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
经云。复次秘密主。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观察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是名声闻三昧道者。如阿毗昙。明九想八念背舍胜处一切入三三昧等。皆名住有缘地。依此等三昧为方便故。令其心恬然而静。得正观察。觉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有因有缘。世间以集为因。以苦为果。出世间以道为因。以灭为果。如阿含中广明。毗尼中举要言之。所谓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也。以知因缘生灭故。灭有无见远离断常二边。得真谛智生。故名极观察智。以能极观察故不倒不谬。故名为谛也。从无明至老死。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乃至轮回无际。若随此而轮。名之为顺。既见四真谛已。背生死流随行圣道。乃至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不随顺。如是种种不随顺行。要三昧为因。故曰得不随顺修行因。声闻三昧。虽复诸部异说种种不同。但合如是法印者。即名正行。若无如是印者。是名邪行也
经云。秘密主。缘觉观察因果。住无言说法不转无言说。于一切法证极灭语言三昧。是名缘觉三昧道者。因果即是十二因缘法。如声闻极观察智解了唯蕴无我。以厌怖心重故。疾断烦恼自证涅槃。不能分折推求十二因缘实相。辟支佛智慧深利故。能以总别之相深观察之。见一切集法皆是灭法。此与声闻异也。阿含云。十二因缘法者。有佛无佛法位常住。龙树亦云。此中法位即是如之别名。此是一切世间最难解处。故世尊始成道时不乐说法。意在于此。辟支佛所入渐深。故云住无言说法。言不转者。谓住此第一义时无有声字。故不可转以授人也。世尊得无碍知见于法自在。能于无言说法中。为作名字转受众生。辟支佛智慧有碍。是故不能演说。复次辟支佛。观一切集法皆悉如涅槃相。于种种有为境界中。皆亦戏论风息不知所云。故名证极灭语言三昧。修瑜伽与此相应。是名缘觉三昧也。此二种三昧。皆是菩提心难处。然但是所行道中一种心相。非谓不思议心性。可有如是三乘定相。是故行人。以此法印自印知已。便当直过无碍。若不善知识知。则为所留碍也
经云。秘密主。世间因果及业若生若灭。系属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间三昧道者。谓一切世间三昧。以要言之。至于究竟之处。皆灭坏因果及从因办果时所有作业。谓此三事若生若灭。皆系属于他。他谓神我也。所以然者。若行人不解正因缘义。而修证诸禅。必当计着自心以为内我。彼见世间万法因心而有。则谓由神我生。设令不依内我必依外我。即是自在梵天等也。若深求此中至赜。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极之理。是故垂尽三有还堕三途。虽于禅定中。发种种世间胜智具五神通。研其宗趣终归是处。故以斯一印。统收一切世间三昧道。若行者入此心时。当自觉知也。经中佛说摄偈。就五种三昧道中。大分为二。谓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皆名出世三昧。若诸天等所说真言法教道。皆属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皆有实益。故云摧害于诸过。世间三昧但有权益。故云为利众生故也。如余经所说。求小乘人。当修行作观。即便于世间法教深生厌离。求大乘人。又于声闻法教深生怖畏。此皆为未知秘密藏者。作此方便说耳。就此经宗。则五种三昧皆是开心实相门。如行者初住有相瑜伽。则是世间三昧。但于此中了知唯蕴无我。即是声闻三昧。若以十缘生句观诸蕴无性无生。即是菩萨三昧。余如住心品中广明。不同余教以心性之旨未明故。五乘殊辄不相融会也。若更作深秘密释者。如三重漫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毗卢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今偈中所说。就彼等自所流传法教而言耳