都没丢下这项“最笨”的功夫,许多书他要反复阅读,并将新知新得不断添补到笔记上,最后成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天书。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他的笔记在木箱、麻袋、枕头里进进出出几番周折,直至字迹模糊纸张破软。抗战时他靠这样的积累完成了《谈艺录》,“文革”中他又凭着大量笔记完成了《管锥编》。

钱在牛津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半个世纪后还为英国女王访华时所调阅。尽管这个学位极少有中国学生拿过,但钱却以为,区区一个文凭,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后来,他和《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从英国去了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后,他放弃了学位,只求自由读书,期间遍览法、德、意等国文学原著,空闲时间在咖啡馆结识了一些留学生同胞,看见了人性中赤裸的本相,成为他日后小说中的素材。

回国后,28岁的他成了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他留了胡子,拿着藤杖,颇具绅士风度,学生们对这位年轻老师极其佩服。“他总是笑眯眯的,闪动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眸子,既严肃又幽默。他老是站着,手臂撑在讲台上。有时也离开讲台,在黑板前来回慢慢儿踱着,在黑板上书写英、法、德、意大利文以及拉丁文等。……他很少提问学生,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仿佛一股不尽的智慧灵泉涓涓地从他嘴里奔流出来。”(赵瑞蕻《岁暮挽歌——追念钱钟书先生》)但联大这个教授,钱只当了一年,据说他年纪太轻、学问太好又口无遮拦,虽深受学生欢迎,却难免引起学识不如他的老先生的不快。

钱后来跋山涉水去了湖南,在刚刚建立的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那里的学生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年轻老师同样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年的学生周令本回忆:“他讲话声音很磁,讲东西总是带上表情,惟妙惟肖,上课很吸引人,我们每堂课一个字都不敢漏掉。”

蓝田的生活单调刻板,格调却丰富多彩。冬季严寒,找个木炭盆生火取暖,每到深夜,拿废报纸包两个鸡蛋,水浸湿了投进炭火,煨熟了就是夜宵。钱用小镇上买到的毛边纸开始撰写《谈艺录》,同时他已开始构思《围城》,在湘西的山沟里,和国师的同事们围坐炭火旁,钱所讲的故事就是小说的雏形。

钱在蓝田待了两年,1941年夏回沪。上海整个沦陷后,他与妻女挤在复兴中路一个狭小的亭子间,住在沿街的房子里,常在午夜听到刺耳的军靴声,岳父把在女子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了钱,这样才维持了平日的生计。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完成了《谈艺录》的修改,完成了《围城》的创作。

1946年之后,钱任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连载于《文艺复兴》月刊的《围城》1947年5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此后连年再版。而用文言写就的诗文评论集《谈艺录》则在1948年6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同年,台湾大学、香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先后聘其赴教,他均辞谢。理由很简单,他给同窗Stuart的信中写道:Still, one’s lot is with one’s own people(人的遭遇,终究是和祖国人民结连在一起的);钱还说过,“不是故国之外无世界,但不是我的世界”,杨绛也说:“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钱举家北上,定居北京,任教清华外文系;1955年起任中科院社科部学术委员。他将身心投入了学术研究。自1950年代起,先后拿出了《宋诗选注》、《旧文四篇》、《七缀集》乃至纪念碑式的巨著《管锥编》。

“注释了历史,注释了社会,也注释了十年动乱”

早在大学期间,钱锺书已立下志愿:“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而学术研究伴他一生,未曾须臾相离。

承家学渊源,16岁时他已读完《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书;大学期间,专习西语的他不弃“宿好”,立下“亲炙古人,不由师授”的雄心,选择有名家笺释的集部书,对照注释和原文,大量检索所引书籍加以验证;“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深研力索中,他已建立比较文化的观念;留学英法期间,眼界大开,“渐悟宗派判分,体裁别异,甚且言语悬殊,封疆阻绝,而诗眼文心,往往莫逆冥契”。(《谈艺录》)

可以说,钱锺书一生治学,都在实践他那句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在钱先生眼里,所有学问都可以打通,所有知识都有一体性。”王水照回忆道,“他说自己感兴趣的是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他反对建立体系,但我认为,他的学术世界有个核心,即‘融通’,这也是他人生境界的高峰。”

据杨绛记述,钱锺书小时候最喜欢玩一种游戏,“原来只是一人盘腿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就是‘石屋里的和尚’。我不懂那有什么好玩。他说好玩得很;晚上伯父伯母叫他早睡,他不肯,就玩‘石屋里的和尚’,玩得很乐。所谓‘玩’,不过是一个人盘腿坐着自言自语。”这件“小时候干的营生”,钱锺书乐此不疲“玩”了一辈子:在自己的“石屋”里,不受干扰地读书、笔记、沉思,于他,便是极乐。

写《谈艺录》时,正值兵荒马乱的抗战时期,正如其1942年的序中所言,“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在湖南蓝田师院执教之余,钱锺书已完成一半书稿,因返沪养病而中断。不久上海沦陷,他“侍亲率眷,兵罅偷生”,身处“忧天将压,避地无之”的困境,却以坚强毅力“销愁舒愤,述往思来”。

建国后,钱锺书“奉命”编撰《宋诗选注》,该书以丰富深邃的学术内涵和“另类”的编选目光,令学界叹服。然而,50年代中期的这部古典文学选本,曾被划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白旗”,后来,在夏承焘《如何评价<宋诗选注>》与日本学者小川环树的书评相继刊发后,钱才获得“平反”。

1971年,钱杨夫妇从五七干校回京,房子被人强占,两人只好住在社科院文学所的办公室里,白天写作的桌子,晚上打开铺盖就是床。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钱锺书开始整理多年积累的笔记,着手写作《管锥编》。当时“文革”尚未结束,钱锺书就敢写那些与“三忠于,四无限”毫无关系的书,可见其惊人的勇气。

两百年前,清代学者在令人窒息的学术环境下创造了乾嘉学派的辉煌;两百年后,历经“文革”劫难,钱钟书用同样方法撰著《管锥编》。全书以古奥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古今中外近四千作家的上万本著作(包括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以130万字通盘考论《周易》、《诗经》、《左传》等十部中国古籍的词章及义理,打通时空、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以求在学术世界“泯町畦(打破疆域)”,“通骑驿(互相沟通)”。

1979年,李慎之看完四卷《管锥编》后向钱锺书祝贺,钦佩他“自说自话”,无一趋时语,一个字都不理30年来统治全中国的意识形态。钱锺书淡淡一笑,摇摇手说“天机不可泄漏”。

“《管锥编》是一部写在‘人生深处’的大著,”陈子谦说,钱锺书“按照历史本来的和应有的面貌进行辨析,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中去发掘文化心理”,在具体鉴赏评析中抒发他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识见,“注释了历史,注释了社会,注释了人生,也注释了十年动乱。”

“看似琐细冷僻的一些资料汇集和解释,实际上涉及文化、哲学、宗教、民俗等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隐射的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有没有不属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然有,大量的!《管锥编》可以帮助打开思路,我这思想跟钱先生说过,他非常高兴,表示你懂我这样一个意思。”丁伟志如许回忆道。

同类推荐
  • 阮玲玉传:你是无声的离歌

    阮玲玉传:你是无声的离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因为美女明星云集而显得分外香艳。阮玲玉,这个中国电影百年中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永远身着旗袍的美丽身影,至今依然震撼着人们。1935年3月7日夜,阮玲玉在上海寓所服下三瓶安眠药,从此与喧闹嘈杂的尘世告别。她自杀的消息传开,整个上海为之惋惜。25岁的青春韶华,如昙花凄美一现,匆匆凋谢。在她弃世后,上海万人空巷为其送行,鲁迅、聂绀弩等人纷纷撰文纪念。从处女作《挂名的夫妻》开始,9年共拍了29部电影,饰演过不同角色,只是这些人物都逃不过一个悲惨的结局——自杀、发疯、入狱、冰丝接头。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梅尼瓦尔不仅是拿破仑的秘书,他还是拿破仑忠实的伙伴。拿破仑不仅让他记录信件,还让他参加了各种会议,经历拿破仑巅峰时期及后期的人生故事。他几乎掌管着拿破仑所有的事务,包括财政事务以及会议安排。拿破仑几乎所有信件,都是梅尼瓦尔在他的口述下书写的。梅尼瓦尔的回忆录告诉世人,拿破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在他身边是怎样的感受。克劳德·弗朗西斯·拜伦·德·梅尼瓦尔的这本《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出版发行,1894年被翻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和纽约出版发行,成为最权威的拿破仑传记,是拿破仑时代历史最权威的史料之一,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几乎都参考过本书。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百炼神体

    百炼神体

    从一个平凡的吃货,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特殊的能力,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的吃货之路……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身怀饕餮体的吴天,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吞天噬地决》,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女暴君惹上死神了

    女暴君惹上死神了

    新文【爆宠魔妃:腹黑神皇,别使坏】她木国君王嗜血荒淫,人人诛之,却不料她是一名女子,为了心中所不爱自己的男人甘愿放弃性命。她是神光塔之神女,被自己的夫君和神光塔的所有人背叛,亲受自己最爱的男人锥心之杀,香消玉殒。当神女重生在暴君身上,风云骤变,世界颠覆,掀开女子身份,光明正大称帝王,谁不臣服,杀无赦。游戏人间无所不能的死神当她是棋子,想要她的命,岂能让他如意。眼无畏惧,梵倾天嘴角微扬,天生傲然王者霸气道,“死神,我的游戏你可敢接受!”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死神睥睨着眼前的女子平静道,“能让吾有兴趣。”嫣然一笑,梵倾天带着自信道,“号称无所不能的死神,我的游戏是你必须爱上我,做不到便是听我令!”“吾允你!”王者交锋,火星四溅。
  • 悬案九阙2之涅槃

    悬案九阙2之涅槃

    继第一部《悬案九阕》结局多年后,萧珏和霍汐大隐于市,继续为破解天下悬案而云游各地,并且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萧景毓。转眼多年过去,萧景毓早已长成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并且因为他母亲霍汐的不死之身受到影响,十八九岁的外表,却早已活了近百岁之久。因为萧景毓得到陈国国君的赏识,萧珏和霍汐在途径陈国的时候听闻国君夫人抱恙,故而探望,却刚好遇见陈国国君养女陈姬被杀,死状凄惨,凶手对于现场的布置如同献祭,夷部的死亡符号更加吸引了霍汐的注意。霍汐萧珏再入乱世,春秋之始,破解悬案,揭开层层谜团,将恶鬼的阴谋暴露在光天白日之下,履行最初的承诺,“还天下以公道”。
  • 天女冬葵

    天女冬葵

    一入仙道千人捧,一朝成魔万人唾!她是被家族捡来的孤女,被关在一方黑暗中长大,终有一天她见到了光明,却是被丘和庄为了代替了自家小姐,而将她嫁入了妖族……最后,破坏了献祭典礼不说,还拐跑了妖族眉清目秀的七皇子。这是一个仗义女侠×忠犬男猪脚的故事。
  • 犬夜叉之歌姬天下

    犬夜叉之歌姬天下

    小孩:姐姐姐姐。女孩:杀生丸,怎么啦!杀生丸:我要你唱安眠曲给我听翼清姬:好!那你乖乖盖好被子,我就唱给你听。有QQ群的哟!欢迎加入犬夜叉之歌姬天下,群号码:325099334
  • 妃倾天下:溺宠小娇妃

    妃倾天下:溺宠小娇妃

    重活一次,她要有仇报仇有冤报怨,继母嚣张,继妹狂傲,揍!渣男贱女惹人厌,踢!只是对外狂傲不羁,对他却避之蛇蝎。堂堂不近女色,嗜血无情的王爷偏偏看上她,不择手段要得到她,还霸气无比道:“夜摇光,除了本王无人敢娶你。”她嗤之以鼻,嚣张狂傲:“那也得看你有没有本事。”她与他斗智斗勇,究竟落入谁手?时境过迁,看着打她主意的人,他冷笑搂她入怀,“她是本王的女人,谁敢碰?”她以为他冷血无情呢?不近女色,可眼前的男人明明就是宠妻狂魔呀!实实在在的妻奴!他说:“你喜欢什么,本王给......”
  • 傲世狂妃

    傲世狂妃

    雷声阵阵,一道紫色的闪电自天际划过。满目疮痍的魔界上空,忽然光芒大盛。虚空之中,好似有一双无形的手,从漫天的乌云之间撕开一条裂缝。数以万计的白衣灵者自这道空间裂缝中泉涌而出。白色的衣袂翩然若仙,凛冽如刀。肃然的杀意霎时弥漫于魔界上空。
  • 三世明月:不成仙便为魔

    三世明月:不成仙便为魔

    三世轮回谁知孰轻孰重?仙与魔不过一念之差,她非仙亦非魔,却纵横三界。世人都说神仙好,而她眼中所谓的神仙不过是披着普度众生的私心邪魔!这难道是她三观不正吗?她说:“魔有什么不好?世间万物生灵皆有情,我就是喜欢这万丈红尘。”他说:“月儿成魔我便随之,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神仙不配和她相提并论!”就连可爱的、不!威武的小神兽也表示当个魔兽还不赖!
  • 霾来了

    霾来了

    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崔永元力荐!柴静之后关注《霾来了》。中国首部由环保局长撰写的环保题材作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中国环境报》《解放日报》《南方人物周刊》、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报道。精彩章节被《中国日报》翻译成英文向全球推介。在环保系统内部,许多人把《霾来了》看作环保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这部环保小说,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纠正错误观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人民日报》这部出自环保官员之手,旨在反映和影响现实的虚构作品,在现实维度里制造出热度。在环保圈子里,它一时间炙手可热。被一些环保官员视为“工作指导手册”。
  • 二次元解忧杂货店

    二次元解忧杂货店

    白天,这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杂货店。夜晚,这是一家为各种二次元人排忧解难的神秘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